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176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docx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共10页

数学专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学时:

289学时学分:

17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理论学时:

289学时

适用专业:

数学与数学应用

大纲执笔人:

徐际宏大纲审定人:

何宗祥

说明

数学分析是四年制本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是

几乎所有数学后继课程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掌握数学分析中的论证方法;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演算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约为240+49=289学时。

习题课采用每章一次方式处理。

讲授时数与习题课时数之比大致为5:

1.

本大纲所列内容与各章时数仅供参考。

教师可作适与调整。

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Ⅰ)

一、函数(10+2学时)

实数概述,绝对值与不等式。

区间与邻域,确界原理。

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表示法,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内容处理建议:

1.简要介绍实数性质及绝对值与不等式;

2.重点阐述上、下确界概念及确界原理,这一部分是重点,也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加强理解;

3.在介绍一般函数概念的同时,强调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的重要性。

强化学生对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二、数列极限(8+2学时)

数列,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收敛数列的性质:

唯一性、有界性、保序(号)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内容处理建议:

1.简单介绍数列极限概念产生的历史过程,从中看到严格的ε-N定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接受高度抽象、形式化的ε-N定义。

其次,通过对ε-N定义的剖析和一些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并学会运用它来验证数列极限。

2.在介绍收敛数列的各种性质时,突出强调迫敛性定理是求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并指出用迫敛性求极限时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4.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极限:

,并注意将一些数列极限转化为上述重要极限形式。

三、函数极限(10+2学时)

函数极限的ε-M定义和ε-δ定义,单侧极限。

函数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四则运算。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归结原则和柯西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无穷小量及其阶的比较;记号0,o,~;无穷大量及其阶的比较。

内容处理建议:

1.在介绍各种类型的极限定义之前,先直观描述极限,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极限的含义,导出极限的严格的形式化的定义。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和两个重要极限,并熟练用于证明或计算函数极限。

四、函数的连续性(10+2学时)

连续性概念,间断点及其分类,在区间上连续的函数。

连续函数的性质:

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四则运算、复合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内容处理建议:

1.阐明连续性概念的重要性及连续性的直观描述和严格定义之间的联系。

2.重点分析并强调一致连续性的特征,以及它与连续性之间的重要差别。

五、导数与微分(12+2学时)

导数概念:

导数的定义(导数、左导数、右导数以及与连续性间关系)。

导数几何意义、物理意义。

导函数的概念。

求导法则:

导数的四则运算。

反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导数。

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

微分:

微分概念。

微分的运算法则(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近似计算与误差估计。

高阶导数及运算(注意:

莱布尼兹公式)。

高阶微分。

参量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内容处理建议:

1.以曲线的切线、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为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2.求导法则中着重讲清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链式法则)。

3.微分的计算中应注意介绍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以及应用微分近似计算及误差估计。

六、微分学基本定理与不定式极限(12+2学时)

中值定理:

费马(Fermat)定理——予备定理。

中值定理(Rolle、Lagrange、Cauchy三大中值定理)。

导数极限定理。

不定式极限:

型不定式极限。

型不定式极限。

其它类型的不定式极限(

等类型)

泰勒定理。

带皮亚诺(Peano)型余项的泰勒公式。

应用(近似计算,求极限)。

内容处理建议:

1.着重介绍三大微分中值定理及其证明,它们是利用导数的局部性质推断函数的整体性态的有力工具。

2.以导数为工具在求不定式极限时,应注意罗比塔(L'Hospital)法则成立的条件,以及其它类型间的转化方法。

3.泰勒定理是用多项式近似表示函数并用以进行和近似计算与理论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

注意介绍几种估计及马克劳林(Maclaurin)公式。

4.利用Taylor公式进行近似计算时,注意与前章用(一阶)微分进行近似计算比较。

七、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10+2学时)

函数的单调性。

极值的必要条件。

极值的两个充分条件(第三个充分条件可作选讲内容)。

最大值与最小值。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

函数凸性的判定。

函数凸性的应用。

渐近线。

函数作图。

方程近似解。

内容处理建议:

1.注意介绍函数单调性(包括单调区间)的判定方法以及利用单调性证明一些不等式的技巧。

2.着重介绍函数极值的判定及特定情形下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确定,并介绍它们的应用。

