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367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2分)

鼠标、笔杆与国学

江曾培

①“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

这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而且造成一种“忘字”现象,离开电脑就想不起要写的字该怎么写,患上“电脑失写症”。

高考中,一位女生从考场出来后说:

“当时真想有个手机掏出来看看。

”她不是要作弊,而是有些字不会写,只要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出来,靠动笔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②写字与识字一起,在传统教育中,是读书学习的两项基本功。

儿童习字,在描红以后,继之临帖。

描红与临帖,都属于一种摹写,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这两项过关后,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容各家之长,发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写法,是为“书法”。

③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历来甚多。

过去的科举考试,字写得好不好,曾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结果,新进士殿试,“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

字的好坏美丑,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

④科举如此以字衡人,惟书法优劣作取舍,走的是一种极端,并不可取。

不过,如今不少学生“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以致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人没有电脑,自然要强调写字,现在是网络时代,鼠标一点,就能打出整齐漂亮的汉字,有什么必要再强调用笔写字呢?

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看法,对习字写字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⑤我国汉字拥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蕴,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有的疏可走马,有的密不透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粗细、疏密、顾盼、俯仰、呼应等美学原理,是难于把字写好的。

有句古话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实际上,就写字来说,也是如此。

学字写字的过程,是一个增进文化修养的过程。

是故在传统教育中,总是把书法作为读书人的一项必修课。

⑥上海有过一个有关写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调查,对三个学校学生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表明审美能力较强的前10名学生,写字在“优”组的概率为76.2%;审美能力较差的后10名学生,写字在“差”组的概率是70.3%。

这表明写字与美育紧密联系着。

写字与智育也有关联。

写字“优”的学生,语、数、英三科得“优”的概率为76.2%,写字“差”的学生,三科得“差”的概率为80%。

调查还显示,写字得“优”的学生,品德得“优”的概率为88.7%,说明写字与德育也有割不断的联系。

古话说:

“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字如其人”,我们应当重视通过写字育人。

⑦对大多数人来说,学写字并不是要做书法家,因而不必像古代书家那样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大功夫,但是,要把字写得规范、整洁、美观,完全不花力气也是不行的。

梁实秋有篇叫做《书法》的散文,内中提到他“幼时上学,提墨盒,捧砚台,描红模子,写九宫格,临碑帖,写白折子,颇吃了一阵苦头。

”现在,有了电脑,敲敲键盘就能轻松地打出统一整齐的字,从而使一些人贪图方便,不肯再在写字上吃“苦”了。

实际上,运用电脑打字,虽然有着现代化工具带来的省力、便捷、快速的特点,人们应当充分利用,但是,决不可用其完全代替手写。

因为,手写融会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感情色彩,富有人性化、个性化,是社会文化交流所不可缺少的。

⑧时下,在读书领域,盛行着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它读来不吃力,吻合一些人的消遣的需要,自然也可以让其存在;但是,读书毕竟是以求知为目的的精神活动,要有“深阅读”,就不能不“俯而思”,不能不动脑筋。

同理,我们可以“握着鼠标”打字,但也不宜“忘了笔杆”写字。

教育部负责人称,小学生交的作业,是不是可以要求他们花点精力用手去写,不一定用电脑打字,此议确是促进手写的一种措施。

⑨我国的汉文字,从原始象形文字开始,经过篆隶楷草等书体的演变发展,本身就是一部文明史、文化史。

它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

汉字,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特有的“国学”。

如今,国学甚热。

然而,内中不乏娱乐八卦式的炒作,远离国学的真谛,是一种“国学虚热”。

提倡认真写字,切实弘扬我国的书写文化,提高汉字的应用水平,倒是国学热应有的题中之义。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

(2分)

2、根据文意,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要么B、乃至C、而是D、因此

3、第③段“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中的“砝码”在句中的意思是。

(2分)

4、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忘了笔杆”,主要是指习惯电脑打字后,一些人不会写字,写不好字的现象。

B、这篇文章主要强调了,学会写字,写好字,是人们之间表达和交流的实际需要。

C、一首规范、整洁、美观具有个性化的字,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感情色彩。

D、我国汉字的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拥有文化意蕴,体现美学原理。

5、本文是谈“提倡认真写字”,为什么最后一段要联系到“国学”?

请简要说明。

(4分)

(1)

(2)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5分)

雪 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

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

”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

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

“谁呀?

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

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

”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 lán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

“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

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

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

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摘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6、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静谧()

(2)贪 lán()

7、小说用很大的篇幅写房主人夫妇俩烤火时的一番对话,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2分)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中年迈的夫妇在儿子死了多年之后,始终深信儿子仍在自己身边,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这种执着的爱子之心,痴迷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B.小说开端描写的是:

屋外雪花飘落,屋内炭火正红,父母在火盆边聊天,儿子在楼上学习。

和谐的画面,虚幻的景象,温馨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

C.真相大白后,包括入室抢劫的陌生人在内谁都没有再说话。

这个情节表明凶残的陌生人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

D.小说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完美。

作家再一次写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

这样写既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又强化了小说开篇营造的温馨意境。

E.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

由此推知,警长在这一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对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为熟悉,而且有较强的责任心。

所以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9、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3分)

10、“儿子在楼上学习”,这是小说设置的悬念。

有的读者认为,这悬念有些牵强,因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是作家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4分)

