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0929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docx

赵大鹏老师作文讲座整理稿

旭日弘文作文教程项目发布(整理稿)

赵大鹏2010.2.5

我没有参与这套教材的编写,但是十分关注这套教材整个的编写乃至修订过程,参加了不少意见,没有参与编写,因此,我就可以,按北京话讲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参与编写很多事就说不清楚,十分关注教材的发展变化,这样我就对怎么认识、评价教材和如何用好这套教材大概就有一点对老师提供一些帮助的看法。

所以,我今天讲两个中心词:

一个是作文教材,一个是作文教学。

一、角色和身份

1.我是语文老师,和在座的不同的是我比在座的所有语文老师岁数都大,教学时间长。

一个老的语文教师谈点语文教学,这里边你我心就相通。

其中的甘苦用不着抱怨,用不着哭诉,谁都明白。

2.我是语文教研员。

我教了大概二十多年书,当了二十多年教研员,一直干到六十五岁才退休。

教研员是做教师工作的,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诸位这个年龄段。

老得退休了,有的老师调走了,男老师找路子了,下海了。

就在这坚持到底的一些教师,书是怎么教的,怎么样两头不老好,教好了有人夸你,有人嫉妒你,教不好上下两头全骂你。

这个我比你清楚,我就是干这行的。

3.我是语文教材编写者。

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高中旧版新版、包括课改版的骨干作者。

我自己组织编写教材的也不只一两部。

我是在教材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一个语文教研员。

所以教材的东西我看的是比较清楚的。

4.我是自认为对推动我们国家语文教学应当尽点心,尽点责任的人。

比如我看到作文教学的现状着急,看到老师这么教课揪心,看到孩子大伙一块在教师的领导下编瞎话觉得心里不落忍。

作文能这么搞吗?

作文这样下去我们将来的孩子哪句话说的是真话都分不清了,说你可真棒诶,你想,是真的吗?

这个社会就让人觉得心里别扭。

鉴于这些角色和意识,我想我今天的发言势必是个大杂烩式的发言。

我又力求把我说的话说清楚,所以诸位不用笔记什么,我想我们之间用心领神会会更好。

二、作文教材

(一)作文教材的本质

作文教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研究作文教材:

1.作文教材是编写者对作文能力结构的一种认识。

2.作文教材是编写者对作文训练过程的一种描述。

3.作文教材是编写者对儿童、少年成功习作经验的总结。

4.作文教材是编写者对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5.作文教材是编写者对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与吸纳。

(二)“编写者”编写教材的依据

从这五个角度,我们跳到外面看一套教材,决定取舍,决定态度。

这里有一个中心词语叫“编写者”。

那么编写者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是《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规定性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尽管现在是实验稿。

实验稿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接受它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教语文,编写语文教材必须接受《课程标准》的指导和约束。

这里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或叫做质量差。

你读课程标准,他读课程标准,读出不一个味来。

你编作文教材,他编作文教材,都认为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却有很大区别。

因此,我们要看作文教材编写者是怎么处理《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规定的。

我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度的规定。

1.从从纵的方面讲,课程标准规定了作文教学必须分四个阶段实施,如果谁编作文教材违反了这个规定,就是违反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法规性的文件,这阶段是不能乱分的。

这四个阶段的划分边缘是清楚的,仅内涵和外延都有法定的依据。

1-2年级第一学段,3-4年级第二学段,5-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学段。

这四个阶段是从儿童晚期开始,到少年晚期结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必须遵循的四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是你我成长的最佳时期。

2.从横的方面讲,每个阶段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即《课程标准》对每个阶段的作文教学做出的“质”的规定。

优秀的作文教材,必须准确把握每个阶段的作文教学的“质”:

第一学段1-2年级,核心任务是“写自己想说的话”。

假如你编教材,编成了教孩子学大人说话,错了,这是课程标准写的清清楚楚的。

一二年级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招数,各种训练点,但是里面有个“质”的规定,那是国家规定的,必须扣住这个任务,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

我们现在的小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春节了,新年了,教师节了,在台上表演节目,那小辫该怎么扎,脑袋该怎样摆,两个手怎么指着酒窝,都有人教。

