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462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纲要复习资料

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共党内出现三次“左”倾错误,原因有

(1)社会、阶级根源: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表现为:

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

(3分)

(2)全党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积累不够,缺乏处理党内问题的经验;(2分)(3)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涉

2、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

1.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

(1)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

(2)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3)鼓舞了士气;(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5)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役,以空间换时间。

(4分)2、在相持阶段,表现为:

(1)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2)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

(3)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4)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3、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答:

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3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分)

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第一,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第二,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第三,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第四,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二、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其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的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保证。

三、简述近代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对势力勾结共同镇压;

2、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

①政权的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②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④宗教的消极作用。

★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五、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弱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改良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敢根本否定封建主义。

②他们要求中国的独立富强,又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六、简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答: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地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地目地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地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民;也就是用革命地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地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地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地核心。

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地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六,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

(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思想武器。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

这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尔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在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则直接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之所以推动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是因为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十月革命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其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再次,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九、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十、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

首先,从政治上看,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其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再次,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了有关的战略方针,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并在战斗中起着公认的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十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答: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现实基础。

十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十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十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过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第三,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日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采取正确的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十六、简述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

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一方面要求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另一方面要求把农业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十七、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第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十八、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十九、简述1927-1949年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①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分配土地的正确方法是: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②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③1946年五月四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做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江南由于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灵涂炭。

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8)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

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

  

(1)具有封建性。

指导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行。

6.戊戌维新的局限。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虽然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3)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运动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

7.《资政新篇》

内容: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影响:

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

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使得影响相当有限。

8.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

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启示:

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

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

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

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

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