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52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docx

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详解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一、单选题:

共30题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下图为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读图回答问题。

1.1950—197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呈现较大的波动,导致该时段总和生育率波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观念B.经济形势C.自然灾害D.战争形势

2.1970年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B.国家人口政策C.城市化进程D.城乡人口迁移

3.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老龄化B.人口素质下降C.劳动力成本下降D.就业压力加大

【答案】

1.B

2.B

3.A

【解析】

1.1950—1970年,新中国刚成立,政治稳定,民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总和生育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1961年前后,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使总和生育率下降,故B正确。

2.1970年以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故B正确。

3.若总和生育率持续降低,使新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最可能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

 

据统计,2009年流向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口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务工者总数的62.5%。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4.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

①东部地区②中部地区③西部地区④沿海地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东部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生活成本②加快产业升级

③改善投资环境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待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4.C

5.D

【解析】

4.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根据材料“2009年流向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口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务工者总数的62.5%。

”分析可知,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故C正确。

5.读图可知,2009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上年下降8.9%,而中西部流入农民工比上年增加,说明中西部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

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东部地区应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农民工待遇;降低生活成本的做法不现实,改善投资环境对务工人员影响不大,故D正确。

 

读下图,完成问题。

6.图中a、b分别表示

A.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7.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6.A

7.A

【解析】

6.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因此a、b分别表示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

7.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越高,它的环境人口容量就越低,因此可以排除④。

 

左图示意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右图为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

据此完成问题。

8.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

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

②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③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两图中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有何差异

①左图区域次级城镇有两个,右图区域只有一个

②左图区域各级别的城镇数目多于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

③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右图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较小

④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左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大,右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8.B

9.C

【解析】

8.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故B正确。

9.左图区域次级城镇有南京和杭州,右图区域只有一个,①正确;左图区域第三等级城镇有3个,右图区域有4个,②错误;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右图区域的城镇规模小,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较小,③正确;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左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大,右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小,④正确,故C正确。

 

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分时段人流量统计示意图,右图为该功能区某时段不同路口人流量监测数据(人/时)。

读图回答问题。

10.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

11.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0.A

11.C

【解析】

10.读左图可知,该区8点、9点人口以流入为主,21点人口以流出为主,说明该地是商业区,故A正确。

11.商业区主干道地区人口流量应最大,读右图可知,图示范围内人口流量最大的三个点分别是10000、17600、13400,连接三点得出曲线与③图吻合,故选C。

 

九江麦德龙超市的乳品区,有大量的进口鲜奶出售,这些鲜奶来自法国、德国、荷兰、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包装盒上标注的保鲜期为一年。

据此回答问题。

12.上述国家中,位于欧洲乳畜带的国家是

A.法国、德国、波兰B.荷兰、波兰、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D.荷兰、澳大利亚、德国

13.鲜奶的保质期能长达一年,说明

A.鲜奶中加入了保鲜剂B.鲜奶长期处于冷藏环境中

C.包装技术的进步D.运输和售卖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14.新西兰的鲜奶不仅销往中国,也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的改善B.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C.新西兰奶的质量好D.巨大的市场需求

【答案】

12.A

13.C

14.D

【解析】

12.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属于欧洲,故A正确。

13.来自法国、德国、荷兰、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鲜奶可以保存一年,说明鲜奶包装技术水平较高,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鲜奶中是否加入保鲜剂,A错误;鲜奶不可能长期处于冷藏环境,B错误;运输和售卖过程中不可能是无菌环境,D错误。

14.新西兰的鲜奶不仅销往中国,也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是因为新西兰奶的质量好,C正确;交通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新西兰奶销往世界市场的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

 

下图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5.据图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国家政策的扶持B.有丰富的铁矿资源C.科技发达D.内河航运便利

16.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B.改造传统产业

C.加大煤、铁资源的开采力度D.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

【答案】

15.B

16.C

【解析】

15.国家政策的扶持、科技发达、内河航运便利、煤炭资源丰富是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共同条件;鲁尔区的铁矿资源主要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故选B。

