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262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docx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前言

本来论文的题目是《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由于导师的发言让我震惊:

“千万不要研究名家!

”我不知如何是好?

辛辛苦苦准备李白的材料,不料老师一句话就把你否认了。

思来想去,还是研究龙泉古人叶绍翁!

因为他与我都是龙泉人。

起码有着家乡本位观念——爱家乡之情永不磨灭。

但对绍翁知之甚少。

于是寻文献,找资料又成了我的一个新任务。

阅读了八本文献资料,初步提纲拟成:

探讨生平和著作;遥观他的《四朝闻见录》;探访江湖诗派;多维解读《游园不值》;探讨爱国心;探讨审美观;归结多维性格;扬古人风范,走向课堂。

一个浪漫的诗人,跃然纸上;一个颇具爱国心的绍翁后期的消沉让人心痛。

 

正文

遥观绍翁新思探古

——叶绍翁本人的多元解读、诗文的多维探讨

一、叶绍翁的生平和著作

南宋古文人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

浙江龙泉人。

祖籍浦城。

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

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道衰败,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所以姓叶。

叶绍翁曾在朝廷做小官(《四库总目提要》推测),与真德秀(其人与文不详)过从甚密。

著有《四朝闻见录》:

即高宗(1127-1162年)、孝宗(1163-1189年)、光宗(1190-1194年)、宁宗(1195-1224年)四朝见闻,宁宗朝仅记宁宗受禅与庆元党禁二事。

故可能出生于高宗建炎年代前后,可能活到宁宗时。

《四朝闻见录》里记录他本人曾与真德秀私校殿试卷。

叶绍翁攻诗,尤擅七言绝句,属江湖派诗人。

另有著作《靖逸小集》,从此部著作看,看不出叶绍翁的仕官迹象。

靖逸之诗,都是描写山林景物和酬增朋友之作。

我的感慨和发言:

古人绍翁,原来你是福建浦城的骨肉,身上流淌着你祖父的热血。

我们龙泉叶家真乃三生有幸,能收养你这个风流倜傥、英姿勃勃的热血男儿。

我猜想:

你祖父肯定不是等闲之辈,我们龙泉叶家一定是名门望族,可惜只生了几个活泼伶俐的丫头,于是你祖父为保留自己的血脉,看中我们龙泉叶家,让绍翁继承叶家衣钵,古人绍翁,我的猜想合乎情理吗?

南宋古人,我不知道你出生是何年何月更不知道你离开人世步入天堂的日子。

上文有关你的出生只是我个人的推测,而“可能活到宁宗时”是陕西出版社金性尧选注《宋诗三百首》第275页对你的介绍引用而来的。

(参考文献1:

《龙泉县志》第695-696页。

龙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1版。

参考文献2:

《宋诗三百首》第275页。

金性尧选注,中国古典诗词权威注释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忘查询。

参考文献3:

《现代汉语词典》第1567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2月北京第134次印刷。

二、探访南宋江湖诗派

因为叶绍翁是江湖诗派的小布点,所以探访南宋江湖诗派却成了我的爱好和必走之路。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

徐灵渊、徐灵晖、翁灵舒和赵灵秀)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四灵”是江湖派的先驱。

江湖是隐士布衣的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登显禄者少。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他们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来维持生活,或游走干谒于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之间,结诗社,推盟首。

“江湖派”是一个宽泛的名称,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

但诗人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无形中成为一种彼此气味皆相近的作诗习气。

而刊刻《江湖集》的陈起却是一名书商,他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后还刊刻江湖《续集》、《后集》。

江湖派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描山画水,歌咏闲适、隐逸之情。

他们的诗作大多是短篇小制,风格纤巧见简淡。

江湖派诗人多效仿四灵之体,也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他们多属意于苦吟。

江湖诗人反对运用典故成语的“资书以为诗”,要“捐书以为诗”,所以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四灵”是江湖派的先驱,其影响扩大,逐渐形成江湖诗风。

书商陈起就曾刻过“四灵”的诗,《江湖集》和《中兴江湖集》里也分别收入了赵灵秀和翁卷灵舒的作品。

故一般江湖诗人多从永嘉四灵学作诗,高者工于炼字琢句,吐辞警隽,音调清亮,风格清圆轻灵;下者则为山林枯槁之调,气象孱弱,有衰飒气,甚至于有蔬笋气,且窘于篇幅而浅于情意,千人一篇,千篇一律。

