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823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近史名词解释.docx

中近史名词解释

1、《康遒纪行》作者姚莹,刊行于1845年(0·5分)。

该书不仅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作了考察,而且对英、俄等国的情况作了探讨。

书中揭露了英、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

并认为,要抵抗外国侵略,就必须了解敌情(2分)。

为此他强调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资产阶级政治,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先进的(0·5分)

2、乡官制度乡官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也是太平天国政权重要的基层组织制度(0·5分)。

即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师、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12500家(1·5分)。

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称“乡官”(0·5分)。

此外,还规定了“寓兵于农”的乡官制度,即有事则率其民出为战,无事便督其民在乡事农(0·5分)。

3、丰岛海战1894年夏,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为防范日军进犯,清政府令清军进军平壤,并雇佣英国商船运兵渡海(0·5分)。

7月25日,清政府护送入朝清军的“济远”、“广乙”、“操江”三舰从牙山起碇返航,在牙山口外丰岛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

“操江”被劫走,“广乙”中炮重伤,“济远”发炮还击。

运兵船“高升”遭敌劫持,不屈而沉(2分)。

同日,日军进犯驻守朝鲜牙山的中国守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0·5分)。

4、“西原借款”为扩充皖系军阀势力,段琪瑞以参战为名,向日本进行大宗借款(0·5分)。

1917年1月至1918年9月,日本政客西原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经手八笔借款,合计1·45亿日元。

这些借款,通称为“西原借款”(1·5分)。

段琪瑞通过借款,把中国的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使中国面临着被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为殖民地的危险,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0·5分)。

5、护法运动为反对段琪瑞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

国民政府,任大元帅,以恢复国会,维护临时约法为旗帜,讨伐段琪瑞的北洋政府(1分)。

由于西南军阀排挤和破坏,南北军阀妥协,孙中山护法失败(1分)。

“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护法”的口号已失去了号召力,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走到了穷途末路(1分)。

1、厘金制度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为了筹措军饷创设厘金制度(0·5分)。

1853年7月江北大

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诚首先在扬州仙女庙一带开设厘局,向商贾征收厘金。

它是一种工商税,对坐贾抽征商品交易税,称板厘;对行商抽征货物通过税,称活厘。

按规定皆为值百抽一。

后为清政府推广,至50年代末,厘金制度几乎遍及全国,成为经常的税收制度(2分)。

厘金制度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0·5分)。

2、“马嘉理案件”英国一直想开辟一条经云南到我国内地的捷径,以使其侵略势力深入我国腹地(0·5

分)。

1874年,英国军官柏郎率领200人的武装“远征队”从缅甸出发,到云南探测路线,驻北京英使馆派马嘉理到云南接应(1·5分)。

马与柏在八莫会合后,擅入我境,遭到当地群众阻扰,马嘉理开枪击杀群众多名。

群众也打死马嘉理,同时驱逐柏郎军出境,这就是所谓的“马嘉理事件”(1·5分)。

事后,英国借口要挟,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中英《烟台条约》(0·5分)。

3、“《苏报》案”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著书立说,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其中邹容所作之《革命军》一书尤其影响巨大,占清末销书量第一,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惶恐(0·5分)。

1903年,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帝国主义所设的工部局,派巡捕到刊登介绍《革命军》文章的《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这就是震动一时的“苏报案”(2分)。

章邹二人在法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革命,后邹容不堪虐待死于狱中(0·5分)。

4、南社辛亥革命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1900年成立于

苏州(1分)。

1910年出版《南社》杂志,为专刊诗文的集刊。

最初入社成员多属同盟会会员,后发展到1000多人。

南社提倡民族气节,宣传革命反满(1分)。

在诗歌创作上,反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宋诗派、同光体等诗派,改变了诗坛的风气(1分)。

5、昭信股票《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决定用举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一万万两,年利五厘,20年内归还(1分)。

它号召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带头“领票缴银”,以推动各地商民踊跃认购(1分)。

由于清政府已在人民中失去信用,各级官员又借机强行摊派,引起不满,不得不在筹到1000多万两后就停止发行(1分)。

1、闭关政策这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采取的一种对外政策。

当时,清政府仅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对

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和外商在中国的居住行动均有规定,且外商在广州贸易均需通过清政府特准的垄断对外贸易的“公行”进行(1·5分)。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0·5分)。

但是,这种落后保守的并非以发展本国经济实力为着眼点的外交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且严重地防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分)。

2、太平军北伐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自扬州出发,开始北伐,旨在直捣清王朝的心脏北京(1分)。

北伐军转战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山东六省,历时2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清斗争(1分)。

由于决策失误,孤军深入,援军不继,发动群众不足,最后失败(1分)。

5、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0·5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提倡文学革命;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2分)。

新文化运动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0·5分)。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30日,一般英国侵略者到广州城北三元里抢劫、行凶,当地群众奋起反抗(1分)。

三元里附近103乡数千名农民,高举“平英团”旗帜,围攻英军战据的四方炮台,打死打伤英军数十名(2分)。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声号角,表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1分)。

5、“二次革命”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着手建立其独裁统治。

先是制造“宋案”,而后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蓄谋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1分)。

1913年6月,袁世凯以国民党不服从中央为由,派兵南下进入江西,发动内战,江西都督李烈钧、黄兴等国民党人被迫起兵讨袁,各省先后响应(1分)。

袁由于袁世凯在军事方面占优势,加上国民党人事先来作充分准备,二次革命失败(1分)。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分)。

