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390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docx

行政能力检测高分技巧+例题解析+考试总结

然而怎样安排复习时间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呢?

以下一份复习计划,希望能给考生一些参考。

  一、初期准备阶段

  1.考生应精心选择一套权威应试教材。

认真研读考情综述,从宏观上把握公务员考试的考试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情况,做一些习题,先熟悉考试。

考试用书参照新版《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2.了解考查形式与内容,评估自己实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二、基础复习阶段

  1.精读教材,着重夯实基础。

透彻理解各个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和应试方法,进行习题演练,对知识点及时巩固,从而提升应答能力。

  2.第一轮复习,同时应该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并且多多总结规律,累积应试技巧。

  3.考生每天应至少要花四个小时复习基础教材,在本轮复习结束时至少要将教材复习两次。

  考生在此阶段可以2002~2011年国家行测真题和2009~2011年联考真题为主,辅以部分省考真题进行复习,可按照能力逐一答题,无需限时;答题结束后,认真对照答案和解析,比较不同,记录下来,并及时了解自己的弱项。

  三、专项复习阶段

  1.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了解自己的弱项,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专项突破,突破短板才能最终获胜。

  2.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教材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去做题、揣摩,之后带着疑惑和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寻求解答,如此往复。

  3.考生可以2011年各省市最新真题主,辅以模拟试卷,坚持每周1~2套。

可按照能力逐一答题,无需限时;答题结束后,认真对照答案和解析,比较不同,记录下来。

  4.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

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逐步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的使用。

  四、综合提升阶段

  1.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考生注意网上报名,一般为每年10月中旬。

  2.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对行测各科的综合提升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

  3.每天花两个小时做一套题,以2007~2011年国家行测真题为主,辅以模拟卷,需模拟考试现场来限时。

考生在大量做题的过程中对于经常出错的题型、自己擅长的题型以及比较经典的新题型要善于分析归纳,这样有助于查漏补缺,因势利导。

我平时得分在70分左右,但是想拿高分,请问各位高手有什么办法吗?

要怎样才能达到85分以上?

三个方法帮你解决困扰 

一多练,我想你肯定也做了不少的题,行政能力测试关键在于平日多练,多积累,多总结规律,这一些需要大量的习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做题仔细认真,解决马虎问题,有时候当你回过头来看答案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其实不应该错,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或者马虎。

我经常在推理判断这出问题,比如,题目要求是不符合的一项,我就容易看成是符合的一项。

 

三调整心态,心态很关键,一个良好的心态可能回让你在考试的时候超水平发挥,要学会自己调节一下,不要一味看中分数。

 

如果你做的是真题,且按时间完成有70分已算不错,但若是习题这样的分数确实不高。

我做习题时时间可节约半个多钟,分数也有八十几分,但习题与真题是有很大距离的,即习题比真题容易很多。

 

给你提点小建议吧(楼上大老虎的方法不错呵) 

1)多做题,特别是真题,且一定要按时完成。

 

2)作总结。

每完成一份卷后用笔记下来自己的不足,如哪部分常出错,错误原因在哪里。

(这样就可针对自己的弱项多做训练) 

3)选择最快最简的答题方法。

(如在同一道题中,别人是怎样作答的) 

 

数学运算这一部分从历年命题的特点来看,难度趋于稳定。

大部分的题目难度一般,只有个别题目难度较大,这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思路,对于过难的题目,除非你很有把握,否则不建议大家深究。

我们注重的是最基本的题型,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是否掌握,比如代入法、排除法、尾数法、特值法、整除特性等,这些方法在公务员临场考试过程中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要求大家一定要掌握。

另外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看错,算错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家认为只要在考试的时候认真一点就可以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平常错,考试照样错。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切忌眼高手低,做题最重要的不是会不会,而是有没有把握作对。

在下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这些难度不大的题目,重要的就是你的正确率,所以说这是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基本题型要有极高的正确率。

个别较难的题目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有一定的放弃精神,除非这类题目我们很熟悉或者很有把握把它做对,否则看一下就可以了。

由于需要对题目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做合理的区分,那么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对题型和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

不要认为一道题目做对了就是会了,考生备考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真的对某一类问题有所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将一道题目做透,那它的意义远大于做上十道不总结的题目。

考试时间是紧迫的、有限的。

100多道题并不可能所有的都能做完做对,必然要有所放弃。

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有意识的去计算一下自己做一份题大致需要的时间,以此来制定一个最佳答题顺序,将时间利用起来。

