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497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docx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

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温岭市横峰街道村民金正才、金炳友等人的集体委托,我院承担了温岭市横峰街道第二鞋业园区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温岭市横峰街道西洋村,横牧公路南北两侧,地理位置优越。

拟建场地建筑占地面积10500.0m2;建筑物包括11栋层4层商住楼;拟建建筑物均采用框架结构,拟建基础待定。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自2009年6月19日进场,累计投入XY-1型钻机2台,至6月30日完成外业,野外工作同时进入试验及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

工作量一览表表1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钻 孔

(米/孔)

1138.2/27

取土样及试验

47

标准贯入测试

40

测孔口高程

27

24小时测静水位

27

1.2勘察目的和主要任务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其目的是为拟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是:

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结构、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

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提出建议。

2.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若有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

4.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有无地震液化影响。

5.提供基坑开挖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基坑开挖、降水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6.提供桩基设计的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1.3执行的主要规范及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DB33/1001-2003)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4勘察方案设计

1.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征、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勘察等级为乙级。

1.4.2勘察方案设计

本工程勘察工作量主要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

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及相关规范,勘探孔沿拟建建筑物周边及网状布设,勘探点符合国家规划标准,本次布设勘探孔27个,其中技术孔9个,一般孔18个,具体孔位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4.3勘察测试方法

本次勘察手段主要采用钻探、原位测试、测量、室内岩土试验、微机处理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手段、方法进行。

(1)钻探和取样

钻进方法采取液压回转螺旋钻探及泥浆护壁岩心钻进完成(地下水位以上土层采用干作业法),土层及砂层采用合金钻头全孔取芯的施工工艺。

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

采取Ⅰ级土样及时封蜡送院土工试验室试验。

(2)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探试验均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装置(锤重63.50kg,落距76㎝,触探杆直径为42m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每击阵30cm。

(3)钻孔定位测量

平面系统:

根据现有规划建筑物位置图,用NTS202全站仪定位。

由水准点引测各勘探点孔口高程。

(4)岩土试验

土工试验按照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并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5)室内工作

本次勘察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其它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每道工序均进行初查、互查、审查,确保数据真实、齐全、完整。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横峰街道西洋村,横牧公路南北两面侧,地理位置优越。

场地地貌单元为温黄平原,属海陆相交互沉积,场地地势平坦。

地形起伏不大,场地平坦。

2.2地基土层构成及其特征

综合分析本次外业钻探,根据地基土的成因、土层结构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将本次勘察控制范围内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7个主层2个夹层,即①层素填土、

②层粘土、③层淤泥、④层淤泥质粘土、⑤层粘土、⑤'层粉质粘土、⑥层粉质粘土、⑦层粘土、⑦'层粘土,现将各岩土层的结构特征、性质、埋深、厚度等变化情况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

湿,松散,主要成为为碎石及粘性土,为新近填筑。

该层厚度一般在0.40~1.10米。

②层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含铁、锰质团块或结核少许,刀切面光滑,韧性强,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上部0.3m为耕土。

该层厚度一般在0.90~1.80米,顶板埋深0.40~1.10米。

③层淤泥:

灰色,流塑,饱和,含有机质,见少许贝壳,压缩性高。

该层厚度一般在9.50~12.10米,顶板埋深1.60~2.70米。

④层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饱和,含有机质,见少量贝壳,干强度较高,韧性高,压缩性高。

该层厚度一般在4.30~10.80米,顶板埋深11.70~13.90米。

⑤粘土:

灰色,软塑,饱和,夹少许粉砂,刀切面光滑,韧性较强,干强度较高。

该层厚度一般在0.60~13.40米,顶板埋深16.50~23.50米。

⑤’粘土:

灰黄色,可塑,饱和,含铁、锰质浸染,刀切面光滑,韧性强,干强度高。

该层厚度一般在1.20~3.80米,顶板埋深17.10~25.30米。

⑥粘土:

灰黄、灰绿色,硬可塑,局部软塑,饱和,含铁、锰质浸染少许,切面较光滑,韧性较强,干强度较高。

顶板埋深24.50~26.30米,该层厚度一般在0.70~8.00米,顶板埋深24.70~32.40米。

⑦粘土:

灰色,软塑为主,局部可塑,饱和,偶夹粉砂少许,刀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厚度一般在1.20~13.50米,顶板埋深29.10~38.70米。

