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876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概述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二《文化生活》第6课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觉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结构

本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题介绍了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并从汉字和史书典籍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第二框题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着力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三)考点剖析

本课主要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等考点,特别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和其原因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四)教学重点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才能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思维上的难点。

包容是指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学生可能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把包容片面地理解为全盘吸收。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这为教学打下了现实基础。

学生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了解了文化与社会和人的关系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这为其学习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虽然我校为广东省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知识积累先天不足,但通过高一的学习和锻炼,学生知识面有所拓宽、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思辨能力也有所提升,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努力收集、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情境,设法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充分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了解文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认识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特色和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4、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能力目标

1、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地理和历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辩证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辉煌的中华古老文化,坚定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信念;

2、理解不同区域文化和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为中华文化发展作贡献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策略分析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

具体说,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学生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第四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注重在获取新知识后引导学生回到实践,感情观点,接受观点,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和情感取向。

 

六、教学过程

展示一段MV《爱在西元前》,询问学生:

MV中呈现的是哪个古老文明?

[问题]: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多少?

设计意图

走进新课

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四大文明古国发展的最终命运。

用表格形式来呈现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文字,最终命运

[过渡]:

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它至今有没有中断过?

没有,而且它至今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也不断发展着。

那它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呢?

结合教材内容大家整理一下。

(4分钟)

90后的高中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用以古巴比伦王国为题材的视频MV来导入新课,可以形成学生的兴奋点,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状态。

推进新课

[教材梳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辉煌

中国古代大致可以划分为7个历史阶段,分别找出各个时期的代表文化思想,以及它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2、近代—衰微

在古代中国,中华文化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设计:

选读材料)以链接内容嵌入,作为扩展材料。

探究:

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欧洲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治上,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取代了封建自然经济;

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清朝统治者极力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清朝统治者封建落后意识浓厚,闭关自守,无视外面的世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其受到挑战,经历衰微。

3、现代—再创辉煌

所以在现代,中华文化就是要再创辉煌。

这就要求我们怎么做啊?

(在这里可以适当提问学生)首先,当然要坚持我们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其次,就要弘扬中华文化。

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就要谨记8个字,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动态的球体建立图标:

古代,近代,现代)

[过渡]从四大文明古老的发展命运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华文化从没中断过,从时间上我们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第一大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那么有什么证据可以验证我们的结论呢?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情境设置]汉字知多少: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通过边录音播放,边呈现各种字体,录音内容简要介绍此种字体的形态和特点)

[总结]虽然汉字的字体在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色,历朝历代都是以汉字作为官方语言的,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这也就证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史书典籍

汉字要和一定的载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书写历史。

而这个载体呢,就是史书典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会设置史官,所以我国的史书典籍有“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的特点。

那么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我们国家的史书典籍有多了解。

[情境设置]设置互动游戏,竞猜史学典籍,通过动态连线,

第一部……。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其实从这些丰富的史书典籍里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

中华文化不仅仅源远流长,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这也就是我们第二框题的内容。

先播段视频:

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长城:

苏州园林

瓷器:

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情境设置]:

展示一段经过裁剪而成的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给我们展示了什么?

(视频内容:

潮州陶瓷,苏州园林,孔子儒学,中国四大发明)

过渡:

从以上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说明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以此引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总结

[总结]中华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情境设置]列举四大名著的时期、内涵、风格,作用

[设疑]这些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作用和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实用性和整体性。

作用和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探究成果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PPT链接进去的关于古代科学技术的介绍(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教师总结:

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些技术至今仍然被广泛运用。

[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突显其独特性,其次也体现其独特的区域特征。

2、一风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情境设置]视频文件呈现“2011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辅之以文字图片介绍中华文化游主题,

意图:

引出滇黔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差异,说明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设疑]差异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升发理论知识。

(1)形成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这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道理的。

不同的文化只有交流、借鉴,相互吸收,才会有发展,才会丰富多彩。

[视频导入]56个民族的服饰和舞蹈

[设疑]上述视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性?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

3、民族性

[分析]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各民族文化与中化文化的关系

A.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2)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思考: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那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呢?

[典例分析]在唐朝实行开明的道、佛、儒三教并立的政策,这种包容性造就了唐代文化的恢弘气象。

(求同存异)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典例验证]

【创设情境】

20块钱一斤想必去买的人很少,如果现在葡萄价格5块钱一斤,会不会去买?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这里说明的经济生活道理是什么?

