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084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docx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对于陶渊明,“形”是赖以养家活口的“五斗米”,是被迫迎来送往的官场应酬;“心”是归隐田园的情趣,是自由放达的精神。

似乎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都缠绕在一种形体与心灵的两难中。

其实“形与心”既可以是排斥的,也可以是统一的。

请以“形”与“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诗歌除外不限,800字以上。

字体端正,卷面清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百年前,福特踌躇满志:

我们要造出世界顶尖汽车,百年后,福特车家喻户晓。

几十年前,马丁·路德金面对残酷的不平等,慷慨激昂地演说了《我有一个梦想》,若干年后,黑人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

十二年前,党中央授予王永志为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他立志:

我们要实现载人航天。

十一年后的今天,梦想变为现实。

人应该充满梦想,即使身处绝境,心中也要存一个念头,绝处逢生;即使深陷冰窟,脑中也要有一个想法,春暖花开;即使身败名裂,仍要怀一种信念,从头再来。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明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心能突破形的壁垒,不为形体所限。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有人从中看到心被形所束缚,由形所决定,于是心中希望之火黯然熄灭,郁郁寡欢,随波逐流。

殊不知,心为形所役的陶渊明却突破了形的束缚,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官场中阿谀奉承,回到了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创作出了优美的诗文,被后人敬仰。

要知道天比海大,而比天大的是人的心。

心能突破形的束缚,靠的是内心崇高的信仰和热切的希望。

对生命的信仰能让你珍惜生命,把握现在,努力拼搏;对成功的希望能让你走出失败的阴影,忘记伤痛,勇往直前;对失败的敬畏能让你正视自己,总结过去,放眼未来。

突破形的束缚更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空,放飞心灵,让生活的舞台愈发流光溢彩。

年少的周舟因疾病而失去了健全的智力,但他心中的音乐梦想却让他勇于挑战生命,他用仅有的一点智力挥舞指挥棒,导演生命的华美乐章,他成功了,他克服了“形”带给他的磨难,成为了出色的指挥家。

心与形往往不能统一,而心乃生命的主导者,多少人虽遭形体阻挠但发奋图强终成大业,而又有多少人虽形体健全却因不思进取虚度时光而一无所成。

心与形虽然会有着难以权衡的矛盾,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梦想,生活的舞台就时刻让你演绎生命的华美乐章。

放飞心灵吧,要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点评』文章从福特、马丁·路德金以及王志永的“心”谈起,提炼出了一个人生主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接下来对心和形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三个小分论点,但是并不是同等用力来写“形”和“心”,而是把全文的重点放在了“心”上,最后态度鲜明的亮出全文的观点“只要心中有信念、梦想,生活的舞台就时刻让你演绎生命的华美乐章。

”本文选例准确,材料丰富,语言富有哲理性。

结尾照应标题,回扣话题,深化主题。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以打猎为喻将科技领域的人才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指像兔子一样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

像兔子一样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效益的人。

有人曾笑问王选属于哪种人,王选说:

“我属于第二种,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处。

针对王选的示弱,你有何看法?

请以“示弱”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除诗歌外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字体端正,卷面清洁。

错别字一个扣一分,同一个错字不累加。

示弱

示弱≠弱者

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韩信没有逞一时之勇,而是平静地忍受了胯下之辱。

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更为远大的理想需要去奋斗。

强者,并不必事事时时处处显其强。

有时,示弱表现了一种更为强大的精神和勇气。

示弱≠失败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暗伏杀机。

弱者刘邦,毕恭毕敬,尽显其弱;强者项羽,得意洋洋,掉以轻心。

最终,当时的弱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昔日的强者兵败自刎。

当对手确实强大而自己又实在弱小之时,明智地选择示弱,而不一味逞强,可以暂避锋芒,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有时,示弱代表着一种人生的智慧。

示弱≠消极

清代宰相张英和叶侍郎毗邻而居,两家因地界问题发生争执。

为此,张英给家人修书一封:

“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主动让出三尺,叶家甚感惭愧,也将院墙后退三尺,从而留下了“六尺墙”的美谈。

人生中有许多小事,诸如邻里间的纠纷,朋友间的误解,夫妻间的矛盾等,都不必斤斤计较。

否则,一味地逞强,可能因小失大,生活难以和谐。

有时,示弱表现了一个人对世事的洞察和宽广的胸怀。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示弱≠没有原则

