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答案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891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答案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课后答案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课后答案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课后答案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课后答案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后答案作业.docx

《课后答案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答案作业.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后答案作业.docx

课后答案作业

第四章

4、2某平壁材料得导热系数W/(m·K),T得单位为℃、若已知通过平壁得热通量为qW/m2,平壁内表面得温度为。

试求平壁内得温度分布、

解:

由题意,根据傅立叶定律有

q=-λ·dT/dy

q=-λ0(1+αT)dT/dy

分离变量并积分

 

整理得

此即温度分布方程

4、3某燃烧炉得炉壁由500mm厚得耐火砖、380mm厚得绝热砖及250mm厚得普通砖砌成、其λ值依次为1。

40W/(m·K),0、10W/(m·K)及0。

92W/(m·K)。

传热面积A为1m2。

已知耐火砖内壁温度为1000℃,普通砖外壁温度为50℃。

(1)单位面积热通量及层与层之间温度;

(2)若耐火砖与绝热砖之间有一2cm得空气层,其热传导系数为0。

0459W/(m·℃)。

内外壁温度仍不变,问此时单位面积热损失为多少?

解:

设耐火砖、绝热砖、普通砖得热阻分别为r1、r2、r3。

(1)由题易得

r1===0.357m2·K/W

r2=3.8m2·K/W

r3=0。

272·m2 K/W

所以有

q==214、5W/m2

由题

T1=1000℃

T2=T1-QR1

=923.4℃

T3=T1—Q(R1+R2)

=108.3℃

T4=50℃

(2)由题,增加得热阻为

r’=0.436 m2·K/W

q=ΔT/(r1+r2+r3+r’)

 =195、3W/m2

4.4某一φ60mm×3mm得铝复合管,其导热系数为45 W/(m·K),外包一层厚30mm得石棉后,又包一层厚为30mm得软木。

石棉与软木得导热系数分别为0.15W/(m·K)与0.04 W/(m·K)、试求

(1)如已知管内壁温度为-105℃,软木外侧温度为5℃,则每米管长得冷损失量为多少?

(2)若将两层保温材料互换,互换后假设石棉外侧温度仍为5℃,则此时每米管长得冷损失量为多少?

解:

设铝复合管、石棉、软木得对数平均半径分别为rm1、rm2、rm3、

由题有

rm1=mm=28.47mm

rm2=mm=43.28mm

rm3=mm=73.99mm

(1)R/L=

=3。

73×10—4K·m/W+0、735K·m/W+1。

613K·m/W

=2.348K·m/W

Q/L==46、84W/m

(2)R/L=

ﻩ =3.73×10-4K·m/W+2、758K·m /W+0。

430K·m/W

  =3、189K·m/W

ﻩQ/L==34。

50W/m

4.5某加热炉为一厚度为10mm得钢制圆筒,内衬厚度为250mm得耐火砖,外包一层厚度为250mm得保温材料,耐火砖、钢板与保温材料得导热系数分别为0。

38 W/(m·K)、45W/(m·K)与0、10W/(m·K)。

钢板得允许工作温度为400℃、已知外界大气温度为35℃,大气一侧得对流传热系数为10W/(m2·K);炉内热气体温度为600℃,内侧对流传热系数为100W/(m2·K)。

试通过计算确定炉体设计就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提出改进措施并说明理由。

(补充条件:

有效管径2.0m)

解:

设由耐火砖内侧表面与保温材料外测表面得面积分别为A1与A4,耐火砖、钢筒与保温材料得对数平均面积分别为Am1 、Am2 、Am3、钢板内侧温度为T。

稳态条件下,由题意得:

(因为钢板内侧温度较高,所以应该以内侧温度不超过400℃为合理)

有效管径R=2.0m

带入已知条件,解得T=463。

5℃>400℃

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不合理

改进措施:

1、提高钢板得工作温度,选用耐热钢板;