⑦’粘土:

灰黄、灰绿色,硬可塑,局部软可塑,饱和,切面较光滑,韧性较强,干强度较高。

未揭穿,厚度一般在0.70~3.30米,顶板埋深32.40~38.20米。

各土层厚度、埋深及标高变化详见剖面图及柱状图。

2.3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及统计

2.3.1原位测试

根据场地地层情况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依据规范要求对其结果进行统计,标准贯入试验其试验成果见表2。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表2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试验

次数

n

基本值

标准差σ

变异

系数

δ

标准值фk

Max

min

Фm

粘土

6

7

6

6.5

0.55

0.08

6.05

粘土

10

5

2

3.2

0.92

0.29

2.66

粉质粘土

6

14

9

11.17

1.72

0.15

9.74

粘土

15

8

2

3.93

1.39

0.35

3.29

⑦'

粘土

3

10

8

9

1

0.11

7.5

2.3.2土工试验

从钻孔中采取原状土试样,密封送院土工试验室。

本次勘察共取原状土样47件,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统计见表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即赋存于①层素填及地表水系中的上层滞水和②层粘土、③层淤泥、④层淤泥质粘土中的孔隙潜水。

潜水含水层补给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其补给途径除直接通过地表接受降水垂向入渗补给外,尚通过附近河流水系的侧向补给,因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潜水位也较平缓,故其迳流缓慢,排泄并不通畅,主要方式以蒸发排泄为主。

该含水层水量较贫乏,渗透性差。

水位埋深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影响,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0.50-1.10m。

地下水位将受季节性降水和地表水体影响变化浮动,其中主要是对第一含水层组影响较大。

地下水位年最大平均变幅约为0.80m。

本地区丰水期在6-9月份,一般至8月下旬地下水位达到最高值,枯水期间最低水位约在每年的5月。

勘察期间处于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较低。

根据我院周边场地地下水的水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3

地层号

岩土层

项目

含水率w(%)

天然重度γ(kN/m3)

孔隙比e

液限WL(%)

塑限WP(%)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

IL

压缩系数a1-2(MPa-1)

压缩量EsMPa

直剪

C(kPa)

φ

(°)

粘土

N

6

6

6

6

6

6

6

6

6

6

6

max

36.5

18.2

1.04

45.2

23.6

21.6

0.73

0.49

5.7

36.5

14.3

min

32.5

17.9

0.952

40.6

20.9

19.2

0.5

0.35

4.1

29.5

12.9

φm

34.62

18.05

1.002

42.53

22.07

20.47

0.61

0.43

4.73

32.75

13.4

σr

1.65

0.1

0.03

1.56

0.98

1

0.11

0.06

0.59

2.65

0.59

δ

0.05

0.01

0.03

0.04

0.04

0.05

0.18

0.13

0.12

0.08

0.04

淤泥

N

7

7

7

7

7

7

7

7

7

7

7

max

65.5

16.1

1.82

52.2

30.5

22.7

1.78

1.72

2.2

12.6

6.5

min

54.2

15.9

1.618

48.2

26.7

20.5

1.14

1.22

1.6

8.5

2.8

φm

58.9

15.96

1.689

49.56

28.07

21.49

1.43

1.52

1.8

10.2

4.34

σr

3.92

0.08

0.073

1.54

1.55

0.73

0.19

0.19

0.22

1.48

1.21

δ

0.07

0

0.043

0.03

0.06

0.03

0.13

0.13

0.12

0.15

0.28

淤泥质粘土

N

8

8

8

8

8

8

8

8

8

8

8

max

53.8

16.5

1.588

51.2

30.2

22.6

1.31

1.32

2.4

14.5

7.9

min

48.9

16.1

1.462

44.9

23.5

19.2

1.06

1.05

1.9

11.6

4.6

φm

51.49

16.2

1.526

47.96

26.65

21.31

1.17

1.19

2.14

13.06

6.49

σr

1.61

0.13

0.041

2.41

2.16

1.01

0.09

0.09

0.15

1.13

1.02

δ

0.03

0.01

0.027

0.05

0.08

0.05

0.08

0.07

0.07

0.09

0.16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3

地层号

岩土层

项目

含水率w(%)

天然重度γ(kN/m3)

孔隙比e

液限WL(%)