所幸的是江湖派代表人物如刘克庄、戴复古、方越等多能不受“四灵”所划定的圈子束缚,所学的唐代诗人的面要宽得多,同时又多少受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影响。

我想龙泉的叶绍翁在江湖诗派里不算有名之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只在一句话里点到他的名:

江湖诗派属于诗人众多的群体,其中真正有成就的诗人并不多,值得提及的还有周文璞、叶绍翁、高翥等。

他们偶有佳作,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景清新秀丽,为后人广为传诵。

江湖诗人生当国难深重之时,因此也难免会有故国之思。

此为后话,且看叶诗的题《鄂王墓》诗。

对江湖诗派,我只能寻找摘抄拼凑资料,真的没有自己的创新之言。

(参考文献1: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2000年版;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2:

《国学纪典诗》杨小亮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三、遥观《四朝闻见录》

对不起,同乡古人叶绍翁!

我知道你的著作《四朝闻见录》:

即记录高宗(1127-1162年)、孝宗(1163-1189年)、光宗(1190-1194年)、宁宗(1195-1224年)四朝之见闻,宁宗朝仅记宁宗受禅与庆元党禁二事。

《四朝闻见录》里记录靖逸本人曾与真德秀(与叶绍翁是龙泉同乡进士,曾当朝参加政事任职副相)私校殿试卷。

《四朝闻见录》收集在《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第1039本的637页开始直至这本结束。

《四朝闻见录》提要里说叶绍翁身居何职不可详矣,所录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207条;甲、乙、丙、戊四集皆杂叙高宗、孝宗、光宗四朝轶事各有标题,但不以时代为先后。

唯丁集所记仅宁宗受禅与庆元党禁二事。

我之发言:

对不起,《四朝闻见录》我读不懂古文,只能远远隔江观望,因为我只复印了提要,而提要里很多字我不认识。

再见,《四朝闻见录》!

(参考文献:

《四库全书》第1039集子部第637-638页)

 

四、多维解读名诗《游园不值》

好厉害呀,同乡古人叶靖逸,我就是因为这首名诗对你产生兴趣,改变研究李白的初衷而转向研究你!

天堂里的古人,你知道我是如何研究这首诗吗?

分三个层次:

1)略讲当代人对《游园不值》的研究;2)介绍现代名家卓素绢对名诗的解读;3)同乡的我对《游园不值》的解读。

(一)

先说说当代四家书(来自不同的出版社)对名诗的研究: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诗三百首》里说明: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名句,写的自然,寓见微知著之意。

我很纳闷:

什么是“见微知著”?

赶紧翻看《现代汉语词典》,原来它的意思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我恍然大悟:

见微知著在这儿的意思是指仅是一处小小的春景却引申着无数的涵义。

《宋诗三百首》说明:

同是江湖派诗人张良臣(比叶早),在他的《偶题》结末云: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就显得太用力了,如“好春”“粉墙”之类总感到有些涂抹,“藏不尽”比“关不住”尤其见绌。

《宋诗鉴赏辞典》又是如何评价此诗的呢?

它把古诗的好处说尽:

1)写春景抓住了特点,突出重点。

叶绍翁写早春之景,以小景写大景,先概括大地“春色”于一“园”,强调“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

2)“以少总多”,含蓄蕴藉。

例如第一句诗就包含了许多东西。

叶绍翁避熟就生,不明写“春雨”,却用“屐齿印苍台”加以暗示。

3)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景,高洁的人。

4)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一枝红杏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

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

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是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牢的吗?

《国学纪典诗》里只简单评价此诗:

清丽,又不乏理趣,很为人称道。

《千家诗》里把古诗今译,我在这儿不赘述了。

但此书对《游园不值》的评惜富有创意:

诗人去友人家花园游玩,正碰上主人不在,园门紧闭,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抓住被阻隔在园门外时所见发挥想象。

前两句说主人怕客人的脚印踩坏青苔,所以把园门紧闭,不放人进来。

说得很有趣,不仅交代了诗题,又写出园主的高情雅致。

后两句在出墙红杏上做文章,猜测园内春光洋溢的情况,是“游园不值”的余波,表明自己的心态与情趣。

后两句脱胎于陆游《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唐吴融《途中见杏花》也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句。

但叶绍翁选取了小园外的局部来写,比陆诗诗取景小而意境深。

且诗先叙无法入园以作衬垫,然后写红杏出墙;在此前,又串入“春色满园关不住”句,以一“关”字突出春意盎然的活泼景象,与“出墙来”的“出”字呼应,更显得精神百倍。

因此,此诗一出,不胫而走,后世因有可“关不住的春光”这一说法,而“红杏出墙”在文人笔下又常赋予多层与原诗不相干的新意。

(二)

其次说说现代名家卓素绢对《游园不值》的解读(我没加任何言语,完全是摘录原文):

春天,总会让人有种莫名的情愫,说是浪漫也好,说是有点失心疯也罢!

