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412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docx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

2013年3月

九(上)

1、文艺复兴的核心:

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的实质: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1)意大利诗人但丁

(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3)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

4、意大利的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5、新航路的开辟,又叫“地理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走在了前面。

6、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愿望(动机)是寻找黄金、满足发财的欲望,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罪恶的殖民掠夺。

7、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者:

克伦威尔

10、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1、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被马克思认为是一场“欧洲范围内的革命”,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3、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又叫美国独立战争。

1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15、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抗英战争的第一枪)

16、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17、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领导者:

华盛顿(“开国元勋”)

18、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彻底、更加深刻,又叫“法国大革命”。

20、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

《人权宣言》

22、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领导者:

罗伯斯庇尔

23、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但这场革命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资产阶级少数人享有,广大人民不可能享有真正平等的权利,不可避免的存在阶级局限性。

24、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5、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热月政变”

26、拿破仑时代: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被流放,退出政治舞台。

27、拿破仑最大的功劳:

制订了《拿破仑法典》(即:

《民法典》),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28、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这在客观上具有进步性的一面。

但战争也具有侵略性的一面,威胁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反抗,最终导致失败。

29、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30、英国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1、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使蒸汽机应用于交通运输方面,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3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

蒸汽动力(蒸汽机)。

3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1)生产力方面: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过渡。

(2)生产关系方面:

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都是德国人)。

——“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35、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名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6、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指导了下列政治运动: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革命等

3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8、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变成农民,但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赎买”),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3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或:

实质):

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欺诈和掠夺,是一次从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0、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缓解了国内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沙皇俄国近代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

41、美国独立后,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北方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保存还是废除黑人奴隶制问题上有尖锐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又叫“美国内战”)。

42、南方奴隶主主动挑起内战,战争初期,北方接连失利

43、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4、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性质上既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5、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

美国率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46、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武士领导的从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

47、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逐步富强,摆脱了民族危机,但日本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及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9、德国的卡尔·本茨(Benz)发明了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美国的亨利·福特(Ford)提高了汽车生产工艺,大幅提高汽车产量

50、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两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51、汽车、飞机的动力机:

内燃机

52、一战前,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俄国、法国

53、一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个人恐怖主义)

54、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法国和德国之间——此战以后,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55、一战的性质总的来说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56、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57、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第二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58、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59、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国的伏尔泰,他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

60、启蒙运动还有两个代表人物:

法国的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和法国的卢梭(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

61、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理论前提。

62、英国的牛顿——“现代科学之父”——牛顿力学——开创物理学新时代

6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九(下)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

1917年11月

2、俄国十月革命首先爆发的城市:

彼得格勒

3、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

4、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5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的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6、列宁时期,苏俄政府先后实施了两个政策: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内战争时期的非常经济措施,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国内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不适应新形势。

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8、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9、新经济政策“退一步,进两步”。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对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12、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一模式有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在政治方面,党政不分,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等②在经济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和农业的长期薄弱。

13、一战后,为了处置战败的德国,重新瓜分世界,英、法、美等一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14、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和处置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5、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6、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加快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发动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17、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它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但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

18、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在这次会议上,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受限制最大的是日本,受伤害最重的是中国。

1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脏会议,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各自利益的会议

20、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

这一体系只是暂时协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对战败国处置极为苛刻,为二战埋下祸根,这一体系是蕴含新的世界战争的体系。

21、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2、为救治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同样面对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4、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或:

中心措施):

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25、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26、二战的全面爆发的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7、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8、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9、《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30、二战的交战双方: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轴心国”集团

31、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军队的胜利

32、雅尔塔会议——二战即将胜利之际——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解决战后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雅尔塔会议上还做出了战后建立联合国的决议

33、1945年5月,德国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事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结局

34、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轴心国失败

35、二战以其巨大的破坏力使世界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浩劫。

正义的力量最终胜利,和平进步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影响到了后面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36、“冷战”政策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力量也逐渐壮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37、“冷战”的涵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

38、美国冷战的实质:

用非战争的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从而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3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40、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41、“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为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42、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签订条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北约组织)

43、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签订条约,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简称:

华约组织)

4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使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军事对抗色彩。

45、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大大影响了国际形势。

1991年,华约组织正式解体,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46、二战后,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衰落,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美国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47、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1993年,欧盟建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起用。

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48、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49、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等事实,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0、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以失败告终。

51、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剧。

52、苏联解体的背景: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经济大倒退。

5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5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5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要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56、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世界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7、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生命工业”的兴

起(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58、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和苏东加入市场经济体系等

59、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利有弊。

60、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当今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具有复杂性。

61、

(1)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作出了二战后建立联合国的决定。

(2)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通过并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今天,人类共同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

作用。

62、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

 

八(上)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3、1840年6月,英国以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4、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保护鸦片贸易,借口中国禁烟。

(2)根本原因:

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5、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7、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不宣而战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8、甲午中日战争的两大战役:

①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②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9、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1、《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洋务派发动了一场洋务运动。

13、洋务运动的口号: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14、洋务运动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5、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

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17、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18、状元企业家——张謇——实业救国。

19、公车上书——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经过: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意义: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0、“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遭到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变法仅持续103天,最终失败。

21、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22、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必然以失败告终。

23、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4、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25、孙中山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6、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没有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辛亥革命归于失败。

28、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

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9、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性质:

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30、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后,各地逐步建立各级新式学堂。

31、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32、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起因:

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性质: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重心先北京后上海,主力先学生后工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3、1921年中共一大——地点:

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4、中共一大确定: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5、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3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37、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38、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的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9、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给日本4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转变了时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4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又叫“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42、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30万以上43、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保卫徐州——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44、1940年8月——百团大战——共产党八路军——彭德怀——沉重打击了日军——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45、中共七大——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陕西延安——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政治路线,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46、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47、中国近代遭遇的主要侵略战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前4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落后。

52、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48、重庆谈判——共产党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共产党的目的: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49、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50、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51、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八(下)

1、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4、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1956年9月——中共八大——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