16.辽中南工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加大煤、铁资源的开采力度会加剧资源枯竭,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故选C。

 

读我国极地科考站资料,完成问题。

17.我国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

18.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120kmB.1000kmC.1100kmD.1200km

【答案】

17.A

18.D

【解析】

17.读表可知,黄河站的地理坐标是(78°55′N,11°56′E),长城站的地理坐标是(62°13′S,58°57′W)。

从南北方向看,南纬在南,北纬在北;从东西方向看,两地经度差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所以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

18.黄河站的地理坐标是(78°55′N,11°56′E),和北极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二者之间的最短距离=111×(90°-78°55′)=1221千米,故D正确。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考察途中他们看到如下景观:

“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为2千米(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据此完成问题。

19.如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

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0米D.该处可见苹果、柑橘等林木

【答案】

19.B

20.C

【解析】

19.读图可知,①本身位于山峰上;②的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根据比例尺可知,距正前方山峰约2千米;③地只有前方有山峰;④的正前方和右侧各有一座山峰,故B正确。

20.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受夏季风(东南风)的影响,甲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乙位于东南风迎风坡,降水多,A错误;乙处是山脊,易形成滑坡,B错误;图中河流流经地区海拔最高是600—700米,最低是100—200米,落差是400—600米,可能是450米,C正确;苹果是温带作物,图示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区,不可能看到苹果树,D错误。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问题。

2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米B.110米C.170米D.220米

2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答案】

21.B

22.D

【解析】

21.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点的海拔分别是260米、150米,相对高度是110米,故B正确。

22.读图可知,道路①经过地区地势有起伏,且有不同路段出现海拔相等的情况,所以不会是直线,A错误;甲、乙之间的最高点约370米,出现在道路③上,B错误;道路①最长,③最短,C错误;道路②5000米之后的路段和道路①6000米之后的路段高差相等,水平距离相等,且纵向剖面图中路线平行,所以这两部分路段可能重合,D正确。

 

下图为四个海峡图,读图回答问题。

23.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A.①B.②C.③D.④

24.两侧属于同一大洲,并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

A.①B.②C.③D.④

25.关于③海峡西侧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所包围

B.面积在四大洋中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4

C.表层平均水温仅次于印度洋

D.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其深度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答案】

23.B

24.A

25.D

【解析】

23.读图可知,①是英吉利海峡,②是马六甲海峡,③是麦哲伦海峡,④是曼德海峡。

①③属于中纬度,②属于低纬度且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④属于低纬度,沟通红海和印度洋,故B正确。

24.英吉利海峡位于欧洲,两侧同属于大西洋;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两侧分别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两侧分别属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曼德海峡两侧分别是亚洲和非洲,故A正确。

25.麦哲伦海峡西侧是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所包围,A错误;面积在四大洋中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B错误;表层平均水温四大洋中最大,C错误;大洋西部有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D正确。

 

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26.此图可表示的月份是

A.一月B.三月C.七月D.无法判断

27.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差异B.洋流C.太阳直射点位置D.地形

【答案】

26.C

27.D

【解析】

26.图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赤道以北比赤道以南地区气温高,且图示北部地区气温达到34℃,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靠近北回归线,时间是7月,故C正确。

27.图中①处是刚果盆地,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出;②处是东非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故D正确。

 

下图是“沿40°纬线某大陆1月、7月气温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28.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

C.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D.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29.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B.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B地年降水量比C地少D.B地1月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在0℃以下

30.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和日本暖流分别对C地和B地的气候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B.D、E两地冬夏气温和降水组合状况相似

C.C、D两地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类型也不同

D.该大陆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答案】

28.D

29.D

30.C

【解析】

28.读图可知,7月气温高于1月,该图应表示40°N纬线穿过的地区;向东经度数增大,应该是东经,所以图示地区位于亚欧大陆。

根据经纬度可知,A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B地位于亚欧大陆太平洋西部,A地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B地深受海洋气团的控制,降水多于A地,故D正确。

29.读图可知,B地气温年较差大于C地,A错误;图中B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C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B错误,D正确。