你看花儿都敢这样毫无保留地盛开芳华,你还在那儿踯躅什么?

趁着春天美妙的光阴,咱们去做点不一样的事吧!

担心没和朋友约好,这有何关系呢?

别为了这微不足道的理由,坏了这样的好兴致啊!

别再犹豫徘徊了,趁着兴头儿,先去拜访那位在心里老是惦念着的朋友吧!

叶绍翁就这样兴冲冲地启程了!

果然!

硬生生的现实马上摆在眼前,朋友那小小的门扉,似乎禁不起我不断的敲扣着,都快龟裂开来似的。

唉!

别敲了,门里的主人一定外出了,敲破门也不可能会有回应的。

该怎么办呢?

我可是走了一趟遥远的路才到这里来的,就这样一个人再沿着来时路回去吗?

这时叶绍翁一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为自己方才的不理智懊恼一番吧?

哈!

这可不呢!

叶绍翁可是位开朗乐天的人哩!

他低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脚印,都确确实实地印在青苔上,谁说我白来一趟了?

谁说没人知道我来过?

有青苔呢!

叶绍翁望着脚下的青苔,浅浅地笑了。

朋友不在,那有什么关系?

种在屋子里的那株红杏花不但开得粉嫩美丽,还悄悄地探出头,好象俏皮地跟我打着招呼喔!

春天真是有无穷的魔力哪!

连门扉、连墙围都挡不住了。

凡是喜欢订立计划,再依计划确实执行的人,一定看不惯叶绍翁这样浪漫的行事作风,但你可是别忘了一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有的计划策划得再精密,总会有白密一疏的时候,在那令人措手不及的时刻,除了要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得拥有EQ才能负担得了。

既然如此,有时不妨让自己主动在生活里加上一点儿随性、一点儿浪漫,在理智的边缘稍稍放纵一下,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领略不同的心境喔!

(三)

再次说说本人对叶绍翁的猜想解读:

同乡的叶绍翁,我对你和你的名诗有着无限的遐想。

我猜你应该是性情中人,就像卓素绢所说你是个浪漫人士。

本来该是感叹自己运气不佳,大老远赶来见朋友却吃闭门羹。

你却通过感官及思维幻化春天的美景,别有一番动人心思的幻想。

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本是你实实在在描写春天的美景。

然命运之神魔却把你推向这条道:

不久,你还是去拜访情趣高雅的老朋友,老朋友家里有三妻四妾,不管老朋友有多大的能耐,但也满足不了填补不了女人活泼奔逸的思维。

话说老朋友刚刚纳第四个妃子,对第四个妃子宠爱有加。

疏忽其他爱妻和爱妃,几个女人抱怨吃醋,而第二个妃子没有抱怨,也没有表现吃醋,却彻底失落了……一天,她悄悄地来到后花园,呆呆地望着已凋零的红杏树。

忽然,看到一位风度翩翩、英姿飒爽的美男子——叶绍翁,他也目光炯炯地看那棵杏树。

二妃心想:

这不是老爷经常提起的叶绍翁诗人吗?

她悄悄地走过去,两人相视良久,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俩在杏树下会心地笑了。

……以后,他们频繁接触,两人暗地里情种生根。

他们只能在杏树下谈心交友。

我们的叶绍翁决不是浪荡子,他永远遵守朋友妻不可欺的做人原则。

他们永远只能在杏树底下聊天和精神之间的互相拥有。

叶绍翁只能用自己的精神暗恋老朋友的二妃。

二妃对叶绍翁充满激情,充满希冀,忘怀地等待。

而叶绍翁永远坚守忠贞的原则,让二妃绝望了……几年后,二妃心死,幸亏老朋友用原有的真爱呼唤二妃,二妃的心又回归到老朋友那儿。

叶绍翁恍然:

怎么自己的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会预计自己未来的情愫,这就是命运的捉弄!

