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770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docx

创意图形之共用形平面设计

1、背景

共用形是创意图形的一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或者完全共用、或者共享于同一空间,或者同一边缘共用,相互依存,构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图形。

共用形作为一种好的艺术形式而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所采用,我们不但可以从中国传统图案中看见大量的共用形,现代图形大师更是将其推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共用形按其组织形式的特征可以将其分类为完全共用形、共面共用形、共线共用形。

1.1完全共用形

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全部共用。

例如,日本图形中《正倒立图形》(图1),正看是一个人形,倒看也是一个人形,整个图形全部共用。

同样,在J·亚斯德罗的《鸭子与兔子》(图2)也是两形的全部共用,右看是一个鸭子,左看是一个兔子。

1.2共面共用形

共面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共用部分空间,是图形的局部共用。

例如,明代成化皇帝所绘《一团和气图》(图3)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

学者研究认为其分别代表道家、儒家、佛家三个派别。

图中人物头形与身子互溶共用,是典型的共面共用形。

同样,在武强年画《三鱼争月》(图4)中,三个鱼身就用一个共同的头形,因其部分空间的共用,从而节省了笔墨,加强了联系,构成一幅均衡变化的图形。

1.3共线共用形

共线共用形是以边缘轮廓线的共用为特征,两形缺一不可、严密契合,是一种黑白正负形,我国民间艺人称之为"双关形"。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两个不同性别的腿》的共线共用形(图5),男人腿与女人腿在反复中闪烁不定,饶有趣味。

现代荷兰版画大师埃舍尔(MauritsCornelisEscher,1898-1972)更是将图形的共用与渐变、契合等手法相结合创作出《昼与夜》(图6)等精彩的共线共用形作品。

2、共用形的思维特征

林家阳在《图形创意》中所言:

归纳思维与发散思维是基本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做学问的基本方法。

[1](P..33)以创意为生命的艺术家更是应具备思维的拓展与聚合才能创造出图形形式上的惊奇。

两者既互相区别、否定、对立、矛盾,又相互补充、依存、统一、关联。

2.1思维的拓展

林家阳所言:

"同中看出不同,感悟出不同,画出不同,需要思维的横向训练,中国人传统的纵向思维、习俗惯性,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二维的思维应该变成三维思维。

"[1](P.8)艺术家的思维要跳出固定思考模式的圈子,克服惯性思维的软肋,将思维进行横向的发散与多维的挖掘。

如果没有思维横向间不同事物的关联怎么会有《鲁宾杯》(图7)中,杯子与人脸的侧面像的关联;如果没有思维在三维时空上的跨跃就不会有埃舍尔的《昼与夜》(图6)中白天与黑夜、白鸟与黑鸟的在同一画面的渐变与交替,跨越现实以构筑艺术理想中的"不可能的世界"。

艺术思维的拓展类似于儿童的思考,与成人比较而言,儿童思维因没有固有观念的束缚而天马行空,更具想象力与创造力。

著名图案学家雷圭元所言:

"不管哪个大师的作品,都好像是'与儿童邻',天真可爱。

"[2](P.2)艺术家的思考更应追求一种广度与深度的全方位儿童般质朴的拓展。

2.2思维的聚合

聚合思维又被称为收敛思维,是针对目标对象,调动与组织一切可以利用的与艺术主题有关的信息,展开理性思维与推理,是从"面"到"点"的积聚思考,是对所有发散信息进行判断与选择。

如果说思维的拓展是人脑的思考象一张洒开的鱼网,那么思维的聚合就是将这张洒开得很大的鱼网一点一点的往回收,因此,两者是辩证统一和不可或缺的。

在莱西·德文斯基的《种族主义》(图8)的海报中,在白色的脚下出现了黑色的人脸,此图形不仅是形上的相似与就用,更是寓意上种族主义的深刻阐释。

艺术家正是将脚和与之被踏到脚下的人脸进行思维的积聚而传释出发人深省的主题,从而创作出作者与观者之间具有心灵震撼的共用形。

3、共用形的视觉心理

在视觉心理美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当属以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派。

其理论认为任何形都是建立在视觉经验之上的一种组织建构,是人的"心理场"与"物理场"(亦即人的主观效应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形式自身与视觉心理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图形的最终视觉效应。

据此,对共用形研究不能缺少对人的视觉心理层面的解析。

3.1共用形满足人的秩序化视觉需求

大自然与人类都是有序而均衡的。

生物在生长、茂盛、衰败、死亡中新陈代谢,四季在春夏秋冬的规律中轮回。

人的五官与肢体无不是对称与均衡中符合黄金比例。

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于人的心理,根植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中,从而,人的生理与心理对艺术形式有一种秩序化的渴求。

