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213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闽江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2暑假社会实践

课题: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班级:

经济系2010级财政学

成员:

颜宏伟120100802123

王荣晓120100802121

曾德宝12010080210 8

刘开威120100802138

钟建泉120100802114

指导老师:

黎卫金

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研究目的:

本文着重调查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概况,成就以及在建设方面亟待改进的方面,以闽南、闽中和闽北三个地方的25个社区为载体①。

深入了解福建城镇社区在进行全民文化提升的实践中的得与失。

对工作到位的时间进行正面的肯定,对于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的缺位,也将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与指正。

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与社会实践,可以对社区文化建设有者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指引着基层社区文化创建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对自身而言,也可通过本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上获得更新的认知,指导着日后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工作方向。

也是对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一次实践、检验。

二、实践研究意义: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六个方面: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以社区为载体,以发展社区服务、改善社区环境、繁荣社区文化、提高人的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重点,充分发挥了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激发了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期望。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会议也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令人欣喜的是,福建省政府及时制定了“建设海峡西岸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

“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这一目标。

社区文化是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亟待重视与必须进行正确实践的重要课题,以人为本,发展文化,带活经济,文明政治。

充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

社区文化则是各种文化中的一个小单元,也因此有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

想要更好的推进文化建设,就也得推进社区文化!

我们小组以各自的家乡为例(泉州,福州,莆田,三明),从每人所在地区各选5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①进行问卷调查,深入采访。

在收集信息的同时也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投身参加当地居民的活动。

所用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

并根据汇总的问卷调查②表制作了表格。

(2)调查结果:

1.所访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情况

2.社区活动开展情况及居民参与度

3.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实践结果及建议

4.居民日常生活方便程度

5.邻里之间的交流情况

6.居民对社区安全保障的满意度

7.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程度

四、福建省社区文化现状

(1)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街道社区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建设社区文化服务网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成效。

政府为加强社区建设,提供场地及其它相关支持,帮助各街道建立各种文化活动中心。

各社区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艺术团、合唱团、民乐队、腰鼓队、老人会等文艺团体。

各街道、社区能够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依托广场和驻街单位提供的地所,与学校、企业等举办广场文化演出、小比赛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本地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邻里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各有特色。

大部分社区都建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庙宇等场所。

同时,街道、社区积极与驻街单位沟通、协调,寻求驻街单位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活动场地。

   街道社区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草根性,植根于基层民间,满足基层的文化活动需要,但目前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二是自娱自乐的成份居多,自发的成分居多;三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较为积极,说明社区广大居民对文化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精神需求;四是社区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具有教化功能和引导功能;五是社区文化活动穿插了许多民俗活动,如祭拜祈福活动等,具有极强的传动特色。

(2)存在的问题

实践中发现,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怎样将社区文化从单纯的文娱活动的认知提高到全面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上来”等,都成为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

1、街道、社区干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社区文艺骨干培训不足。

二是对社区文化活动指导不力。

个别部门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只是被动的给予指导或者是根本没有进行指导。

2、社区文化建设所需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办公经费较以前有所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各社区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居民和社区收入补助,在加上社区的各文艺团队会员交纳的会费以及这些文艺团队商业宣传收入,经费严重不足。

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是社区现有的文化阵地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

文化独立使用的少,混合使用的多,且面积很小。

一部分社区由于没有自身独立的和固定的活动阵地,一些文艺团体很难在辖区内立足,其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各地区社区存在着很大的条件差异,开展活动不平衡,有的社区连办公场所都成问题,同时受气侯条件限制大,冬季开展活动时面临很大困难;二是社区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现有的图书大多是各个单位捐赠的,导致图书质量不高,内容五花八门,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三是社区的现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

4、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老龄化。

当前,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以离退休老人为主,其中青年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兴趣,热情不高;二是文化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氛围不浓。

当前绝大部分社区居民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5、居民参与意识薄弱,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陈旧,缺乏吸引力,组织不到位等。

五、对关于福建省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1)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打好社区文化发展基础,为福建社区文化发展准备所需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创造稳定的环境,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一要加强文化设施和资源建设。

文化设施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

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建文化设施,不断提高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居民文化活动有去处,并得到满意的服务。

同时要发挥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及各种途径的资金投入。

一是街道、社区要积极协调、组织驻街、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街道、社区共建,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设备;二是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三要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当开展参与商业演出等创收活动,为开展活动积累活动资金。

这样才能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逐步解决开展活动时所需的服装和道具等问题。

四是可以依托社区拥有的古迹、庙宇等,在保护的前提下,修旧如旧,并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成为社区居民休息娱乐的良好场所。

(2)建设和谐社区

1、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

节庆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居民能唱的唱起来、能跳的跳起来、能动的动起来,小区里每当夜幕降临或旭日初升时,都能够随处可见跳舞、唱歌、练拳、舞剑、舞扇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2、让文体活动队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加强活动团体的扶持上。

把老年合唱团、老年艺术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腰鼓队等组织好。

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吸引青少年加入社区文化。

3、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

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

广泛开展“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有为老人”、“好儿媳、好婆婆、好伴侣”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

4、关注弱势群体

要关注社区中留守老人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伤病残人员、或有家庭暴力、发生的家庭、刑罚人员家属,给予其温暖、关爱、关注及指导并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

施行结对子,认领帮扶对象活动。

(3)先进文化与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

福建拥有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

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以及浓郁的茶文化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的发展都会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比如妈祖文化是海上渔业、海洋交通贸易的产物,代表了人类向海洋、向未知地域进军的开拓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具体体现。

发挥其文化凝聚力、文化交流与旅游综合开发的效能去得了良好效果。

再者,如泉州晋江安海的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以保护、传承和展示晋江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提升端午民俗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举办的旅游文化。

这些文化通过继承及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深受当地群众及与会领导嘉宾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