(参考文献1:

《宋诗三百首》第275页。

金性尧选注,中国古典诗出版时间忘查询。

词权威注释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忘查询。

参考文献2:

《宋诗鉴赏辞典》第1243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忘查询。

参考文献3:

《国学纪典诗》杨小亮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4:

《千家诗》第32-33页,中华文化精粹丛书,李梦生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忘查询。

参考文献5: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第156-157页,卓素绢编著。

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4年3月第1版。

 

五、遥观《鄂王墓》诗,探访古人的爱国情怀

鄂王墓诗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疑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摘抄《龙泉县志》

古人叶绍翁,读着你的的爱国诗作。

我想你和每个拥有爱国之心的游子一样:

愤恨外敌侵犯中原,垂恋英雄人物岳家将。

相信岳飞是你崇拜的偶像。

《龙泉县志》对古人你的爱国心只题一句:

墓诗表现了南渡文士对国事的感慨,爱憎分明。

《宋诗三百首》提到:

《题鄂王

墓》的“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尚能表现南渡文士对国事的感慨,并颇受人称道,元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还说岳家因而每月对他有所馈赠。

真奇怪,两本文献也有两个地方有出入:

《龙泉县志》第二句用句号,而《宋诗三百首》用问号;上本文献是“漠漠疑尘”,下本是“漠漠凝臣”。

到底是谁对谁错,我很难下定论。

因为我不是专家,提不出高明的理论。

还是回归爱国主题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相信龙泉叶靖逸肯定是浪漫激情,八句诗决不是随口而出,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激情漫画的痕迹,又是心底对爱国将领的爱戴和惋惜。

所以我认为“万古知心只老天”,已故岳飞的知心除了老天,还有同代人叶绍翁呀!

大将英雄岳飞确实“堪恨”又“堪怜”。

绍翁是多么希望岳飞再多活几天或几个月再或几年,那大辽国怎能继续在中原横行霸道呢?

可恨的朝廷可恨的秦桧,但我们的绍翁只能用委婉含蓄的词语表达对朝廷和奸臣的愤恨和控诉。

叶绍翁亲切地哀悼已死的岳飞亡灵: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心里又是多么懊悔,因为叶绍翁不知心底崇敬的爱国将领岳飞英雄死后,身葬何处。

才有“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岳飞下葬时,叶绍翁肯定不在场。

叶绍翁可能穿山越岭,长途跋涉,步履艰难的来到杭州,也许是岳飞死后数月才给英雄墓题诗,题诗完全是肺腑之言。

感叹:

悲乎,南宋!

假如当时你们能重用文将叶绍翁,武将岳飞,朝廷怎么可能颠覆这么快呢?

所以我赶断言叶绍翁你的爱国之心不亚于岳飞。

这就是龙泉人的骄傲自豪。

(参考文献1:

《龙泉县志》第695-696页。

龙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1版。

参考文献2:

《宋诗三百首》第275页。

金性尧选注,中国古典诗词权威注释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忘查询。

 

六、遥观靖逸的写景诗,摸索叶的审美观

同乡古人靖逸,让我好好读读你的七言写景诗:

1)嘉兴界2)夜书所见3)西湖秋晚4)出北关一里

平野无山尽见天,萧萧梧叶送寒声,爱山不买城中地,脱衣命扑浣尘埃,

九分芦苇一分烟。

江上秋风动客情。

畏客长撑屋后船。

篱落人家未见梅。

悠悠绿水分枝港,知有儿童挑促织,荷叶无多秋事晚,出得城门能几步,

撑出南邻放鸭船。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又随鸥鹭过残年。

船头便有白鸥来。

5)西溪

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

我只找到这几首写景的七言诗,因为我找不到《靖逸小集》。

但叶绍翁还有二首写景的五言诗:

6)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7)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今天可以说是学习上的收获日子,读了七首写景诗。

纵观这些诗,我个人觉得我们龙泉的叶绍翁真厉害!

看到一处美丽的景色,马上诗兴大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自然而然把心底的秘密从笔尖透露。

应该说七首诗就是七处旅游景点,我虽没到过这七个地方,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感谢古人,当我的导游,今天在电脑前品诗和观光美丽的景点。

那么,叶绍翁肯定是个唯美主义者,心底间无丝毫尘埃,为人坦淡,是一个不死拼功名利禄的人。

但我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西湖秋晚》和《秋日游龙井》应该比《题鄂王墓》晚写。

因为叶绍翁是个重情之人,只有在岳飞坟前宣泄了自己的爱国激情,才可能放心地去游山玩水。

这就是我的胡言乱语,猜测叶靖逸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1:

《宋诗三百首》第275页。

金性尧选注,中国古典诗词权威注释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忘查询。

参考文献2:

《宋诗记事》卷七一第1755-1756页,清朝厉鄂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

 

七、说叶绍翁的人物诗

叶绍翁的人物诗我只找到三首,一首描写自己的心情,一首写《汉武帝》,另一首赠送朋友。

请看诗容:

九日呈真直院

秋风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栾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宋诗纪事》里说本诗出处“齐东野语”)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两屐?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台留屐齿。

乙庵是渠几代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遥遥之祖定阿谁?