共用形以规整的点、线、面、色为造型要素,依据形式法则(对称、均衡、韵律、比例、对比、统一)创意出具有对称性、节奏性、重复性、简洁性特征的形式。

例如民间年画《六子争头》(图9)中,整个图形依据一个环形的骨架而构成一个循环反复中秩序化的形式,骨架的对称与色块的均匀分布给予视觉以均衡,相似的曲线与空间组合方向的近似构成统一的秩序,整个图形变化中有秩序,运动中有均衡,给人以一种有序、和谐之美。

3.2共用形对人的简洁性心理满足

格式塔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将一些自然的图形让被试看过之后,过上几天再让他们根据记忆作画,结果发现所画的图形均比原来的图形要更加规则化、简单化。

[3](P.58)阿恩海姆说道:

"人类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样式看作是一个已知的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

"[4](P.64)可以认为,对艺术形式简洁性需求是人的视觉心理的天性。

共用形正是因图形的共用,节约空间,不浪费多余笔墨,以少胜多,以达到极简性的境界。

这种简洁是一种极致的简洁,与简单不可相提并论,简单造就的是单调与贫乏,而简洁是对简单与繁琐之间度的恰当好处的把握。

《太极图》(图10)的简洁是对人们求简心理的完美阐释。

其以一条优美共用的S曲线将一个完整的圆形分割成阴阳两条鱼形,阴鱼中阳眼,阳鱼中阴眼,形象化的表现了阴阳轮转、相生相克之万物生化的哲理。

太极图简洁的S形构图也因此被承袭为中国图案中最重要的骨架形式。

3.3共用形对图底关系的运用

阿恩海姆认为:

"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

"[4](P.311)视知觉易将完整的、闭合的、有意义的、优美的图形当作图,反之当作底。

"图"给人一种前进、扩张、凸出的张力,而"底"给人一种后退、内敛、凹进的收缩之感。

通常情况下,艺术形式的图底关系宜明确,但是共用形的创作却是艺术家利用视知觉的不确定性而将这种"图""底"关系矛盾化,造成相互抗衡、相互矛盾的谜语般视效。

以"鲁宾杯"(图7)为例,人脸因其完整、闭合、向前凸起、扩张而被识别成"图",与此同时,作为"底"的杯子本应向后隐退、凹进,此时却因其同样的完整、闭合与易识别性而不安于"底"的角色被推到图形的前景。

人们看到的究竟是人或者是杯子,完全取决于观者的注意力是黑形还是白形,当注意力是黑形时,视觉就将其识别为水壶,反之为人脸的侧影。

这即为典型的"图地反转"现象,即"图"与"地"相互依存与相互转换。

3.4共用形对其它视知觉律的运用

格式塔的视知觉律除包括以上的秩序化、简化律、图底关系之外,还包括图形的相似性、接近性、闭合性等原理的。

知觉相似性是指知觉对象中某些具有类似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风格等)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所谓接近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距离较短的或互相邻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视知觉的闭合性是指眼睛会将不完整的线条或形态看似更具完整性。

依据上述知觉律,视觉会将相似特征的、空间接近的、不完整的图形自动闭合成完整图形。

以《六子争头》(图9)为例,整个图形以统一的风格、相似的曲线、渐变的方向、接近的大小等等手法的运用而遵循了视觉的相似原理。

同时,艺术家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接近性与闭合性原理。

与普通图形的区别在于,共用形的公共空间是同时与不同的部分闭合而形成多个整体。

以此图最上边的小娃分析,小娃的头既与左边的身子闭合又在转瞬之间与右边的身子闭合。

小娃的上半身既与左边的臀部构成一个背面的小娃又与右边的臀部构成一个仰面的小娃。

与此同时,这个小娃的臀部又分别与相近位置上下两个小娃的上半身闭合。

总之,三个小娃在循环反复中相邻借用,公共空间与不同部分在交错中闭合完整而成六个小娃的形象。

4、共用形的艺术特征

艺术家以创意的思维和对视觉心理的精到分析而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特征的共用图形。

4.1一形多义言简意赅

共用形以简洁的形式却达到一形多义、言简意赅的效果。

以完全共用形J.亚斯德罗的《鸭子与兔子》(图2)为例,同一图形,因其类似性与含糊性,伸出的鸭子嘴巴又极易被看作是兔子的耳朵,因而同一图形被识别为具有双重意义的鸭子或兔子。

论及简洁,毕加索在《和平的面容》(图11)中更是将共用形的简洁演绎到无以复加的极致。

柔和的曲线既构成了女人面部一边轮廓又是和平鸽的翅膀轮廓,而在女人的另半边脸部轮廓中,大师天才地加上寥寥数笔,就是这样简洁的几笔就将一个橄榄枝的形象跃然纸上,无不叫人称绝。

