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室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668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电器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继电器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继电器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继电器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继电器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电器室方案.docx

《继电器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电器室方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继电器室方案.docx

继电器室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1

2、编制依据………………………………………………………………………1

3、施工进度计划…………………………………………………………………………1

4、施工方法……………………………………………………………………………………1

5、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9

6、施工机具选择及计划……………………………………………………………………13

7、主要材料的选择及计划…………………………………………………………………13

8、人力资源配置计划………………………………………………………………………14

9、危险因素辨识及预控措施………………………………………………………………15

10、安全施工技术措施………………………………………………………………………15

11、文明施工措施……………………………………………………………………………15

12、环境保护措施……………………………………………………………………………16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500kV开关站扩建工程继电器室分为220kV继电器室、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两种继电器室,建筑结构均为单层砖混结构。

220kV继电器室平面尺寸长13.5m,宽9.0m,建筑总高4.5m,基础为桩基,采用ZH400B钻孔灌注桩,桩端嵌入中风化泥基岩≥800mm,桩基上面为条形基础。

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平面尺寸长11.7m,宽7.1m,建筑总高4.2m,基础为条形基础,基础置于3层基岩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若基底未该层采用C10毛石混凝土换填至基底标高。

220kV继电器室、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柱为构造柱,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

梁、板、柱、基础砼强度等级C25,垫层C10,钢筋保护层厚度:

主梁、构造柱30mm,次梁、圈梁25mm,板15mm,基础40mm;砖墙采用MU10机制砖,地上部分为M5混合砂浆,地下部分为M5水泥砂浆。

1.2主要工程量

1.2.1土方开挖850m3

1.2.2土方回填650m3

1.2.3钻孔灌注桩200m

1.2.4混凝土112m3

1.2.5模板3000m2

1.2.6钢筋8t

1.2.7砖体砌筑58m3

2.编制依据

2.1西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结构图》(B1893S-T0202);《220kV继电器室结构图》(B1893S-T0302)

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119-88

2.6《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2.7《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2.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

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2.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3.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于2007年12月20日开工,2008年2月28日结构完工。

4.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4.1.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4.1.1.1220kV继电器室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φ400钻孔灌注桩施工→基槽土方开挖→垫层模板、混凝土浇筑→基础施工→脚手架搭设→构造柱钢筋绑扎→砖墙砌筑→构造柱、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构造柱、梁、板混凝土浇筑→女儿墙砌筑

4.1.1.2主变及35kV继电器室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基槽土方开挖→垫层(换填层)模板→垫层(换填层)混凝土浇筑→基础施工→脚手架搭设→构造柱钢筋绑扎→砖墙砌筑→构造柱、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构造柱、梁、板混凝土浇筑→女儿墙砌筑

4.1.2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

柱施工缝留设于基础顶面处,施工缝位置先凿毛、润湿、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2主要施工方法

4.2.1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利用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由项目部测量组进行测设控制。

高程控制先用水准仪将设计院提供高程控制桩转至施工区域内,并做好高程控制桩。

4.2.2φ400钻孔灌注桩施工详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4.2.3基槽开挖

4.2.3.1基槽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先施测基础开挖边线和开挖标高控制点,用白灰线作好开挖边线。

4.2.3.2基槽开挖边坡坡度为1:

0.3,基槽底宽度为基础垫层宽度每边加宽300mm。

4.2.3.3基槽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开挖,开挖时应注意不得让挖土机碰撞灌注桩。

基槽开挖出的泥土用自卸式汽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4.2.3.4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0mm即需申请地勘、监理等相关单位人员验槽,验收合格后再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并将基底检平,将浮土清出坑外。

4.2.3.5基槽排水:

如果基槽内有积水,在基槽底的角部设一个300×300×300mm的集水坑,用水泵从集水坑将水排出基槽之外。

4.2.4垫层混凝土浇筑

4.2.4.1垫层宽度为基础宽度各边加100,垫层模板采用钢模板,浇筑前在模板上做好标高控制点。

4.2.4.2垫层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浮土、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排除模板内的积水。

4.2.4.3垫层表面应按照控制标高收平。

4.2.5脚手架工程

4.2.5.1脚手架的布置:

建筑物四周搭设双排脚手架,楼板范围内搭设满堂脚手架,双排脚手架与满堂脚手架相连,以保证双排脚手架的稳定性。

脚手架支撑验算如下:

(1)梁底脚手架的支撑验算(取高度600mm的梁计算)

梁截面尺寸300×600

每延米长新浇混凝土产生的力:

0.3×0.6×1×25=4.5KN

每延米长模板、钢管、木方产生的力:

2.5KN

每延米长的施工荷载:

3KN

立杆间距1200mm

每根立杆承受的力(1.2×4.5+1.2×2.5+1.3×3)×1.2/2=7.38KN

φ48×3.5钢管的截面特征为:

A=4.893×102mm2,i=15.78mm,l0=ul=0.77×1500=1155mm,λ=l0/i=1155/15.78=73.19

欧拉临界应力为:

σ=π2E/λ2=3.142×210000/73.192Mpa=386Mpa

η=0.3×(1/100i)2=0.3×(1/100×15.78)2=0.12

每根钢管允许承受的力为:

0.5×4.89×102【(170+(1+0.12)×386)/2-√(170+(1+0.12)×386)2/4-170×386】=34917N=34.92KN>7.38KN

钢管承载力满足要求

每颗扣件的承载力为8.5KN>7.38KN

扣件承载力满足要求。

(2)板底脚手架的支撑验算(板厚100mm)

每平方米新浇混凝土产生的力:

1×0.1×25=2.5KN

每平方米模板、钢管产生的力:

1.5KN

每平方米施工荷载:

3KN

立杆纵横间距1200mm

每根立杆承受的力(1.2×2.5+1.2×1.5+1.3×3)×1.2×1.2/2=6.26KN

φ48×3.5钢管的截面特征为:

A=4.893×102mm2,i=15.78mm,l0=ul=0.77×1500=1155mm,λ=l0/i=1155/15.78=73.19

欧拉临界应力为:

σ=π2E/λ2=3.142×210000/73.192Mpa=386Mpa

η=0.3×(1/100i)2=0.3×(1/100×15.78)2=0.12

每根钢管允许承受的力为:

0.5×4.89×102【(170+(1+0.12)×386)/2-√(170+(1+0.12)×386)2/4-170×386】=34917N=34.92KN>6.26KN

钢管承载力满足要求

每颗扣件的承载力为8.5KN>6.26KN

扣件承载力满足要求。

4.2.5.2脚手架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办理脚手架搭设申请,并仔细检查钢管、扣件,钢管不得弯曲、压扁、锈蚀,扣件必须是完好的,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

4.2.5.3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2m,平杆步距为1.5m,立杆横距为1.2m,双排脚手架搭设时,必须在脚手架的外侧面的两端(及转角处)和其间按8m的中心距自下而上设置剪刀撑;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2m,平杆步距为1.5m。

脚手架搭设时,必须设置扫地杆,连接钢管的扣件必须拧紧,脚手架管必须横平竖直,脚手架的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两根立杆、水平杆接头必须错开,不得在同一步距、同一水平跨距内。

无法错开时,立杆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倍步距,水平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倍水平跨距。

由于双排脚手架和底层满堂脚手架处于回填土上,脚手架搭设时应在立杆下垫跳板。

4.2.5.4脚手架搭设好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审批后挂牌使用。

4.2.5.5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拆除前,先设置安全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脚手架自上而下进行拆除,后搭先拆。

脚手架管和扣件应上下接应,不得随意向下抛掷。

4.2.6钢筋工程

4.2.6.1钢筋进场的检验和堆放:

钢筋进场必须检验其出厂合格证,并经进行现场抽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应在钢筋场整齐堆放,并挂好物资标识牌。

4.2.6.2钢筋的制作:

钢筋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放样,钢筋放样经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进行制作。

HRB235级受力钢筋末端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0,弯钩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制作时要加工准确,制作好的钢筋要编好号,并分类堆码整齐。

4.2.6.3钢筋的连接型式:

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3d,接头百分率为50%。

板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0d,接头百分率为25%。

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接头百分率为50%。

焊工必须持合格证上岗,并且经焊前试焊合格方可进行正式施焊。

焊接前,先切除钢筋头的弯折部分,并用钢丝刷去除钢筋头的锈斑。

4.2.6.4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核对钢筋的规格、品种、数量是否与钢筋放样表一致,如有遗漏或错误应立即增补或重新制作。

钢筋绑扎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柱、梁、板钢筋绑扎位置必须准确,绑扎时加固必须牢固可靠,防止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

钢筋绑扎要做到稀密一致,横平竖直,无缺扣、漏扣或松扣,扎口应成八字口,严禁绑成顺风口。

钢筋的绑扎严格按规范要求,柱、梁的主筋和箍筋交叉点要绑扎牢固。

梁上层筋接头设置在梁的中间位置,下层筋接头设置在梁中部离梁端1/3位置范围内,板钢筋接头设置在板中部离板端1/3位置范围内。

钢筋接头必须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错开1.3倍绑扎搭接长度,焊接接头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

绑扎时,要注意主筋的穿插顺序:

梁柱交接处梁钢筋应在柱筋内侧,主次梁交接处,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在上,箍筋接头要错开。

梁柱钢筋绑扎时用钢管脚手架做临时支撑。

钢筋绑扎完后,垫好已做好的混凝土垫块。

4.2.7模板工程

4.2.7.1模板的设计:

模板采用木腹模板,支撑采用φ48×3.5钢管脚手架和48×48木方。

柱模板竖向采用48×48木方作背楞,间距300,每隔500mm加一道横向背管作为柱箍,作为柱模板支撑,保证其刚度,并每隔1200mm用钢管和脚手架连接,保证其稳定性。

柱模板安装时在柱底部留一个100×100的清扫口(浇筑前封堵好)。

梁底支撑采用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2m,平杆步距为1.5m,立杆横距为0.6m。

梁模板背方采用48×48木方,间距300,梁底横杆间距600,梁侧模采用φ48×3.5钢管脚手架管加固,间距600。

梁模板加固见下图:

(1)梁底模板的支撑验算(取高度600的梁计算):

梁截面尺寸300×600

每延米长新浇混凝土产生的力:

0.3×0.6×1×24=4.32KN

每延米长模板、钢管、木方产生的力:

2.5KN

每延米长的施工荷载:

4KN

由于钢管的承载力远大于扣件的承载力,所以取扣件的承载力进行计算,扣件的承载力为8.5KN。

每颗扣件所受的力:

(4.32+2.5+4)/2=5.41KN<8.5KN满足要求。

4.2.7.2模板按照施工图纸加工制作,模板的边缘用圆盘锯修整平直,模板不得有翘曲变形。

模板拆除后先将水泥垢清理干净,然后放在指定的平整空地上。

背楞用圆盘锯按48×48尺寸修整平直,也不得有翘曲变形。

钢管、扣件不得有严重锈蚀,钢管不得有弯曲变形。

4.2.7.3模板安装前翘曲和表面破损的模板必须更换,翘曲的模板背楞也必须更换。

安装前,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均匀涂上隔离剂,且隔离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模板阴阳角拼缝处贴自粘带,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相邻板拼缝应平整。

柱模板安装前,先将施工缝凿毛,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模板安装过程中,注意做好模板的临时支撑,防止模板坍塌。

跨度大于4m的梁、板按跨度的2/1000起拱。

板模板施工时,板的钢楞宜采用整根钢管,接头应错开设置,搭头长度不应小于200mm。

由于+0.00m下为回填土,支撑用立杆设置木跳板,以防止模板下沉。

4.2.7.4模板的拆除:

柱模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梁、板模板必须在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才能拆除。

模板拆除时,不得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分散堆放在楼层上并及时运走。

模板的拆除应按照先支的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敲,注意保护混凝土的棱角。

拆下的模板、配件和钢管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或用绳子拴好往地面上掉放,运到指定的地点堆放好,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后用。

4.2.8混凝土工程:

4.2.8.1原材料的检验和控制:

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测检验报告,且必须在有效期内,水泥集中堆放在水泥库房,并做好防雨、防潮,受潮后的水泥不能使用。

砂、石级配应良好,其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并经现场抽样检验合格。

拌制用水采用井水。

雨天砂石运输车必须冲洗干净方可进入堆料场。

4.2.8.2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由500型混凝土搅拌机在现场集中拌制。

混凝土拌制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水泥按包计,外加剂采用台称计量,砂、石由配料机计量。

混凝土搅拌时按照搅拌机使用说明书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并确保砼施工时的坍落度、稠度及和易性。

投料顺序为石→水泥→外加剂→砂。

4.2.8.3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前先将模板内的杂物、淤泥清洗干净。

混凝土的输送采用砼地泵,泵管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撑脚手架连接,下料时泵管口不得正对模板、钢筋或人。

柱、梁下料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不得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柱浇筑时,先柱底部铺3~5cm厚水泥砂浆(砂浆与柱混凝土同配合比),下料高度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

板下料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转运,堆积高度不得超过30cm,以防止对板模板产生过大压力。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棒,振捣应快插慢拔,振捣时应尽量避免碰到钢筋、模板,振捣按顺序逐点进行,点距不大于300mm,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秒,要求表面不泛浆不冒气泡为止。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伸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

混凝土表面应收平、压光。

4.2.8.4浇筑时必须派木工和钢筋工值保守。

木工负责检查模板是否变形,并进行处理;钢筋工负责柱插筋和板筋的恢复。

4.2.8.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立即派专人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水同搅拌用水。

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每天的洒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随时处于润湿状态。

4.2.9砖体砌筑

4.2.9.1砂、砖、水泥必须要有合格证,并经有关人员到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墙使用。

4.2.9.2砖砌筑前先将放火墙基础和梁上的混凝土垢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应提前24h洒水湿润,使砖的含水率达到20%~30%左右才能上墙使用。

4.2.9.3砌体所用砂浆为:

M5混合砂浆,砂浆搅拌时必须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制,控制好砂浆的和易性及流动性,并每一作业班次随机取一次样。