那叫教小孩按照大人的意志表演天真。

如果台下的妈妈是搞教育的,对教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话,我觉得那感觉是很苦涩的。

现在我们的作文,国家规定的这第一阶段一二年级,核心任务“写自己想说的话”,不允许牛不喝水强乱投,不允许他自己明明想说这个,你先替他说这不行,得那样说,这不行。

有一篇争论很厉害的小学生作文,叫“我的理想”。

小孩写自己的理想是长大以后能变成一条狗。

为什么呢,说妈妈胆小,妈妈半夜做梦老梦见有鬼,我就听说什么都怕鬼,狗就不怕鬼,我长大以后就变成一条狗,守在妈妈身边,看哪个鬼还敢欺负妈妈。

请注意,这是小孩自己想说的话。

这是他的理想,这是他的童真。

他把对妈妈的尊敬和热爱,用儿童的眼光化作一只可爱的狗。

成年人看这个,觉得挺好一个孩子怎么就愿意当一条狗,怎么这么没出息呢?

于是认为这是错的,甚至批他一顿。

如果是考试,给他一个不及格,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

这都是一种顽强的思想在作怪,他说自己想说的话,你老让他学大人说话,甚至你想让他编瞎话,最高境界是你让他编了瞎话别人觉不出来是瞎话。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任务,一二年级,请让小孩说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学段3-4年级,核心任务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这里十分强调了不拘形式的问题。

见闻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真的。

他看见他妈妈趁人不注意,偷了一个苹果,他听到别人说,穿这么漂亮,怎么还偷人苹果呢?

这个写不去写?

这是见闻。

感受,真实的感受,心理活动,你不能束缚他去写。

还有想象,一个小孩的想象,这里实的写什么,虚的写什么,规定的清清楚楚,而且规定不允许用形式束缚学生。

第三阶段5-6年级,核心任务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请注意实与虚平分秋色的相互搭配,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

只写实不行,只写虚不行,过多的强调虚也不行,虚实结合为将来全面的作文能力打下一个基础,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

第四学段,核心任务是:

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会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这是写作能力的落实和归宿,终于把写作能力落实到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基础。

(三)《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一套成功的作文教材,我建议大家从下面三个角度研究这套教材。

当我们把《课程标准》的学习变成横纵两条线索来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的时候,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确实要有一套好的作文教材的指导下才能把作文教好。

没有作文教材,几乎作文教学就是无政府状态。

穿插着说说作文教学。

我们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大家都清楚,我们可以这么概括:

一个概括就是在老师的领导下小孩从小一块编瞎话,越编越离奇,越编越生动,终于编的连他妈妈都不知道是真话还是假话,因为年轻妈妈也是在他的老师领着编瞎话成长起来的。

假如写作变成编瞎话,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到哪儿为止。

第二,我们终于到了全面应试化的作文教学。

小升初应试,初中升高中应试,高中升大学应试,而根在高中的时候往下一点点蔓延,一直蔓延到所有的作文考试都变成那样了。

作文写陶渊明、屈原、项羽、司马迁等等,不会写这些就不叫会写作文,只写这些能写出千变万化,错了也不要紧。

有一篇满分作文,写司马迁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宫刑,你看,优秀作文第二种有它,满分。

他也不知道一次又一次的接受宫刑是怎么受法。

初中小孩满分作文是写早恋的感受,在这种引导下,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生活,甚至脱离家庭生活,脱离他自己的生活,适应考试中那种虚无缥缈的引导。

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大一种力量就推向应试。

这里当然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你没有应试过?

你的孩子不应试,还是我的孩子不应试?

不通过应试是不行的!

作文是人生的需要,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生存和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应试。

他要不发展,不就老是九年义务教育吗?

他要发展,上好的高中,上大学,他不应试行吗?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离不开应试。

作文教材也就没有办法摆脱应试的阴影。

但是,是编瞎话应试高级,还是说真话应试高级,一个坦途和一个险境的区别。

我们要走正道,走正路之后把应试踩在脚下,我们的学生比应试水平高得多,再答应试的作文题就不算什么。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作文教材。

这本作文教程,确实是一套好教材。

我建议大家就以下几个课题,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开展点专题研究:

1.我认为《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有一种意识贯穿始终。

有一种意识,什么意识呢?