和平鸽、女人、橄榄枝都是温柔、善良、和平的象征,三个元素被精炼地完全同置于一体,形式是简洁的,意义是深远的,正如文学语言的"一语双关",言有尽而意无穷。

4.2模糊矛盾虚实互换

共用形虽用笔简洁却视觉神趣。

以中国传统典型纹样《太极图》(图10)为例,太极图的阴阳鱼在视觉上转瞬轮换,当人们感受到阳鱼为前进、突出时,阴鱼也不安于后退、弱化的角色而与阳鱼发生争让。

这种冲突是激烈与旗鼓相当的,让人产生一种极力想分辨其中的主次却无法分辨的模糊、矛盾的视效。

同时阴阳鱼又以其互为图底的关系而虚实互衬。

当阳鱼为实形,阴鱼为其陪衬,没有阴鱼的衬托不会有阳鱼的主体地位;当阴鱼为实时,阳鱼甘当配角的角色。

此时,图形之中虚空的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

正如清代画家戴熙(1801-1860)在《习苦斋画絮》中所言:

"画在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之处。

"艺术家一方面利用视觉的不确定性、图底互换,另一方面对虚实关系精心取舍,计其白,当其黑,最终营造出共用形模糊中有确定,矛盾中有合理、虚空中有凸显,内敛中有张扬的视效。

著名图案学家雷圭元在评论这种共线共用形时说道:

"这一种图形之所以美、是因为其既具有事物本质的美,又具有完整的形式美。

花纹美,空间也美,黑白,虚实,相互衬托都具美形。

"[5](P.43)

4.3相生共用互为你我

共用图形的共用关系有如生物的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间互相需要,彼此共存的状态。

普通图形各个部分是独立而完整的,而共用形各个部分却是关联而共生的。

其公共部分的缺失会导致二个图形整体性的破坏,从而失去生存的支柱。

共用形的共用是一种生死存亡的共用,一方的缺失会导致另一方的无法生存。

同时这种共生关系又是以图形之间互为你我的穿插与适形就用的契合为其手段。

两形之间的相互穿插与契合有如木工的接榫一样,严密咬合,形成紧凑的结合体。

这种咬合是以共线共用形中公共轮廓线或者部分共用形中公共空间的契合与穿插为表现手法。

最终形成共用形图形结构上一种相互迎让与呼应的关系,这类似于书法结构之势。

正如汉字书法结构四十八法所言:

"让右者右伸左缩有固逊之仪"。

正是公共部分的相生相用与图形之间的穿插迎让使得共用形产生了既简洁又紧密的效应。

4.4适形造型因势利导

共用形以图形的相似为适形基础,对形式因素进行因势利导的处理。

在埃舍尔的《昼与夜》(图6)中,从左往右,在白天向黑夜的转变过程中,白鸟的形象在渐变的过程中逐渐清晰。

从右往左,在夜晚向黎明渐构的时空中,黑鸟的形象依次变得明确。

黑鸟与白鸟在形状上具有类似性,一条公用的具有模糊特性的曲线构成了相向而飞的两只鸟形轮廓。

正是形的相似使得两形共用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却要求两形同时具有优美性与完整性,这增加了艺术造型的难度。

艺术家依据形式法则而因势利导地处理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线条变形、形状简化、两形契合、方向调整、空间重组等手段以适应整个画面的需要。

所以说没有形式造型的适形处理和形式因素(大小、方向、明暗等等)因势利导的变换就不会有共用形言简意赅与相生相用的效应。

5、结语

共用形是古今中外常见的创意图形,在民间艺人的年画作品中,在图形大师埃舍尔的版画中,在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海报上,都可以见到各种精彩的共用形实例。

共用形无论是全部共用、或是部分共用、或是边线的共用,一方面是艺术家思维大胆拓展与恰当收敛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视觉主体(人的视知觉)与知觉对象(艺术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艺术家以创意思考为先导,以视觉心理规律为依据,在想象与现实中架起桥梁,并在丰富中求简洁,以矛盾求合理,独立中求共生,从区别中求适形而创作出独具美感且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共用图形。

共用形因其言简意赅、虚实互换、相生共用、适形造型等艺术特征而在古今中外艺术历史之长河中闪烁光芒。

参考文献

[1]林家阳:

《图形创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第8页。

[2]雷圭元:

《中国图案美》,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3]王令中:

《视觉艺术心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腾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第311页。

[5]雷圭元:

《中国图案技法初探》,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43页。

[6]何灿群、葛列众:

《格式塔原理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6年第2期,第149页。

[7]阎评:

《论图形创意及其思维形式》,《装饰》,2003年第9期,第30-31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