1.先易后难,先解决有把握的题

  比如说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这些题最后做容易紧张,影响发挥,那么在一开始做题时就先把会做的题目全都完成了,再做接下来的。

资料分析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量分值也较大,需要花一定时间去争取分数。

判断推理类的比较费神,需要仔细读题或者找规律,不宜放在最后时间仓促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去做。

常识判断都重在平时的积累,不可耽误太多时间,倘若暂时忘记的话可以先跳过之后再斟酌。

因为这部分试题的整体分值权重低,对考生而言,这种试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需要过多思考,同时,到考试最后阶段,考生一般精神比较紧张,做这种试题能缓解考试紧张情绪,即使没有时间做,放弃了也不会很可惜。

时间安排上一定要注意,尽量能多空出时间去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不要把精力过多浪费在不会或者没有必要斟酌的问题上。

  2.巧用方法,轻松解题

  考生一定要明白,做题最快或者某个题做得很好并不意味着你考试能取得胜利。

方法很重要,客观题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常规的解题模式来解决一个题目,相反,只需要一步就能轻松得到答案。

  ⑴排除法

  相信很多人都用这一招解决了不少拦路虎。

或者利用矛盾关系,去除干扰项。

对于逻辑题,我们必须要培养一种感觉,依靠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很快地将一些无关项排除掉。

那这种感觉除了靠大量练习来培养外,更应通过察觉选项中的“无关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将之排除。

通过选项中出现了与原文内容和推理无关的内容将之迅速排除。

常常能排除四项中的几项,再对剩下的选项认真考虑,做出最后抉择。

  ⑵代入法

  代入法是考试中最为常见的解题方法之一。

把选项带入,不符合条件的自然被排除掉。

另外,代入法有效的避开了解题的常规思路,绕掉了题目中隐含的各种关系,即使考生不会解题,也能用代入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目前公务员考试整体难度越来越难,题量越来越大,解题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代入法是考生们必须要很好运用的解题方法。

当然,代入法本身也具有局限性。

有些题目是无法运用代入法进行解题的。

还有些题目,运用代入法的话,速度不见得比其他方法快;因为代入法有的甚至要代入三个选项进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精英考试阅读提示】考试时间是紧迫的、有限的。

100多道题并不可能所有的都能做完做对,必然要有所放弃。

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有意识的去计算一下自己做一份题大致需要的时间,以此来制定一个最佳答题顺序,将时间利用起来。

  ⑶比较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

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⑷去同存异法

  考生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

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

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⑸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快速扫读,然后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精英考试阅读提示】数量关系问题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让很多考生辗转反侧的题型。

由于数学运算在近年来的行测考试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考试内容,试题难度越来越大,考生极易失分,怎样充分而有效的进行备考复习,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必须掌握了四大备考法宝,方能更有把握一举拿下这个烫手山芋。

一、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题型,积极掌握新题型

公务员考试的数学运算一直在求新求变,定义运算就是一种新的题型。

这种题目主要是给出一些新的运算符号:

*、◎、※等,并给出一种既定的运算方法。

例如:

设“*”的运算法则如下:

对任何数

若a+b≥10,则a*b=a+b;

若a+b<10,则a*b=ab。

则(1*2)+(2*3)+(3*4)+(4*5)+(5*6)+(6*7)+(7*8)+(8*9)+(9*10)=

A.125B.115C.105D.120

正确答案【B】,根据运算法则,原式=1×2+2×3+3×4+4×5+5+6+6+7+7+8+8+9+9+10=115。

考生需关注的是新的运算符号代表了那种运算和运算顺序,将“新”运算规则转化为“旧”运算法则。

二、重点掌握一些新变化及应对题型的基本理论知识

公考数学中考核的热点主要是数的特性。

包括自然数的整数特性,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奇数、偶数,公倍数、公约数以及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的概念及常用解题方法。

例如:

在自然数1至50中,将所有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所得的和是:

()

A.865B.866C.867D.868

正确答案【C】。

能被3整除的数为等差数列3,6,9,……48,和为(3+48)×16/2=408,1至50的和为(1+50)×50/2=1275,故所求为1275-408=867。

实际上这道题可利用数的整除特性快速求解。

在自然数1-50中,所有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肯定是3的倍数,如1+2=3,4+5=9。

选项中只有867是3的倍数。

考生即便不知道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肯定是3的倍数这个特性,但是还可以用做差法,也就是给出的解题方法,这就需要考生在掌握数的特性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灵活性。