曾出东山作霖雨。

乙庵未省却问侬,莫是当年折屐翁?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这三首诗,总感觉叶绍翁最后该归隐山林,因为局势的动荡,偶像岳飞被奸臣陷害,让浪漫的叶绍翁顿觉现实的黑暗,人情谈薄。

于是归隐山林是最好的去处,就像元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所说岳家每月对他有所馈赠,他就用岳家的馈赠无奈的归隐。

但不知这样的猜测是不是合乎情理?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现在我想说的是叶绍翁除了出两本较有名的书,“齐东野语”是不是诗集?

或是随笔?

或是?

有关叶绍翁的人物诗我只能这样说。

同乡古人,对不起,因为我对你的人物诗了解甚少。

(参考文献1:

《宋诗记事》卷七一第1755-1756页,清朝厉鄂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

参考文献2:

《宋诗鉴赏辞典》第1243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忘查询。

[注]⊕谢屐亭:

在天竺山(今属浙江)。

 

八、说叶绍翁的其他诗

也许是偶像岳飞已被奸臣所害,叶绍翁再已无法也不愿在黑暗的朝廷混下去了。

于是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

无官无职的社会地位,使他易于了解农村生活。

于是,他写了一组诗,截取江南初夏农村的一个侧面,描绘野老农妇的生活状况,在逸兴野趣之中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请看:

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因水坏秧重播,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抱儿更送天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第一首是写田园风光。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诗人刻画的野老生涯,自然染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幽独自赏,超脱尘俗的情志。

第二首写农事活动。

一句一景,好象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接成的电影,镜头拉过,农村生活的图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人没有多费笔墨摹写养蚕的劳作,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艺术手法。

让读者通过想象去补足。

第三首写农妇的勤劳和俭朴。

勾勒出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叶绍翁还有一首三言小诗:

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宋诗纪事》说本诗出处“随隐漫录”。

挺有意思!

这就是我眼中叶绍翁的其他诗。

(参考文献1:

《宋诗记事》卷七一第1755-1756页,清朝厉鄂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

参考文献2:

《宋诗鉴赏辞典》第1243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忘查询。

[注]⊕塍(读“成”音)即田间的土埂子。

 

九、归结靖逸的多维性格

首先叶绍翁前期是个浪漫人士:

风度翩翩,英姿飒爽,堪称人中之龙。

有《游园不值》为证。

其次他及负上进心:

写下《四朝闻见录》和《靖逸小集》。

再次他还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家:

翻山越岭经过重重困难,在鄂王墓前题诗。

以岳飞被害为分界线,叶绍翁叛若两人。

后期的他,深知报国无门,于是流浪江湖,浪迹天涯。

时常有归隐山林的意志。

这就是龙泉叶绍翁的多维性格。

 

十、扬古人风范,为教学所用

同乡叶绍翁,我会高举你失落的爱国风范,我会追随你浪漫的足迹。

把你的诗带进课堂,让同乡的后辈记住你的诗文。

让有着骄傲地位宋朝龙泉的你,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心中。

让你的大名和你的诗文镶嵌在学生的脑海里。

这就是《遥观靖逸,新思探古》的全貌!

 

后记

历时15天,终于写好了我的第一本雏形书:

本科毕业论文——《遥观靖逸新思探古》。

感谢自考办的严格要求;感谢自考办:

能给我们自考生与浙江大学有一星期时间的互属;感谢浙江大学老师的辛勤指导;感谢古人叶绍翁在天堂的帮助;感谢……特别感谢浙江大学陶然指导师的指导!

为了研究叶绍翁,为了展示浪漫多情的龙泉古人——《游园不值》,为了叶绍翁的爱国心——《鄂王墓诗》。

让后人知晓他岳飞似的精忠报国,于是我探讨了叶的爱国观……

但愿大家喜欢,读后如有疑问反思,请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