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403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校本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校本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校本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校本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校本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校本下.docx

《二年级校本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校本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校本下.docx

二年级校本下

序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每个人都应该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教育的圭臬,是一个家庭的门风。

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家族的丕振、光昌,无不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关联。

家训是家教长短得失的体现,是家风的外化,而家教是自然而然、生动活泼、春风化雨地进行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家庭的影响作用往往大于学校,童年的熏陶往往重于长大之后。

童年中得到的真切、质朴、诚恳、实在的教育,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底线,形成了一个人从生活习惯到选择趋向,从举止容色到是非标准的基本思路。

而这些集合起来,就是世道人心、风气共识、村规民俗、文化素质。

可见,家风、家教对于形成美好的价值观,其作用是非常大的。

正是基于此,我校2018年大力开展家风传承活动,2019年汇编成我校校本教材,题名为大盘小学校本教材《家风家训篇》。

翻开这本集子,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中,历数一家家纯朴、严谨、节俭、务实的醇美家风,带我们感受一个个微缩的家风故事。

老一辈人勤劳、质朴、诚实、阳光、深情、善良、奉献,乃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视的一些价值观得到讨论与例证说明,文章中写到的细节让人或莞尔或触动,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可读性,相信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卷有益,读者朋友还是自己打开书来欣赏吧!

 

章节

第一章《增广贤文》

第二章《三字经》

第三章《弟子规》

第四章《名门家训》

第五章《礼》

 

第一章《增广贤文》

1、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2、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3、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4、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5、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6、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7、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8、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9、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10、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11、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2、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13、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14、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1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7、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增广贤文》译文

1、要相知道戒酒的办法,清醒时看看喝醉人便知道如何做了。

2、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3、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

4、长久在人家里住就会被人家嫌弃;人如果穷了亲戚也会疏远你。

5、喝酒时不乱说话是好样的,钱财上清楚才是有作为的人。

6、像初出家时一样真心诚意,必有诚就;

7、积攒黄金千两,也不如通晓四书五经。

8、养儿子不教育就像养了一头蠢驴一样;养女不教育的话就像养了一头猪。

9、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

10、仓库里空虚了日子就会难,子孙愚笨了怎么知晓礼义呢?

11、同你(有修养的人)一席话,胜过读了十年书,受益匪浅。

12、人如果不读书、不懂礼义,没有知识,与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两样。

13、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几个是有作为的人呢。

14、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不惜散尽黄金,抛弃一切!

15、救人一条命,胜过建一座七层的佛塔。

16、城门着火,用护城河水救火,水尽鱼死。

指受到牵连。

17、庭前长出吉祥的草,这种好事不如没有。

 

第二章《三字经》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

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

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

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

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

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

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

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第三章《弟子规》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

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

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

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

什么叫“规”?

“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这里是指规则,规矩。

“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说: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说: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说: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说: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说:

觐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说: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第四章《名门家训》

科学名门世家:

英国达尔文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2、时刻营造充满音乐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3、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4、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5、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6、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7、举行聚会,建立珍贵的人际关系;

8、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或家学;

9、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努力完成;

10、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印度教育世家:

印度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2、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3、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4、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5、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

6、消除对其他宗教的偏见;

7、成为富翁后积极支持文化艺术;

8、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

9、制订周密的计划,使子女从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10、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音乐与美术。

 

第五章《智》

智,会意兼形声,“知”的后起字。

从日,从知,知亦声。

知,会意字,从矢从口。

矢是象形字,象镝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再引申为出口无悔的发誓。

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

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

有关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1.诸葛恪得驴的故事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

诸葛子瑜。

恪跪曰:

“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

“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

“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

“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3.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

“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

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

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

“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

“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

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

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

“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

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

“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

“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

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

“走!

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

“好办法!

好办法!

”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

“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