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671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docx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

 

湖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研究所外语研究室

2007年4月

自2007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现行高中英语课程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课程模式到课程内容,从教学策略到评价方式,都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积极、稳妥、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使我省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英语课程

这次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应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改变”:

(一)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二)在课程模式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升学和结构单一的倾向,强调满足不同学生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体现英语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在课程实施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和机械性训练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甄别的倾向,强调体现科学性、鼓励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功能。

这五个方面的“改变”,归根到底,就是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成为具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标准》还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为增强可操作性,保证课程的实施,《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设置了分级目标。

分级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目标为基础,共设计了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

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各个级别的目标所描述的能力都是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构建成的。

目标和任务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校领导、英语教研员和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充分认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准确把握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标准,以保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及课时、学分安排等详见下表。

 

说明:

两个教学段为一个学期。

三、实施意见

(一)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逐步学会规划人生。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校应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

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根据这一目标,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为高中毕业生达到共同英语语言能力基础而设置的课程,共有五个模块(英语1—英语5),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10个学分。

学生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在经过必要的考查通过后方可毕业。

2、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系列Ⅰ顺序选修课程”和“系列Ⅱ任意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

1)“系列Ⅰ顺序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后供学生按顺序选修的,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系列Ⅰ顺序选修课程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学生完成模块英语6—英语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英语9—英语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

所有学校都应保证开设模块英语6—英语8的课程,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达到八级的课程。

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模块英语9—英语11的课程,为感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九级课程提供机会。

2)“系列Ⅱ任意选修课程”分为三类:

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系列Ⅱ任意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顺序,学生可以在修习必修课程(模块英语1—英语5)的同时或以后选修。

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实际英语水平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或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辅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个模块向另一模块的过渡;或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现阶段各学校可在每类课程中开设1—2个模块,并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努力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

另外,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所处地区或城市的需要及文化特点,努力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精神,省内各普通高中要开齐英语必修1-5模块。

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尽快做到开齐英语顺序选修6-11模块和英语任意选修模块;其他学校三年内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开设英语任意选修课程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让学生自主选修任意选修课程,不能强迫学生同时选修某一任意选修课程,教师要加强对选课的咨询和指导工作。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安排任意选修课程:

每周2课时,开设9周,计1个学分;或每周1课时,开设18周,计1个学分。

学校和教研部门等机构要加强对选修课程特别是系列Ⅱ任意选修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学校要加强教务管理。

任意选修课程可以由本校本学科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也鼓励多学科教师合作开设同一门选修课,还可以外聘教师,做到内外结合、资源共享。

要审查授课教师的资格,教研部门和学校有责任对新开课程在教材教参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笔记)编写、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考勤督促和考试质量把关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切实进行检查落实,防止出现随意现象,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1、重视共同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共同基础的课程。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尊重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别要关心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和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和学业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共同基础”这个概念。

“共同基础”集中体现为持续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共同基础”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和要求,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好这个“共同基础”。

2、优化基础知识教学

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

现着重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语音教学

《课程标准》中高中阶段语音教学的主要目标是:

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根据语音、语调,能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的语句。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语音教学要求比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中,除了在思想上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该努力做到:

(1)积极使用现代教学设施,让学生多听、多看情景比较真实、语言比较地道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反复模仿,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情景、场合、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理解语音、语调,包括节奏、重音的各种变化及其所表示的隐含意图和态度,并能运用这些变化手段进行内容比较丰富的有效表达。

(3)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并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英语变体,以帮助他们克服不同口音的干扰去理解大意。

2)词汇教学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在五级(初中毕业)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础上,七级累计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累计学会使用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累计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这个要求与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比较,无疑是比较高的。

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词汇,在教学中要认识到词汇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要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力求做到:

(1)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展示词汇的意思、结构和用法。

让学生在强烈的第一印象刺激下,对所学词汇进行深度处理,获得正确的词汇意义、结构和用法。

(2)设计多种多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及时练习和运用所学词汇。

运用阶段的活动应尽量设置语境,让学生在动态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的语言运用来掌握所学词汇。

避免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倾向。

(3)及时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看到学习效果,增强信心,总结得失,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4)重视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重视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5)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如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根据读音记忆拼读形式,通过词汇网络区别用法,根据遗忘规律制订复习计划等。

3)语法教学

《课程标准》强调语法为培养语言能力服务,强调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语法。

高中阶段语法教学的主要要求是:

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人物、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等;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为了通过语法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研究和实践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地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重视在运用中学习语法。

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在接触语言现象后总结语言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和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语言规则,然后按照规则进行练习和实践。

在教学中,既要避免过多地讲解知识而削弱学生的语言实践,也要防止盲目地实践而忽视理论指导的倾向。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学习英语语法,适当进行语内、语际比较,使学生通过比较逐步掌握英语时态、语态等语法项目的功能和使用,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形式、主谓一致、语序等方面的异同。

(3)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项目。

特别要借助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语景中感悟语言功能,重构语言规则。

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4)将语法学习与逻辑思维、语用语境、意义功能、语体特点、情感态度、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

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习语法不只是熟记规则,而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规则进行有效表达和得体做事。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受到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

(5)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持宽容态度,将其视为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鼓励学生不怕犯错,从错误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对所有错误都放任自流,导致固化,而是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有效地发展英语语言规则系统。

(6)鼓励学生采用探究的途径学习。

教师可以针对某个语法项目,从意义、结构、文化和文章体裁对语法的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摘录要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在学生自学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和点拨等作用。

3、发展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它们又都有其各自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既要重视各专项技能训练,也要重视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听和读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采用猜测、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法帮助理解,利用比较、假设、因果、转折和承上启下等话语标记促进理解,借助具体的题材、体裁等语境因素和篇章结构特点提高理解的正确性。

在听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口答、听—笔答、听—仿说、听—填表、听—记提纲、听—讨论等多种练习形式。

在读的训练过程中,也可采用与听的训练类似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

3)说和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式组织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命题谈话、专题讨论等练习方式,启发学生运用自然得体的语音、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图。

在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看图写话、课文缩写和仿写、短文改写、按提纲和关键词写作等练习形式,并指导他们学会构思,学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和结构等。

4)语言技能教学不但要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含有文化、策略、情感态度等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4、着眼学习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

”有关研究证明,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学习策略是能否提高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关键,而学习策略主要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制定并不断修正学习计划,能运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实践和探究,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要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学习资源,独立地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气氛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英语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教材。

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英语教材主要有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卡片、挂图、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光盘和配套读物等。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高中英语教材除了必修课程教材之外,还应有体现多样性、多元性和多层次的顺序选修课程教材和任意选修课程教材。

要牢固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要认识到教材的局限性,教材是范文,但不是“圣经”,也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对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

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就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共同基础。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

2、各地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实、更新新课程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的作用,引进、开发与用好报刊、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网络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因此,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4、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

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也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校条件,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尽可能地利用多种英语学习资源,为自己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地区和本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

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要考虑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多层次、多类型,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根本变革教学方式

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指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总体而言,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的局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发现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他们并不是同一尺度上的学习方式,它们反映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

这三种价值取向相互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同时,接受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方式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可以互为补充,但不可相互代替,教学实践中仍需要必要的接受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

”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的主题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转变和优化学习方式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