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141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01 大小:1,0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矿井设计下.docx

煤矿矿井设计下

7采区车场设计

采区上(下)山和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称为采区车场。

采区车场按地点分为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

采区车场施工设计,最主要的是车场内轨道线路设计。

轨道设计必须与采区运输方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必须保证采区调车方便、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作效率和尽可能减少车场的开掘及维护工作量。

采区车场线路是由甩车场(或平车场)线路、装车站和绕道线路所组成。

在设计线路时,首先进行线路总布置,绘出草图,然后计算各线段和各联接点的尺寸,最后计算线路布置的总尺寸,作出线路布置的平、剖面图。

7.1采区车场设计依据与要求

7.1.1采区车场设计依据

7.1.1.1地质资料

采区车场设计需要的地质资料依据有:

(1)采区上(下)山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2)采区车场围岩及煤层地质资料。

(3)采区瓦斯、煤尘及水文地质资料。

(4)采区上部车场附近的煤层露头、风氧化带、防水煤岩柱及相邻煤矿巷道开采边界等资料。

7.1.1.2设计资料

进行采区车场设计需要的设计资料有:

(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

(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采区上(下)山条数及其相互关系位置和巷道断面图。

(4)轨道上(下)山提升任务,提升设备型号、主要技术特征提升最大件外形尺寸,提升一钩最多串车数。

(5)大巷运输方式、矿车类型、轨距、列车组成。

(6)采区辅助运输方式及牵引设备选型。

(7)采区上(下)山人员运送方式从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8)井底车场布置图及卸载站调车方式。

7.1.2采区车场设计要求

采区车场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1)采区车场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2)采区车场应满足采区安全生产、通风、运输、排水、行人、供电及管线敷设等各方面要求。

(3)采区车场布置应紧凑合理,操作安全。

行车顺畅,效率高,工程量省,方便施工。

(4)采区车场装车设备和调车、摘钩应尽量采用机械和电气操作。

7.2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7.2.1采区上部车场概述

7.2.1.1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采区上部车场基本形式有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车场三类。

上部平车场又分为顺向平车场和逆向平车场。

本节主要介绍上部平车场,其基本形式见表7-1。

表7-1采区上部平车场基本形式

项目

顺向平车场

逆向平车场

图示

图注

1-总回风巷;2-轨道上山;3-运输上山;4-绞车房;5-阻车器;6-回风巷;K-变坡点

优缺点

车辆运输顺当;调车方便;回风巷短;通过能力较大;车场巷道断面大

摘挂钩操作方便安全;车辆需反向运行;时间长;运输能力较小

适用条件

绞车房位置选择受到限制时或绞车房距总回风巷较近时采用

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具有采区回风石门与煤层小阶段平巷相连时采用;运输量小;可用小于8°的甩车场代替

采区上部平车场多用于采区上部是采空区或为松软的风化带,或在煤层群联合布置时,回风石门较长,为便于与回风石门联系时亦可采用。

若轨道上山位于煤层时中,为减少岩石工程量,可采用甩车场,甩车场的线路设计见8.3节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7.2.1.2采区上部车场线路布置和线路坡度

(1)上部车场线路布置

①采区上部车场的线路布置可采取单道变坡方式。

当采区生产能力大,采区上山作主提升、下山采区的上部车场和接力车场的第二车场运输量大,车辆来往频繁时,也可采取双道变坡的线路布置方式。

②采区上部平车场曲线半径和道岔应按表7-2的规定选择。

表7-2上部车场曲线半径和道岔选择

名称

非综采采区

综采采区

曲线半径

/m

平曲线

6~12

12~20

竖曲线

9~15

道岔

根据提升量大小选用4号或5号道岔

③采区上部甩车场曲线半径和道岔可参照中部车场选择。

④存车线有效长度。

采区上部车场进、出车采用小型电机车牵引时存车线为1列车长;其他牵引方式为2钩串车长。

下山采区上部车场为l列车长加5m;年生产能力在0.9Mt及以上的综采采区上部车场为1.5列车长。

(2)上部平车场线路坡度

①上部平车场线路坡度确定。

单道变坡和不设高低道的双道变坡轨道坡度应以3~5‰向绞车房方向下坡;上山采区上部车场水沟坡度以3~4‰向上山方向下坡;下山采区上部车场以3~5‰向运输大巷方向下坡。

②设高低道的双道变坡轨道坡度。

高道坡度为9~11‰;低道坡度为7‰;高、低道最大高差不宜大干0.6m。

7.2.2上部车场线路计算

单道变坡采区上部平车场的线路尺寸见表7-3,双道变坡平车场的参数与表7-3基本相同,若设高低道,可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具体设计条件进行设计。

变坡点与采区绞车房的关系主要决定于上山绞车允许的偏角(1°13′),提升过卷距离和串车总长。

变坡点至采区绞车房外壁最小距离根据绞车的型号而有不同,一般在12~35m间。

7.2.3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示例

已知:

轨道上山倾角为20°。

,轨道上山设在煤层底板岩石内,轨道上山轨面至巷道顶板高2510,轨道上山顶板至煤层底板的法线距离为10m,轨道上山与回风石门轨中心线间距为18m,轨道巷轨中心线距总回风巷轨中心线50m,轨道巷轨中心至巷道上帮间距为1150m。

