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51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南阳市第七小学课题组组长万晓艳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

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

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

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

比如,虽然有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因此,我们提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界定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

“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

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步骤、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果,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果、讨论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交流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

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

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

”他曾指出:

“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5、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

6、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

2、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的研究就是针对三四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也不少。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我省乃至我国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通用的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

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预习现状、预习兴趣、发现问题、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

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制定有效可行的提高预习能力的方法预案,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培养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内容记不同类型的预习笔记,力求构建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或家访),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在整理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表、课堂评价表、随堂检测卷,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意见。

3、行动研究法:

适时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再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本校在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撰写经验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累材料。

5、个案研究法:

对三四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定期了解,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前后对比分析,一次观测学生能力的提高。

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二)研究的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

研究对象是我校三四年级学段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长期扎根教学和研究第一线,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

我们采取以研促教的策略,把课的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相结合,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的课改结合,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相结合,学校教导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促使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课题组成员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教师备课室、电子图书资料室,已购入的各种研修图书、软件,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等硬件和软件进行研究。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启动后,学校在研究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给每位课题成员都订阅二份以上业务刊物,并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和教育教学理论,从中得到启发。

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实报实销。

1、课题初始阶段(2014、11――2016、1)

  向学校领导进行汇报,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分工,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学校教导主任万晓艳亲自担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对课题进行整体把握,注重理论引领,组织协调,并与实验教师共同参与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朱玫梅、赵鑫、杨伟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

赵鑫老师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杨伟和朱玫梅老师商定课前预习指导内容。

并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班级中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总结反思,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朱玫梅、杨伟老师分别承担一节研讨课,体现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内容。

同时,我们对参与实验的所有三四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课题培训、进行理论学习,为准备开展课题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本阶段的成果为: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收集查找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状,寻找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同时确定了我校参与实验的班级为三四年的所有班级,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在这些班级中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研究,写出前期调查报告。

同时,就课前预习情况在家长中开展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为了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又在三四年级组与教师开展讨论与交流,填写调查问卷。

附一:

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结果如调查报告

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一)

调查报告

一、前言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就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

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四年级各选了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

三、四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

见下表: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

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5%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6%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二).预习的独立性

3、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

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三)预习的方法

4、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85%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90%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

但仍有5%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5.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6、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

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

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

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

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3、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4、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

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

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5、关注学生的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6、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

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二: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家长卷)问卷统计

调查背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实的了解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情况和他们对预习的内心感受,更好地学好语文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开始时间:

2014-11-18结束时间:

2014-11-23

样本总数:

98份

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

98份

第1题您的孩子回家之后预习课文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经常预习

28

28.57%

B、偶尔预习

62

63.27%

C、从不预习

8

8.1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第2题孩子预习课文之后,您会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经常检查

34

34.69%

B偶尔检查

56

57.14%

C从不检查

8

8.1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第3题您认为孩子课前预习对学习有帮助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帮助很大

64

65.31%

B帮助不大

32

32.65%

C没有帮助

2

2.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第4题您觉得孩子依据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预习课文有必要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很有必要

56

57.14%

B、有一些必要

38

38.78%

C、没有必要

4

4.0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第5题孩子预习时,你会给予指导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经常指导

30

30.61%

B、偶尔会指导

64

65.31%

C、从不指导

4

4.0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第6题您认为影响孩子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孩子脑子笨

6

6.12%

B、孩子课前没有预习课文

40

40.82%

C、上课没有认真听讲

84

85.71%

D、老师讲解不得法

36

36.73%

E、孩子没有做题进行巩固练习

42

42.86%

F、其它

2

2.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8

附三:

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问卷的调查报告:

   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师

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问卷的调查报告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掌握基本汉字读音、字形,基本句法以及阅读行文规律,为将来的进步一学习深造打下基础。

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预习对今后的求知、发展至关重要。

笔者试就《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的问卷调查》,做出统计性总结报告,试图从第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来分析语文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效果,辅助促进课程预习的效果。

   《问卷》于 2014年11月9日分发至校三、四年级语文老师处,共17人参加。

笔者于同月12日收到16份填写合格的问卷。

反馈率接近80%,调查结果有效。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第1、2题);

2.课前预习的方式方法(第3、6、题);

3.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第4、5题)。

笔者试观察以上三个方面的反馈数据,给出统计性分析结果。

    

(一) 在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方面,任课老师对语文课前预习非常重视。

所得有效问卷中各语文课任课教师都认为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有必要;并且经常布置预习作业。

(二)在预习的方式方法方面,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时间的意见略有不同:

占56%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也给出答复(见附录第3题)。

对生字、新词的预习受到普片重视;另外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自己能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也受到关注。

对读课文、理解大意的要求占到了70%,而对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的要求也占到30%,两项要求都占的占30%。

也有部分老师提出贯彻固定的预习方法。

其内容有:

1、课文读三遍;2、标画好词、自然段;3、生字条的字会读会组词;4、田字格中的字,查字典、组词找偏旁;5、收集相关资料。

结合自身教学我认为这种预习方法缺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这种缺少是不科学的。

在预习之后各任课教师都会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如课堂提问、委派学生检查、抽查等(见附录第6题)其中30%的老师委派学生互查,40%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抽查。

(三) 在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方面,通过就目前的问卷情况的观察,至少有80%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自我预习有一定效果(见附录第2题),尽管家长不能做到全力辅助支持。

特别地,在这个群体中有25%的老师认为学生自我预习的效果很好。

就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而言,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是良好的,无论家长是不是能够全程辅助。

对于预习作业方面(见附录第5题),有10%的老师认为学生虽能完成,但是质量、效果还有待提高。

其余的认为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并形成习惯。

这个来自教师的观察,符合之前对第2、4题答案统计结果的分析。

另外,有40%的老师使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附录第6题,),目的在于督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前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