B、C两地年降水量都在800mm左右,C错误。

30.影响C地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影响B地的日本暖流,A错误;D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E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C是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亚欧大陆由东西沿海向内陆大陆性增强,D错误。

二、综合题:

共4题

31.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3)悉尼的季风气候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侧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对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地区。

(3)表现:

悉尼冬夏季气温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小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故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

【解析】

(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征是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呈半环状分布。

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侧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对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地区。

(3)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岸,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受冬夏季风影响显著,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悉尼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夏季气温温差较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具体分析如下:

表现:

悉尼冬夏季气温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小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故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解析】

(1)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从开垦历史、人类活动的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主要是气温低造成的,该地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根据材料“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分析可知,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是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绿色”形成的原因从环境质量、农药化肥施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米都”形成的原因从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商品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33.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市,直接隶属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整车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具有自主品牌轿车和微车以及合资品牌轿车、微车、发动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拥有景德镇、九江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九江发动机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近30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综合产能。

随着九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在昌九高速公路南侧的九江汽车工业园区也迅速发展中,九江汽车工业园区集中了数十家汽车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的相关工厂,主要为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配套服务。

材料二:

下图为九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九江汽车工业园区位置示意图。

(1)昌河汽车公司为什么要选择在九江建整车生产厂?

(2)九江汽车工业园区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世界上的大型汽车企业,都是跨国公司,其总装厂与零配件厂分散在世界各地。

分散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九江与景德镇相比,交通更加便利,市场更为广大,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

(2)有利于信息交流和合作;可以降低运输费用;通过集聚产生规模效应。

(3)跨国公司为了发挥区位优势,减少交易费用,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

昌河汽车公司选择在九江建整车生产厂的原因从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九江与景德镇相比,交通更加便利,市场更为广大,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

(2)本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

九江汽车工业园区设置的意义可以从工业集聚的意义方面进行作答,具体如下:

有利于信息交流和合作;可以降低运输费用;通过集聚产生规模效应。

(3)本题考查工业分散的目的。

跨国公司为了发挥区位优势,减少交易费用,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

 

3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的中国铁路长远规划,到现在已经基本成型。

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五纵六横八连线”,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材料二中国与泰国就中泰铁路建设于去年签订了协议,中泰铁路包括四条路线:

曼谷—坎桂、坎桂—玛塔卜、坎桂—呵叻、呵叻—廊开,形成一个“人”字形,纵贯泰国南北,总长867公里。

中泰铁路建成后,每年将为泰国增加200万中国游客,为泰国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提供便利,使泰国成为东盟的交通枢纽。

中泰铁路向北连接老挝万象、直达昆明,向南通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构成泛亚铁路规划的重要一环。

材料三下图为高铁高架景观图。

(1)我国大力发展高铁有什么作用?

(2)简述中泰高铁建设对云南的意义。

(3)高铁为什么大多采用高架桥形式?

【答案】

(1)实现铁路运输的高速化、专业化(现代化);完善全国铁路网;实现客运和货运的分离,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压力,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2)①促进云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人员、物资、信息、文化交流,加强对外联系;②促进云南沿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③增加了对外出口贸易通道,促进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④促进云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⑤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3)①为了保证线路的平直;②防止线路路基沉降;③节约占地面积;④不受地形限制;⑤减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铁路的破坏;⑥降低投资成本;⑦避免人畜进入铁路线路;⑧和其它交通线路实现立体交叉;⑨在自然保护区,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⑩在高纬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可避免冻土对路基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1)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我国高铁的修建利于实现铁路运输的高速化、专业化(现代化);完善全国铁路网;实现客运和货运的分离,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压力,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修建的地理意义,高铁的修建对云南发展的意义可以从地区交流、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3)高铁的修建受地形地貌、河流、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为克服高铁修建的自然障碍、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桥形式,原因如下:

①为了保证线路的平直;②防止线路路基沉降;③节约占地面积;④不受地形限制;⑤减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铁路的破坏;⑥降低投资成本;⑦避免人畜进入铁路线路;⑧和其它交通线路实现立体交叉;⑨在自然保护区,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⑩在高纬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可避免冻土对路基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