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38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docx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语练习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世界观】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详见课文P57)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一方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用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

【世界观】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

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地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世界观】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世界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方法论要求】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详见课文P73)

(四)辩证否定观★

【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具体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世界观】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详见课本P48~49)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促进巩固完善;不适合/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世界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人生观、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们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以下是我做的一本练习册的错题,答案以用“加粗”表示

步步高活页作业政治生活与哲学

1.奥运会开幕式突出“和”字,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体现了: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菩提本无数,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界观是:

客观唯心主义

3.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4.中国政府对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测定后,将地震级别由7.8级修改为8.0级,这说明:

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可知的。

5.辨析:

(错)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是徒劳的。

6.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

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焉,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是

A.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7.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供应渠道,天然气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同志有两句名言:

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先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的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9.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0.“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

从哲学上看,这所反映的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构建,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

体现: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3.“刻舟求剑”: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14.“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这说明了: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5.“按图索骥”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16.*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里的“不折腾”可以理解为

A.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

B.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

C.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稳妥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改变世界是以承认规律和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前提的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8.2008年受金融风暴冲击,楼市降价潮蔓延,政府出台“国十条”以及刺激楼市回暖的减免契税等优惠政策,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人的认识随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9.直到今天,人类仍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从1962年…到1997年…到…,这对于许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1.“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居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辨析(正)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23.辨析(误)物质的具体形态寓于物质之中,并通过物质表现出来。

24.辨析(误)读书,学习也是获得认识的来源之一。

25.2008年9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8年9月起,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原因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科学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26.随着股市下挫,救市呼声越来越高,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主观与客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③认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⑽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中国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

A.实践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可以使自然界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8.辨析: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9.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金融危机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应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③部分离不开整体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时,乘风“破旧”势在必行,但千年文明古国的改革命题恢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头痛医头,这样的“破”需奥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即“大破才能大立”这要求我们

①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不利规律的制约③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④坚持辩证否定观,冲破一切传统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1.郑板桥有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哲学道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3.北京2008年奥运会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特色,这说明: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4.2008年2月18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现象相当普遍,节约用地的潜力很大,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适当压缩工业用地,增加民生用地”的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内容的哲学依据是

A.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5.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灵活审慎地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从哲学角度看其依据是

A.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B.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36.在“神七”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中,广大航天人坚持把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飞行产品的总装测试,系统间联试,地面大型试验,质量问题归零,航天员训练、飞控方案预案确定、任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周密计划,科学实施,集中力量,攻克难关,这体现了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重点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坚持均衡论

37.下面漫画“等着我的好消息”蕴含的哲学启示是

A.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8.下列漫画“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A.是创新行为,因为他们做到了学习别人的长处

B.不是创新行为,因为他们没有坚持辩证否定观

C.不是创新行为,因为他们没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不是创新行为,因为他们没有彻底的否定和抛弃原有事物

39.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唇亡齿寒④青处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0.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指出,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以下节选的其中几个结合中最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是

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②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③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1.基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则材料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享,在共享*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3.辨析:

(错)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44.在抗击雪灾的行动中,*总书记、*总理数次前往灾区,亲自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财政部、民政部紧急下拨救灾专项资金,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生活有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5.下图漫画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A.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

B.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错误的价值观会误导人们的行为

D.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