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设备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223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设备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谈谈设备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谈谈设备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谈谈设备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谈谈设备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设备控制.docx

《谈谈设备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设备控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设备控制.docx

谈谈设备控制

设备控制

3设备控制

设备是组织生产技术发展和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技术基础。

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状况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能源材料消耗和经济效益,效备的更新改造速度直接影响组织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的后劲。

3.1设备选购配置

合理的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技术效益。

(1)设备选型原则:

生产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设备选型因素:

生产效率、可靠性、适应性、维修性、工作精度、人机、价格、节能、标准化程度、设备关联性和成套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

3.2设备验收、安装

(1)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购进后,应对设备开箱检查验收。

开箱检查主要是检查设备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有无却损、锈蚀等问题,以便及时处理;核对与设备安装使用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按装箱单清点合同规定所带附机、附件等数量与规格是否相符;核查安装技术规程是否符合实际。

(2)设备安装基础

设备安装基础对设备安装质量、设备精度及精度的稳定性和保持性以及加工产品质量等均有很大影响。

往往由于基础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使设备产生形变,丧失精度而不能加工出合格产品,因此必须重视设备安装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3)设备试运转

设备试转包括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和精度试验。

空运转试验是为了考核设备安装精度的保持性、设备的稳固性以及传动、操纵、控制、润滑、液压等系统是否正常、灵敏可靠。

负荷试验主要为了试验设备在一定负荷下的工作能力;在负荷试验中应检查轴承的温升、液压等系统的泄漏,传动、操纵、控制、自动、安全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精度试验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检查设备几何精度、传动精度以及加工精度。

(4)设备安装验收,移交

设备调试(包括:

清洗、检查、调整、试运转、生产试验等)合格后组织鉴定,办理移交手续,并向使用、检修部门提交有关设备技术文件、资料。

(5)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

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是指设备安装投产运转后初期使用阶段的管理,包括从安装试运转到稳定生产这一观察时期(一般为半年左右)内的设备调整试用、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操作人员的培训、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全部工作。

加强设备使用初期管理,是为了使投产的设备尽早达到正常稳定的良好状态,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

3.3正确使用设备

(1)设备操作人员培训

设备操作人员应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使用设备。

设备培训应包括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两个方面,以后者为主。

(2)建立设备操作规程

精大稀主要生产设备以及涉及安全的设备应建立设备操作规程。

(3)凭证操作设备

精大稀,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凭证操作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响应设备操作证才能独立操作设备。

(4)定人定机操作

为确保正确使用设备,落实日常维护工作,精大稀主要生产设备应实行定人定机操作制度,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实行机台长制,由使用部门指定机台长,负责和协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5)设备操作应达到“三好四会”要求

“三好”是:

管好设备。

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准其他人操作使用;

用好设备。

严格贯彻设备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不文明操作;

修好设备。

操作者应配合维修人员修理设备,及时排除故障。

“四会”是:

会使用。

操作者应先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弄懂加工工艺和工装刀具,正确使用设备;

会维护。

学习和执行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上班加油、下班清扫,经常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完好;

会检查。

了解自己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件部位,熟悉日常点检完好检查的目标、标准和方法,并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

会排除一般故障。

熟悉所用设备特点,懂得拆装注意事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作一般的调整和简单鼓掌的排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协同维修人员进行排除。

(6)设备操作者应遵循“五响纪律”

① 凭证使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

② 保持设备整洁,按照规定润滑;

③ 遵守交接班制度,填好设备交接记录;

④ 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⑤ 禁止设备带病操作,发现故障立即停车。

(7)建立设备交接班制度

主要生产设备为多班制生产时,就建立设备交接班制度并有交接记录。

3.4精心维护设备

设备维护是为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应进行的日常工作,是操作人员的主要责任之一。

(1)设备维护“四项要求”

① 整齐。

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② 清洁。

设备内外清洁,无黄袍;各滑动面,丝杆、齿条等无黑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切削垃圾清扫干净;

