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418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8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docx

山东省土利用总体规划

山东省(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关系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为了加强对上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协调解决产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要》提山的日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中发[1997]1l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鲁发[1997]9号文件《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1997]11号文件大力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及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上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0—2000年)》进行修订,制定了《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1997—2010年,是实现我省“二步走”战略口标,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跃,确保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增长、各类用地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

本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我省实际,确定全省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基本方针.协调解决好各业用地矛盾,提山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制定了实施措施.为实现《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供土地保障。

   本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近期规划期为2000年,并展望到2030年。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海与辽东半岛遥望,内陆部分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接壤。

全省现辖15个地级市,2个地区,34个县级市,44个市辖区,61个县,2386个乡镇、1996年末人口为873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8人,是人多而密集的省份;全省河网、湖泊较为发育,黄河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

全省的平均气温11—14℃,≥10C积温为3600-4600℃。

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200天以上。

年降水量500—9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光胴充足.雨热同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海岸线总长3121公早.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六分之一,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勤劳的山东人民长期的开发和建设,经济实力较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花生水果、水产和能源、机电、轻纺、化工、建材基地,是重要的沿海开放地区。

 

   

(一)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5705241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

境内中部和东部为山区,西部和西北部为平原。

山地丘陵占34%,平原盆地占63%,河流湖泊占3%。

全省土壤总面积11979519公顷,约占全省上地总面积的76.3%。

其中潮土、棕壤土占71.8%,褐土占18.2%,涝洼黑土占4.6%,盐碱地占3.4%。

   全省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是:

   农用地面积为10821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0%。

其中耕地面积为76892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96%;园地面积为10333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8%;林地面积为1315275公顷,占土地总画积的8.37%;牧草地面积为417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O.27%;水面面积为7420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2%。

   建设用地面积为28439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1%。

其中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8267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63%;交通用地面积为458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水利设施用地面积5583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

未利用地面积为20395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99%。

   山东土地资源利用有以下特点:

   1.土地垦殖率高。

1996年全国土地垦殖率为13.7%,山东省为48.96%,比全国高35.26个百分点。

各市地的土地垦殖率是:

东营市为2日.75%;威海、烟台、淄博、莱芜为31%一40%;济南、青岛、日照、潍坊、泰安、临沂、滨州为41%一50%;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济宁为51%以上。

按地域分,平原地区垦殖率高,山地丘陵区垦殖率次之,黄河三角洲地区垦殖率最低。

   2.农用地和耕地比例较大,在已利用土地中,农用地比例较高,达79.19%;农业用地中,耕地比重较大,占71.05%。

耕地与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的比例为1.89:

1,同年全国的比例为0.24:

1。

中低产田比重大,全省共有中低产田400多万公顷。

   3.土地承载较重。

全省人口密度为558人/千方公里,为全国人口密度的4倍多。

人均土地0.18公顷,为全国的五分之一。

1996年人均耕地0.0188公顷,为全国人均耕地的80%,居全国第十四位。

山东以占全国1.6%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3%的人口。

   

(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土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开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工作,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但是,在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我省目前未利用地面积2039527公顷,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有1832781公顷,可开发耕地310081公顷。

宜耕荒地上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质量差。

囚黄河断流缺水,山丘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开发难度大。

由于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农业与非农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2.耕地锐减,质量下降,近十年来,因各项建设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大面积减少。

据统计,从1987—1996年,全省共减少耕地244923公顷。

近年来减少的耕地中,大部分是城镇周围有水浇条件,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而新增加的耕地熟化程度较低。

加之对农田重用轻养及亡壤侵蚀和盐碱化,部分土地的质量不断下降,影响了土地单产水平的提高。

   3.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比较低。

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外延扩展为主,用地规模过大,实际利用很不充分。

城镇用地发展高厂人口发展,人均用地呈增长趋势。

据对济南、青岛等8个城市建成区非农业人口与用地发展的分析,1949年至1995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年递增率为2.98%,同期诚市用地增长率为4.29%,城市用地增长系数为1.44,1949年全省城市人均用地67平方米,1995年达109,4平方米—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严重超标,已达到181平方米,超出国家规定高限的20.67%。

