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477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

命题:

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编辑张玉军解析余世友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答案要求的。

1.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1.B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

其他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2.D①是畜力,过去是人力,④是水力,②③是人力。

3.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

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

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解析3.B儒家的“贵贱有序”强调等级,不利于社会和谐。

4.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D.说明了理学有一这定的现实意义

解析4.D这强调理学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作用。

5.英国BBC广播公司对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评论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

”右图是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丝绸之路

解析5.C用活字模板构成了中国的汉字“和”字。

6.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

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解析6.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标志由习惯法天到成文法。

7.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解析7.D黑人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并没有享有权力,而受到种族歧视。

8.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新航路的开辟问题

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

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解析8.C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外贸易路线图,体现英国成主为世界工厂的图。

书有有图例。

9.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

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

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解析9.A前者是达尔文进化论,而后者是相对论论理论。

10.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6月2日夜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

红灯照!

’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

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

解析10.C这一年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1的是辛丑年,前一年按天干地支纪年应是庚子年。

11.假如你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天津,不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是()

A.普通居民大都居住在四合院里B.偶尔乘有轨电车上街购物

C.穿西装、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D.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11.D电话在民国初年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12.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12.D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变法思想。

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13.B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

14.俄国工人雅可夫认识到当前俄国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历了哪个事件后()

A.二月革命B.《四月提纲》演说C.七月事件D.彼得格勒起义

解析14.B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的归来发表了《四月提纲》,指出革命的发展方向,由世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15.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15.C④不是超越当时生产力,而是不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③过急,过快。

16.下列图片反映的现象,哪些与政府干预经济有关()

①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②社会福利

③2008年美国救市④小岗村农民契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16.D④是农民当初的自发行为,只是后来政府总结推广,所以不属于政府的干预。

1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解析17.B这是初步确立时期,A是成熟。

18.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B.继日本之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C.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18.DA当时美国仍以双重代表权的形式,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是在日本建交前,双方关系开始正常化了。

中美建交是在1979的上。

19.右图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下列各项体现“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精髓的有()

①中共八大的决策

②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论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19.D首先排除②,因为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犯了冒进主义,不是实事求是。

20.恩格斯说: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的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B.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C.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D.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20.A当时启蒙思想所倡导的原则,在现实中没有如想象的那么好,所以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

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2分)

21.答: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3分)体现了人文精神(1分)

(2)意见:

信仰即可得救;(1分)影响:

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1分)

(3)思想:

材料三: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材料四:

三权分立。

(2分)作用:

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2分)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一要根据材料的关键词,二要根据书的基本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

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

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取向,不仅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

材料三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使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向的传统白勺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曰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

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破产的重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本质的异同。

(4分)

(3)为把“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了哪些努力?

据材料三指出在政治形态转型时期,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制度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2.答:

(1)表现: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成就: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列举其中任两条给2分)

(2)原因:

没有把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1分)同:

否定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

(1分)异:

前者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人民民主。

(2分)

(3)努力:

加强集体领导;恢复、完善三大政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3分,四点任答三点给3分)原因:

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分)

解析:

(1)可结合辛亥革命的内容和成绩可知。

(2)近代史中国人民有两重任,一是民族解放,二是国家富强民主,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国家富强民主。

(3)文革期间是对人权和法制的践踏,所以要加强民主与法制。

2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1872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

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

1875年李鸿章又委任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他又开始办理矿业。

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鸿章委任盛宣怀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

1892年起,盛宣怀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1894年开办华盛纺织总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

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896年在张之洞等保荐下,盛宣怀经办芦汉铁路,……1898年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从此,盛宣怀将活动中心移到上海,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

——《中国企业家》

材料二……周(周学熙)一生在官场上的大部分时间追随袁世凯,……两度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成为袁世凯经营北洋事业的经济总管。

他一生创办了15个企业,建立起包括水泥、煤炭、纺织、玻璃、自来水、机器制造、金融保险、农垦等多部门的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

时人把他同南通大生资本集团的张謇相提并论,称之为“南张北周”。

——《中国企业家》

材料三怎样才能统一政府的财政?

财政部长宋子文已经召开过两个会议,一个讨论财政,一个讨论经济建设,他详细阐述了国家财政的混乱状况,并向全会呈上这些会议的详细建议。

这些建议谈到如何划分全国和各省的收入来源,取消国内的过境税,恢复关税自主,清理国家债务,统一币制,促进商业,稳定货币市场,建立政府的中央银行,管理私营的银行体系,发行公债以提供遣散部队和建设的费用。

宋博士坚持,财政统一和国家预算的采用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实行这两件事,否则恢复财政将是空谈。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之第Ⅱ章《国民革命:

从广州到南京,1923—192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盛宣怀系列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得以建立的有利因素。

(2分)

(3)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宋子文统一政府财政主张的?

这些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分)

(4)上述三则材料从深层次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3.答:

(1)特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涉及经济领域广泛;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分,三点任答二点)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分,三点任答二点)

(2)袁世凯政府的支持;利用自身任财政总长的特殊地位。

(2分)

(3)实践:

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2分)影响:

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2分,四点任答二点)

(4)从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经济结构);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新的经济因素(近代工业)产生。

(2分,二点任答一点)

解析:

本题要突破思维定势,把人物放到特定时期,一分为二看待,不能全面否定,又不能全面肯定。

二是要根据材料,得出观点,要实事求是。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

“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

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

…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

……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

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材料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

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能摘抄原文,4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

此外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分)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2分)

24.答:

(1)时间:

15、16世纪;(1分)事件: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

(1分)

(2)变化:

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森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

(意思相近即可)。

(2分)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3)推动者:

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

(2分)原因:

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等。

(答出2点即得2分)

(4)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分,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相对简单,可结合书本以及书本作答就行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一一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一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

(4分)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并分析主要原因。

(4分)

25.答:

(1)19世纪以前,发明应用在前,科学相对滞后:

(2分)19世纪以后,科学在发明应用之前,并且推动发明和应用。

(2分)

(2)第二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平天国的消极影响。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第三次:

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成果丰硕:

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特点,又要结合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必修一】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1.B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

其他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6.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

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解析6.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标志由习惯法天到成文法。

7.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