③ 润滑。

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油嘴齐全、油毡、油先清洁,油标明亮,油路畅通;

④ 安全。

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维护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监测异状,不出事故。

设备维护类别及内容

① 设备的日常维护。

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作者负责进行。

日常维护着重外部的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检查易损件的完整;

② 设备的定期维护。

在操作者配合下,由维修工进行。

定期维护着重扭紧、清洁、润滑、操作运行系统调整,显示检测部分较准,达到内外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标明亮;操作灵活,运转正常。

③ 精大稀重点设备的使用维护实行“四定”,即:

定使用人员;定检修人员;定操作维护规程;定维修方式和备品配件。

(2)润滑“五定”与“三过滤”

“五定”

① 定点。

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保持其清洁与完整无损,实施定点用油;

② 定质。

按照润滑图表的油脂牌号用油润滑材料及掺配油品须经检验合格润滑装置和加油器具保持清洁;

③ 定量。

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实行日常蚝油量定额和定量换油,做为废油回收退库,治理设备汛油。

防止浪费;

④ 定期。

按照润滑图表或卡片规定的周期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对贮存量大的邮箱按规定时间抽油样化验,视油质状况确定清洗换油或循环过程以下次抽验或换油时间;

⑤ 定人。

按润滑图表上规定,明确操作工、维修工、润滑工对设备日常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的分工,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并确定取样送检人员。

“三过滤”

① 入库过滤。

油液经运输入库泵入油罐贮存时要经过过滤;

② 发放过滤。

油液发放注入润滑容器时要经过过滤;

③ 加油过滤。

油液加入设备贮存油部位时要经过过滤。

3.5设备检查与维修

(1)建立设备点检制

设备点检是指为了维持设备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

由操作工或维修工凭感官感觉和简单测试工具对设备所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

包括:

①日点检。

一般应用于精大稀、重点设备,每日由操作工进行。

②定期点检。

每月/周由维修工为主,操作工配合进行。

(2)建立设备巡检制

由设备维修人员定设备定时间、定重点实行巡回检查,制止违章操作,及时发现排除故障。

(3)建立设备完好检查制

完好设备是指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设备技术状态是指设备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包括:

性能、精度、效率、运动参数、安全、环保、能源消耗等所处的状态及其变化情况。

完好设备标准包括三方面:

①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精度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时无超温、超压现象;

②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技术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液压润滑系统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③原材料、燃料、动能、润滑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凡不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设备,不得称为完好设备。

设备完好的具体标准,应能对设备作出定量分析和评价,由组织自订,作为完好设备的统一尺度。

设备完好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数

——————————100%

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

凡完好设备标准中的主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或次要项目中有两项不合格者,即为不完好设备,能力即整改者仍算合格,但应作记录。

组织完好设备,台数应是逐台检查的结果,不得采用抽查和估计的方法推算。

对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技术状态检查,采取必要措施。

精大稀、重点设备、特殊过程设备,必须规定周期进行认可或鉴定,以确认设备是否完好,并有记录。

(4)设备维修方式

供方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设备特点及其使用条件,学则最适宜的维修方式,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高、停机损失小,在购置费不变的条件下,寿命周期费用减到最地的目的。

设备维修方式有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三种。

预防维修是防止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鼓掌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

包括:

①定期维修。

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

如中小型金属切割机床的修理周期中定期修理类别的排列为:

M-M-C-M-M-K(M代表小修,C代表中修,K代表大修)。

②状态检测维修。

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适用于连续运转的设备、利用率多的重点设备和精大稀设备。

状态监测维修为设备维修管理方向。

改善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折局限性部结构或零件的设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的提高其可靠性和我诶修性的措施。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到合格水平以下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也称为故障修理。

设备维修应建立;记录,修理后应有验收,移交手续。

(5)设备修理组织技术方法

①部件更换法。

“插入拉出”更换部件;

②分部修理法。

按设备独立部分顺序分别修理;