3.着重介绍函数凸性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并注意介绍它们的应用,如詹森(Jensen)不等式等著名不等式,应用部分可作为学生讨论用。

4.着重讲清函数作图的步骤,并以实例说明。

数学分析(Ⅱ)

八、实数的一些基本定理(10+4学时)

确界与确界存在定理。

区间套定理。

柯西收敛准则。

致密性定理。

聚点定理。

有限复盖定理。

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几个定理的严格证明。

内容处理建议:

1.本章定理均在单调有界定理的前提下讨论。

2.建议以区间套定理为主要工具证明其他定理。

3.在用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几个定理证明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几个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密推理的能力。

九、不定积分(10+2学时)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

基本积分表。

线性运算法则。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有理函数积分法。

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几种无理函数的积分。

内容处理建议:

1.要让学生明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关系(注意与下一章“原函数存在定理”相呼应),求原函数(与不定积分)运算和求导数(与微分)运算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基本积分公式的本质。

2.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线性运算法则和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注意基本积分运算的原则与技巧,这是本章的重点。

3.在讲授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数以及几种无理函数的积分法时,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积分技术的一般应用思路和求这几类函数积分的具体技巧。

十、定积分(14+2学时)

曲边梯形面积与变力作功——引出定积分概念。

定积分定义。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可积的必要条件。

(达布)上和、下和及其性质。

可积的充要条件。

可积的充分条件——可积函数类(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单调有界函数)。

定积分的性质:

线性运算性质,对区间的可加性、单调性、绝对可积性、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原函数存在定理)。

Newton-Leibniz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法。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定义对数函数,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无穷限反常积分的概念,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概念。

内容处理建议:

1.深刻理解并会应用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变上限的定积分及其导数,Newton-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等重点内容。

2.关于函数可积性的讨论,要求学生理解其思想与方法。

3.反常积分概念是本章基本概念的自然延伸。

要同时让学生加深对定积分(及极限)的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并注意与第“十三”部分呼应。

十一、定积分的应用(8+2学时)

平面图形的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立体体积,旋转体的体积。

曲线的弧长与弧微分、曲率、旋转体的侧面积。

物理应用(压力、功、引力、静力距与重心等)。

平均值。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梯形法、抛物线)。

内容处理建议:

用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和微元分析法贯穿各种应用问题,通过各种应用加深对积分思想方法的理解。

掌握用微元分析法解题的程序。

数学分析(Ⅲ)

十二、数项级数(12+2学时)

无穷级数概念——无穷级数与其部分和数列的关系。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级数的简单性质。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级数收敛的Cauchy准则。

正项级数收敛的基本定理(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它的部分和数列

有上界)。

比较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比值(D`Alembert)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根值(Cauchy)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Cauchy)积分判别法。

拉贝(Raabe)判别法。

交错级数,莱布尼兹(Leibniz)判别法。

阿贝尔(Abel)判别法。

狄利克雷(Dirichlet)判别法。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绝对收敛级数的重排定理。

*绝对收敛级数的乘积(Cauchy定理)。

条件收敛级数的黎曼(Riemann)定理。

内容处理建议:

1.阐明级数与(其部分和)数列的联系与转化。

2.讲清一般项级数与正项级数之间的联系,重视正项级数在讨论数项级数时的基本作用。

3.讲清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区别与联系,注意这两种收敛性的不同性质与作用。

4.对级数收敛的判别定理主要讲明如何应用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bel变换(即分部求和公式)值得重视。

Abel判别法与Dirichlet判别法的必要性可作简单介绍(参见宗序平:

关于Dirichlet和Abel判别法的必要性,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0(),72-75)。

十三、反常积分(6+2学时)

无穷限积分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无穷积分与无穷级数的联系。

比较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柯西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阿贝尔判别法与狄利克雷判别法。

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柯西准则。

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比较判别法。

柯西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

阿贝尔判别法与狄利克雷判别法。

无界函数反常积分与无穷限反常积分的联系。

内容处理建议:

1.注意两型反常积分和无穷级数的联系,定积分概念与性质以及函数极限概念与性质的联系;两型反常积分相互间的联系。

2.以无穷限反常积分为基础,平行地建立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有关内容。

3.本章只讨论两型反常积分的敛散性问题。

至于两型反常积分的定义与简单性质及计算,可安排到定积分的最后一节。

十四、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10+2学时)

函数列的收敛与一致收敛。

函数列在区间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与一致收敛。

函数项级数在区间上一致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

函数项级数在区间上一致收敛的充分条件:

Weierstrass优级数判别法。

Abel判别法。

Dirichlet判别法。

一致收敛函数列的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定理、逐项积分定理。

逐项求导定理。

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的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积分、逐项求导定理。

内容处理建议:

1.以函数列在区间上的(点态)收敛与一致收敛为基础,建立函数项级数在区间上的(点态)收敛与一致收敛的概念及性质。

2.深入讲解一致收敛性概念,讲清它和点态收敛之间的区别,选讲典型例题说明“非一致收敛”。

3.紧密联系数项级数的有关内容,讲述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的判别定理,阐明如何应用这些判别定理以及应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定理的证明过程可讲得简略一些。

4.(与讨论Weierstrass优级数判别法相配合)。

通过举例讲清(或布置作业让学生注意)

在区间上一致收敛、绝对收敛及

一致收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在讲述一致收敛的函数列或函数项级数的连续性、逐项积分、逐项求导定理的同时,强调一致收敛性条件的重要性,但又要指出它只是充分条件。

十五、幂级数(8+2学时)

Abel第一定理。

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与收敛域。

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幂级数的性质:

连续性、逐项积分、逐项微分、四则运算。

Taylor级数与Maclaurin级数。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条件。

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函数的Taylor展开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用幂函数定义指数函数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复变量的指数函数与Euler公式。

内容处理建议:

1.通过讨论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域)弄清它们在研究幂级数(作为一类特殊的“性质好”的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方面的作用,注意与“函数项级数”部分的相应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讨论幂级数的性质时,要通过典型例题说明级数求和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方法。

3.在讲授Taylor级数时,要阐明它与前面的Taylor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4.对于函数的Taylor展开,要阐明它“直接展开”的根据、思想与方法步骤。

更要让学生掌握“间接展开”的思想与方法。

5.举例说明近似计算的思想与方法(包括数π、e的近似计算与π、e是无理数的证明等)。

十六、Fourier级数(10+2学时)

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以2π为周期的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收敛定理。

以2π为周期的函数的Fourier展开。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Fourier展开。

以2l为周期的函数的Fourier展开。

收敛定理的证明:

Bessel不等式。

Riemann-Lebesgue定理。

Fourier级数的部分和公式。

定理证明。

一致收敛性定理:

Fourier级数的逐项积分与逐项微分。

Weierstrass函数逼近定理。

内容处理建议:

1.通过Fourier级数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Fourier级数、Fourier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并借助收敛定理弄清一函数与其Fourier级数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会应用上述概念、公式和定理、按要求将函数展开成Fourier级数。

数学分析(Ⅳ)

十七、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10+2学时)

平面点集概念(邻域、内点、界点、开集、闭集、闭域等)。

平面点集的基本定理——区域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二元函数概念。

二重极限。

累次极限。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定理、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维空间与

元函数的概念。

内容处理建议:

1.要求学生理解平面点集概念。

平面点集的基本定理和有界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可类比于一维直线中的相应定理介绍,不作证明。

2.二元函数、二重极限、二元函数的连续性等内容是本章重点,要强调它们和一元函数中的相应概念之间区别(与联系)。

十八、多元函数微分学(16+2学时)

偏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全微分概念、全微分的几何意义及应用。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及全微分计算,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方向导数与梯度。

高阶偏导数、高阶微分。

二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定理与泰勒公式。

二元函数的极值。

内容处理建议:

1.应重点加强偏导数的计算训练,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偏导计算。

2.全微分概念要对照一元函数微分概念讲解。

要弄清可微性条件,可微与连续、可微与偏导存在,可微与偏导连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二元函数极值也应对照一元函数极值讲解,强调多元函数极值问题远比一元函数极值问题复杂。

十九、隐函数存在定理(10+4学时)

