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9008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牛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养牛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养牛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养牛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养牛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牛技术.docx

《养牛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牛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牛技术.docx

养牛技术

养牛技术

奶肉牛品种介绍

一、夏洛奶牛

1、产地

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及毗邻地区。

1920年后夏洛来牛成为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先后输往五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964年和1974年,我国两次直接由法国引进夏洛来牛。

其适应性良好,与我国本地牛作杂交改良,其后代肉用性能极好。

2、外貌特征

夏洛来牛体大力强,全身毛色乳白或枯草黄色;头小而短宽,嘴端宽方;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弓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筒状;荐部宽而长,肌肉丰满面;后躯肌肉很发达,并向前后和侧面突出。

公牛常见有双甲和凹背者;蹄色亦为蜡黄色。

3、生产性能

夏洛来牛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而著称。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哺乳期平均日增重:

公犊为1296g,母犊为1062g;8月龄分别为1175g和940k;12月龄时活重,公犊可达378.8kg,母犊达321.6kg。

在加拿大,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重可达511kg,成年公牛平均1100—1200kg,母牛700—800kg。

该牛属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产肉率为80%—85%。

夏洛来母牛泌乳力较高,一般为1700—1800kg,个别母牛可达到2500kg,含脂率4.0%—4.7%。

青年母牛初次发情在396日龄,初次配种在17月—20月龄。

由于许我国家都引地了该品种牛,为了提高本品种牛的性能,1964年成立了国际夏洛来牛协会,已有20多个国家参加。

4、杂交改良效果

我国山西、河北、新疆等省区应用夏洛来牛与当地黄牛或杂种牛杂交,其后代体格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加快,效果比较好。

如果杂交牛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则效果会更好。

二、利木赞牛

1、产地

原产于法国阿奎屯地区利木赞高原,并因此得名。

2、外貌特征

利木赞牛被毛为单一的黄棕色,群中还可见到黄褐色到“巧克力”色的个体。

该品种牛被毛较厚,有利于抵抗严酷的气候影响;角细,呈现白色,蹄壳呈琥珀色;头短,额宽,口方。

体躯呈圆筒形,肋骨弓圆珠笔,荐部宽大,但略斜;肌肉丰满,前肢及后躯肌肉块尤其突出。

平均成年体重:

公牛1100kg,母牛600kg;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公牛活重可达1200—1500kg,母牛达600—800kg。

3、生产性能

利木赞牛在北美被认为是一种中型肉用种,介于欧洲大型牛和小型肉用品种这间。

其肉用性能好,生长好,尤其是幼龄期,8月龄小牛就可生产出具有大理石纹的牛肉。

因此,是生产小牛肉的主要品种。

该品种牛的肉品质好,肉嫩,且瘦肉含量高,售价也高。

在肉牛生产中,该品种牛较小的初生重,快速的生长能力,良好的体躯长度,以及突出的产肉能力和肌肉嫩度是很有竞争力的。

4、杂交改良效果

1974年我国首次由法国引入利木赞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

三、皮埃蒙特牛

1、产地

原产于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皮埃蒙特区。

2、外貌特征

皮埃蒙特牛属中型肉牛品种。

体型中等,毛色灰白,鼻镜、眼圈、嘴唇、腹下、肛门、耳尖、尾尖为黑色,黏膜绝大多数有黑色毒,犊牛在幼龄时可为乳黄色。

体躯呈圆筒状,全身肌肉丰满,肌块明显暴露;颈短粗,上部呈弓形,复背复腰;腹部上收,体躯较长,臀部外缘特别丰满,双肌肉型表现明显;皮薄骨细,结构紧凑,性情温顺。

成年公牛体重800—1000kg,母牛体重500—600kg。

3、生产性能

该品种牛早期增重快,0月—4月龄日增重1.3—1.5kg,饲料利用率高,成本低,肉质好。

周岁公牛体重400—430kg,12月—15月龄体重达400—500kg。

肉质细嫩,色泽鲜艳,瘦肉率高,可达82.5%,净肉率84.13%,体躯脂肪分布好,一般屠宰率65%—70%。

4、杂交改良效果

与西门塔尔和本地黄牛杂种一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呈现背部宽、后躯丰满、增重快的优点,321天体重可达415kg,受到国内喜爱和重视。