1、《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统筹全局的方案(0·5分)。

政治上,主张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商业;思想文化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和育婴堂,严禁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2分)。

总的来说,该文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由于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只能流于一纸空文(0·5分)。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嬉发动反动政变,总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分)。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以及政治方面的改革(1分)。

“百日维新”使戊戌年间的变法走向高潮,虽然在封建顽固派的扼杀下失败,但极大地推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5、张勋复辟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由于参加参战问题而趋于白热化。

1917年6月,江苏

巡抚张勋打着调停的旗号率兵入京,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7月1日把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1分)。

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段祺瑞乘机宣布讨逆,出兵北京,溥仪再次宣布退位,这次复辟丑剧仅12天就迅速破产(1分)。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成了“再造共和”的大功臣,继续垄断北京政府变本加厉的实行反动的军阀统治(1分)。

2、“北京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其子载淳即位,实权掌握在肃顺、端华、载垣等8位“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1分)。

载淳生母西太后慈禧为掌握军政大权,与恭亲王奕勾结,并取得列强支持,于1861年11月发动北京政变,宣布“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2分)。

政变后,慈禧集团对内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阶级,对外采取妥协投降方针。

“北京政变”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开始(1分)。

4、黄海战役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

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烈海战,战事持续5个多小时(1·5分)。

是役北洋舰队损失致远,丢经远、超勇、扬威四艘军舰,其他一些军舰也受伤。

日旗舰公岛号中弹累累,比睿、吉野、赤城、西京丸号均受重创(1·5分)。

战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

次年3月在日军水陆夹击下,全军覆没(1分)。

2、“天京变乱”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宗派色彩日益明显(0·5分)。

1956年9月,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返回天京,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眷属,血洗天京,洪秀全遂诛杀韦昌辉,后又有石达开带兵负气出走(2分)。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大伤员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破坏内部团结,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0·5分)。

4、“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分)。

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任命奕欣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1分)。

其主要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管辖三口和五口通商大臣(1分)。

1901年改为外务部(1分)。

5、“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了五月四日的爱国学生运动,即“五四运动”(1分)。

这次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4日到6月3日,以学生为主力军,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第二阶段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中心转移到上海(1分)。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分)。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27日,桂良、花沙纳分别同英法订立《天津条约》(0·5分)。

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等10个城市为通商口岸(要将所有口岸注名);外国船只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货一律按5%抽税,外国人只征2、5%的子口税,;对英赔款400万两,对法赔款200万两(2分)。

《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0·5分)。

2、《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0·5分)。

条约规定: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分)。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0·5分)。

4、《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0·5分)。

条约规定:

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总计9·8亿两,以中国政府的关锐、盐税和各地厘金作担保;拆毁有关军事设施,并准许外国在京、津等地区驻扎军队;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清政府必须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分)。

其主要内容为:

赔款4亿5000万两;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清廷向各国赔礼道歉;惩办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拆毁大沽炮台,允许从北京、天津到山海关的主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2分)《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0·5分)。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0·5

2、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1分)。

1856年广西西林知县张鸣风逮捕了非法潜入广西西林活动,作恶多端的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2分)。

次年,法国以次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

3、中俄《北京条约》时间:

1860年(0·5分)。

条约主要内容:

确认了《瑷珲条约》中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的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以南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并商定于日后对中国西北中俄边境进行勘分(3分)。

后果: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总共强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0·5分)。

1、《南京条约》时间:

1842年(0·5分)。

(2)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元;秉公议定税则;废除公行制度(2分)。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0·5分)。

3、黄海战役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

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烈海战,战事持续5个多小时(1·5分)。

是役北洋舰队损失致远,丢经远、超勇、扬威四艘军舰,其他一些军舰也受伤。

日旗舰公岛号中弹累累,吉野、赤城阪、西京丸号均受重创(1分)。

战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

次年3月在日军水陆夹击下,全军覆没(0·5分)。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理想。

规定把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丰荒相赈,无分男女,自16岁至60岁皆可分得土地一份。

与此同时规定以25户为一基层单位,其生产及分配方式皆有规定。

期图通过这个制度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分)。

《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反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0·5分)。

但是,其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具有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3、洋务派

18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军工技艺,引进西方军事制造技术,仿效西方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强化清朝封建统治的主张,后来这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引进,逐渐扩展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2分)。

其在中央的代表有奕等,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左宗崇、李鸿章等(0·5分)。

洋务派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和社会实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0·5分)。

5、“府院之争”“府”指总统府,是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院”即国务院,指以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0·5分)。

1917年,日本与美国都提出要求中国参战,围绕参战问题,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坚决反对,“府”“院”争斗激烈,后黎被段派流氓包围,黎一气之下遂免去段的总理职务(1·5分)。

府院之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日本与美国争夺在中国的霸权(0·5分)。

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段瓦解张勋复辟后,又迫使黎元洪下台,控制中央政权(0·5分)。

1、林则徐福建侯官人,鸦片战争前,主张禁烟,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严拿

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晓喻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9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2分)。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组织人员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新闻纸,了解西方,派人编写《四洲志》(1分)。

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1分)。

4、“东南互保”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1分)。

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2分)。

“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