万物皆有度,示弱亦如此。

不必时时处处事事逞强,也不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不分善恶不理美丑一味示弱。

面对人生中的磨难,不可示弱;面对生活中的邪恶,不可示弱;面对真理遭到践踏,不可示弱。

人生中有很多时候,依然需要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需要我们怒发冲冠,需要我们承担起责任,去呵护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没有双翅,鸟儿不能飞高飞远;没有双桨,船儿难以自由航行。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日夜。

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同样如此。

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辨证地思考,因时因事做出最好的选择。

『点评』本文有四大亮点:

1、小标题的使用像丝线串珠,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三个小标题并列形成各自独立的篇章又同时揭示“示弱”的内涵,分论点的形式中心明确,叫人一目了然。

3、本文语言老到,每一章节的结末以相同句式形成对称美,读来气势逼人。

4、本文举例确切,信手拈来,正反对比论证充分,富有大气。

不过也有瑕疵,开头来的有些突兀,可以紧扣标题或材料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以上四大亮点让阅卷老师大为震动,即使有瑕疵也就不掩瑜了。

《Q版语文》引争议

2004年,出了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学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

该书以其风趣幽默的手法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变成了促销女郎;而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也摇身一变为蛊惑仔;孔乙己偷窃光盘称“资源共享”……中外经典名著遭到前所未有的颠覆。

这本看上去有点玩世不恭的“另类教材”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忧虑,他们认为该书“充斥着一些低俗的内容,不适合正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

但在一片声讨和责骂声中,该书却依然火爆,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面对此事,我们不必惊慌,冷静下来,我们不得不问我们传统教材的问题出在哪儿?

《Q版语文》现象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请以“如何看待‘另类’教育”或“圆圈与枷锁”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卷面清晰,不出现错别字。

字数不少于800字。

透过成败看优势

傲立泰山顶的迎客松,以它的生机展示着自己的力量。

它的脚下有肥沃的土地吗?

不!

它的脚下是石缝,坚硬的石块束缚着它,但是它吸收着山间最甘甜的露,享受山头最温暖的阳光。

它在石缝中站立起来,成为大地的骄子。

低矮的松林,松松散散的张着,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它们脚下是贫瘠的荒滩吗?

不!

他们脚下是肥沃的土地,它们有充足的阳光,因为如此,他们不再竞争,只是松散的活着,最后成为灶膛里的柴薪。

成功不一定有优势,拥有优势不一定会成功。

高吟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李白,他的诗作不是在繁华富贵的生活中悠然而成,而是在几经贬谪,只得在纵情山水中忧郁而出,他没有生活的优势,但却是精神的富足者。

而历代王朝状元如雨云,他们被加官进爵,享受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有谁能同李太白相抗衡,他们只是在悠然生活中葬送了自己的才华。

优势与勤奋的完美结合,才取得成功。

莫扎特,有着敏锐的音乐灵感,但同样他日日夜夜的练,毫不懈慢松弛,取得成绩后,没有借以夸耀,而是继续奋斗,他的音乐灵感借着春风的种子,散遍了全球每个角落。

当人们如痴如醉享受那如同心底流淌出的音乐时,无不惊叹那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音乐视觉。

因为有灵感,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上取得骄人的成就,因为有勤奋,那灵感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成功,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双耳失聪,仅能听到很大的声响,但他将失聪的劣势变成优势,才成为“发明之父”。

当别人问他是否因自己失聪而遗憾时,他说正是自己听不见,才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打扰,专心研究。

他处于一个极安静的世界,才得以让他的思想以智慧的发明体现出来。

长着翅膀不是都能飞翔的,长着脚的不是都能奔跑的,拥有优势并不代表着拥有成功。

只有将优势注满活力,将劣势转变为优势,才能将自己的才华释放,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点评』本文是一篇给材料作文,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内涵,审题、立意准确。

开头从两种松树的两种结局对比告诉我们自然界也存在这种规律:

优势并不一定成功,劣势会转化为优势。

文章入题自然,说理深刻,充满智慧,充满思辨。

接下来以各自独立成段的三个小分论点辨证分析“成功和优势”的关系,举例典型,材料丰富,论证充分,结尾回扣材料,再一次点明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结构浑然一体,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

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如2004福建满分作文《稳中求胜》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

“a.沉稳从志而来,b.沉稳从难而来,c.沉稳从无欲而来”。

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正反对比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

如2003江西一考生的《公则生明》本论部分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

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如2002高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摆出女学生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女学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总-分-总”式结构。

这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这就是“总-分-总”式结构方式。

如2001年满分作文《诚信所至,金石为开》开头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

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总结全文。

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高考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一篇议论文,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在高考考场上,由于时间短促,心理紧张等因素,同学们很难写好议论文。