四、西门塔尔牛

1、产地

原产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及德、法、奥地利等地,由于中心产区在伯尔尼的西门河谷而得名。

2、外貌特征

被毛黄白花或红白花,但头、胸、腹下和尾帚多为白毛。

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

颈长中等,体躯长,肋骨开张;前后躯发育好,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较好。

成年公牛活重平均为800—1200kg,母牛600—750kg。

3、生产性能

欧洲诸国该品种牛平均泌乳一达3500—4500kg,乳脂率3.64%—4.13%;产肉性能好,平均日增重0.8—1.0kg以上;肥育后(公牛)屠宰率65%左右。

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

总之,该品种牛是兼具乳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很受许多国家养牛者的欢迎。

4、杂交改良效果

与我国北方黄牛杂交,所生后代表现良好,体格加大,生长快,产肉产乳性能明显高于亲本当地牛。

五、荷斯坦牛

1、产地

原产于荷兰的弗里斯省、德国的奥耳登堡和石勒苏格——荷尔斯泰国地区、丹麦的日德兰半岛。

以产乳量高而闻名于世。

2、外貌特征

母牛后躯发达,身躯呈三角形。

毛色为黑白花,额部有白星,甲和十字部有白带,腹下、尾帚及四肢下部为白色。

骨骼细而结实,肌肉欠丰满。

皮薄有弹性,被毛短而柔软。

头狭长清秀,额部微凹,角细短而致密,向前上方弯曲。

腰角宽,十字部比甲稍高,尻部长大而稍倾斜,腹部发育良好。

四肢长而强壮,两脚间距离较宽。

乳房大而呈方圆形,乳腺发育良好,乳静脉粗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尾细长。

公牛前驱特别发达。

3、生产性能

产乳能力:

荷斯坦牛产乳能力最高,纯乳用荷斯坦牛年平均产乳量6828kg,乳脂率3.66%,乳肉兼用荷斯坦牛年平均产乳量4457kg,乳脂率4.04%。

荷斯坦牛一般5月—6月龄性成熟,15月龄开始配种,母牛发情周期21天;妊娠期280天—285天。

公牛2岁开始利用。

荷斯坦牛是著名的培育品种,具有良好的遗传性能,在我国适应性极好,各地引用荷斯坦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无论在提高产乳性能、加大体格、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牛的消化生理

(一)牛的消化特点

牛胃的组成:

牛胃是由瘤胃、蜂巢胃(网胃)、瓣胃、真胃4个部分组成,占据了腹腔的绝大多数空间,能容纳151.42—227.12L饲料。

每个部分在饲料的消化中都有特殊的功能。

瘤胃体积最大,是细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一般为94.6L。

瘤胃是由肌肉囊组成,通过蠕动而使食团按规律流动;网胃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还能帮助食团逆呃和排出胃内的发酵气体(暖气)。

但当饲料混入金属异物时,易在网胃底沉积和刺入心包;瓣胃占整个牛胃容积的7%。

其功能是炸干食糜中的水分和吸收少量营养;真胃产生并容纳胃液及胃酸,也是菌体蛋白质和瘤胃蛋白质被消化的部位。

食糜经幽门进入小肠,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肠壁吸收入血液。

(二)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主要包括反刍、唾液分泌、食道沟及食道沟反射、瘤胃发酵及暖气。

反刍是对富含粗纤维素的植物性饲料消化过程的补充现象,通过反刍,可以将这类粗饲料被二次咀嚼(粉碎)和混合唾液,以增大瘤胃细菌的附着面积。

据材料介绍,牛的日反刍时间6小时—8小时,反刍周期14次—17次,食后反刍来临时间1小时—2小时。

饲料的物理性质和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影响反刍的主要因素。

唾液分泌为适应消化粗饲料的需要,牛分泌大量富含缓冲盐类的腮腺唾液,唾液氮的含量为01%—02%,其中60%—80%是尿素,还有少量的糖蛋白质、N-乙酰基半乳糖和已糖胺。

这些特殊成分对于维持瘤胃内环境、浸泡粗饲料以及保持氮素循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食道沟起始于贲门、延伸至瓣胃口。