【学生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并归纳其道理。

【建构知识】

1、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知识运用】

惠农政策——家电下乡

“家电下乡”的计划于2009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

今后4年,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可享受政府财政给予销售价格13%的资金补贴。

思考:

全面启动家电下乡政策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里的补贴是直接补贴给农民,所以对于农民来说相当于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量,从而拉动农村家电消费。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创设情境】

家电价格下降后,农民购买量的增加是增加一点,还是大幅增加?

家电对于农民来说属于什么商品?

如果搞一个“豆油下乡”、“盐下乡”会不会同样的效果?

这些属于什么商品?

这里说明的经济生活道理是什么?

【学生探究】

家电对于农民来说属于高档耐用品;家电价格下降后,农民买得起了,所以农村家电的消费量会大幅增加。

豆油、大米、盐等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后需求不会大幅增加。

【建构知识】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价格反应小——需求弹性小

高档耐用品——价格反应大——需求弹性大【知识运用】知识运用情境:

几经波折的汕头南澳跨海大桥工程,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这座跨海大桥连接南澳岛和陆地,计划投资12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南澳跨海大桥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进出海岛难的问题,将使南澳地区的旅游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知识运用:

假如你是南澳某景区负责人,你将如何制定门票价格?

是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

就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回答,例如:

①提价。

因为需求上升,所以价格应该提高;

②降价。

降价能带来需求增加,提高收益;

③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节假日涨价,旅游淡季降价;

④如果团体旅游可以优惠。

可以让学生就不同观点充分讨论。

教师在这里不需要生硬地评价哪一种观点对与错,因为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确切的答案,只需要提醒:

是否提价取决于需求弹性。

 

为什要设置这样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活动呢?

因为根据动态开发教学资源的理论,教学设计不应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标准的答案、准确的时间分配,教学设计不应是单维的、封闭的,而应该是多维的、开放的设计。

这样才能随时利用好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住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3、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

【创设情境】如果南澳岛上有A、B两个相似的游泳场,A提高价格,B没有提高,你会选择哪一个?

展示一段视频资料(2008年6月广州液化石油气价格高达120元,部分广州市民开始选择电磁炉等商品)。

思考:

液化气与电两种商品的关系是什么?

液化气价格上升会引起电力的需求如何变化?

家电下乡中家电价格下降,会引起电的需求如何变化?

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吗?

【学生探究】

液化气价格上升会引起液化气需求增加,从而引起电力的需求增加。

家电价格下降会引起家电需求增加,从而引起电力的需求增加。

液化气与电是互为替代品,家电与电是互补商品。

【建构知识】

互为替代品:

A价格上升→A需求量减少→B需求量增加

正向变化

互补商品:

A价格下降→A需求量上升→B需求量增加

反向变化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是采取了“创设情境——学生探究——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思路来突破重点,由学生自主思考来建立理论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用上一环节所用事例做自然过渡,例如用家电下乡将第1与第2个知识点相连接,用南澳旅游将板块第2与第3个知识点相连接,这样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连贯。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角色扮演情境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家电产品销售受到严重制约。

各家电厂商纷纷降低价格,以应对不断下滑的需求。

如果你是某家电厂商老总,你会如何调整生产?

角色扮演情境二:

背景:

面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全面启动,各家电厂商纷纷展开激烈竞争,希望更多占领农村市场。

有部分厂商把库存积压产品投向农村市场;

角色:

4个小组分别扮演海尔、美的、创维、康佳四个家电巨头的家电下乡项目负责人;

目标:

占领农村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策略:

选择什么样的策略?

在学生分角色讨论之后,让学生汇报结果,老师适当点拨归纳:

为占领农村市场,应加大产品研发,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降价空间;

应该生产适合农村市场的高质量产品,例如,农村地区电压不稳、信号不强,应生产宽电压、强信号的电视、手机等。

而那种清理库存产品,降低产品质量、功能,故意抬高价格的做法是无法成功的。

【建构知识】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本课教学难点,这里我会结合上一框题知识,利用直观的图示,细致推导其变化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

新课改理念倡导老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应把经济生活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还原。

这样,学生愿意参与,也乐于参与。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进而能够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经济人”的意识,贯彻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归纳新课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巩固新课

1.(07高考宁夏文综卷)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D)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是因为:

(C)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3.(2008年山东高考卷)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

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

息的是(C)

延伸新课

“家庭购物行动计划”:

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购物的具体计划,说明理由。

新课标要求老师要善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课后的实践活动。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烟消云散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中国

公元前2100年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源远流长

发展时期

殷商时期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

“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

 独尊儒术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文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影响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