就是“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作文”。

这个意识非常清晰,非常可贵。

我们天天在那嚷嚷着课程改革、作文教学改革,我想,能把改革落在实处的,就是改革家;老把改革放在口头上的就是吹牛皮;议论了半天改革,一切如旧的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按鲁迅说的,浪费时间是图财害命。

而这套教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意识,从始至终很顽强,什么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作文。

教字非常清楚,作文教学这四个字,第三个字是教,第四个字就是学,也就是说,要教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本来就有的意义。

鲁迅五十年前说过,倘若有作文法制那本书,我建议青年人不要看,那都是骗人的。

从现在看,这话说的有点偏激,就像鲁迅攻击中医,他爸爸让庸医治死了,于是就把中医和庸医划等号,这是不对的。

鲁迅攻击京剧,他在灯市口理发馆那看到了梅兰芳的巨照,那是很漂亮的,他说他就腻味这个男扮女装。

他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说汉字,他说中国要没有汉字,汉字就亡了。

他有很多偏激的东西,当然他也有很多正确的观点。

作文教学我们现在回归到作文本真,现在要生存就得会作文,要生活就得会作文。

因此,作文不教行吗?

哪个女孩在走上人生这条道,在若干个关键时期不经过他妈妈教,哪个男孩子不经过爸爸教才学会生活?

作文怎么不教呢?

因此,作文教学本来就有一个“教”字,就得教。

现在化到教材中的是教的招数,教的方式,教的效果。

教,各种各样的教法,最普通的、最容易的,直接见效的教,请您随我这样教,啪啪拍手,这样做会了吧,教,这就叫直接模仿,这么教。

我做个示范,你好好想想,弄懂了我是怎么做的,你试着也按照我这么做,弄了三回会做了,这是一种教。

我讲点道理,你听懂了一半,于是你做了一半,我再讲这个道理,你又听懂了一半儿,终于完全听懂了,你会做了,这是教。

有各种各样教的招数,有各种各样教的形式,但是这个意识贯穿始终的就是我不信把你教不会。

为什么?

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一个老的语文教师,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生涯,你教了十几二十拨学生,有没有就那么几波学生在你这学了三年,没学会什么的?

我先承认,我就有的学生,现在都六十了,经过文化大革命折腾了的那些人,真是有的我没教过什么,他们留有的对我最美好的印象实际上就是把我当哥们的那种印象,不是当老师,是跟我学会阅读,还是学会写作了?

就是教学教学我们没有教会什么。

教字没有落实,任何一套教参你再吹牛也没有用啊。

(1)教什么:

这套教材使劲的教学生,这个我想我们应该开展专题研究。

看这个教材是怎么排布这个教的点的,是怎样把点穿成线,设计教的序列的,每个序列是怎样设计教的步骤的,每个步骤能不能落实,教学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一个一个来。

我统计了一下,这个教材中,什么都教,与作文能力有关的知识教,能力通过训练的方式教,什么都教。

比如观察、分析、判断、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什么都教,等等。

(2)怎样教:

我概括宏观的,把《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阶段具体化为九个级别,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具体化为每个年级24个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制订了具体的训练标准,每个级别都从量与质出发制定了考核标准。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了这样一套教材,叫“能教学,能检测,能考核”。

这个编写思路是很了不起。

从编写思路来讲,能教,能检测,能考核,整个教学过程和考级融为一体的这么一种教学思路,我想在整个作文教学编写中具有开创性。

我建议我们组织相应的力量对这个特色开展研究。

2.《语文世界作文教程》从操作层面解决了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这个难题。

所谓从操作层面就是能够干了,能落实了。

从理论方面解决“读写结合”问题,谁都会说。

多读多写嘛,认为作文不需要教,一些老先生大多数都是“多读多写派”。

有人问周作人,作文教学该怎么搞?

周作人说了,作文难道还需要教吗?

选几百篇好文让他读,读懂了,会背了,自己不就会写作文了吗?