而写好开头,则是作文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观点,就是导出观点。

如,“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其理由如下:

……”(《改造我们的学习》)本文用一句话,开门见山,既提出了问题,又表明了中心论点,简明明了。

  二.欲进先退法。

即在议论与传统观点相对的观点时,为了不致引起读者的误解,文章开头先肯定传统观点(退),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进)。

例如,“人们常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但是,反过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在某种情况下,此话也讲得通。

”这种开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新意,自然有吸引力。

  三.设喻开篇法。

在文章开头先叙述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者一段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总结的中心论点。

如,“《笑林》上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人走路时不小心跌了跤,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了一跤。

于是他懊恼不已,‘早知还要摔跤,当初何必怕起来呢’这样,他坐在路上再也不起来了。

这个人是可笑的,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新生事物就不可能出现,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跌跤与摔跤》)一个可笑的故事放与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又形象生动,文章的意趣顿生。

  四.引用名言法。

在作文开头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或成语等,并且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如,”鲁迅先生说: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

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文章开头所引用的鲁迅名言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贴题,集中,统领全文内容。

  五.设问开篇法。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作为90年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

什么样的美才市真正的美呢?

繁华似锦的春天,碧绿如茵的草坪……这是大自然的美,它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陶冶我们的情操,自然美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环境美的一部分,但并非最主要的美。

那么,什么才市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美是生活。

’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识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

”(《青年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

》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六.解释概念法。

与文章开头,就将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从而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

如,“我国字很早以前就有‘自强’一词了。

《易经.上乾》说:

‘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具备的品质是:

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而要自强。

”(《自强.自负.自卑》)文章开头准确解释概念,给人印象清晰明确。

  七.叙事开篇法。

也就是在开头先讲一件事情,然后就此时展开议论。

如,”《中国青年报》介绍了发生于广西的‘小仙姑’奇案。

这小仙姑能够‘手摸治病’,食物经她一摸,就是灵丹妙药。

摸一摸,收费三角。

成千上万的人拥向小仙姑,最高一天达8000人……“(《小仙姑不必脸红》)开头就讲述一件事情,作为全文立论的依据,这就使得文章说理有椐,议论有本。

高考作文结尾的点化技法

1.重说复点 一考生在以“个性”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冬的个性》,主体部分出现“我爱冬。

冬,是圣洁的象征”、“我爱冬。

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我爱冬。

冬,是孕育春天的摇篮”等段首句。

结句又一次作点击:

“我爱冬。

我爱冬的圣洁、严厉和无私,我爱她那独有的个性!

”“我爱冬”反复出现。

读罢,读者如欣赏戛然而止的优美旋律,会沉醉于作者爱冬的深情中。

    2.由叙生情 如果说渗透于叙事中的感情是暗流潜水,那么结尾处的抒情则是由此汇成的巨波大浪。

某地中考作文题是“当我面对     的时候”,一考生在题中填上“征服”两字,运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称“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蚂蚁,叙写“我”对“可恶的小男孩”种种置“我”于死地的暴行作顽强抗争的过程,作者的爱憎态度暗伏其间。

至结尾,蕴蓄的感情终于爆发:

“那个小家伙,他愚蠢地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希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

”看,“小家伙”、“愚蠢”等词强烈地表达着“我”对暴虐者的嘲讽之情,用“火焰”设喻,又倾泄着何等强烈的对自由和人生执著追求的感情!

这样的由事生情,达到了事、情、理的谐合。

    3.由此及彼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立意的拓展、升华,须靠“点化”这根魔杖。

一考生在以“改变”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耳朵“挑食”》,运用比拟法写耳朵“吃软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变化,然后这样结尾:

“如果耳朵变得更加会‘挑食’,恐怕真话要销声匿迹了!

”原来,作者言在“耳”而意在人,言在耳之“挑食”,而意在批判社会现象――对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见钱眼开等不良风气的针砭和对“真话”日见失落的忧虑。

这种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笔法,显示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点”中逆转 这里用作“点化”的,可以是议论,也可以是叙述,关键要出人意料,急转直下。

湖南益阳市曾考全命题作文《感激》,有位考生写了患绝症的舅舅与舅妈之间动人的生活故事,插叙中曾出现舅舅患病前舅妈说过的一段调侃话:

“你舅舅就知道贫嘴,一个空话匣子,从没见他写个只言片语,老了连一封可以翻看的情书也没有。

”结尾处写到舅舅终于溘然长逝,作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出人意料地“点”出以下内容:

“舅舅死后第三天晨报上,我们看见了舅舅的‘情书’,登在‘征婚启事’栏里,用醒目的黑体字:

‘吾妻,32岁,我以与她生活过5年的经历作证,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宝,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无奈天不遂人意,我将先她而去,谁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将感激不尽!

