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263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0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休宁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第2题: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下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是(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

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第3题:

有学者指出: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第4题:

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第5题:

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

“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这种看法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     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

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第6题: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

A.根本目的之争                 B.冶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第7题: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第8题:

20世纪40年代,画家邵恒秋(1916-2006)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图5),刊载在《抗建通俗画刊》上。

漫画所揭示的主题是

A.日本侵华改变策略B.国共合作持久抗战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D.国际联合日本必败

第9题:

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

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B.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

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10题: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第11题:

秦朝统治者曾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原秦国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

这主要是为了

A.开发边远地区

B.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C.国家长治久安

D.抑制手工业的发展

第12题: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

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有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

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C.雅典民主政治问题严重               

D.私人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

第13题: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

“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君轻民贵

B.君主受命于天

C.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为主君为客

第14题:

黄仁宇说:

“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根本原因是

A.性格怯懦

B.角色意识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

第15题:

有学者认为:

“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

”此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B.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C.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      

D.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第16题: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第17题:

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l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

这一事实说明

A.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B.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

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第18题: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克逊在《国会政体》一书中,总结美国实行这个制度一百多年的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

“这种制约和平衡,在实际生活中恰好是功过参半”。

材料中的“制度”是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三权分立体制   

C.民主共和制   

D.联邦制度

第19题:

宋朝时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

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 

A.王冕的《墨梅图》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赵孟頫的《千字文》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20题: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

第21题:

如图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材中的某一插图,与该插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戴高乐重返巴黎

A.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盟军开始展开反攻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第22题:

《冷战史:

1945—1991》指出:

“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

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23题:

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该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第24题: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第25题: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

“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第26题: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

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B.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C.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第27题:

伯利克里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第28题: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第29题:

丘吉尔在谈及对斯大林的评价时说: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主要反映出

A.苏联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基础

B.英国意欲学习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C.西方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态度宽容

D.斯大林模式在某些方面仍有可取之处

第30题: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第31题: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第32题: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

米留可夫指出:

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第33题:

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

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

这说明(   )

A.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      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

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第34题: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第35题:

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

甲午慘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第36题:

我国一先秦文献写道:

自然产生的神奇事情,圣人效法;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圣人模仿;天空悬挂的天象,能显现出吉凶征兆,圣人取法。

这则材料表明文献作者

A.更加关注宇宙自然的奥秘

B.更加关注人类和人类社会

C.宗教迷信思想浓厚

D.对圣人的顶礼膜拜

第37题:

凯恩斯主义主要运用拉动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二十世纪70年代后这种方法逐渐显露弊端。

8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里根推行“里根经济学”,改变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滞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A.完善国家福利,增强底层劳动者购买力

B.加大公共工程投资,增加就业

C.降低企业税率,调动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增强宏观调控,调节供需矛盾

第38题: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

第39题: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第40题: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第41题:

1927年冬天至1928年春天,“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区域——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疑问。

”为了及时回答这个疑问,毛泽东发表了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42题:

阅读下表

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立法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

②适应计划经济的发展

③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

④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43题:

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

这反映出当时

A.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B.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C.美苏财第三世界的争夺

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第44题:

有学者指出:

“《周易》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数学知识,《诗经》、《礼记》以及《春秋》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天文学的知识,《尚书》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地理学知识。

”由此可知

A.儒学决定科技发展

B.中国古代科技善于经验总结

C.儒学具有科技内涵

D.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理论探讨

第45题:

《贞观政要》记载: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

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

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这表明三省设立的目的是

A.相互监督,合理分工                            

B.相互监督,检讨政事,巩固专制皇权

C.相互监督,确保民主施政                    

D.相互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第46题:

下表是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的变化表,这表明

A.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B.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任务完成好

第47题:

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B.“三大政策”的推动

C.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

D.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第48题:

据《周礼》记载,诸侯见到周天子要行“稽首”礼,稽首就是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再起身,动作很大,相对缓慢。

这种礼节只用于见天子。

由此可见“稽首”礼

A.开创了周的礼乐制度

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

C.削弱了诸侯的自主权

D.加强了周对地方的控制

第49题:

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卢梭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者的共同点是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C.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

第50题:

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目的很可能在于

A.开启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抛弃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C.希望引起清政府对边防安全问题的重视

D.推动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第51题: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第52题:

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材料中的“它”(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多极化发展加强

第53题: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第54题:

《希腊哲学史》中写道:

“(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

……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

”这表明古希腊法律()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

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第55题:

朱熹《劝农文》载:

“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

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

”材料体现了

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

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D.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

第56题: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第57题:

《官场现形记》里有这样的情节,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一言不合就拿顶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

但他一听是洋人的事,大惊失色道。

“这两桩都是个关系洋人的,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快把节略拿来我看!

”这个故事的背最可能发生在

A.清朝初年的广州口岸   

B.19世纪40年代初的青海

C.19 世纪后半期的南京   

D.民国初年的上海公共租界

第58题:

沃波尔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能言善辩,曾先后担任国防大臣、海军司库、主计大臣、财政大臣等职务,其执政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后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

B.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C.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

D.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

第59题:

“日本军队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多万是在中国战场被歼灭的”。

“‘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

”这些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性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点

C、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性

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第60题:

“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

”其评价的是

A.《梦溪笔谈》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几何原本》

第61题:

在一名共和国的罗马公民看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

由此可见

A.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B.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

C.文艺复兴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D.崇尚成功与天才是罗马公民的特点

第62题:

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第63题:

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第64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第65题: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66题: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

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