张中行,在我们东城区106教过书,问他怎么教,作文还不好教吗?

问我啊,你给我多少孩子,50个,行,身后是个图书馆,把学生放到图书馆,锁起来,我在外面看着,该吃饭吃饭,该喝水喝水,呆两三年就会写作文了,你说这都叫什么刑法呀?

为什么这些老先生说作文不用教,有没有道理?

你我都是晚辈,我们首先要研究道理。

道理是什么,道理是他们所说的作文和我们所说的作文不是一回事,这就是道理。

他们说的都是文学创作,他们说的读的都是文学作品。

50个人里面读懂了能出5个作家,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45个仍然跟傻蛋一样,回去种地就是了,并不影响整个的生存发展问题。

我们不同,现在作文已经作为一个生存发展的工具。

不会写作文,简历写不好,连工作都找不着。

自我介绍磕磕巴巴,把自己介绍的跟傻子似的,就没人要你。

自己介绍自己介绍的比比尔盖茨还忡,电脑还不知道键盘在哪,这么吹牛也没有人要你。

作文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成为人发展的一种必然条件。

这个时候还不教,还关在里面念书,能达到吗?

时代发展了,不是先生们错了,不是老先生的错,时代发展到今天,不得了。

我年轻的时候,大学毕业,国家分配工作,我的任务是服从分配,谈不到去竞争,突然我去竞争了,大概饭碗都没了。

那个时候只要会填那个档案表,别的什么都不会写都不要紧。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你得会写检查,有些人会写检查了。

现在得学那么多应用文,现在需要应用文了。

这些你都不会写,将来怎么谋生啊?

因此,时代变了,我们“读写结合”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说说而已那种局面,把它落实的操作层面上。

这个难题这个教材解决了,解决的很令人感动。

这个特点我早就看出来了,一直没舍得说,怕影响人家的教材修订。

怎么解决的呢?

它有一个主线,跟写作所配合的阅读,读的都是写小孩的,或者一大部分都是小孩写的,于是读写就结合了。

我这话大家都听懂了吗?

我们好多老师也懂什么叫“读写结合”,所以,学“一件珍贵的衬衫”,就让写“一张珍贵的照片”;学鲁迅“一件小事”,也让学生写“一件小事”;学魏巍的“我的老师”,也让学生写“我的老师”。

这就把“读写结合”简单的变成了“写”向“读”模仿。

这个输血还得先验验血型,我是AB型的,你是C型的,你就不敢输我的血。

“读写结合”,什么样的读,跟什么样的写才能结合,这是大学问。

这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前面说了,作文教材是小孩写作经验的一种结晶,一种总结;是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总结和升华。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材里滚了几十年,对小孩非常熟悉的话,那他对“读写结合”就有招数了。

很明显的能看出,这教材的字里行间藏着一种信息,就是执笔的骨干作者是一线教师,会教书,懂作文,知道作文教学的甘苦,知道作文教学的瓶颈所在。

因此,他就知道什么样的是真正的“读写结合”。

在这套教材中,几乎没有读写两张皮的现象。

这里有一个特别称道的思路是什么呢?

他把读和写拓宽了。

把读的概念拓宽了,拓宽到一种什么样的外延呢,所有的吸收都是读,于是各种各样的吸收都是读。

你看,我做了一个统计。

比如说,听、读、交流、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看图、听音乐、听故事、听演讲、口头交流、师生互动、与别人交流、调查采访、朋友聚会、讨论会、恳谈会、看电影、听广播、看杂志、上网等等。

在教材中,全都是读的内容,都是读的方式,都能够或促写,或带写,或为写提供点思路,或对写做点启发。

我这话大家听懂了吧?

一线教师有一个缺点,不是缺点,是与生俱来的弱势,就是一陷到教材里就出不来了。

我一会说这个问题,于是照本宣科,生怕违背教材什么东西,这也是个坏毛病。

把教材没吃头,比这个问题还严重,我们说“读写结合”,听懂了吗?

