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009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docx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十三、戎夷解衣

 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③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

“夫不肖人也,又恶④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叹息曰:

“嗟呼!

道其不济夫⑤!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

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注】①违齐如鲁:

离开齐国到鲁国。

②后门:

城门已经关闭。

③国士:

国家杰出的人才。

④恶:

相当于“何”⑤道其不济夫:

道理大概是行不通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寒愈甚()②子与我衣()

③为天下惜死()④弟子遂活()

2、下列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宁信度,无自信也。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人皆伏其精练

3、翻译句子。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4、结合文本分析师傅和弟子的人物形象。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四、杞人忧天

杞国①有忧天地崩坠②,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③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④屈伸⑤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⑦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⑧,亡处亡块。

若躇⑨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⑩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注】①杞国:

周代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

②崩坠:

崩塌,坠落。

③因:

于是,就。

④若:

你。

⑤屈伸:

身体四肢的活动。

⑥行止:

行动和停止。

⑦只使:

即使。

⑧四虚:

四方。

⑨躇(chǔ):

立。

⑩舍然:

舍弃心事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天果积气()(4)躇步跳蹈()

2、翻译句子。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杞人的?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五、贾人背诺

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④焉。

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阴之巨室⑤也,能救我,予尔⑥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⑦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⑧不可乎?

”贾人勃然⑨作色⑩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⑪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⑫而下,舟薄⑬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⑭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郁离子》)

【注】①济阴:

郡县名。

②贾(gǔ)人:

商人。

③浮苴(chá):

水中浮草。

④号:

求救。

⑤巨室:

富家。

⑥尔:

你。

⑦向:

刚才。

⑧无乃:

恐怕。

⑨勃然:

发怒的样子。

⑩作色:

改变了脸色。

⑪黯然:

失望的样子。

⑫吕梁:

地名,龙门山。

⑬薄:

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⑭盍(hé):

何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渡河而亡其舟()

(2)予尔百金()

(3)向许百金()(4)舟薄于石又覆()

2.翻译句子。

(1)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他的理由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

4.你认为济阴贾人是个怎样的人?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六、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

“昨夕因不寐①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

“何不降旨②索取?

”仁宗曰:

“比③闻禁中④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⑤。

诚恐自此逐⑥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⑦,而启无穷之杀也?

”(选自《东轩笔录》)

【注】①寐:

睡着。

②旨:

皇帝命令,诏书。

③比:

近来。

④禁中:

皇宫。

⑤外面遂以为例:

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定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⑥逐:

每。

⑦馁(něi):

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宋仁宗一日晨兴()

(2)语近臣曰()

(3)诚恐自此逐夜宰杀()(4)而启无穷之杀也()

2.翻译句子。

(1)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2)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七、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①善织屦②,妻善织缟③,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④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⑤之也,而越人跣⑥行,缟为冠⑦之也,而越人被发,以⑧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身:

自身,本人。

②屦(jù):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缟(gǎo):

白绢,周人用搞做帽子。

④穷:

困,这里指没有生活出路。

⑤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⑥跣(xiǎn)行:

光脚走路。

⑦冠:

帽子,这里用作动词,指戴帽子。

⑧以:

凭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2)或谓之曰()

(3)而越人被发()(4)欲使无穷()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或谓之日:

“子必穷矣。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3.鲁人到越国去没有出路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八、摸钟辨盗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③建州蒲城县。

富民失物。

捕得数人,莫知为盗者。

述古乃绐④之曰: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

”使人迎置后阁祠⑥之。

引群囚立钟前,谕⑦曰:

“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隙。

祭讫,以帷围之,乃阴⑧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⑨之,遂承为盔。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陈述古:

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

②密直:

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

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

③知:

主持,做知县。

④绐(dǎi):

骗。

⑤至灵:

特别灵验。

⑥祠:

供奉。

⑦谕(yù):

告诉,吩咐。

⑧阴:

暗地里。

⑨讯:

拷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莫知为盗者()

(2)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3)祭讫()(4)出乃验其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2)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盗”不敢摸钟以致露出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

4.从文中看陈述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笔记:

文言文阅读

三十九、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

日则飞翔于廊楹①帘幕间,不远去。

夕宿于笼,以避狸鼠。

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②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③易焉。

鸠觉其意,告主人曰:

“我居此久,不忍去。

公必欲市④我他所,我且⑤不食。

”主人绐⑥之曰:

“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至贾家,则舍之去。

鸠竟⑦不食,哀号告⑧归。

贾人怜⑨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⑩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⑪食。

(选自《陈忠裕公全集》)

【注】①廊楹:

廊是檐下的走廊,楹是厅堂前的柱子。

②贾(gǔ):

做买卖,经商。

③十金:

十两银子。

④市:

卖。

⑤且:

将要。

⑥绐(dài):

欺哄。

⑦竟:

到底,终于。

⑧告:

请求。

⑨怜:

同情,怜悯。

⑩捐:

耗费,花费。

⑪乃:

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甚慧()

(2)愿以十金易焉()

(3)不忍去()(4)我友有欲观汝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2)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3.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品德?

