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679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docx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

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下面是特意准备的关于清明节踏青习俗的由来一览,希望内容能够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让您看完后有所收获和启示。

清明踏青由来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

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据《旧唐书》记载:

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风俗因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

另据《宋书·礼志》:

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

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集体在水边举行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

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会求偶的春宵一刻。

此外,两个氏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

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水边宴饮赏春的节日。

由于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

你想,谁不喜欢醉身于自然去漫赏无边的春色呢?

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文人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清明踏青好处多多

改善血液循环。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键的活力,灵活百骸,使气血运转,冠状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是强心最佳法。

按摩人体脏器。

清明时节,芳草萋萋,心恋崎岖,信步闲游,全身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里面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行,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调整人体代谢。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大地绿遍,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面是特意准备的2018年清明节晚会主持词三篇,希望内容能够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让您看完后有所收获和启示。

【2018年清明节晚会主持词范文一】

男:

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女:

又是一个清明节,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

亲爱的共青团员们,当我们每天在教室静心聆听老师讲课时;

女:

亲爱的共青团员们,当我们每天在家倍受父母的疼爱时;

合:

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样幸福?

你们可知道,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男:

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

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

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男: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缅怀祖国春天的缔造者,悼念敬爱的革命先烈。

2、请各单位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

3、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因为英雄先世!

让我们为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

默哀毕。

男:

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女:

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合: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4、请济阳十中的学生代表发言。

男:

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

女:

请听,我们新一代的心声!

5、请职业中专学生代表发言。

女:

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天

男:

我们要努力学习,在老师的教导下去摘取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6、请郭学广老师做总结发言。

男:

让我们记住这英雄的事迹,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

女:

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让我们记住这谆谆的教诲。

合:

我们要让先烈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7、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跟我宣誓:

男:

在家庭做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帮手;

在社会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伙伴;

女:

在公共场所做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卫士;

在独处时做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主人,

合: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2018年清明节晚会主持词范文二】

男:

又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四月,暖意缓缓升起。

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淡淡的惆怅印在心上

男:

又是一年清明节,思往事,惜流景,

女:

又是一个清明节,忆陈年,看今朝

男:

亲爱的同学们,黎明来了,树梢挂上了一缕晨曦,我们在教室静心聆听老师讲课

女:

亲爱的同学们,夕阳斜了,我们回到在家中倍受父母的疼爱

合:

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样幸福?

男:

你们可知道,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多少英雄血沃沙场,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

看,我们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就是他们血染的风彩

女:

先任学校感恩思源XX年清明节活动现在开始。

现在进行活动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敬礼。

男:

在中国民俗中,清明是踏青的时机,也是扫墓的日子。

追忆逝者的点点滴滴,让思念化作袅袅青烟,随风而去。

踏青时,漫山遍野的盎然春意尽收眼底,回到家,裤脚还残留着泥土的芬芳。

于是,带着怀念和欣赏,禁不住慨叹这样的人生轮回:

一个拥抱春天,满眼生机;一个隔世惆怅,缅怀亡灵。

同一个日子,却是两样的心情,由不得使人感时伤怀。

女:

在今天这个意义深远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下清明节的知识

男:

我们的先任学校是由著名的老红军、老革命、老前辈蹇先任女士捐资建成的一所希望学校,今年是蹇前辈诞辰x周年,让我们一起回眸去瞻仰前辈的容颜。

男:

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

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2018年清明节晚会主持词范文三】

男:

尊敬的老师们

女:

亲爱的同学们

男女:

大家早上好。

男:

今天,我们××小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举行清明节朗诵比赛。

男: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

女:

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

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图书馆。

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女:

现在的××小学充满了书香和诗意。

男:

走进校园,远远传来的不是打闹声,而是朗朗的读书声。

女:

因为,我们早就以书为伴,校长和老师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

男:

是啊,还为我们增添了千册图书,并为每个班设置了图书角。

女:

读书活动早就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开展得有声有色。

女:

本次比赛将评出年级优胜奖各1名,让我们用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网优异的成绩。

男:

下面我宣布:

××小学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年级之间对抗比赛)

男:

让经典助我成长,让书籍伴我同行。

女:

亲爱的同学们,您想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滋养吗?

读书吧!

男:

您想把握这场读书活动的脉搏吗?

读书吧!

女:

您想让自己得到很好的发展吗?

读书吧!

男: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网校园;

女:

经典助我成长,让生命闪烁亮色。

男:

祝愿我们今后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受益无穷。

女:

希望老师们、同学们的生活以书为伴,让书香飘满美丽的校园,洒向和谐的家庭,驻进每个人的心灵。

男:

本期古诗文对抗赛获奖班级是:

女:

下面请学校领导为获胜班级颁发奖状。

合:

××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对抗第一次比赛到此结束。

男:

下周五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谢谢。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下面是特意准备的详解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希望内容能够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让您看完后有所收获和启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

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

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通礼》云:

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

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

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

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

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

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

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

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

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

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

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

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

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

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

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

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

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

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

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李白有词云: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

唐代权德舆诗:

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

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

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清代陈维崧词:

柳条今剩几?

待折赠。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