严禁在成品砂浆中施加生水降低砂浆强度。

砂浆拌制时应注意预现场砌筑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做到砂浆随伴随用。

成品砂浆的存留时间不得大于30分钟。

4.2.9.4砌筑前先按图纸放出墙体中心线及墙体边线,摆砖调整灰缝使每立缝在8mm~12mm,立好皮数杆且测出标高。

砌体的砌筑方式按“三顺一丁”“一刀灰、一皮砖、揉一揉”。

严禁采用冲水灌浆。

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上下错缝、砂浆饱满,严禁出现瞎缝、透明缝。

灰缝的饱满度应大于80%。

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

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

4.2.10基础土方回填

回填土采用粘性土(严禁采用淤泥或耕植土),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30cm一层)取样,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

回填土必须两边同时进行,减少对砖墙的侧压力。

5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5.1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5.1.1基坑开挖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基底土质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及检验试验记录

2

边坡放坡

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观察或坡度尺检查

3

顶面标高偏差

0~-50mm

水准仪检查

4

几何尺寸偏差

+20~0mm

尺量检查

5

表面平整偏差

≤20mm

2m靠尺或楔形尺检查

5.1.2模板工程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模板支撑

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

2

模板接缝宽度

≤1.5mm

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3

模板混凝土的接触面

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

观察和尺量检查

4

轴线位移

基础

≤5mm

拉线、尺量检查

柱墙梁

+4mm~-5mm

5

标高

士5mm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6

截面尺寸

基础

士10mm

尺量检查

柱墙梁

+4mm~-5mm

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拉线、尺量检查

8

表面平整度

5mm

拉线、尺量检查

9

每层垂直度

3mm

线锤检查

5.1.3钢筋工程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观察、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观察、尺量检查

3

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

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试验检查

4

钢筋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

不超过应绑扣数的20%,且不应集中

观察检查

5

箍筋的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

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观察或尺量检查

6

钢筋的接头长度和错开距离

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观察或尺量检查

7

骨架的宽度、高度

士5mm

尺量检查

8

骨架的长度

士10mm

尺量检查

9

受力钢筋

间距

士10mm

尺量检查

排距

士5mm

10

箍筋、构造筋间距

士20mm

尺量检查

11

钢筋弯起点位移

士20mm

尺量检查

12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士10mm

尺量检查

梁柱

士5mm

墙板

士3mm

5.1.4混凝土工程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

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3

砼强度

试块组数

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天试块抗压强度的试验报告

平均强度

不低于设计强度

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

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4

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

不允许出现

观察检查

5

裂缝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观察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6

混凝土的振捣

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水准尺量外露石子面积及深度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7

缝隙夹渣层长度、深度

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凿去夹渣层,尺量缝隙长度和深度

8

轴线位移

独立基础

士10mm

拉线、尺量检查

柱、墙、梁

士8mm

9

截面尺寸

基础

+15mm~-10mm

尺量检查

柱、墙、梁

+8mm~-5mm

10

表面平整度

+8mm

拉线、尺量检查

11

柱垂直度

每层

+5mm

线锤检查

全高

H/1000,且≤20

5.1.5砖砌体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砖强度等级、规格,砂浆品种、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观察、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

灰缝

横平竖直密实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必须达到80%以上

观察检查

3

轴线位移

≤10mm

拉线、尺量检查

4

垂直度

≤10m

线锤检查

>10m

5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

8~12mm

尺量检查

6

水平灰缝平直度

≤10mm

拉线、尺量检查

7

水平灰缝厚度偏差(10皮砖累计)

±8mm

拉线、尺量检查

5.1.6基础回填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及器具

1

填方土料

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

观察检查

2

干密度

合格率不小于90%,同时,不合格干密度值与设计值差不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按规定频率取试样测定

3

顶面标高偏差

±20mm

水准仪检查

4

表面平整偏差

≤20mm

2m靠尺或楔形尺检查

5.2质量控制措施

5.2.1施工每个分项工程前,由主管技术人员对班组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使参加人员能清楚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

5.2.2施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解决施工人员施工进程中的难点、疑点。

5.2.3严格质量检验程序,使整个施工进程处于受控状态,争创变电站优质工程。

5.2.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2.5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四级验收”制度。

5.2.6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开挖前按施工图放好开挖边线,以保证基坑的几何尺寸;在坑壁上做好标高控制点,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基底高程,以避免超挖或欠挖,开挖时预留200mm采用人工开挖清基,以避免扰动基底,而降底基底承载力。

5.2.7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模板安装前翘曲和表面破损的模板必须更换,翘曲的模板背楞也必须更换。

安装前,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均匀涂上隔离剂,且隔离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模板阴阳角拼缝处贴自粘带,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