③同步修理法。

按相关程度大的数台设备同时修理;

④集中修理法。

将需修设备集中到修理场所。

3.6设备备件管理

为了缩短设备的修理停歇时间,在备件库内经常保持储备的一定数量的零部件,称为备件。

备件是指修理设备时,用来更换已磨损到不能使用的后损坏零件的新件或修复件。

卑贱管理目标是:

(1)把设备突发故障所造成的停工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把设备修理计划修理的停歇时间和修理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3)把备件库的储备资金压缩到合理供应的最低水平。

3.7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是供方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生产的技术物质基础,设备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设备的分类与资产编号;重点设备的划分与管理;设备西产管理的基础资料;设备资产动态的管理。

(1)设备分类、编号及管理

规定设备分类标准,建立设备编号规则,对所有设备进行资产编号。

根据设备发生故障后和修理停机时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诸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与造成生产损失的大小,可将设备划分为ABCD四类,A类为重点设备。

B类为主要设备,C类为一般设备。

D类为次要设备。

对不同类别设备,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不同的完好标准要求以及不同的日常管理标准、维修对策和卑贱管理、资料档案、设备润滑等。

以四类设备为例,请见表3-17-3、表3-17-4、表3-17-5、表3-17-6。

 

表3-17-6不同类型设备的备件管理、资料档案要求

项目\

设备分类

备件管理

资料档案

设备润滑

管理要求

储备方式

说明书

备件图册

技术档案

润滑

计划换油

图表

卡片

完成率

对号率

治漏率

A

1.建卡,确定最高最低储备。

2.供应率100%

零件部件

95%

90%

98%

100%

95%

95%

95%

95%

B

1.同A类;2.供应率90%

零件

90%

85%

90%

85%

100%

90%

90%

90%

C

1.建卡;2.供应率50%

零件

50%

50%

50%

70%

100%

80%

80%

80%

D

同C类

零件

50%

50%

50%

70%

100%

80%

80%

80%

(2)设备资产基础资料的管理

设备资产基础资料包括设备资产卡片(单台设置、设备凭证),设备台帐(掌握、设备资产状况、反映组织各种类型设备拥有量、设备分布极其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设备档案、设备统计等。

(3)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

包括闲置设备的封存与处理,设备移装、调拨、借用与租赁、报废。

3.8设备更新改造

(1)设备寿命

设备寿命是指设备从交付生产开始使用,直到不能使用以至报废所经过的时间、设备通常可分为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物质寿命是指设备经使用磨损后,通常维修也难以恢复的时间;技术寿命是指设备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所经过的时间。

(2)设备技术改造

设备技术改造是在用新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增加设备某些功能,使其达到或提高设备性能。

设备技术改造要遵循针对性、先进适用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3)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是用比较经济先进的设备来替换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设备更新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生产那的现代化水平,更快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更新资金来源以固定资产折旧基金为主。

3.9设备管理现代化

(1)全员生产维修(TPM)。

主要特点是:

a)追求经济性;b)控制全系统[维修预防(MP)预防维修(PM)改善维修(CM)];c)操作者的自主维修。

(2)生产维修。

重要特点:

a)从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出发安排并实施维修计划,力求以最低的费用消耗使设备达到较高的可利用率;b)组织计划项目根据设备对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区别对待。

(3)网络计划的应用、状态检测维修、设备维护的目视管理、故障诊断技术。

(4)使不合格品接近于零——质量维修。

质量维修是指“为了确保产品和加工件的完全合格,必须树立保持设备完好这一基本观念,规定不产生质量不良设备条件,对这些条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点检和测定,通过确认这些测定值在标准值以内以预防质量不良,通过观察测定值的变化预知发生质量不良的可能性并在事前采取对策。

3.10设备事故管理

(1)设备事故含义:

企业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数为设备事故。

(2)设备事故分类

① 一般事故: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500~10000元;精大稀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在10000~30000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分钟为一般事故。