它是食道的延续。

收缩时呈现一中空的管子(或沟),使食团穿过瘤一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

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使乳直接进入瓣胃和真胃,以防牛乳进入瘤一网胃而引起的细菌发酵和消化道疾病。

在一般情况下,哺乳期结束的育成牛和成年牛食道沟反射逐渐消失。

瘤胃发酵及嗳气牛的瘤胃和网胃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

这些微生物不断进入饲料营养物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各种气体(如CO2、CH4、H2S、NH3、CO等)。

这些气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嗳气动作排出体外,才能防止膨气。

牛在饲喂后0.5小时—2小时之间是其产气的高峰期。

当牛采食大量的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作用急剧上长,所产生的气体来不及嗳出时,就会出现“膨气”。

二、牛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和机能

瘤胃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在正常情况下瘤胃PH值保持在5.5—7的范围;其内部温度(39℃—41℃)对于许多酶的正常活性是非常合适的;瘤胃对微生物的营养供给是持续不断的;胃的收缩使则进入的食团与微生物充分混合和接触,同时一些对于瘤胃发酵不利的产物可以通过胃的吸收和传出作用而被清除掉。

由于这些有利的条件,才使得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在瘤一网胃中繁衍起来。

瘤胃中的细菌主要是无芽孢的厌氧菌。

瘤胃微生物依靠饲料中所提供的可消化糖和淀粉作为能量,并吸收饲料中的蛋白前体物,限制性氨基酸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而进行生长和繁殖;然后细菌再利用饲料中的纤维素、非蛋白含氮物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各种气体以及细菌的菌体蛋白质,以供牛体利用。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机能是:

①发酵碳水化合物饲料。

②利用低品质的蛋白质饲料和尿素等非蛋白氮合成动物机体需要的高品质菌体蛋白质。

③能够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④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有加氢、同分异构和合成作用。

三、牛的营养需要

(一)牛的能量需要

可以剖析为维持、生长(未成年)、繁殖(怀孕)和生产(泌乳、屯肥)几个部分。

科学家们对不同条件下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和预防营养缺乏症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现已先后推出了若干牛的饲养标准,并确定了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不同用途牛的饲养标准。

维持能量需要即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每日所产生的热量(称为基础代谢热、饥饿代谢热)。

不论是大动物还是小动物,基础代谢热和动物的代谢体重(W0.75)呈一定的比例关系,用通式:

饥饿代谢热(MJ/天)=0.293W0.75来表示。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将维持时的能时需要和生产时的能量需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我国的奶牛饲养标准就是将能量需要换算为统一的奶牛能量单位(NND),每个NND含净能3.135MJ。

生长牛的维持需要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绝食代谢越高,初生时每天为7MJ/W0.75,一月龄时为5MJ/W0.75。

生长肥育牛的维持需要为0.376KJ/W0.75。

生长时的能量需要:

牛的生长能量需要可分为非反刍期和反刍期,用消化能(DE,MJ)表示:

①非反刍期DE(MJ/头.日)=0.736[1+0.58•日增重(kg)];

②反刍期根据牛的体重范围,增重及活重计算所使用的公式为:

(1)200—275kgDE=0.497×2.428GWW0.75

(2)276—350kgDE=0.483×2.164GWW0.75

(3)351—500kgDE=0.589×1.833GWW0.75

以上两个公式中:

W0.75=牛的代谢体重(kg),G=牛的日增重

怀孕牛的能量需要妊娠母牛的维持需要为280.328KJ/W0.75,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胎膜、胎水及子宫也快速增加。

在怀孕的早期阶段,沉积的营养物质很少,只有到了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很少,只有到了怀孕的最相对增大,在母牛怀孕的7、8、9三个月,每月可增加产乳净能分别为:

7.11MJ、12.55.92MJ。

泌乳牛的能量需要每千克4%标准乳需代谢能为4.43MJ,根据母牛产乳量相应地增加能量。

2.牛的蛋白质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体组织的基本物质,是奶、肉等产品的重要成分,也是修补体组织,形成酶、激素等物质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缺乏则日增重下降,食欲减退导致能量采食不足,影响粗纤维消化生长受阻。

蛋白质一般用g表示,由于牛的瘤胃微生物将非蛋白氮合成生物学价值完全蛋白,所以一般不考虑蛋白质的质量,而以可消化蛋白质和粗蛋白质表示:

可消化蛋白质粗蛋白质×某饲料在畜体内的转化率

粗蛋白质氮量×6.25

生产中为了简便可按粗蛋白质在日粮中的水平来配合或检查日粮,用这种方法表示的生长肉牛粗蛋白质的需要量。

3.牛的矿物质需要

对肉牛来说最重要的矿物质是Ca和P,牛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根据其数量的多少,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常量元素:

Ca、P、Mg、K、Cl、S

微量元素:

Mn、Cu、Zn、Co、Se、Fe等

维持所需要的钙和磷:

数量可根据牛的体重计算,即每百千克活重给Ca6g、P4.5g,钙和磷的比例最好为1.3—2:

1。

泌乳时,每千克FCM(4%标准乳)补Ca4.5g、P3g。

生长牛维持时Ca的需要量同成年牛,但每千克增补Ca20g、Pl5.5g妊娠的最后三个月可以适当增加Ca、P的供给量。

食盐的维持需要量:

每百千克体重给3g,每产1kg标准乳给1.2g或按精料干物质的1.5%—2%给予。

肉用牛食盐的给量一般按日粮干特质的0.25%即可。

一般牛对食盐的耐受性较大,饮水量充足时更是如此,缺盐会引起舔食盐味异物、食欲下降、被毛粗乱,眼无光泽等,食盐过多而饮水不足时会引起下痢、中毒。

其他矿物质的需要量当犊牛出生时有甲状腺肿发生者,应当在母牛怀孕后期就补充碘盐。

其他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需要时要作特殊的矿物质添加剂来进行补充。

4.牛的维生素需要

维生素对于动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是必需的营养,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在动物体的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日粮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可以促进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30多种,它们是按拉丁字母的顺序命名或给以特殊的名称。

牛的瘤胃可以合成足够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但脂溶性的维生素A、D、E,必须从饲料中提供和满足。

维生素C虽然被瘤胃微生物破坏,但又可以在肝脏中合成。

维生素A,植物饲料中一般中含有胡萝卜素,牛能将它转化为维生素A。

其转化率大体为1毫克β胡萝卜素等于400国际单位维生素A,胡萝卜在牛消化道中的吸收率仅为30%—40%。

长期缺乏维生素A时牛会出现采食下降,增重减缓,上皮细胞增厚并角质化,细菌易于感染,发生夜盲等。

在母牛则出现发情紊乱、不孕、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公牛则造成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畸形精子数增多,肥育牛则出现全身水肿、关节不灵等症状。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利于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并沉积于肯中。

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发生佝偻病、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步态僵直等。

饲料中缺乏VD时即使有充足的钙、磷也不能为畜体吸收利用。

牛皮肤中含有7一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时,合成VD,植物性饲料不含VD,但含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合成VD,因此牛只要经常在室外活动,采食晒制的干草就能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

四、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目前不能缩短怀孕期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产犊间隔,使牛终生多产牛犊、多次出现泌乳高峰,不仅使牛终生产乳量大大提高,也是养牛业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率”(授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是决定繁殖率的基础,“三率”的高低是发展养牛业的关键。

1.影响授配的因素

(1)授配母牛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

影响授配的生殖器官主要疾病有:

卵巢静止与萎缩、子宫内膜炎、持久黄体、卵巢襄肿等。

(2)授配母牛带犊育犊状况。

我国肉牛一般采用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而且哺乳期多在半年以上,这就使产后的母牛在较长时期处在卵巢静止状态中。

同时,大量营养物质随乳汁分泌而流出,杂种犊牛吸乳量较高等情况,在饲养条件较差营养供给不足时,使母牛不能预期发育或发情发现不明显等情况必须发生。

(3)授配母牛的发情状况。

母牛的暗发情(隐性发情、安静发情)、微弱发情、瞬间发情等现象约占据10%—40%,这些牛的性行为和性要求极为冷漠,有时在密切观察下不易察觉,使授配率大大降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内在因素有性类固醇分泌、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机能、卵巢活动不正常等。