各类开发区土地利用宰低。

据统训,我省共有省以上批准的各类开发区64个,总规划面积488.0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68.4千方公里,开发区内项目建设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率较低,1996年全省粮食播面单产为5260千克/公顷,棉花单产为773千克/公顷,油料单产为3767千克/公顷,果品单产为8770千克/公顷,均低于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

   4,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较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1996年全省林木覆盖率为20.02%,水土保持面积82384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67254平方公里,流失面积51973平方公里;平原风沙区面积15130平方公里,流失面积11563平方公里。

目前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59平方公里,占水土保持面积的31.3%,全省每年流失土壤2.53亿吨.带走氮、磷、钾养分相当于350万吨标准化肥。

   土地污染较重:

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水源造成土地污染;沿渤海湾局部地区。

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金矿的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污染土地。

目前我省多数市地已有上地污染,局剖地区比较严重。

                       二、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方针

   

(一)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依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生产力布局及土地资源的特点,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

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保生态”的方针,正确处理地面建设用地与开发利用煤炭等地下资源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利用十地资源,保障全省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十地的需求。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耕地

保护,确保规划期内全省耕地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不再减少。

大力开发复垦和整理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为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全省第三步战略日标服务。

    

(二)2010年土地利用目标

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管理,基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伞省、各市地和绝大部分县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努力做到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在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大城市发展占用耕地,乡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逐步缩小,适当增加林牧业用地。

积极开展上地整理,大力开发复垦土地,提高上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是:

    1.全省耕地面积保持在7689287公顷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低于0.081公顷:

    2.非农业建设新增用地23713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113333公顷以下;

    3.开发未利用地835578公顷,其土开发耕地30666公顷以上,土地利用率达到92.33%;

    4.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79750公顷以下,农村居民点控制在878802公顷以下;

    5.优化用地结构.改造中低产闸-同地面积略有减少;开发建设牧草地139333公顷,牧草地画积比例提高到1.15%以上;交通、水利设施和工矿用地有所增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造中低产田;

    6.扩大绿化面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化,改善生态环境。

造林420000公顷,林木覆盖率由现在的20.02%增加到30%,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自然贤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7.基本治理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土地质量明显提高,到规划期末,山丘、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受污染土地,都基本治理好,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水土保持、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小范工程,形成上地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2000年土地利用目标

 1.全省耕地而积保持在7685021公顷以上,耕地净减少面积控制在4266公顷以下;

    2.非农业建设以利用闲置、存量土地为主。

新增建设用地9107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39667公顷以下;

    3.园地面积基本稳定;造林1200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左右;治理和建设牧草地面积100000公顷,进一步开发滩涂和浅海水面,发展养殖渔业;

    4.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和总面积逐渐减少,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有所增加;

    5.开发未利用地281253公顷,其中开发耕地10667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88.80%。

    (四)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

 到2030年,全省总入口将达9500万人左右、经济增长总量将继续扩大:

为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经济强省持续发展,全省耕地面积要保持在—亿亩以上,农用地与非农用地比例更加协调。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林、仅用地面积将不断扩大.林木覆盖率将达到40%左右。

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大见成效,牧草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土地整理和上地开发复垦的力度加大,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

 (五)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认真贯彻土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兼顾各业用地,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确保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在土地利用上遵循以下方针:

    1.优先保障农业用地,特别是种植业用地,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商品粮基地,必须保障有定数量的耕地,预测到2010年全省农业需求耕地6666667公顷以上,要首先满足。

    2.统筹兼顾各项建设用地需求。

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尽量供应必需的建设用地,尤其要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和符合产业政策的外向型企业用地。

    3.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狠抓土地开发工作,:

重点开发黄河三角洲、黄河故道的成片荒地及山丘地区的综合开发。

开发要与治理保护相结合,提高土地开发综合效益。

    4.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科学地确定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兴办水利,广辟水源。

充分利用水域,大力开发濉涂浅海等资源,

    5.大力推进城镇用地的内涵挖潜和上地整理工作。

城镇的上地利用要深化改革,内涵挖潜;积极搞好村庄搬迁、村镇改造;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用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6.讲究综合效益。

对土地资源要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和综合治理,协调解决诸方面的矛盾,达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7.加强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深化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实现对上地利用特别是对耕地利用的用途管制,建立土地使用者自我约束机制。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预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土地资源提供利用的实际可能,本着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面积为基数,制定了全省到2010年耕地的指令性指标和其他地类的指导性指标。

   1.农用地。

由基期的10821749公顷调整到11407519公顷,净增加5857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68.90%提高到72.64%。

  

(1)耕地。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怀规划纲要》的要求,全省耕地面积保持不变,即7689287公顷,以保证完成2010年粮棉油的生产目标,规划期内共减少耕地146666公顷。

其中:

退耕发展园地6000公顷;发展林业21333公顷;发展牧业6000公顷;城乡建设及工矿建设占用60000公顷;交通建设占用33333公顷;水利建设占用20000公顷。

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46666公顷。

   全省各地市占用耕地控制指标见表1;各地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指标见表2。

               

 

               

                 

(2)园地。

在基本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集约利用,提高单产。

由现在的1033388公顷,调整为992521公顷,规划期内净减少40867公顷。

期内增加量为19333公顷,其中退耕还园6000公顷,开发未利用地13333公顷,,期内减少园地60200公顷,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土地整理占用12000公顷,非农业建没占用48200公顷。

   (3)林地。

为实现2010年全面绿化山东人地,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的目标,林地由1315275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7%,增加到173354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114%。

规划期内增加林地4213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0000公顷,退耕还林21333公顷。

各类建设占用林地3067公顷,增减相抵,林地净增加418266公顷。

    (4)牧草地。

根据发展专业化畜牧业和水土保持的需要,牧草地由现在的4173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27%,增加到18086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规划期内增加牧草地139333公顷,其中退耕还牧6000公顷,开发未利用土地133333公顷。

期内建设占用减少牧草地200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加139133公顷。

    (5)水面。

由基期的742068公顷调整为8113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4.72%增加到5.17%;

     2.建设用地。

由基期的2843965公顷调整为3093773公顷,净增加2498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8.11%提高到19.69%。

(1)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根据城镇发展和能源、冶金、建材等建设的需要,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由182671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63%,调整为196931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53%。

其中,城镇用地479750公顷,占此类用地的24.36%;农村居民点用地8788112公顷,占此类用地的44.62%;独立上矿用地等610765公顷,占此类用地的3l.02%。

    

(2)交通用地。

根据交通运输网建设的需要,此类用地由458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2%,调整为5209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2%,净增加62067公顷。

其中铁路用地26238公顷,公路用地14178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349822公顷,民用机场和港口码头用地等3081公顷。

    (3)水利设施用地。

根据水利建设的需要,此类用地由基期的558396公顷调整为6035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3.56%提高到384%。

     3.未利用地。

规划期内开发利用835578公顷,未利用地由基期的203952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99%,减少到1203949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67%。

                

   

(二)各市地土地利用结构控制指标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参照全省上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结合各市地上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在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和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确定了全省17个市地的土地利用指标(见表4)。

   各市地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中,耕地指标是指令性的,各市地在分解落实时不得低于省里下达的指标,其他指标也要尽量与省下达的指标相—致,以保证省级规划的落实和实施。

               

                          四、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用地规划指标

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照顾—般的原则,在部门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上,经综合平衡,对规划期内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提出了规划控制指标(见表5)。

                

各部门重点:

工程用地为项目专用,建设项目立项时,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用地要经过论证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五、城镇发展规模控制指标

 根据城镇发展的方针以及各市地到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预测,在分析现状用地的潜力和实际发展可能的基础上,确定了全省各市地驻地城区的发展规模控制指标(见表6)。

                                       六、土地利用分区

 

(一)地域划分

   以全省区域综合开发布局为基础,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分区、农业区划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通过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把条件相同的县市区划在同一地域内。

全省共划分为五大地域,各地域的特点和七地利用方向如下:

   1.鲁东地域:

包括烟台、威晦、青岛、日照等市的31个县市区,总面积为342174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79%。

该地域三面环海,以山地丘陵为主,受海洋气候影响明显,年均温度12℃左右,年降水量650-900毫米,林水覆盖率达19%以上。

地域内土壤以棕壤为主,白浆化棕壤占一定比例,平原区有大面积无石灰性沏上,洼地有砂姜黑土,滨海地区有少量滨海盐土及风沙土。

依据上地利用特点,该地域又分为胶东和沭东两个亚地域。

   该地域的特点是:

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工农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较好,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我省粮汕渔果重要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水资源较缺乏。

                

   该地域土地利用方向是:

稳定耕地,强化农业。

在增加粮食、油料产量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创汇农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着力发展水产、果品、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种植,建成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尤其是地镇扩展占用耕地,搞好山丘地区综合治理。

加强基础设施建没,逐步建立沿诲外向型产业聚集带。

要重点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地域耕地面积的比例应保持在37%以上。

   2.鲁中地域。

包括泰安、济宁、枣庄、潍坊、淄博等市地的15个县市区,总面积221003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7%。

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势高亢,为全省岭脊。

该地域为沂、沭、泗、弥、胶河的发源地,气候为半湿润季风类型,年均温度为11.9℃,年降水

量758毫米,林木覆盖率为19.1%。

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和褐土,自然景观垂直分界明显。

适宜农、林、牧、副各业发展。

   该地域的特点是: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组合有利于下业的发展和布局,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多,经济发展的潜力较大。

   该地域土地利用的方向是:

强化农业,稳定耕地,保证粮棉油稳定增长。

要依托丰富的山丘区资源,着力发展林木、名优特新果品、蔬菜和畜牧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连片开发为重点,规模经营为方向,搞好山丘区经济立体开发,多层增值,全面提高山丘区资源利用率和

经济效益。

搞好水土保持和山区绿化,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严格控制非农业硅设占用优质耕地,积极开发复垦采煤塌陷地。

河谷平原良田,应列为重点保护的基本农田。

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建材、食品、钢铁重点开发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该地域耕地面积占土

地总面积的比例应保持在35%以上、

   3.山前环状平原地域。

本地域大致成环状,绕于鲁中南山地的外侧,包括我省黄河以南,运河以东、胶莱河以西泰沂山区和沂蒙山区的全部山前平原及河谷盆地,共辖44个县市区,总面积422100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88%。

地貌以山前沉积倾斜平原为主,

近山带有部分低山残丘分布。

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年均温度为12—14℃,年降水量650—900毫米。

土壤类刑以褐土为主,棕壤土、潮土、潮褐土、砂姜黑土次之,水稻土、盐土亦有分布。

依据土地利用特点,该地域又分为环状平原北部和西南部两个亚地域。

  该地域的特点是:

经济发达,是全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交通方便,城市集中,土地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土地质量好。

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名、优、特产多的地区之一。

  该地域土地利用方向是:

本地域是全省粮、棉、油、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利用各类土地,保护耕地。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规划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适当增加林果用地,发展饲养型畜牧业。

发展能源、交通、外贸和旅游业,逐步建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该地域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应保持在50%以上。

   4.鲁西地域:

包括德州、聊城、菏泽、滨州4个市地及淄博、济南、济宁等市的39个县市区,总面积4193686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70%。

该地域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