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22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莒南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

(共50道,每题1.5分)

1、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但又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

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D.理性至上

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

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赦令:

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5、加尔文说: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B.军备落后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

7、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

“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做的准备包括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改革阻力②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令④于19世纪初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9、“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

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俄国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10、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

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11、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表现在①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②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③推动了俄国社会发展④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3.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

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枢密院权力至上②内阁由议会掌控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④强化军国主义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

14.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15.下列属于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存在的先天缺陷是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②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狭小③保残余留大量封建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集中程度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6、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17、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农轻商

19、《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

20、戊戌变法运动是

①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一次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2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24.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5.关于倒幕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政府军士气高昂,装备先进 ②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③更多的大名参加对幕府的战争,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 ④大商人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⑤西方列强宣布保

持中立 ⑥新政府宣布废除幕府苛政、减半当年租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26.关于明治维新期间“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①井伊直弼被暗杀揭开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序幕 ②尊攘派的主力是一些广大民众③得到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 ④运动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②③

2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8.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

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29.有人说:

“康有为不

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

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1.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2、宋代的商业活动

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3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冶金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4、(广东文综)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35.当我们读《清明上河图》时,感觉与前代相比,有关宋朝商业的发展会出现哪些“新”信息()

①打破市坊界限②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④边境贸易繁荣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B.④⑤C.①⑤D.①③⑤

36、(山东文综)《汉书?

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37、(江苏单科)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38.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统治者沉重的剥削

39.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40.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珠江三角地区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D.天津地区

41.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

42.范仲淹《四民诗》说:

“吾商则何罪?

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43.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千耦其耘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代田法

44.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45.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

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6.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反映出

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

47.汉初、唐初、明清前期的统治者,都大力鼓励垦荒,扶植小农经济,其根本目的是

A.着力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B.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

C.发展小农经济D.满足统治者的物质需要

48.“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50.有人说:

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

    

*********************************** 密 ****************************** 封 ************************** 线 ***************

莒南三中历史月考试题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木战争表明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农民的“骚乱”在解放前每年都要高涨一次,使得头号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与其等待从下面来推翻,不如从上面来解放。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

“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

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三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

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回答:

⑴据材料一,迫使当时俄国头号地主认识到“与其等待从下面来推翻,不如从上面来解放”的主要原因何在?

(4分)由此可见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⑵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停滞不前”?

(2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

命”。

(4分)

 

5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的时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寻访了欧美各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各国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

开花。

……明治七年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厂,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材料三: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有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用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请回答:

(1)材

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

(1分)长州和萨摩两藩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6分)

 

(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