外在因素有公母牛接触的性刺激频率和强度、公母牛的交配经验、母牛的体质状况(疾病、疼痛、焦虑、母性)、气候的突然变化、环境的骤然改变、饲料及管理的改变等。

(4)授配母牛的年龄状况。

母牛卵巢中有10万—30万个卵细胞,10岁以上的母牛,卵巢中的卵细胞数已减少一半。

因而3岁—9岁的母牛才有较好的繁殖能力。

(5)授配母牛的遗传特性。

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表明,性要注的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遗传的。

另外,由于机遇性的缺少一个雌性染色体,或者白色品种牛的不完全外显率和各种不同表现的隐性基因,可造成先天性的卵巢发育不全和静止。

某些卵巢囊肿母牛的后代继续患此病的比例是其他牛的2倍,而且可以通过双亲中的任何一方传递下去。

(6)授配母牛的营养状况。

抽样的结果表明,营养与低繁殖力呈相关关系。

血液中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可作为预示毓殖力下降的“警戒值”。

(7)授配母牛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

不同海拔高度使空气的温度、湿度、密度、含氧量等各不相同,因面影响发情季节、开始发情日期和发情的表现程度。

据认为海拔在1000m以上时每升高100m发情的开始日期推迟10天左右。

很强的光照使卵巢功能紊乱。

很暗的环境使母牛不育。

环境的临界温度35℃(白天)和30℃(夜间)以上时,因体温可升高1.5℃左右而影响繁殖能力。

在温度和湿度超过临界水平的月份里母牛排斥配种。

久旱突雨,久雨猛晴等容易促进卵泡发育和发情,并使发情转为明显。

(8)授配母牛的使役和运动。

农忙季节连续使役,会造成体内养分的突然推移失衡而使性机能抑制或紊乱。

运动和放牧因体质增强而使卵巢功能和性行为正常化,并可明显地加速产后子宫复旧而提早发情。

运动中与群伴或公牛、阉牛的接触也能引诱发情和加强卵巢功能。

(9)授配母牛的管理和管理人员的畜牧知识水平。

在各种因素引起的不适或不良的管理条件下,授配母牛普遍不能充分表现其发情症状。

管理人员或畜主对牛的发情知识缺乏了解、观察不周、忽视配种工作、没有详细记载等,都可能导致漏配。

输配网点布局不合理,发现发情后不能立即将牛牵往输配点等,都可能造成授配母牛的耽误。

2.提高母牛授配率的技术措施

(1)搞好清群,确保冻配效率。

在开展牛群改良、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清群,淘汰劣质公牛和母牛,大力发展地方良种公牛和引进外来优秀牛种,如西门搭尔、皮埃蒙特、利木赞、夏洛来、荷斯坦等世界优秀奶肉牛品种,开展冷冻精液配种,扩大良种覆盖面。

(2)改善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

要提高牛群的繁殖率,必须首先提高母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使牛群在生产与增值方面有一合理比例。

一般发达国家,母牛比例从在50%以上,民乐县牛群的母牛比例30%,这是目前民乐县牛群出栏率低、养牛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发展肉牛业首要的任务是增加母牛在牛群结构中的比例。

(3)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抓好繁殖母牛膘情。

加强饲养管理,维持适当膘情,是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的物质基础。

营养不足,会影响母牛正常的发情周期和排卵,奶牛在产奶期间,由于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往往导致长期乏情。

要使母牛春季正常发情,必须调整饲养水平,狠抓母牛增膘措施,特别是带犊母牛更要加强饲养管理。

(4)及时检查和治疗不发情母牛。

母牛受配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母牛长期不发情或隐性发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数与营养不良有关。

从根本上应从调整母牛营养水平出发促进母牛发情,与此同时利用人工催情的办法注射孕马血清(PMSG),一次注射PMSG10—20ml,隔日再注射一次20—30ml,根据催情后的表现配种效果最佳。

2次注射比1次注射发情受配率提高50%,比当期受胎率高20%,适量的PMSG注射后有效期为6—7天,因此第二次注射间隔应不少于6天,为使其间隔有效地衔接,第2次注射不应超过8天。

3.犊牛按时断奶,促使母牛产后及早发情

犊牛随母哺乳的时间过长(6个月以上),往往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

过长的喂奶期实际对犊牛的发育并不利。

4.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1)母牛营养不足对其繁殖力影响较大,不仅延误青年母牛的初情期和初配适龄,对其受胎率也会降低。