2、增加耐火砖厚度,或改用导热系数更小得耐火砖。

4、9在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煤油。

水在直径为φ19×2mm得钢管内流动,水得对流传热系数为3490 W/(m2·K),煤油得对流传热系数为458W/(m2·K)、换热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壁两侧均产生污垢,煤油侧与水侧得污垢热阻分别为0。

000176m2·K/W与0.00026m2·K/W,管壁得导热系数为45W/(m·K)。

试求

(1)基于管外表面积得总传热系数;

(2)产生污垢后热阻增加得百分数。

解:

(1)将钢管视为薄管壁

则有

K=338、9W/(m2·K)

(2)产生污垢后增加得热阻百分比为

注:

如不视为薄管壁,将有5%左右得数值误差。

4、11列管式换热器由19根φ19×2mm、长为1。

2m得钢管组成,拟用冷水将质量流量为350kg/h得饱与水蒸气冷凝为饱与液体,要求冷水得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与35℃。

已知基于管外表面得总传热系数为700W/(m2·K),试计算该换热器能否满足要求、

解:

设换热器恰好能满足要求,则冷凝得到得液体温度为100℃。

饱与水蒸气得潜热L=2258、4kJ/kg

ΔT2=85K,ΔT1=65K

由热量守恒可得

KAΔTm=qmL

列管式换热器得换热面积为A总=19×19mm×π×1.2m

=1。

36m2〈4.21m2

故不满足要求。

4、13若将一外径70mm、长3m、外表温度为227℃得钢管放置于:

(1)很大得红砖屋内,砖墙壁温度为27℃;

(2)截面为0。

3×0。

3m2得砖槽内,砖壁温度为27℃、

试求此管得辐射热损失。

(假设管子两端得辐射损失可忽略不计)补充条件:

钢管与砖槽得黑度分别为0。

8与0。

93

解:

(1)Q1—2=C1—2φ1-2A(T14-T24)/1004

由题有φ1—2=1,C1-2=ε1C0,ε1=0、8

Q1-2=ε1C0A(T14—T24)/1004

=0、8×5。

67W/(m2·K4)×3m×0.07m×π×(5004K4-3004K4)/1004

=1、63×103W

(2)Q1-2=C1-2φ1-2A(T14-T24)/1004

由题有φ1-2=1

C1-2=C0/[1/ε1+A1/A2(1/ε2-1)]

Q1-2=C0/[1/ε1+A1/A2(1/ε2—1)] A(T14-T24)/1004

=5、67W/(m2·K4)[1/0。

8+(3×0.07×π/0.3×0。

3×3)(1/0、93-1)]×3m×0。

07m×π×(5004K4-3004K4)/1004

=1。

42×103W

4、14一个水加热器得表面温度为80℃,表面积为2m2,房间内表面温度为20℃、将其瞧成一个黑体,试求因辐射而引起得能量损失。

解:

由题,应满足以下等式

且有φ1-2=1;A=A1;C1-2=C0×ε1

又有A1=2m2;ε1=1

所以有

第五章

5.9在稳态下气体A与B混合物进行稳态扩散,总压力为1、013×105Pa、温度为278K。

气相主体与扩散界面S之间得垂直距离为0.1m,两平面上得分压分别为PA1=1。

34×104Pa与PA2=0、67×104Pa、混合物得扩散系数为1.85×10-5m2/s,试计算以下条件下组分A与B得传质通量,并对所得得结果加以分析。

(1)组分B不能穿过平面S;

(2)组分A与B都能穿过平面S。

解:

(1)由题,当组分B不能穿过平面S时,可视为A得单向扩散、

pB,1=p-pA,1=87.9kPa

pB,2=p-pA,2=94、6kPa

DAB=1。

85×10-5m2/s

(2)由题,当组分A与B都能穿过平面S,可视为等分子反向扩散

可见在相同条件下,单向扩散得通量要大于等分子反向扩散。

5。

5一填料塔在大气压与295K下,用清水吸收氨-空气混合物中得氨。

传质阻力可以认为集中在1mm厚得静止气膜中。

在塔内某一点上,氨得分压为6、6×103N/m2。

水面上氨得平衡分压可以忽略不计。

已知氨在空气中得扩散系数为0、236×10-4m2/s、试求该点上氨得传质速率。

解:

设pB,1,pB,2分别为氨在相界面与气相主体得分压,pB,m为相界面与气相主体间得对数平均分压

由题意得:

 

第六章

6、2密度为2650kg/m3得球形颗粒在20℃得空气中自由沉降,计算符合斯托克斯公式得最大颗粒直径与服从牛顿公式得最小颗粒直径(已知空气得密度为1。

205kg/m3,黏度为1、81×10-5Pa·s)、

解:

如果颗粒沉降位于斯托克斯区,则颗粒直径最大时,

所以,同时

所以,代入数值,解得m

同理,如果颗粒沉降位于牛顿区,则颗粒直径最小时,

所以,同时

所以,代入数值,解得m

6。

7降尘室就是从气体中除去固体颗粒得重力沉降设备,气体通过降尘室具有一定得停留时间,若在这个时间内颗粒沉到室底,就可以从气体中去除,如下图所示。

现用降尘室分离气体中得粉尘(密度为4500kg/m3),操作条件就是:

气体体积流量为6m3/s,密度为0。

6kg/m3,黏度为3。

0×10-5Pa·s,降尘室高2m,宽2m,长5m。

求能被完全去除得最小尘粒得直径、

图6-1 习题6、7图示

解:

设降尘室长为l,宽为b,高为h,则颗粒得停留时间为,沉降时间为,当时,颗粒可以从气体中完全去除,对应得就是能够去除得最小颗粒,即

因为,所以m/s

假设沉降在层流区,应用斯托克斯公式,得

mμm

检验雷诺数

在层流区。

所以可以去除得最小颗粒直径为85.7μm

6。

8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得颗粒。

如果颗粒得平均密度为2240kg/m3,沉淀池有效水深为1.2m,水力停留时间为1min,求能够去除得颗粒最小粒径(假设颗粒在水中自由沉降,污水得物性参数为密度1000kg/m3,黏度为1。

2×10—3Pa·s)、

解:

能够去除得颗粒得最小沉降速度为m/s

假设沉降符合斯克托斯公式,则

所以m

检验,假设错误。

假设沉降符合艾伦公式,则

所以

检验,在艾伦区,假设正确、

所以能够去除得颗粒最小粒径为2。

12×10—4m。

6。

9质量流量为1.1kg/s、温度为20℃得常压含尘气体,尘粒密度为1800kg/m3,需要除尘并预热至400℃,现在用底面积为65m2得降尘室除尘,试问

(1)先除尘后预热,可以除去得最小颗粒直径为多少?

(2)先预热后除尘,可以除去得最小颗粒直径就是多少?

如果达到与(1)相同得去除颗粒最小直径,空气得质量流量为多少?

(3)欲取得更好得除尘效果,应如何对降尘室进行改造?

(假设空气压力不变,20℃空气得密度为1.2kg/m3,黏度为1、81×10-5Pa·s,400℃黏度为3。

31×10-5Pa·s。

解:

(1)预热前空气体积流量为,降尘室得底面积为65m2

所以,可以全部去除得最小颗粒得沉降速度为

假设颗粒沉降属于层流区,由斯托克斯公式,全部去除最小颗粒得直径为

检验雷诺数

假设正确

(2)预热后空气得密度与流量变化为

体积流量为

可以全部去除得最小颗粒得沉降速度为

同样假设颗粒沉降属于层流区,由斯托克斯公式,全部去除最小颗粒得直径为

检验雷诺数

假设正确

得颗粒在400℃空气中得沉降速度为

要将颗粒全部除去,气体流量为

质量流量为

(3)参考答案:

将降尘室分层,增加降尘室得底面积,可以取得更好得除尘效果。

6、11 用与例题相同得标准型旋风分离器收集烟气粉尘,已知含粉尘空气得温度为200℃,体积流量为3800m3/h,粉尘密度为2290kg/m3,求旋风分离器能分离粉尘得临界直径(旋风分离器得直径为650mm,200℃空气得密度为0.746kg/m3,黏度为2。

60×10-5Pa·s)、

解:

标准旋风分离器进口宽度m,

进口高度m,

进口气速m/s

所以分离粉尘得临界直径为

6.12体积流量为1m3/s得20℃常压含尘空气,固体颗粒得密度为1800kg/m3(空气得密度为1.205kg/m3,黏度为1、81×10-5Pa·s)。

(1)用底面积为60m2得降尘室除尘,能够完全去除得最小颗粒直径就是多少?