(三)补写下列名言名句。

(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5分)

11、

(1)三山半落青天外,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4)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万里归船弄长笛,         。

(黄庭坚《登快阁》)

(7)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长安回望绣成堆,         。

(杜牧《过华清宫》)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5题。

(6分)

登楼感怀①

于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

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

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

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2、从体裁看,本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13、对诗人情感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B.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

C.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不愿归隐。

D.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

14、“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12分)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上文选自《》。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牧,字。

(2分)

16、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

(2分)

(1)燕赵之收藏: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7、下列中加点意义和用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 燕赵之收藏 ②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D.①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9、本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从建筑精良、、等三个方面对阿房宫进行了夸张的描述,旨在     。

(4分)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4题。

(10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②余至扶风之明年

21、下面能够表明作者以“喜雨”命亭的原因的一项是( )  (2分)

 A. 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

   

B. 雨下得很及时,老百姓载歌载舞,乐以忘忧。

   

C. 作者能与朝廷官吏以及朋友在亭子上游玩。

   

D. 作者能够邀请客人来亭子上饮酒欢庆。

22、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2分)

 

写作(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

暮然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固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很纯真。

请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或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

 

金山中学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12分)

1、一些学生离开电脑用笔写不好字,甚至忘字。

(2分)

2、B(“不仅仅”应该与表递进关系的词语相配,故选“乃至”。

A表选择关系;C表并列关系;D表因果关系)(2分)

3、衡量学子能否考取的准则或标准。

(2分)

4、B(2分,强调学字、写字是一个增进文化修养的过程)

5、

(1)因为汉字的演变发展,是一部文明史、文化史,是搏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是我国特有的“国学”;

(2)通过提倡认真写字,批评“国学虚热”,切实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分)

(二)(15分)

6、(2分)

(1)mì

(2)婪

7、(2分)既表现出夫妇俩过着相依为命、恬静温馨的恩爱生活,又表现出他们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这是真挚思念之情的自然流露。

8、(4分)A E(B、“虚幻的景象”有误,“儿子学习”是虚幻的,其他景象都是实在的。

C、“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推断无据,只能说陌生人对此有所触动。

D、“冬夜的静谧”和“强化了……温馨意境”不妥,结尾的“静”主要是谁都不说话的“静”,以此反衬人们内心不平静的情感波澜;结尾的意境也不是温馨的,而是沉重凄伤的)

9、(3分)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儿子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动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儿子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抢劫者打倒。

10、(4分)观点一:

小说设置的悬念是自然而真实的,并不牵强。

①老夫妇由于对爱子的极度思念,往往会陷入一种虚幻的想象中,总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写表现了他们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是符合生活情理的。

②儿子是老夫妇的精神支柱,“儿子还活着”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虚幻的幸福遐想中生活下去并且安享晚年,就是因为他们信念不灭。

作家这样设置悬念展示了崇高的人性之美。

观点二:

这样设置悬念违背了生活的真实,的确有些牵强。

①儿子死了多年之后,老夫妇竟然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的事情不可信,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②小说开篇通过老夫妇的对话,煞有介事地描述儿子在楼上学习,完全是要将读者引入作家设置的迷宫,而背离了生活的情理。

③从构思来看,作家确有故弄玄虚之嫌,这种纯粹为了引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实在不足取,是作家在创作中应当极力避免的。

(两种观点都可以。

意思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表述不全、不清,酌情扣分)

(三)(5分)

11、

(1)一水中分白鹭洲

(2)唯有长江水(3)似曾相识燕归来(4)会挽雕弓如满月(5)献愁供恨(6)此心吾与白鸥盟(7)漫江碧透(8)山顶千门次第开

(四)(6分)

12、(1分)律诗(或七律)

13、(2分)C

14、(3分)“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

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

(五)(12分)

15、(2分)《樊川文集》牧之

16、(2分)

(1)收藏的珍宝等

(2)承担,承受

17、(2分)C

18、(2分)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楚国人(项羽接着)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19、(4分)美女众多、珍宝富足旨在借古论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爱民,不要骄奢淫侈,否则,将蹈秦亡之辄。

(六)(10分)

20、(2分)①题名,命名②第二年

21、(2分)A

22、(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1分),强调春雨到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1分)

23、(2分)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24、(2分)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

古代遇到喜庆,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

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

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

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

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

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

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

“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

你们一定会说:

‘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

’十天不下雨呢?

又一定会说:

‘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

’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

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

怎么可以忘记呢?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

文人画都是文人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的感情产物。

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文人画于前期排斥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

研究文人画,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已知的画史画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

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

到了文人画的中、后期,他们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想。

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大力倡导者。

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即借助诗的理性来扩大绘画的表现力。

到了文人画的后期,文人画更是将书、画和印章结合在一起。

因此历史上许多的文人画家,不但是绘画高手,而且还是书法大家和金石名家。

文人画不但广为吸收一系列姊妹艺术的养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

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画工们归纳为“吴家样”,广为流传,即是此类影响的典范。

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宋代一大批宫廷画家同时又都是文人画家,清初的“四王”直接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

由上述可知,文人画是极具包容性、生命力极强的绘画体系,这也是它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

当然,文人画也有其局限性。

如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一味地追求形而上,绘画题材不宽泛,以及后期严重的程式化等,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文人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