孕牛如营养不足,不仅本射生长发育慢,犊牛初生重也小,生长慢,成活率低。

五成膘以下的母牛很少发情,六成膘授配率可达70%和80%。

由此可见牛抓好膘情的重要性。

在抓膘的同时应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特别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应尽量满足。

钙缺乏会影响胎儿骨骼发育,母牛则患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骨质疏松。

磷的不足,可引起对能量的利用下降,小母牛初情期延迟,分娩困难,影响卵巢机能,阻碍发情,严重时还会影响滤泡的生长和成熟。

另外应该注意钙磷的比例,在日粮中最好的比例为2:

1,差异不可太大,过大的不平衡也会造成钙的吸收困难,同样也会造成缺乏症。

在营养上过不可过盛,过度肥胖会使繁殖公母牛均不利,过肥会导致母牛卵巢脂肪变性,影响滤泡成熟和排卵,公牛则会引起睾丸机能退化等。

(2)提高公牛精液质量。

提高牛的繁殖率,除母牛外,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则是关键因素。

按国家标准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活力应在0.3以上,稀释后活力在0.4—0.5。

每份冷冻精液含有效精子数1000万个以上,畸形率不得超过17%。

(3)适进输精。

牛的发情期一般平均为15小时—20小时,排卵多在发情结束后10小时—12小时,距发情开始约20小时,据此适当安排输精时间。

在生产中发现母牛早晨接受爬跨,则上午输精一次,傍晚再输精一次,隔8小时再输精一次。

(4)熟练掌握输精技术。

输精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开膣器输精法,一是直肠把握输精法。

生产中掌握输精技术要领“适深、慢插、轻注、缓出、防止精液倒流”,输精员动作柔和,有利于母牛分泌促性腺素,增强子宫活动,有利受胎。

(5)应用激光提高母牛受胎率。

通过激光照射治疗牛的卵巢囊肿、卵巢静止、持久性黄体及慢性子宫炎等疾病,从而提高母牛受胎率。

(6)积极治疗子宫疾患提高受胎率。

子宫疾患是养牛业的大敌,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会给养牛业带来损失。

子宫疾患种类很多,多为持久黄体和排卵静止,可及时利用激光疗法或激素诱导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7)开展早期妊娠检查,狠抓复配。

配种后18天—20天进行妊娠检查。

发现卵泡发育且发情应及时复配,尽量防止失配或漏配,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受胎率的目的。

五、母牛的饲养管理

(一)母牛怀孕期的饲养管理

产前的母牛在饲养管理中注意在怀孕前期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饲料。

在怀孕后期要根据胎儿在母体子宫的发育规律,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给量,以保证胎儿组织器官司的迅速生长。

产前两个月左右应使母牛停止泌乳,并切实加强有效的饲养管理,使干乳母牛进食的营养物质,除维持和妊娠需要外,并有一定的贮备,以供下胎泌乳需要。

(二)泌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1)产犊后,一般不马上给过多的精料和多汁饲料,以免加重胃肠和乳房的负担,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和乳房炎。

等乳房水肿消失,恶露排出之后方可逐渐加料。

产后15—20天可加至足量。

高产奶牛产后1—4天内不能将乳房中的奶汁全部挤净。

母牛产犊后及时喂给麦麸水,以利于消除疲劳,促进胎衣排出。

(2)产奶期的饲养。

产犊15天后(高产奶牛20天—30天),乳房水肿消失,乳腺的活动机能、消化器官司、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及体质等逐渐恢复正常。

从泌乳初期到泌乳盛期的饲养方法是:

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体重500—500kg的产奶牛应供给37.16—43.05MJ的产奶净能,488—559g粗蛋白质,30—36g钙,22—27g磷,53—64mg胡萝卜素的维持需要。

每产1kg4%标准乳再供给2.93MJ产奶净能,85g粗蛋白质,4.5g钙和3g磷。

其次注意日粮的全价性、多样性、适口性,以青贮饲料青干草等粗饲料满足维持需要,以饲料满足产奶需要,全年都要有充足的多汁青绿饲料。

再次应根据泌乳规律进行饲养,在泌乳初期(0—15天)、泌乳盛期(16—100天)、泌乳中期(101—210天)和泌乳后期(211天以后),区别对待。

为了提高产奶量可从母牛产后身体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