(2)用直径为600mm得标准旋风分离器除尘,离心分离因数、临界直径与分割直径就是多少?

解:

(1)能完全去除得颗粒沉降速度为

m/s

假设沉降符合斯托克斯公式,能够完全去除得最小颗粒直径为

检验:

假设正确。

(2)标准旋风分离器

进口宽度m,进口高度m,进口气速m/s

分离因数

临界粒径

分割直径

6。

13原来用一个旋风分离器分离气体粉尘,现在改用三个相同得、并联得小旋风分离器代替,分离器得形式与各部分得比例不变,并且气体得进口速度也不变,求每个小旋风分离器得直径就是原来得几倍,分离得临界直径就是原来得几倍、

解:

(1)设原来得入口体积流量为qV,现在每个旋风分离器得入口流量为qV/3,入口气速不变,所以入口得面积为原来得1/3,

又因为形式与尺寸比例不变,分离器入口面积与直径得平方成比例,

所以小旋风分离器直径得平方为原来得1/3,则直径为原来得

所以小旋风分离器直径为原来得0、58倍。

(2)由式(6.3。

9)

由题意可知:

、、、都保持不变,所以此时

由前述可知,小旋风分离器入口面积为原来得1/3,则为原来得倍

所以倍

所以分离得临界直径为原来得0。

76倍。

第七章

7、3用过滤机处理某悬浮液,先等速过滤20min,得到滤液2m3,随即保持当时得压差等压过滤40min,则共得到多少滤液(忽略介质阻力)?

解:

恒速过滤得方程式为式(7.2.18a)

所以过滤常数为

此过滤常数为恒速过滤结束时得过滤常数,也就是恒压过滤开始时得过滤常数,在恒压过滤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由恒压过滤方程式(7.2.15),

所以

所以总得滤液量为m3

7.5用压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以压差150kPa恒压过滤1。

6h之后得到滤液25m3,忽略介质压力,则:

(1)如果过滤压差提高一倍,滤饼压缩系数为0、3,则过滤1。

6h后可以得到多少滤液;

(2)如果将操作时间缩短一半,其她条件不变,可以得到多少滤液?

解:

(1)由恒压过滤方程

当过滤压差提高一倍时,过滤时间不变时

所以

m3

(2)当其她条件不变时,过滤常数不变,所以由恒压过滤方程,可以推得

所以

所以m3

7、10 用板框过滤机恒压过滤料液,过滤时间为1800s时,得到得总滤液量为8m3,当过滤时间为3600s时,过滤结束,得到得总滤液量为11m3,然后用3m3得清水进行洗涤,试计算洗涤时间(介质阻力忽略不计)。

解:

由(7.2.11)得

依题意,过滤结束时

所以过滤结束时m3/s

洗涤速度与过滤结束时过滤速度相同

所以洗涤时间为

s

7、13、温度为38℃得空气流过直径为12.7mm得球形颗粒组成得固定床,已知床层得空隙率为0。

38,床层直径0.61m,高2。

44m,空气进入床层时得绝对压力为111。

4kPa,质量流量为0.358kg/s,求空气通过床层得阻力。

解:

颗粒比表面积

查38℃下空气密度为1。

135kg/m3,黏度为1。

9×10—5Pa·s。

空床流速为

空气通过床层得阻力为

7.15 某固定床反应器,内径为3m,填料层高度为4m,填料为直径5mm得球形颗粒,密度为2000kg/m3,反应器内填料得总质量为3、2×104kg、已知通过固定床得气体流量为0。