三、在熟练掌握方程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代入法和排除法解题

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用已掌握的方法直接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排除法无疑是节省时间提高做题准确率的好方法。

例如:

在865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能分别被3、4、5整除,且使这个数值尽可能的小,这个数是()

A865010B865020C865000D865230

正确答案【B】,解这道题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排除法。

结合选项,首项能被5整除的数末尾数字是0或5,四个选项都符合;能被4整除的数字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可被4整除,排除A、D项,能被3整除的数特点是每位数字之和可被3整除,排除C。

另外,在公公务员考试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计算题上面,也体现在应用题上面。

一个数被3整除性质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考核的知识点之一。

四、反复练习、努力提高解题速度

解题速度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遥遥无期。

提高解题速度的前提当然是要对基本知识、解题方法的掌握,基础知识不落实,做题走弯路是难免的。

关键是要把平时从书上学到的方法和做题时用到的方法都记住,不仅要弄懂,还要融汇贯通。

不能就题论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重复的题做多了,就记的牢了,做题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每做完一道题,要总结解题思路,不要做过就算。

考生平时做了很多题,很容易的知道何种题要用何种解题方法,这就是熟能生巧。

这里的做题一定要考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一边看答案解释一边为了数量而做题,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分析,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理论与原理,强化基础。

长此以往即可提高做题速度。

三、在熟练掌握方程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代入法和排除法解题

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用已掌握的方法直接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排除法无疑是节省时间提高做题准确率的好方法。

例如:

在865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能分别被3、4、5整除,且使这个数值尽可能的小,这个数是()

A865010B865020C865000D865230

正确答案【B】,解这道题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排除法。

结合选项,首项能被5整除的数末尾数字是0或5,四个选项都符合;能被4整除的数字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可被4整除,排除A、D项,能被3整除的数特点是每位数字之和可被3整除,排除C。

另外,在公公务员考试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计算题上面,也体现在应用题上面。

一个数被3整除性质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考核的知识点之一。

四、反复练习、努力提高解题速度

解题速度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遥遥无期。

提高解题速度的前提当然是要对基本知识、解题方法的掌握,基础知识不落实,做题走弯路是难免的。

关键是要把平时从书上学到的方法和做题时用到的方法都记住,不仅要弄懂,还要融汇贯通。

不能就题论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重复的题做多了,就记的牢了,做题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每做完一道题,要总结解题思路,不要做过就算。

考生平时做了很多题,很容易的知道何种题要用何种解题方法,这就是熟能生巧。

这里的做题一定要考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一边看答案解释一边为了数量而做题,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分析,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理论与原理,强化基础。

长此以往即可提高做题速度。

  数学运算的简便解题方法有很多,如数学公式运算法、凑整计算法、基准数法、提取公因式法等等,根据常考的试题,还总结出一些专题,比如年龄问题、植树问题、行程问题等等,每一类题也有各自不一样的解法,我们会一一给大家讲解,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讲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

  

  求解年龄问题的关键是“年龄差不变”。

  几年前的年龄差和几年后的年龄差是相等的,即变化前的年龄差=变化后的年龄差。

解题时将年龄的其他关系代入上述等式即可求解。

  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

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

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

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再根据大小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年龄之和等条件,解答这类应用题。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下边我们来看几道例题,帮助大家掌握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1】今年哥弟两人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是今年弟弟的岁数,那时哥哥的素数恰好是弟弟的两倍,问哥哥今年年龄是多大?

()

  A.33B.22C.11D.44

  【答案及解析】A设今年哥哥X岁,则今年弟弟是55-X岁,过去某年哥哥岁数是55-X岁,那是在X-(55-X)即2X-55年前,当时弟弟岁数是(55-X)-(2X-55)即110-3X。

列方程为55-X=2(110-3X)

  55-X=220-6X

  6X-X=220-55

  5X=165

  X=33

  

  【例题2】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

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时,爸爸34岁。

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

  A.34B.39C.40D.42

  【答案及解析】C。

  解法一:

用代入法逐项代入验证。

解法二,利用“年龄差”是不变的,列方程求解。

设爸爸、哥哥和妹妹的现在年龄分别为:

x、y和z。

那么可得下列三元一次方程:

x+y+z=64;x-(z-9)=3[y-(z-9)];y-(x-34)=2[z-(x-34)]。

可求得x=40。

  

