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777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docx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

暑假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分析:

单元主题内容

单元目标

落实项目

单元核心目标

检测方式

备注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2、认识平行线,用三角板画一组平行线

3、认识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相交与垂直

4、认识平角、周角

5、认识量角器

6、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空间感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面上找到“线”,并且研究线(三种直的线),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以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旨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了解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主要应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评价中不要单纯地考察概念记忆的内容。

重点可以放在具体图形的设计和发现上,如安排一副生活的情境图,找一找图中互相平行与垂直的线段。

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练习,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线,以及平角,周角。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与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认识平行线

相交与垂直

3、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认识平角、周角,认识量角器。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进度安排

序号

上课内容

预计课时

本单元的时间

其他备注

1

线的认识

1课时

9月16日到9月25日

2

平移与平行

1课时

3

相交与垂直

1课时

4

旋转与角

1课时

5

角的度量

1课时

6

画角

1课时

7

机动

1课时

8

练习二

1课时

2、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用字母读出直线、射线与线段。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归纳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与态度:

体会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中充实着大量的图形,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学生并不陌生。

但是这些线相对于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比较隐秘,学生在生活中不太容易发现。

知识链接: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认识了一部分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以及存在平面图形上的角。

学习困难: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策略预设: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在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让学生直观的学习理解这三种线。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1、斑马线、灯光光线、铁轨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它们不同的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1、学生独立看图片,思考问题,教师抽生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

相同点都是直的,区别是,斑马线最短,光线可以射很远,铁轨很长、看不到头。

2、教师画图来表示三种线,突出像斑马线一样可以看到头尾的直的线,我们用线段来表示。

像灯光一样看的到头但是看不到尾的直的线,就用射线来表示。

像铁轨一样看不到头尾的直的线就用直线来表示。

在黑板上图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同桌讨论线段、射线和线段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同桌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预设学生的回答:

端点个数不同,长短不同。

把三个图形的区别联系用表格的形式直观表示。

 

3、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学习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1、每一条线段、射线和直线都可以取一个名字,自学读一读,看一看它们怎样命名?

怎样读?

学生先进行独立学习,再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实时点评。

提醒注意:

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第二课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情感与态度:

在多次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量的接触到有平行关系的线段。

比如五线谱,拼音本上的横线等等。

知识链接: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学习了线的认识,了解了直线、射线与线段。

对直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平移,能够平移一条线段到指定的位置。

学习困难: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两条直线关系的第一课。

平行线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要理解“永不相交”是困难的。

策略预设:

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

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就是平行关系。

最后回到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用是否平行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平移

 

借助实际情景认识平行线

 

1、观察平移前后铅笔的位置,想一想如果用直线表示平移前后铅笔的位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观察双杠的两根杠,说一说两根杠的位置关系怎样?

为什么说是两根杠互相平行?

1、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观察平移前后铅笔的位置,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预设学生回答:

(1)都是直的

(2)、平的

(3)同一方向

(4)不相交的

教师揭示平行线概念

2、独立观察,说明判断依据。

预设:

(1)双杠延长也不会相交

(2)平移其中一条单杠可以得到另一根单杠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用直线表示平移前后铅笔的位置,结合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平移。

2、移一移。

 

借助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1、找出试一试图中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颜色描出来。

2、为什么说这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怎样验证?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

2、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验证线段是否互相平行?

3、在投影仪下操作验证过程。

 

3、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说一说纸片上的哪些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怎样说明?

2、想一想,你手上的长方形纸片还可以怎样折,使折痕互相平行?

3、怎样验证这些折痕是否互相平行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教师先示范折纸,最简单的横折,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再让学生独立折纸,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纸片上哪些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折法的纸片全班交流。

3、说一说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巩固学生对于平行线的认识

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汇报交流。

4、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

再分解画线步骤为三步:

比、贴、推。

学生跟学每一步。

再独立画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再示范如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第三课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垂线,会用三角尺画垂线,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感受过垂直现象,比如直立物体与承载它的平面之间的关系。

知识链接: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三角尺上认识了直角,并且能够利用三角尺找到生活中的直角。

学习困难:

相交与垂直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上还有一定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互相垂直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相交与垂直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策略预设:

1、结合实际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2、动手操作,通过折纸、画垂线加深对于垂线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看一看

 

借助实际情景认识垂线

 

