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562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日期: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武陵源景区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袁健子袁正新

景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

通过分析金鞭溪、水绕四门和紫水潭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的情况来评价旅游活动对武陵源景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武陵源景区的植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减轻武陵源景区植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必须在此基础上寻求建议与对策,对于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其内容包括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趋严重,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和破碎化,造成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生物多样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衰减。

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规模加剧,造成资源的匮乏,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由此可见,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是减缓珍稀物种的大规模灭绝、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亦越来越严重。

在过去的研究中,少有针对具体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张家界森林公园乔木方面的研究。

因此,对生态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建议与对策,对于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利用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分析所获得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规律和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地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10°22′30″~110°41′15″E,29°16′25″~29°24′25″N,区内辖有索溪峪土家族乡,协和乡,天子山镇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乡一镇一园。

张家界下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和慈利县。

武陵源景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风景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构成,核心景区面积达364km2,比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均面积的两倍还多,总面积390km2。

武陵源景区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带过渡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7℃,1月平均气温4.8-5.1℃,极端高温41.6℃,10℃以上积温5208。

无霜期长,达216~269天,严寒期短,日照1440小时。

区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400mm,年蒸发量1140-1285mm,相对湿度平均为77%-79%,5-6月相对湿度为79%-81%。

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的不均。

武陵源景区植物资源大多为原始次生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

(二)样本与调查研究

应用线路调查、样地抽样调查、植物标本采集方法,结合手持定位系统手段,对各个调查地点范围内的植被现状与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

物种调查研究通过对各调查地点的植物标本采集、鉴定、统计,建立数据库。

植被调查在踏查基础上对不同群落类型利用典型抽样方法进行标准地抽样调查。

根据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植物分布、组成状况,标准地最小面积一般为800m2。

取乔木样方面积20m×40m,对样地内乔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其胸径及其株数(见表1)。

外业调查最终获取乔木样地数目为4块。

在内业阶段,把所有调查到的样地资料、地形图等建立成数据库。

(三)计算公式

根据统计,本文选择经大量应用证明较有效的4种指标即: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acute;)、丰富度指数(dGl)、均匀度指数(J)和生态优势度指数(D)来测算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hannon-Wiener指数(Hacute;),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利用这4个指数来评价乔木林的物种多样性。

1、Gleason丰富度指数dGl

dGl=(S-1)/lnA

(1)

式中S为物种数,A为样方面积

2、Shannon-Wiener指数H’

H’=-∑PilnPi

(2)

式中Pi=ni/N,代表第i个物种的相对多度,Pi是第i种的个体数ni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

N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n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3、Simpson优势度指数D指数

D=N(N-1)/∑ni(ni-1)(3)

式中N,ni同

(2)式

4、Pielou均匀度指数(J)定义为群落的实测多样性(Hacute;)与最大多样性(H’max,即在给定义物种数S下的完全均匀群落的多样性)之比率。

以Shannon-Wiener指数Hacute;为基础的群落的均匀度为

J=H’/lnS(4)

式中H’同

(2)式,S同

(1)式

三、结果与分析

(一)张家界森林公园金鞭溪景区植物群落的组成

2014年11月在金鞭溪附近对植物群落的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表2可以看出样地三的物种数最多,而第三块最少。

我们根据取样地点与旅游活动区距离的远近,假设样地一、二、三、四受旅游活动的强度分别为4、2、3和1,虽然第一块地离旅游区最近,但它的物种数也有55种,这说明旅游活动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不大。

(二)旅游活动对木本植物数量的影响

表3所示第一块样地的主要有杉科和樟科,第二块样地的主要有槭树科和茶科,第三块样地的主要是樟科,第四块样地的主要是木兰科和茶科。

1600㎡的样地中,胸径≧10cm乔木物种一共有41种,其中川桂皮51棵,占总株数的24.52%,观光木28棵,占总株数的13.46%,这两种植物是群的优势种,而杉树和三峡槭在群落中处于从属地位。

从乔木的优势种,次优势种的区系成分来看,本群落属于亚热带森林群落。

第一块样地有8种物种,共43棵,第二块第三块都是12种,分别为35棵和34棵,第四块样地有17种物种,共99棵。

(三)旅游强度对乔木数量的影响

从图1看出,第一块样地旅游强度为4,它的乔木数量只有43棵,第四块样地的旅游强度为1,它的乔木数量达到了99棵,说明旅游强度越大的活动区,乔木的数量越小,即对乔木的破坏越大。

表明旅游活动旺盛、人口密集的地区,木本植物数量较少。

而受旅游活动冲击较轻的地区,木本植物的数量会较多。

这是因为一方面,生存环境变得恶劣,植物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另一方面,旅游干扰使抗干扰能力较弱的敏感物种数量减少乃至消失,逐渐被抗干扰能力强的物种取代,而且植物种类组成趋于简单化,意味着一些敏感的濒危植物由于丧失生存空间而面临灭绝。

(四)旅游活动对木本植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从表4分析得知除第三块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比第一块样地的要低外,四块样地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呈上升趋势,这四块样地选地是离旅游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说明越是游人多的地方,旅游活动旺盛的地区,旅游活动对木本植物所造成的破坏越大。

而第三块样地有所不同,是因为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之间,由于受群落的结构层次、海拔、坡向、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影响,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变化关系变化趋势有所不一致。

四、结论

通过在金鞭溪对乔木林用抽样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武陵源景区乔木的种类、数量、盖度以及土壤质量对乔木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旅游开发与利用,武陵源景区的乔木多样性遭到了破坏,加上天然的更新慢,川桂皮将陷入濒危境地。

应在保护母树的同时,再采取幼苗育种,进行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并进行生态旅游的尝试,即以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广大公众,使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讨论

(一)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不同的坡向和地形从水分、光照因子上制约了群落的分布。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生境中物种丰富度及分布均匀性的一个指标,它受生境中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通过对多样性的研究,来揭示物种和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种群和群落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演替阶段的群落,通常具有一定范围的多样性数值。

据此,多样性研究结果还可用于森林经营、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评价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也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植被生态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二)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活动在开发活动中对自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当今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负面因素。

旅游对植被的影响是一个永远复杂机理的生态过程。

陈昌笃、李迪华认为湖南省西北角的武陵源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完整性保持较好,植物的多样性破坏不严重,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对植物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随着旅游强度的增加,乔木的物种数和棵数都会减少从而影响乔木林的组成。

石强、钟林生认为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以对植物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多,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植物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和伤害。

陆煌认为随着最近几年旅游开发的加速,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区的环境质量已明显下降。

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旅游活动对张家界森林公园植物的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相符。

(三)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问题

生态旅游是相对于传统旅游而言,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地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之一。

在景区开展以自然山水、植物资源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是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求,也是实现其生态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生态旅游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环境容量极限,随着景区旅游的发展,旅游环境的研究工作直待深入,科学确定景区内的环境容量问题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了解生态物种的发展和维持,对于实现旅游的最大化利益与最小化风险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生物多样性种质基因库,实现可持续发展

武陵源景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注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野生植物进行新基因的发掘,收集处于濒危状态的野生植物,加强对景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科研、规划和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保护,把武陵源景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种质基因库,以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