笔记:

 

三十三:

【译文】戎夷(人名)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并且在城门关闭后才到.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

“你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你衣服,您可以活.我是国家有名的学士,为了国家而舍不得死.你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你把你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

“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

”戎夷叹息道:

“唉!

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

”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如果说戎夷一定能够安定天下,那是没有办法知道了;至于(戎夷)想让别人得到好处的想法,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了。

1

(1)更加

(2)同“予”,给予(3)爱惜(4)于是,就

2、A宾语前置(B判断句,C被动句,D一般陈述句)

3、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

4、此外师傅的行为可以分为前半段与后半段来分析。

前半段的行为可以是一种出于求生的本能,而且认为人活着就得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人可以为有价值的人牺牲。

后半段。

等到弟子用自己的理论驳斥自己的时候,就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自我牺牲了,具有某种程度的利人行为。

弟子的行为,一方面表现了不愿意为别人牺牲的自利倾向,另一方面又利用师傅的理论驳斥师傅,表现了弟子狡黠的性格特点。

三十四:

【阅读指津】

文章着重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

(1)通“无”,没有

(2)开导(3)如果(4)走

2.

(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

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

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就不对了。

三十五:

【阅读指津】

人无信不立。

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

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

“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

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译文】济阴有个商人。

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大声叫道:

“我是济水一带的世家大族,你如果能救了我。

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渔夫说:

“刚刚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

”商人勃然大怒道:

“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

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失望地走了。

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又落水了。

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

“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渔夫说:

“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

”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1.

(1)失去

(2)给(3)许诺(4)翻

2.

(1)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2)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3.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4.不信守承诺、贪财吝啬。

三十六:

【阅读指津】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北宋第四代皇帝。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圣主,在位时间

最长,有42年。

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事实上,赵祯既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他的过人之处,仅是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容,即“仁”。

【译文】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

“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

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

”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

“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

”仁宗听后说道:

“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

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

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

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1.

(1)起来

(2)告诉(3)实在(4)开始

2.

(1)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

(2)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3.昔日的皇帝,尚能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虚耗民财;对于我们来说,更要学会关心别人,不能处处随心所欲,尽量做到不给他人增加麻烦。

三十七:

【阅读指津】

凡做一事,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莽撞从事。

制订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万不可主观臆断;做生意要有经营头脑,了解顾客的需要,三思而行事,这样才能把握时机,立于不败之地。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鲁国人问:

“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

“麻鞋是为了穿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赤脚走路;帽子是为了给人戴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们的国家里去,要想不走投无路,怎么可能?

1.

(1)迁居,搬家

(2)有人(3)通“披”,披散(4)想,要

2.

(1)有人对他说:

“你必定会没有出路。

(2)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们的国家里去。

3.以子之听长,游于不用之国。

4.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壁。

三十八:

【阅读指津】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陈述古巧妙地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聪明睿智的古代官吏们确实有他们独到的审案方法,能够巧用犯罪心理学,审不厌诈,至今看来都有着绝妙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译文】陈述古,枢密院直学士,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

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

“某庙里有一口钟。

能辨别谁是盗贼,特别灵验。

”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供奉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

“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就不会响。

偷了东西的人一旦摸它,钟就会发出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

祭祀完毕后。

用帐子把钟围起来.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

陈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就承认自己是盗贼。

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1.

(1)是

(2)派遣(3)完毕(4)就

2.

(1)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

(2)过了很久,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

3.做贼心虚,相信陈述古的话,害怕钟响,不敢去摸。

4.善于分析、利用盗贼的心理特点,充满智慧。

 

三十九:

【阅读指津】

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贰,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译文】李氏有一只斑鸠。

能说人话,比鹦鹉还聪明。

养了很多年。

这只斑鸠白天就在房前屋后飞翔,从来不飞远,晚上便在笼中栖息,以躲避狸猫和老鼠的伤害。

(斑鸠)见到仆人有私自拿东西或摘花的一定会告诉它的主人。

晋国的商人在吴国经商,看见这只斑鸠,愿意用十两银子来换。

斑鸠察觉了他的意图,便告诉它的主人说:

“我在这待了很久了,不忍心离去。

您一定要将我卖到其他地方,我将绝食不吃东西。

”主人哄骗它说:

“我的朋友想要看看你,给他看过了马上带你回家。

”到了商人家里,主人就舍弃了斑鸠离开了。

斑鸠到底是不吃东西,哀叫着要回家。

商人怜悯它的意志,又怕它死去,分文得不到赔偿,于是花费了十两银子中的二两银子,把斑鸠还给李氏,斑鸠这才吃东西。

1.

(1)聪明

(2)换取(3)离开(4)你

2.

(1)您一定要将我卖到其他地方,我将绝食不吃东西。

(2)我的朋友想要看看你,给他看过了马上带你回家

3.对故主忠诚不贰的坚贞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