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710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docx

完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课本25页图2.6)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区、六盘山。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

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

山、小兴安岭;

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

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

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

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高:

珠穆朗玛

峰(8844.43米);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

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

2、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2)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

盆”。

四川盆地:

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3)三大平原:

我国最大平原

东北平原:

黑土面积广大、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课本23页图22)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咼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祁连山

内蒙古咼原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4、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

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天然分界线是太行山脉,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天然分界线是武夷山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天然分界线是祁连山脉•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天然分界线是巫山,广东省和湖南省的天然分界线是秦岭。

5、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劣势: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的优势: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课本27页图2.9)

阶梯名称

海拔咼度

主要地形类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

平原、盆地相

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阶梯概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第二节气候

一、气温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影响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

纬度因素和冬季风。

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主要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分布。

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0C以下;秦岭一淮河以南,

冬季气温0C以上。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C)原因:

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因素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我国的温度带

(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也即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

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2)热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

秦岭一一淮河一线

(4)农作物的熟制:

温度带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水果

热带

一年三熟

香蕉、椰子

亚热带

一年两熟

柑橘

暖温带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苹果、梨

中温带

一年一熟

(5)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上的反映:

北方房屋坐北朝南,墙体厚,密闭程度较高,利于防寒;南

方民居则高大宽敞,利于通风透气。

二、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最早在我国的东南部登陆,越往西北,受到山脉的阻挡,风力越来越弱,因而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

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所以越靠南方河流汛期长,越往北的河流汛期越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降水对民居的影响:

越往南的民居屋顶的斜坡就越大,便于排水。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4月到10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2、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反之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地区

(1)干湿地区与降水、植被和农业的关系: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植被

农业

湿润区

800毫米以上

以森林为主

水田农业,种植水稻

半湿润区

400毫米一800毫米

森林和早原

旱地农业,种植小麦

半干旱区

200毫米一400毫米

以温带草原为主

我国重要的牧区

干旱区

200毫米以下

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2)知道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即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注意:

长白山、小兴安岭、山东半岛东部是是湿润区,天山、阿尔泰山是半干旱区

三、气候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分布:

(1)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

从南到北分布着: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一一淮河一线

(4)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5)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6)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能领略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景观)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咼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咼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咼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3、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原因:

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

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气候多样的优越性:

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

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C等温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mm年等降水

量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的分界线。

5、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季风的形成原因: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

季风气候特点:

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优点:

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

其界线为:

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T海洋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冋原、厶贵冋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

太平洋、印度

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T陆地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

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

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进慢退快)。

5月份,夏季风

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

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

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长

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

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

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2、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3、我国的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第三节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外流河和内流河

河流的作用:

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分类

概念

分布地区

汛期长短

流量大小

水源补给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

河流

东南部的湿润区、半湿润区

大气降水

内流河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西北部的干旱区、

半干旱区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2)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

(3)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形式:

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4)京杭运河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黑龙江一一结冰期最长;

珠江一一汛期最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我国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

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

塔里木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C

3、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水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

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汛期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

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

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一

淮河以北

东北地区

水量较丰富

汛期较短(春汛、夏汛)

华北地区

水量较小

汛期短(夏汛)

秦岭一淮河以南

水量丰富

汛期长(夏汛)

外流河共性

丰富

夏季

归纳我国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降水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小

主要来自于咼山冰雪融化和山地降水

汛期集中在夏季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

多为季节河

河水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冬季断流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4、说说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我国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较多;西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河流相对稀少。

5、京杭运河

起始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

京、津、冀、鲁、苏、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入东海。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量

(9500多亿立方米)最大、流域面积最广(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河流。

(1)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2)长江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

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青藏川滇渝湘赣,鄂皖苏沪东海边)。

(3)长江干流依次流经地形: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巫山(长江横穿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4)长江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青藏高原区、亚热带;长江干流流经的干湿区:

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宜昌(湖北);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江西九江)。

(6)长江的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

长江干支流示意图:

2、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一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就位于长江上游。

3、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上游流经一、二阶梯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水能宝库”之称。

长江宜宾以下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长江横贯东西,通过长江还可形成“江海联运”,

沟通了沿海和内地;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实现“铁水联运”,是当知无愧的“黄金水道”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易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

上游:

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面宽阔,流速缓慢

下游:

地势更低平,江面更宽阔,水网如织,水乡泽国

4、长江生态和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长江在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之间的河段称为川江。

该河段滩多流急,从根本上改善该河道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利工程。

此外,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2)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

该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有“九曲回肠”之称,因而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该河段的措施:

①河道裁弯取直;②加高加固两岸堤防;③开挖荆江蓄洪区等。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上游

中游

下游

划分的地点

宜昌以上

宜昌到湖口

湖口以下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

1、航运价值咼(黄金水道)

2、发展淡水养殖

存在的冋题

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严重

产生问题的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降水时,干支流同时涨水

1、泥沙淤积;「

2、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降低

解决的措施

植树造林

1、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退耕还湖

N

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M唐古拉山脉,注入N东海。

2.支流:

a雅砻江,b岷江,

c嘉陵江,d乌江,

e汉江,f湘江,g赣江

3•湖泊:

⑧鄱阳湖⑨洞庭湖

6•水电站:

h三峡k葛洲坝

4•港口城市:

①宜宾②重庆

④武汉⑥南京⑦上海

5•上、中游分界点③宜昌,所在省区湖北。

中、下游分界点⑤湖口,所在省区江西。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1)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黄河干流依次流经地形: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河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青藏高原区、暖温带、中温带;黄河干流流经的干湿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

(4)黄河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河口(内蒙古),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河南)。

(5)黄河的支流:

湟水、洮河、汾河(主要流经山西省)、渭河(主要流经陕西省)

(6)受气候影响,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1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2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

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2、黄河的贡献

(1)塑造平原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

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提供了灌溉水源

(3)提供水能

3、上游:

水能资源丰富,已陆续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

中游:

多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多泥沙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导致河水泥沙含量增大;(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修路、采矿等植被破坏)。

下游:

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成因: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大量泥沙汇入河流。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危害:

洪涝灾害严重

黄河干支流示意图:

4、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黄河的上游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