塑限WP(%)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

IL

压缩系数a1-2(MPa-1)

压缩量EsMPa

直剪

C(kPa)

φ

(°)

粘土

N

6

6

6

6

6

6

6

6

6

6

6

max

43.2

18.1

1.178

44.6

23.6

21

1.02

0.72

5.5

26.2

14.1

min

39.4

17.6

1.083

40.2

21.1

19.1

0.87

0.38

3.0

22.2

10.6

δ

41.87

17.92

1.131

42.78

22.42

20.37

0.96

0.55

4.0

24.22

12.3

σr

1.39

0.19

0.032

1.5

0.94

0.67

0.06

0.11

0.81

1.71

1.15

δ

0.03

0.01

0.029

0.04

0.04

0.03

0.06

0.2

0.2

0.07

0.09

⑤’

粉质粘土

N

3

3

3

3

3

3

3

3

3

3

3

max

30.2

18.8

0.871

38.9

23.5

15.4

0.44

0.36

7.3

48.2

15.8

min

28.2

18.6

0.823

37.8

22.6

15.2

0.37

0.25

5.2

41.6

14.7

δ

28.97

18.73

0.84

38.17

22.9

15.27

0.4

0.31

6.07

44.63

15.37

σr

1.08

0.12

0.027

0.64

0.52

0.12

0.04

0.06

1.1

3.33

0.59

δ

0.04

0.01

0.032

0.02

0.02

0.01

0.09

0.18

0.18

0.07

0.04

粉质粘土

N

6

6

6

6

6

6

6

6

6

6

6

max

32.5

18.8

0.955

39.5

23.5

16.4

0.6

0.41

7.4

51.6

15.5

min

25.5

18.1

0.784

37.9

22.5

15.4

0.19

0.24

4.8

34.2

12.6

δ

29.28

18.5

0.871

38.68

22.82

15.87

0.41

0.34

5.73

44.95

14.05

σr

2.34

0.23

0.057

0.53

0.4

0.33

0.13

0.06

0.92

5.78

1.06

δ

0.08

0.01

0.065

0.01

0.02

0.02

0.33

0.17

0.16

0.13

0.08

粘土

N

7

7

7

7

7

7

7

7

7

7

7

max

42.3

18.2

1.115

45.8

23.8

22.2

0.95

0.52

5.5

31.5

13.5

min

38.2

18

1.058

41.1

20.6

19.7

0.78

0.38

4.1

23.3

11.7

φm

40.5

18.07

1.088

43.44

22.59

20.86

0.86

0.48

4.43

27.11

12.71

σr

1.46

0.08

0.023

1.62

1.15

0.8

0.06

0.05

0.52

3.04

0.63

δ

0.04

0

0.021

0.04

0.05

0.04

0.07

0.11

0.12

0.11

0.05

⑦’

粘土

N

4

4

4

4

4

4

4

4

4

4

4

max

32.5

18.9

0.95

43.9

23

20.9

0.57

0.51

6.4

52.6

16.2

min

29.2

18.1

0.838

40.2

20.8

19.1

0.32

0.29

3.8

26.5

12.8

φm

30.6

18.65

0.881

41.83

22.02

19.8

0.43

0.35

5.6

44.38

14.8

σr

1.54

0.37

0.052

1.59

1.14

0.79

0.11

0.11

1.22

12.02

1.44

δ

0.05

0.02

0.059

0.04

0.05

0.04

0.24

0.3

0.22

0.27

0.1

4、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1.地震效应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动峰加速度值小于0.05g(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区)。

2.场地类别的确定

拟建场地存在软弱土,揭露覆盖层厚度较大,建筑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

拟建场地地基土③层淤泥、④层淤泥质粘土为软弱土,②层粘土、⑤层粘土、⑤'层粉质粘土、⑥层粉质粘土、⑦层粘土、⑦'层粘土为中软土,综合判定该场地类别为Ⅲ类。

3.地震液化

场地抗震裂度小于Ⅵ度,故可不考虑场地砂土液化问题。

4.场地适宜性评价

本场地平坦,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或地质灾害的影响,场地内及附近无人为地下工程活动和大面积开采地下水,未发现地下管线、空洞、古墓等地下洞穴,也不存在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或地质灾害。

虽然拟建场地存在软弱的淤泥层,但经对软弱土采用桩基处理及后,地基稳定性可以保证,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变化较平稳,适宜拟建工程的兴建。