’舅妈捧着这封情书,泪水直流。

”这是叙述和抒情的双重点化,离奇而不失生活真实,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爱妻而荐妻与人,看似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实则正是爱得真切、深沉的特殊表现形式,这种起逆向陡转作用的点化技法,新奇而充满魅力,值得借鉴。

结尾十个方法

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

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

明人谢榛说: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即结尾要言有尽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

清人李渔说:

“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不能释怀。

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态生”的效果。

下面从最近高考佳作中归纳出十种结尾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点睛式结尾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如2006年北京高考佳作《北京的符号》结尾——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在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

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尾自然而圆满。

再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栽种你的最爱》结尾——

别人的自留地里有别人的芬芳,自己的心中固守独特的梦场,“田勇公益热线”也许让他人皆不理解,但那是你的最爱,你爱生命,你爱善良,你爱那拉一把的相助,于是,你在伊甸园里栽种了你的最爱,哪怕是世人的不解,旁人的冷讽,你却始终用心栽培着。

结尾干脆利落,点明题旨,强调“栽种你的最爱”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证力量,也增加了论证结构的完整性。

二、引用式结尾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

如2006年江苏高考佳作《作文恰如行路》结尾——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以歌词结尾,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读你,也读我》的结尾——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

”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

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心灵的故乡是那么亲切和实在,你的人生是那么美好和纯洁!

引用校训总结全文,留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

三、问句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启发读者思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雕刻心中的天使》结尾——

孟子先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位美丽的天使,每个人心中都有真善美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把心中的天使雕刻出来,去改变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去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更多的爱与感动呢?

期待,天使从心灵展翅出现的一刻。

那么,你雕刻出你心中的天使吗?

在结尾处设置了两处反问,发人深思,余韵悠长。

再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在征程中欣赏风景》的结尾——

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你累了吗?

让我们静静地坐下,喝一杯解忧的杜康。

两处设问,自问自答,有利于激疑促思,启发读者联想和探究,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抒情式结尾

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结尾: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到处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栖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新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这个结尾,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拥抱生活的乐观情怀。

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自己就是天使》的结尾——

去西北,那是个神秘而迷人的念头,我怎么会让心荒芜呢?

别担心,若干年后,当我从已经繁荣的那片土地回来时,我会用我心告诉你:

曾经我是怎样用我的心灵来雕琢了一个精彩的自己,在那里,我将演绎一个让所有人惊叹的人生!

这个结尾,作者抒发的是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的情感,情绪强烈,耐人寻味。

五、照应式结尾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结构圆合。

如2006年全国高考佳作《刻苦不等于成功》便是结尾照应开头的写法:

开头是——

一飞冲天,画出龙的轨迹。

结尾是——

龙的传人,画出了龙的轨迹。

都以“龙的轨迹”入句,首尾呼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结构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再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息者,生也》则是结尾照应题目的写法:

息,让人重新获得生的动力,它是生命的营养补充剂;

息,让社会焕发新的容貌,它是国家富强的保障;

息,让一切归于平等,它是自然最美丽的生存状态。

息者,生也!

结尾点题,与文题照应,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

六、呼告式结尾

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

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夫子,请听我说》的结尾:

夫子,让您的门生休息会儿吧。

或寄情于山水,或纵情于天地,他对人生可能有更深的感悟。

如您门生所说:

“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浴那春光,岂不美哉?

这个结尾,似乎直接与孔子在交谈,既有亲切感,又有思辩性。

再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我只要一条缝隙》的结尾: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

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

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的。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

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回我自己!

这个结尾,与其说是同父母的坦诚交流,倒不如说是个性张扬的独白,作者的思想观点都在此显露无遗,令人动情和思索。

七、比喻式结尾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

如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青山寂寂水澌澌》的结尾:

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

在这里,作者把生活和历史比成大书和百科全书,揭示全文“读”的主旨,含义深远。

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结尾:

其实,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艺术家;使儿女成长,便是她们在雕琢心中的天使。

这个结尾,把母亲比成艺术家,将母亲培养孩子的过程,比成雕琢天使的过程,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的伟大,这样的认识既切合题意,又不同凡响。

八、排比式结尾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

如2006年全国高考佳作《舞动腾飞的翅膀》的结尾:

正是书海的无涯,丰富了平淡的生活,让世界蜕变得婀娜多姿。

正是知识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程,让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

正是书籍,舞动了人类腾飞的翅膀!

排比语句,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