03m3/s,平均密度为38kg/m3,粘度为0、017×10-3Pa·s,求气体通过固定床得压力降、

解:

颗粒床层得体积为

填料得体积为

所以床层得空隙率为

颗粒得比表面积为

气体通过颗粒床层得流速为

由公式(7.3.11),得

所以气体通过床层得压力降为8。

4Pa

7。

16。

一个滤池由直径为4mm得砂粒组成,砂砾球形度为0。

8,滤层高度为0.8m,空隙率为0、4,每平方米滤池通过得水流量为12m3/h,求水流通过滤池得压力降(黏度为1×10-3Pa·s)、

解:

颗粒得比表面积为

空床流速

所以水流通过滤池得压力降为

第八章

8。

2吸收塔内某截面处气相组成为,液相组成为,两相得平衡关系为,如果两相得传质系数分别为kmol/(m2·s),kmol/(m2·s),试求该截面上传质总推动力、总阻力、气液两相得阻力与传质速率。

解:

与气相组成平衡得液相摩尔分数为

所以,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得总传质推动力为

同理,与液相组成平衡得气相摩尔分数差为

所以,以液相摩尔分数差表示得总传质推动力为

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系数为

kmol/(m2·s)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系数为

kmol/(m2·s)

传质速率

kmol/(m2·s)

或者kmol/(m2·s)

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系数分析传质阻力

总传质阻力(m2·s)/kmol

其中液相传质阻力为(m2·s)/kmol

占总阻力得66。

7%

气膜传质阻力为(m2·s)/kmol

占总阻力得33、3%

8.3用吸收塔吸收废气中得SO2,条件为常压,30℃,相平衡常数为,在塔内某一截面上,气相中SO2分压为4。

1kPa,液相中SO2浓度为0.05kmol/m3,气相传质系数为kmol/(m2·h·kPa),液相传质系数为m/h,吸收液密度近似水得密度。

试求:

(1)截面上气液相界面上得浓度与分压;

(2)总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与传质速率。

解:

(1)设气液相界面上得压力为,浓度为

忽略SO2得溶解,吸收液得摩尔浓度为kmol/m3

溶解度系数kmol/(kPa·m3)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平衡,所以

又因为稳态传质过程,气液两相传质速率相等,所以

所以

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kPa,kmol/m3

(2)总气相传质系数

kmol/(m2·h·kPa)

总液相传质系数m/h

与水溶液平衡得气相平衡分压为kPa

所以用分压差表示得总传质推动力为kPa

与气相组成平衡得溶液平衡浓度为kmol/m3

用浓度差表示得总传质推动力为kmol/m3

传质速率 kmol/(m2·h)

或者

kmol/(m2·h)

8。

5 利用吸收分离两组分气体混合物,操作总压为310kPa,气、液相分传质系数分别为kmol/(m2·s)、kmol/(m2·s),气、液两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关系式为(p*得单位为kPa),计算:

(1)总传质系数;

(2)传质过程得阻力分析;

(3)根据传质阻力分析,判断就是否适合采取化学吸收,如果发生瞬时不可逆化学反应,传质速率会提高多少倍?

解:

(1)相平衡系数

所以,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系数为

kmol/(m2·s)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系数为

kmol/(m2·s)

(2)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得总传质阻力为

其中液膜传质阻力为,占总传质阻力得99、7%

气膜传质阻力为,占传质阻力得0.3%

所以整个传质过程为液膜控制得传质过程。

(3)因为传质过程为液膜控制,所以适合采用化学吸收、如题设条件,在化学吸收过程中,假如发生得就是快速不可逆化学反应,并且假设扩散速率足够快,在相界面上即可完全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等同于忽略液膜阻力得物理吸收过程,此时

kmol/(m2·s)

与原来相比增大了426倍

8、9 在吸收塔中,用清水自上而下并流吸收混合废气中得氨气。

已知气体流量为1000m3/h(标准状态),氨气得摩尔分数为0。

01,塔内为常温常压,此条件下氨得相平衡关系为,求:

(1)用5m3/h得清水吸收,氨气得最高吸收率;

(2)用10m3/h得清水吸收,氨气得最高吸收率;

(3)用5 m3/h得含氨0.5%(质量分数)得水吸收,氨气得最高吸收率。

解:

(1)气体得流量为mol/s

液体得流量为mol/s

假设吸收在塔底达到平衡

则,所以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2)气体得流量为mol/s

液体得流量为mol/s

假设吸收在塔底达到平衡

则,所以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3)吸收剂中氨得摩尔分数为

假设吸收在塔底达到平衡

则,所以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8、10 用一个吸收塔吸收混合气体中得气态污染物A,已知A在气液两相中得平衡关系为,气体入口浓度为,液体入口浓度为,

(1)如果要求吸收率达到80%,求最小气液比;

(2)溶质得最大吸收率可以达到多少,此时液体出口得最大浓度为多少?

解:

(1)气相入口摩尔比,

液相入口摩尔比

吸收率,所以,

所以,最小液气比

(2)假设吸收塔高度为无穷大,求A得最大吸收率

①当液气比,操作线与平衡线重合,气液两相在塔顶与塔底都处于平衡状态。

吸收率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

②当液气比,操作线与平衡线在塔顶点相交,即液相进口浓度与气相出口浓度平衡、

吸收率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

与①相比,吸收率达到同样大小,但就是液相出口浓度要低、

③当液气比,操作线与平衡线在塔底点相交,即液相出口浓度与气相进口浓度平衡。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

吸收率

与①相比,液相出口浓度达到同样大小,但就是吸收率要低。

8、11在逆流操作得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废气中得组分A,入塔气体溶质体积分数为0、01,已知操作条件下得相平衡关系为,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得1。

5倍,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1.2m,要求吸收率为80%,求填料层得高度、

解:

已知传质单元高度,求得传质单元数,即可得到填料层高度。

塔底:

塔顶:

操作过程得液气比为

吸收因子

所以,传质单元数为

所以填料层高度为m

第九章

9。

125℃,101.3kPa下,甲醛气体被活性炭吸附得平衡数据如下:

q/[g(气体)•g(活性炭)-1]

0

0。

1

0、2

0.3

0。

35

气体得平衡分压/Pa

0

12266

试判断吸附类型,并求吸附常数。

如果25℃,101、3kPa下,在1L得容器中含有空气与甲醛得混合物,甲醛得分压为12kPa,向容器中放入2g活性炭,密闭、忽略空气得吸附,求达到吸附平衡时容器内得压力。

解:

由数据可得吸附得平衡曲线如下

图9—1习题9。

1图中吸附平衡线

由上述得平衡曲线,可以判断吸附可能就是Langmuir或Freundlich型。

由,整理数据如下

1/q

10

5

3、3

2。

86

1/p

0。

00374

0、00062

0。

00018

0。

00008

作1/q与1/p得直线

图9-2 习题9。

1图中1/q-1/p得关系曲线

由,整理数据如下:

lnp

5、59

7、38

8.63

9。

41

lnq

-2。

30

-1.61

-1、20

-1。

05

作lnq与lnp得直线

图9-3习题9。

1图lnq与lnp得关系曲线

由以上计算可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更好一些。

同时计算参数如下:

1/n=0、3336,n=3,lnk=-4、1266,k=0、016,所以等温线方程为

题设条件下,甲醛得物质得量为mol

质量为g

假设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为q,则此时得压力为

将代入,可以求得Pa

所以此时甲醛得平衡分压已经很低,如果忽略得话,可以认为此时容器内得压力为kPa

9、2现采用活性炭吸附对某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对两种活性炭得吸附试验平衡数据如下:

平衡浓度COD/(mg•L-1)

1

00

A吸附量/[mg•g(活性炭)—1]

55。

6

192。

3

227、8

326、1

357。

1

378。

8

394、7

B吸附量/[mg•g(活性炭)-1]

47.6

181.8

294、1

357、3

398.4

434。

8

476、2

试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