轨道上山作辅助提升用,一次提升1t矿车3辆,采区内由轨道上山进风,要求设计逆向平车场。

设计思路为先作出线路布置草图,并把要计算的各部分标以符号,如图7-1所示。

7.2.4.1选用道岔及有关参数

(1)车场错车线选用简易道岔,α=17°,b=2510,其他道岔选用ZDK615-2-4,α=28°04′20″,a=1648,b=1851。

存车线轨中心距S=1200;

(2)曲线半径R=6000,竖曲线半径R1=12000;

(3)过卷安全距离A=5000m,停车线长B=5000,安装阻车器长d=200(以下非经注明,长度单位均为mm)。

7.2.4.2线路计算

(1)轨道上山平层面交线至绞车房的距离

表7-3采区上部平车场基本形式

顺向平车场

逆向平车场

单轨

双轨

单轨

双轨

图注

A′-平曲线起点至绞车房外壁距离,m;

B-一钩串车长,m;

Rp-竖曲线半径,m;

LK-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连接长,m;

m1-单开道岔单轨垂直线路连接尺寸,m;

m2-单开道岔双轨垂直线路连接尺寸,m;

S-双轨轨道中心距,m;

A-过卷距离,m;

T-竖曲线切线长,m;

RS-平曲线半径,m;

K-变坡点;

β-上山角度,(°);

d’-变坡点至阻车器挡面间距,m;

LAK-变坡点到采区绞车房外壁距离,m;

d-反向曲线之间插入的直线段,m

A′

10~30m

10~30m

A

5m

5m

5~10m

5~10m

B

一钩串车长

一钩串车长

一钩串车长

一钩串车长

T

Rp

非综采采区6~12m,综采采区12~20m

RS

非综采采区9~15m,综采采区12~20m

LK

d’

1.5~2.0m

m1

m2

LAK

d’+B+A+A’

d’+LK+B+A+A’

m1+B+A

m2+B+A

图7-1逆向平车车场计算草图

1-轨道中心线;2-回风石门;3-区段回风平巷;4-总回风巷;5-煤层底板;6-平层面交线

T'=R1tan0.5β=12000×tan20°/2=2116

L=A+B+a+b+d+T'

=5000+5000+1648+1851+2000+2116

=15615

(2)绕道各段长度

①绕道斜长取绕道转角δ等于道岔角。

L'=L1/sinδ=18000/sin28°04′20″=38251

②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接尺寸

Lk=a+Scotα+Rtanα/2

=1500+1200×cot17°+9000×tan17°/2

=6386

③存车线长度按2钩车长取Lh=10000

④插入线段c的长度

c=L1'-(2b+2Lk+Lh)

=38251-(2×1851+2×6386+10000)=11777

(3)回风石门各段长度。

①平后面交纹至轨道巷执中水平距离

l=(h0+H1)/sinβ+1150

=(10000+2510)/sin20°=27727

②回风石门插入线长度

n=bsinα+Rcosα=1851×sin28°04′20″+6000×cos28°04′20″

=6165

l1=l+T'+d+b-(L1cotδ+a+n)

=3777+2116+2000+1851-(18000×cot28°04′20″+1648+6165)

=2131

l2=L2-3n-a-l1=50000-3×6165-1648-2131=33891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平车场平、剖面图,如图7-2所示。

图7-2逆向平车场线路设计图

7.3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7.3.1采区中部车场形式

7.3.1.1采区中部车场基本形式

采区中部车场基本形式有甩车场、吊桥式车场和甩车道吊桥式车场三类。

吊桥式车场和甩车道吊桥式车场适用于上(下)山倾角大于25°的情况,本节主要介绍甩车场,其基本形式见表7-4。

7.3.1.2采区中部车场线路布置

(1)甩车场的线路布置分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双道起坡。

(2)双道起坡甩车场的道岔布置,可采用甩车道岔和分车道岔直接相连接。

(3)甩车场平、竖曲线位置有以下三种布置方式,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前两种布置方式:

①先转弯后变平,即先在斜面上进行平行线路联接,再接竖曲线变平。

平、竖曲线间应插入不少于矿车轴距1.5~2.0倍的直线段,起坡点在联接点曲线之后。

②先变平后转弯,即在分车道岔后直接布置竖曲线变平,然后再在平面上进行线路联接,起坡点在联接点曲线之前。

表7-4采区中部甩车场基本形式

项目

单侧甩车场

双侧甩车场

 

图注

1-轨道上山;2-运输上山;3-轨道中间巷;KG-高道起坡点;KD-低道起坡点;

K-变坡点

优缺

提甩车时间短,操作劳动强度小,矿车能自溜,提升能力大;甩车道处易磨钢丝绳

两翼分别甩车,调车方便,搬道岔劳动量小;推车劳动量大;易磨钢丝绳,两翼人员来往困难,工程量大

适用条件

上山倾角小于25°采区甩车场

上山倾角小于25°采区甩车场,阶段两翼开采不同标高

③边转弯边变平,平、竖曲线部分重合布置。

单、双道起坡甩车场斜面线路布置方式见表7-5。

7.3.2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

7.3.2.1甩车场提升牵引长度角

甩车场的提升牵引角φ(矿车上提时,钩头车的运行方向与提升钢丝绳的牵引方向间的夹角(如图7-4所示)不应大于20°,以10~15°为宜。

可采用下列方法减少场提升牵引角:

(1)采用小角度道岔(4号、5号)。

(2)单道变坡二次回转层面角δ或双道变坡二次回转层面角(α1+α2)不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