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68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docx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

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的整体性:

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环境质量:

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环境影响后评价: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环境容量:

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环境要素:

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3、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

6、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试行的时间2003年9月1日。

7、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七类。

按照标准制定颁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地方两级。

8.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得作用包括:

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9.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

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物质量标准。

10.环境影响按照影响的来源分为: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1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包括:

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可做简答)

12.在人类活动中,评价具有四中最为基本的功能:

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1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关于颁发[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色与方法(试行)的通知]》

1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依据中的单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15.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6.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17.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18.按评价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9.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20.按环境影响评价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21.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   A、B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2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  A、B、C    )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23.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答:

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政策性原则;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差异原则;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24.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25.规划的环境评价的对象是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26.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

综合规划需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需编写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而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则需编写篇章和说明 。

27.

三、简答题

1.环境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整体性与区域性 

①环境的整体性,又称为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是环境的最基本的特性。

 

②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⑵变动性和稳定性 

①环境的变动性,是指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②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自身的调节功能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⑶资源性和价值性 

①环境的资源性,包括非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②环境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具有价值性。

2.各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是:

 ⑴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

从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要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⑵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可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①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此外,还要具有评价活动开始及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反馈程序。

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括的内容(要点)?

答:

[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5]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1972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1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首次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从微观评价向中观、宏观评价发展。

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

分类管理,完善了申报、审批程序及法律责任。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

①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合理布局提供前提条件,制止用危害环境的代价谋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近视做法。

     ②通过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依据。

 

    ③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科学管理,增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提高民众关心、保护周围环    境的公民意识。

5.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③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6.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别?

 

环境质量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条件,对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或数量所作出的限量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相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较为严格,当某个企业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不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时,我们的执法机关可以以民事身份提起诉讼。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名词解释

1.评价工作等级:

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4.等标污染负荷:

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

计算式pi=mi/ci。

5.污染物总量控制:

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6.环境承载力:

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7.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8.环境影响预测:

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9.污染因子:

是指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则称为污染因子。

二、选择题

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后者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包括:

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等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社会经济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