听懂了,那么,读是怎么回事啊,把读扩大为各种各样的吸收。

写呢,把写扩大为各种各样的表达。

吸收是读,表达是写,内化是阅读,外化是写作。

你看,这多好啊,一篇一篇的学生作文或范文,读这么多干什么啊?

一个用意,给老师们多提供点材料。

另一个用意就是学生各有各的水平,小孩各有各的心气。

这一组阅读材料都是写小孩的,或是小孩写的,这篇没读懂,下一篇读懂了,照样在这个训练点上读写结合;读了两三篇才读懂,哪一篇都没读懂,照样能够读写结合。

我们做这样一个归纳,让学生读,写学生自身的,符合那四个阶段年龄特征、心里特征的文章,符合这个训练点要求的文章,让学生读小孩写的文章,这个读写的结合是自然而然的,符合少年写作的那个读和写的结合。

这个读写结合就是我说的在操作层面的结合。

建议大家有兴趣的,有点事业心的语文老师,反正这辈子教语文了,还想教别的,人家要你吗?

你忽然想教英语了,大概没人欢迎,还不如教语文,既然教语文了,既然教作文了,把这个作为专题研究,先把教材读懂,把教材用好,熟练地掌握教材所设计的读写训练体系。

认真领会在作文教学中这派观点,所谓“读写训练一体化”为什么是科学的。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个层面,好好研究这个专题,对我们教师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你三十岁了,教了十年书了,跟十年前教的一样,等五十岁了,跟二十多岁刚参加工作也一样,这教师生涯可就没啥意思了,应当像中医一样,越老越精。

教出一身经验之后,对作文、对读写结合有了自己的领悟,有了发言权,把你的体会再传达给比你年轻的教师,趁着你没呆傻,做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今天这么强调“读写训练一体化”呀,这么强调“读写结合”啊?

时代变了,我们现在不像解放前绝大多数是文盲,谁和谁都不用结合,书没念几本,写也用不着什么,会写自己的名字,不会写也没关系,还能按手印呢。

今天不同,当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法固定的时候,这就是说,我们全国公民的文化生活的起点至少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那就是说,至少走上了一个知识青年的这么一条路,进而要走知识分子的路。

我们国家大学大批量的扩招之后,教育逐渐向公民化倾斜,向公民化演变,这个时候我们要再看作文,很狭隘的强调作家的写作路子,叫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那是作家。

写实用类文章,求生存,求发展的,这个写作就是要读,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来讲,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读什么就会写什么。

我建议我们不听任何高调,我们用这么一个标准,读什么就应当会写什么来审查教材的成败得失。

是不是明明三四年级就可以做到读什么就会写什么,里面还有隔靴搔痒的地方,还有不解渴的地方,他渴了,只需要一杯水,你给他描述果汁啊,多种维生素啊,牵手啊多好喝,我们就要一杯水,就不给喝。

不存在没有缺点的教材,就好像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一样。

这样我们越用这个教材越精,教材越改越好。

这是我建议大家研究的第二个专题。

3.《语文世界作文教程》对作文训练过程的描述有两个特点:

(1)编写者很重视从学生写作需要的这个角度,帮助他完成写作任务。

从学生写作需要的角度帮助他完成写作任务,不是从教师所需要的角度要求学生甚至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的标准;或者是单纯的就这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一个写作设计方案,你就必须参照执行。

我觉得我把这意思说清楚是非常困难。

从我的观察,好像我刚才说的这番话,好多老师没听懂,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再说一遍,换个角度说,教育本身离不开心理学,九年义务教育的作文教学离不开少年心理学,这个作文训练过程,必须和学生的心理过程同步,必须和学生自然而然的心理流程同方向,因此,我设计的训练,就要一步一步的安排,都是学生在要完成作文任务,在文章起草过程中,正好需要帮助的,给他一点。

这回听懂了吧?

这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过马路,上台阶,他需要什么帮助?

你一看就知道,这左脚一抬,你过去了,帮着他搀一下,给他点劲,是吧?