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

学生独立观察,并用三角尺验证“十”字形,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是直角。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垂直的概念。

2、折一折。

 

借助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想一想,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

,并尝试折一折。

预设:

有的学生沿边对折,然后再沿边对折;

有的按角对折,再按角对折;

选取不同折法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用直尺测量夹角是否是直角,检验折法是否正确。

 

3、说一说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你能说一说教室里或者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找互相垂直的线段,或者生活中垂直的现象。

教师进行实时点评。

3、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会学生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师先进行示范,再分解作图步骤,带领学生作图

学生先跟学,再独立画一组垂线。

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第四课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平角、周角,能辨认周角与平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活动角的过程,在操作旋转角的过程中认识周角与平角

情感与态度:

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旋转现象有大量的体验,知道旋转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的活动。

知识链接: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

学习困难:

学生之前认识的角都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或者看的见的平面图形。

而对于动态旋转形成的角比较陌生,所以本课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另外旋转形成角其实有两个,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容易造成混淆。

策略预设:

1、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角,认识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角;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平角、周角,巩固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制作活动角

 

让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

 

观察旋转过程中行程的各种角,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活动:

1、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订在一起。

2、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3、观察旋转过程中行程的各种角,与同学进行交流。

预设:

在旋转过程中,学生依次发现两张纸条形成的夹角是:

锐角、直角与钝角。

部分学生知道平角和周角。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两根纸条的位置关系怎样时是平角或者周角?

教师再结合具体操作揭示平角周角概念。

并且图示两种角。

2、说一说

 

巩固学生对平角、周角的认识

说一说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平角或者周角?

学生先看书P24试一试图,说一说人体与立柱,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平角或者周角?

再举例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第五课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描述角的大小的过程,体会统一单位度量角大小的必要性。

情感与态度:

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和严密。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大多数小朋友见过量角器,但是只有少数使用过。

知识链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学习困难:

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课主要学习的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策略预设:

1、从旧知引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明确角的大小只与张口大小有关;2、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不使用量角器量角

 

让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你能知道∠A和∠B分别有多大吗?

不使用量角器,你怎样测量它们的大小?

2、同样大小的角,测量结果却不同,怎么办?

3、如何让测量结果更加的精确?

1、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测量角的大小,比如直尺或者三角板,量角器。

2、学生展示各种测量方法及结果,全班讨论方法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要看角张口大小。

3、学生思考如何让测量结果相同。

4、学生思考如何让测量结果更加的精确,从而引入1°角。

2、认一认

 

认识量角器

1、请你在量角器上找一找1°角。

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角。

2、量角器上的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举例说一说。

3、周角多少度?

平角呢?

1、学生独立观察量角器,尝试找出1°角。

明确量角器上有180个1°角。

2、学生自学p27,认识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3、学生独立思考平角和周角的度数。

3、量一量

学习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1、看图说一说∠A和∠B的度数?

2、怎样确定看量角器内圈读数还是外圈读数?

3、你能跟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吗?

4、测量角的时候,量角器怎么放?

读数怎么看?

要注意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量角器,同桌互相说一个角的度数,全班交流。

2、学生独立思考看量角器读数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看图自学量角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方法。

4、学生归纳总结量角方法。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第六课画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读数的角。

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角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

学生在平时的画图中经常会画角,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三角形。

知识链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在前几课的学习中,认识了平角、周角,并且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学习困难:

学生在前一课初次认识了量角器,对于使用量角器不熟练,要使用量角器画角存在困难。

策略预设:

1、从画锐角入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2、画钝角,让学生感知用三角尺画角的局限性,巩固用量角器画角的技能。

教学设计:

任务模块

达成目标

核心项目

学生参与

其他

1、画一个60°的角

 

学习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1、请你画一个60°的角,想一想怎样画?

动手试一试。

2、量一量你画的角是60°吗?

3、你是怎样画的?

1、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并测量自己画的角。

2、学生同桌交流画角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画角方法。

预设:

(1)用三角尺60°角画同样大小的角。

(2)用量角器画60°角

2、画一个150°的角

 

巩固用量角器画角的技能

1、请你画一个150°的角。

2、你是怎样画的?

3、能用三角尺画吗?

1、学生独立画角,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在投影仪下再现画角的过程。

预设:

(1)用量角器画角。

(2)用三角尺上90°和60°角画角。

练习设计:

动力加油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