隐函数概念。

隐函数定理。

隐函数求导。

隐函数组概念。

隐函数组定理。

隐函数组求导。

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

函数行列式。

函数相关。

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条件极值。

拉格朗日乘数法。

内容处理建议:

1.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隐函数(组)的概念,并通过隐函数(组)的在几何、坐标变换及条件极值等方面的应用加深理解隐函数(组)的概念与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隐函数(组)的求导方法,并注意在关于隐函数的讨论与计算时考虑是否满足隐函数(组)定理的条件。

二十、含参量积分(10+2学时)

含参量常义积分概念。

含参量常义积分的连续性、可积性、可微性、积分次序的变换。

含参量广义积分的概念;含参量广义积分的收敛与一致收敛。

含参量广义积分的一致收敛判别法:

Cauchy准则。

Weierstrass判别法.Abel判别法。

Dirichlet判别法。

含参量广义积分的性质:

连续性定理、可微性定理、可积性定理、积分次序交换定理。

*Euler积分(Γ-函数、B-函数)。

内容处理建议:

1.着重讲解含参量广义积分的收敛与一致收敛概念,利用典型例题说明“非一致收敛”。

2.强调含参量广义积分与函数项级数在论证方法上的相似性,对照函数项级数的有关概念、讨论含参量广义积分的相应概念与性质。

3.讲述一致收敛性判别定理时,应突出这些定理的应用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在讲述含参量广义积分的性质各定理的同时,强调一致收敛性条件在定理中的重要性,但又应强调只是充分条件。

二十一、重积分(14+2学时)

二重积分概念:

矩形区域上的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可积条件。

一般区域上的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计算:

化二重积分为累次积分。

二重积分换元法(极坐标变换与一般变换)。

三重积分概念。

化三重积分为累次积分。

三重积分换元法(柱坐标变换、球坐标变换与一般变换)。

重积分的应用:

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曲面面积;重心,转动惯量,引力等。

重积分。

内容处理建议:

1.在重积分概念中,着重讲解二重积分概念,强调定义中分割、求和、取极限三步骤,以及分割的分法与介点取法的两个“任意性”。

2.深入讲解二重积分的可积性问题,讲清可积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

3.重积分的性质可与定积分性质对比,作一般介绍。

4.强调和强化重积分计算。

5.用微元法讲重积分应用,让学生掌握微元法思想,并处理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是几何、物理应用)。

6.

重积分只作简要介绍。

二十二、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20+4学时)

第一型曲线积分的概念。

第一型曲线积分的计算。

第一型曲面积分的概念。

第一型曲面积分的计算。

第二型曲线积分的概念。

第二型曲线积分的计算。

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Green公式。

曲线积分的与路无关性。

曲面侧的概念与第二型曲面积分概念。

第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

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Gauss公式。

Stokes公式。

场论初步(场的概念、梯度场、散度场、旋度场、管量场与势场)。

内容处理建议:

1.讲清曲线、曲面积分概念,注意介绍两类曲线、曲面积分的背景例题。

2.两类积分的联系与区别应仔细分析,讲解清楚。

3.加强学生对曲线积分、曲面积分计算的训练。

4.深入讲解Green公式、Gauss公式与Stokes公式,让学生理解三大著名公式的精神实质。

5.场论只作一般介绍。

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对微分形式、外微分与一般Stokes公式作简单介绍。

《数学分析》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参考书:

(1)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数学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北京大学,《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王慕三,庄亚栋,《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常庚哲,史济怀,《数学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5)张筑生,《数学分析新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6)黄玉民,李成章,《数学分析》(上,下),科学出版社,2019.

(7)R.柯朗,F.约翰,《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刘嘉善等译,科学出版社,2019.

(8)武汉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9)邓东皋,尹小玲,《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0)江泽坚,吴智泉,周光亚,《数学分析》(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11)吉林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中,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2)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李荣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13)邹应,《数学分析习题及解答》,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14)卢丁,《数学分析原理》,赵慈庚,蒋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15)吴良森等,《数学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19.

(16)G.波利亚,G.金贵,《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定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7)李德本,杨旭,倪宝汉,《数学分析方法及例题》,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18)杨熙鹏,邵子逊,刘颖植,《数学分析习题解析》(上,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9)汪林,《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反例》,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