只有很愚蠢的,或不大懂事的,一看到老头走不上去,在后边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然后鼓掌,没有这样的。

刚才大家都在举“学写童话”,小孩想编一个童话,他最为难的是什么,给他;他最需要的是什么,给他;还差一点火候,你给他,会编了,给他。

这就叫作文过程的描述。

这里面绝对不能够,绝对不允许用成年人的成品终端,这个已经出来了,往回倒,成年人的认识,读一篇这个,进而读这个,绝对不能这样。

尽管这个形式,和我说的小孩需要什么,给他什么,好像十分相似,但实际大不一样。

我们多数作文教材败就败在这,它不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更不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出的问题。

这是一个特点,建议大家认真研究。

(2)编者把作文训练过程变成了作文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

我们反对人为的起个模式,起个什么法,并不反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思路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习惯。

比如说训练教材中每一个训练点一开始都有一个课前准备:

讲个故事,做点练习,挺有意思,多数与这个训练直接相关,是训练的补充阶段,是训练的前奏,是训练的酝酿感情、创造气氛这么一个阶段。

接下来,先阅读,读个材料,灵动感悟,然后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解决“找材料”的问题,解决“写得妙”的问题。

出了一个“作文小子支招”,而且分两个层面的支招。

先这么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再这么支,能写的什么一点,然后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还有一个佳作欣赏。

偶一为之,觉得繁琐,至于吗?

写一童话弄这么多,每个年级上下两册,24个训练点。

九个年级你说多少个训练点?

每个训练点每个训练过程都按照这个训练,就把作文能力训练过程融化为作文习惯的培养过程。

我相信我这话你听懂了。

我下面再说一句话,语文能力有一个无比突出的个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为习惯。

再说一句,培养语文能力绝大多数要和培养语文习惯溶为一体。

否则,所有能力培养都没有。

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能力一种特有的形态,语文习惯就是语文能力。

我多次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比如给你一个班,这个班你带三年,甚至带六年,假如这个孩子跟着你,你从第一节课就注意培养学生习惯,让学生这么多年来只要一读文章,现在开始念课文,他就知道读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中间不去干别的,养成习惯。

养成了读一篇文章,老想知道这作者是干什么的习惯。

读一篇好文章有摘抄佳词妙语的习惯。

有问题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实在不懂老记在心里,追着谁就问,说大爷大爷这是什么啊,叔叔叔叔这是什么啊?

直到把它弄懂为止。

读一篇文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了朱自清的这篇文章真好,就想还有别的文章找来读一读的习惯。

读节选有回读长篇的习惯,读了好文章想听听别人怎么评价这篇文章的习惯。

如此等等,这三年五年下来,你还分得清在这个孩子身上哪些是能力,哪些是习惯吗?

你要清楚地知道能力培养是借助习惯这个渠道培养出来的,是自然而然的,他的能力形态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了。

习惯是什么?

习惯就是素质。

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把别人教给你怎么做,规定你怎么做,让你怎么做全忘了,剩下的就是素质,那就是习惯。

你看我们在座的,说我们这个基地有良好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你说来说去,你说的是习惯。

什么待人接物,工作热情等等都是习惯。

这套教材通过这四个阶段的训练,不同层次的,不同侧重点的,隐的或显的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

在写一篇文章之前,他应当充满对这个写作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有冲动。

他知道写什么,他知道怎样审查题目,他知道怎样搜集资料,他甚至能够有意识的寻找一点文章从中参照点什么,他知道怎样润色加工写得更好,最后写完了发稿之前要好好地审查修改自己的文章。

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用作文教学把学生这样送到高中,送到大学。

这叫什么,这叫素质教育,踏实了。

二、作文教学

现在我说怎样作文教学,我想强调几个认识,防止一点偏差。

(一)教材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亦步亦趋、照本宣科、复制教材不可取。

我们再说的客观一点,那叫没出息,那不叫使用教材。

没有一个教材编写者希望我们老师在用教材时照本宣科,现在请大家“灵动感悟”,没有这样的。

教材必须通过一个步骤,叫转化,必须转化为教学设计才能应用在课堂上。

而转化必须是个体的劳动,由使用教材的教师转化为教学设计。

那么转化为教学设计的根据是什么呢?

学生。

吉林达慧的学生和内蒙赤峰的学生不一样,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不一样,农村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