4.2场地地基分析与评价

4.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

①层素填土:

松散,该层在场地内较广泛分布,厚度不大,力学性质较差,不宜直接作为建筑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②层粘土:

软塑-可塑,该层在场地内较广泛分布,厚度不大,力学性质一般。

③层淤泥:

流塑,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大,力学性质极差。

④层淤泥质粘土:

流塑,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力学性质差。

⑤粘土:

软塑,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力学性质一般。

⑤’粘土:

可塑,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力学性质较好,一般厚度较薄。

⑥粘土:

硬可塑,局部软塑,力学性质较好,但层厚一般,力学性质尚好,但层厚较薄,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桩基持力层不宜小于4d,因部分钻孔不能满足此要求,故该层不宜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⑦粘土:

软塑为主,局部可塑,该层在场地内较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

力学性质一般,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作为摩擦桩的桩端层。

⑦’粘土:

硬可塑,局部软可塑,但厚度较薄。

 4.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各层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见表4。

各岩土层力学指标参数值表4

土层

编号

土层名称

综  合  建议值

fak(kPa)

Es(MPa)

粘土

90

4.7

淤泥

40

1.8

淤泥质粘土

50

2.1

粘土

90

4.0

⑤’

粉质粘土

150

6.1

粉质粘土

140

5.7

粘土

100

4.4

⑦’

粘土

150

5.6

注:

1、fak为承载力特征值,Es为压缩模量。

2、天然土天然承载力未经下卧层强度验算。

4.4基础方案

4.4.1深基础

根据本项目工程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点,拟建基础可采用桩基础;可采用凝土预制桩或沉管灌注桩,由于整个场地无较理想的稳定岩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因此桩型建议为摩擦型,桩端层可位于⑥粉质粘土或⑦层粘土,可根据各岩土层其分布、厚度等情况及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桩径、桩长,混凝土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及钻孔灌注桩参数见表5。

桩基参数特征值表5

土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混凝土预制桩

沉管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qsia(kPa)

qpa(kPa)

qsia(kPa)

qpa(kPa)

qsia(kPa)

qpa(kPa)

粘土

14

/

12

/

13

/

淤泥

5

/

4

/

4.5

/

淤泥质粘土

6

/

5

/

7

/

粘土

13

550

11

450

12

200

⑤’

粉质粘土

24

850

20

750

21

380

粉质粘土

25

900

21

800

22

400

粘土

15

600

12

500

13

220

⑦’

粘土

26

950

22

850

24

420

4.4.2复合地基:

场地范围②层粘土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层厚较薄,且有下卧层为工程地质条件极差的淤泥层,故不宜作为本工程天然的浅基础持力层。

故场地内无理想的浅基础持力层。

根据本项目工程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点及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基础适可采用复合基础,如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参数见表7(所提供参数仅供设计参考,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测试,检查结果是否和设计吻合)。

场区内普遍存在软土,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基土分布特征,拟建建筑物均可采用复合地基,如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参数见表6。

复合地基参数表6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水泥搅拌桩

qsia(kPa)

qpa(kPa)

粘土

12

90

淤泥

4

40

淤泥质粘土

5

50 

4.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按规范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过现场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确定,并且布、试、沉桩时应选择代表性地段。

场地范围内各岩土层分布不均匀,尤其应注意不利地段,并保证相应的桩身强度。

根据各岩土层桩基参数,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Ra=qpa*Ap+up*Σqsia*li,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见表7(仅供设计参考使用)

单桩承载力估算值表7

参照孔

桩型

桩径

(mm)

桩长

(m)

桩端qp取值(kN)

单桩竖向承载力

特征值Ra(kN)

备注

ZK4

沉管灌注桩

426

31.0

500

350

ZK10

沉管灌注桩

426

31.0

500

401

ZK15

沉管灌注桩

426

31.0

500

379

注:

桩长从地面算起。

4.6沉桩可行性及基础对环境的影响

拟建厂区区域范围内,钻探揭露深以内,除局部地层变化外,各岩土层变化基本稳定,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沉桩一般无困难,建议通过试沉(成)桩测定施工参数和确定施工可行性。

拟建场地比较空阔,环境条件制约较小,但应注意桩基施工时产生废水、废渣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本次勘察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进行,达到勘察目的。

本报告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