② 重大事故: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10000元以上,精大稀及关键设备达3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30分钟以上重大事故。

③ 特大事故:

修复费用达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故障造成全厂停产二天以上,车间停产一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

(3)设备事故的性质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 责任事故:

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等,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② 质量事故:

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③ 自然事故: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自然事故。

(4)设备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5)设备事故损失的计算

① 停产和修理时间的计算

停产时间:

从设备损坏停工时起,到修复后投入使用时为止。

② 修理费用的计算

修理费用指设备事故所花费用,其计算方法为:

停产损失(元)=修理材料费(元)=备件费(元)=工具辅材费(元)=工时费(元)

③ 停产损失费用的计算

由于事故迫使设备停产和修理而造成的费用损失,其计算方法如;

事故损失费(元)=停产损失费(元)=修理费(元)

4计算机管理

随着计算机在组织中应用的普及和深入,计算机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管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与维护、机房管理、计算机病毒的

防治等。

4.1计算机设备管理

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打印机、不间断电源(UPS)、稳压器及各种计算机外设等。

应建立计算机台帐,例表3-17-7,以便统一管理。

主机型号

CPU型号

内存容量

硬盘容量

软驱规格

光驱规格

是否固资

价格

制造厂

购进时间

设置地点

状态

备注

联想逐日51166

P166

32MB

2GB

1.44MB

20XCD

15000

联想集团

1997.12

应规定计算机购置、使用、维修、使用周期、报废和耗材控制要求

4.2计算机房管理

计算机房指计算机相对集中的场所。

应建立计算机房管理制度,对计算机房的电源、温度、湿度、清洁、通风、振动和消防提出要求并控制。

4.3计算机安全维护

4.3.1外部安全维护

(1)采取外部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硬件系统和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的事故而受损、泄密或破坏。

(2)重要系统应有备份,并具备应急处理方案,确保系统在非正常中断或发生事故后具有迅速恢复的能力。

备份应建立记录。

4.3.2信息安全维护

(1)划分信息密级,建立保密项目一览表。

(2)信息的存取权按照即有利于工作,又确保保密的原则授予,用户必须按照授权权限进行存取,任何人不得越权存取信息,向系统内输入无关或有害的数据。

(3)加强计算机有关人员保密观念对涉及秘密内容的软件及程序,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

(4)每台机器的运行任务、源程序、系统资源、系统备用盘由专人入柜保管,不得随意查看和打印。

(5)保密信息存入介质时,必须采取加密措施,绝密信息必须经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专机操作,对秘密级以上信息介质,要保证专人专柜存放。

(6)秘密级以上信息在建立数据文件时,要划分共享等级,不得擅自解密、降密可升密。

(7)有关涉密的数据资料,图纸不得相互传阅,按保密材料专人输送和妥善保管,不得携带回家。

(8)所有涉密的打印纸张、废纸、卡片等要集中销毁,不得散到无保密保障的场所。

4.3.3系统安全维护

(1)系统软件应建立备份,对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重要参数不擅自修改或变动。

确需改动或变动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并有可查记录。

(2)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用户需增设和拆除任何设备、装置,必须经主管批准。

4.3.4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特制的一段程序或一段指令,通过通信线路由终端或软盘输入计算机系统中,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在计算机内部反复地自我繁殖和扩散,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系统正常工作,浪费系统资源,破坏贮存数据,造成不良后果。

计算机病毒主要有以下特点:

(1)隐蔽性:

病毒程序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隐藏,依附在载体上,这些载体往往是系统中重要的程序和数据,由于其隐蔽性,因此在病毒发现前不易被发现。

(2)潜伏性:

病毒具有潜伏能力,一个编制巧妙的病毒程序,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进行传播和再生而不被发现。

(3)传染性:

病毒具有极强的再生机制,一接触就传染。

(4)破坏性:

病毒的目标是破坏系统,主要表现在占用系统资源,破坏数据,干扰运行和摧毁系统等方面。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在国内外都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曾使美国ARPANET网上6000多台联网计算机瘫痪24小时,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万美元之多。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磁盘和网络。

(1)通过软盘传播:

这是最普遍的传播途径。

由于使用带病毒的软盘,使机器感染病毒发病,并传染未感染的“干净”软盘。

大量软盘的交换,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贝,造成病毒传染、蔓延。

(2)通过机器传染,实质上是通过硬盘传染,带有病毒的机器(硬盘)移到其他地方使用或维修,将干净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3)通过网络传染,当网络上某台计算机染上病毒后,就会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染给正在网上运行的其他程序,当进行网上数据交换、共享资源时,就迅速传播给网络中饿其他地方计算机系统,使个网络系统迅速瘫痪。

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计算机,就会干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

因此,采用一些预防措施,以防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传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通常需要以磁盘为媒介,所以预防计算机病毒要从机器的使用和磁盘的使用等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启动盘要专用,且加上写保护,以防病毒侵入,尽量不用软盘启动系统。

(2)系统中重要程序、程序必须作备份,并将备份盘写保护。

(3)尽量不用来不明的磁盘,对外来的机器或软盘要进行病毒检测,在确定无毒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4)尽量不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

(5)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就遵守网络软盘的使用规定,不能在网络上随意使用外来软件,以防病毒在网上蔓延。

(6)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卡,当系统启动时防病毒卡便开始工作,时刻监视系统中的各种异常动作并及时报警,以防病毒侵入。

日前,完全阻止计算机病毒产生和传播是困难的,所以我们一要预防,二要经常检查,以变及早发现、及时清除。

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以下异常现象时,应考虑病毒是否侵入计算机系统:

磁盘引导区或根目录区被修改;

磁盘出现固定的坏扇区;

磁盘文件内容被修改或长度加长;

可用贮存空间突然变小;

COMMAND.COM系统文件被修改;

屏幕显示特殊的信息或图象;

程序装入和或访问时间加长。

出现以上各种现象,应及时关机,然后用一张确定无毒的系统盘重新启动系统,以便在无毒的情况下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检测和清楚计算机病毒一般采用现成的杀毒软件。

5工装控制

根据工装对产品质量、成本、效率以及工装复杂程度、大小、精度要求等影响程度,应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模具控制过程,通常采用流程图。

5.1工装概念

工装是工艺装备的简称,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总体,包括模具、夹具、刀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具和共位器具等。

(1)工具箱(柜子):

存放工具的箱子(柜子);

(2)料箱(materialorblunks):

存放原材料、毛坯等的箱子;

(3)工件箱(workpiecebox):

存放半成品、成品的箱子;

(4)工具箱(toolrack):

存放工具的架子;

(5)工件箱(workrest):

存放半成品、成品的箱子;

(6)料架(workormaterialrest):

存放原材料和毛坯的架子;

(7)运输小车(traveltingbogie):

搬运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等的小型车子;

(8)托盘(holdingtray):

存放轻小的工具或工件等,形状似盘形的器具。

5.2工装类别

(1)通过工艺装备:

能为几种产品所工用的工装;

(2)标准工艺装备:

已纳入标准的工装;

(3)专用工艺装备:

专为某一产品所用的工装;

(4)成组工艺装备:

根据成组技术原理,专对一组或一族相似零件进行设计的,由基础部分和可换调整部分组成的,用于成组加工的工装。

(5)可调工艺装备:

通过调整或更换零部件,以适用几种产品零部件加工的工装。

(6)组装工艺装备:

由循环使用的标准零部件(必要时可能用部分专用件)组装成易于联接拆卸的工装;

(7)产品借用工艺备装:

被同品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借用的专用工装。

5.3工装设计、制造

(1)工装设计依据

包括:

工装设计任务书、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国内外典型工装图样和有关资料、生产技术条件。

(2)工装设计原则

① 工装设计必须满足工艺要求,结构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低耗、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