  【例题3】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

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

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B.32岁,8岁C.36岁,12岁D.34岁,10岁

  【答案及解析】D。

  这是一道年龄问题,最重要的是掌握“年龄差不变”这一知识点。

  假设甲乙两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x、y岁,那么1998年他们就分别是(x-2)岁、(y-2)岁,2002年分别是(x+2)岁、(y+2)岁,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

  (x+2)=(y+2)×3,

  (x-2)=(y-2)×4,

  得出:

x=34,y=10

  所以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34岁和10岁。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我们了解了年龄问题的基本特点,以及年龄问题的一些解题方法。

  

  其实数学运算的考查点并非在于应试者的知识积累,而在于应试者的反应速度及应变能力。

因此数学运算的题目并非是要求应试者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进行运算(尽管能最终算出结果),而是要求应试者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巧妙运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这也是数学运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希望大家能掌握其中的要点,做到灵活运用。

其他的解题方法在以后我们还会一一介绍,建议大家在学习解题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多做练习,把各种解题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数学运算的简便解题方法有很多,如数学公式运算法、凑整计算法、基准数法、提取公因式法等等,根据常考的试题,还总结出一些专题,比如年龄问题、植树问题、行程问题等等,每一类题也有各自不一样的解法,我们会一一给大家讲解,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讲浓度问题的解题方法。

  

  浓度问题的难度不会太大,只要熟练掌握下列公式,许多问题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

  ①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等于S:

100:

(S+100),S为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单位为克;

  ②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③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下边我们来看几道例题,帮助大家熟悉浓度问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1】(浙江2007二类-19)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30%B.32%C.40%D.45%

  

  【答案及解析】A。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例题2】(浙江2004-24)从装有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瓶中倒出10克盐水后,再向瓶中倒入10克清水,这样算一次操作,照这样进行下去,第三次操作完成后,瓶中盐水的浓度为()。

  A.7%B.7.12%C.7.22%D.7.29%

  

  【答案及解析】D。

每次操作从100克盐水中倒出10克盐水,剩余90克,即剩余90%。

每次操作后溶液中剩余的溶质变为原来的90%,又都稀释到100克,浓度变为操作前的90%。

三次操作后浓度为10%×(90%)3=7.29%,选择D。

  

  【例题3】(浙江2005-19)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2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

现从乙中取出750克盐水,放入甲容器中混合成浓度为8%的盐水。

问乙容器中的盐水浓度约是多少?

()

  A.9.78%B.10.14%C.9.33%D.11.27%

  

  【答案及解析】C。

  甲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250×4%=10克;

  混合后的盐水溶液的总重量=250+750=1000克;

  混合后的盐水溶液中含盐量=1000×8%=80克;

  乙容器中盐水溶液中含盐量=80-10=70克;

  乙容器中盐水溶液的浓度=(70/750)×100%≈9.33%。

选择C。

  

  【例题4】(江苏2006C-16)把浓度为20%、30%和50%的某溶液混合在一起,得到浓度为36%的溶液50升。

已知浓度为30%的溶液用量是浓度为20%的溶液用量的2倍,浓度为30%的溶液的用量是多少升?

()

  A.18B.8C.10D.20

  

  【答案及解析】D。

  不妨设20%的溶液为x升,50%的溶液为y升,则30%的溶液为2x升。

  ,则2x=20选择D。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我们了解了行程问题的基本特点,以及行程问题的一些解题方法。

  

  其实数学运算的考查点并非在于应试者的知识积累,而在于应试者的反应速度及应变能力。

因此数学运算的题目并非是要求应试者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进行运算(尽管能最终算出结果),而是要求应试者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巧妙运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浓度问题的解题方法,这也是数学运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希望大家能掌握其中的要点,做到灵活运用。

其他的解题方法在以后我们还会一一介绍,建议大家在学习解题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多做练习,把各种解题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精英考试阅读提示】“两集合问题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容斥原理或者简单画图便可解决。

但使用容斥原理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而画图浪费时间比较多。

鉴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按照类似的模式来出,本文给出一个通解公式,希望对大家解题能有帮助。

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A.27人B.25人C.19人D.10人

  上题就是数学运算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两集合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容斥原理或者简单画图便可解决。

但使用容斥原理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而画图浪费时间比较多。

鉴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按照类似的模式来出,下面给出一个通解公式,希望对大家解题能有帮助:

  “满足条件一的个数”+“满足条件二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例如上题,代入公式就应该是:

40+31-x=50-4,得到x=25。

  我们再看看其它题目:

  【国2004A-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2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