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855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docx

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学生用书P9]

最新考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

通过温室种植水果、温室育种等实例,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相关地理现象。

2.综合思维:

组织以气压带、风带和常见天气系统为主题的讨论会、辩证会,探究其成因,综合分析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学生用书P9]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太阳辐射状况:

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低纬度气温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大于夜长,气温高。

(2)大气自身条件:

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3.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

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

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

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全国Ⅱ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①。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②。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③。

据此完成

(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④,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⑤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⑥(  )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思路导引]

第一步:

获取和解读信息——勾画关键点

材料

信息

信息①:

积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信息②: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开始凝结成云。

信息③: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题干

信息

信息④: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呈相间分布状态。

信息⑤: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即温度上升最明显的地带。

信息⑥: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时刻。

第二步:

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准答题点

(1)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不凝结。

(2)气温高,空气剧烈的膨胀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积云。

(3)地面温度越低,水汽越易凝结,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气温最低的日出前后。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相关知识。

(1)题,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2)题,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第(3)题,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

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

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B、C、D错。

[答案] 

(1)C 

(2)D (3)A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2020·天津河东一模)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和天津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完成下题。

1.在照片拍摄的季节,天津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B.7~8月,削弱②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11~12月,增强③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

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

解析:

B [7~8月为夏季而气温高,黑色尼龙网可阻挡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蔬菜上,从而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2019·河北沧州二模)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

℃)。

据此完成2~4题。

2.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

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

解析:

B [图示1月等温线总体上呈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很大;7月等温线呈闭合的同心圆状,且气温中部低、四周高,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高周低,可判断影响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

3.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

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

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

解析:

D [图示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气温低,其弯曲方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则可能是冬季风影响所致。

]

4.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

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

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

解析:

C [乙、丙两地纬度、距离海洋均相近,海拔差别也不大;但丙处于山地的东南、乙位于山地的西部,在夏季风作用下,丙处于迎风坡而降水多、增温较慢,乙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增温快,从而气温不同。

]

(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6.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上右图中(  )

①.①增大 ②.②增大 ③.③减小 ④.④减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5.C 6.D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

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

因此正确答案选①④,②③错误。

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第6题,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小。

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②增大。

正确答案选②③,①④错误。

]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

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在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

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

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

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中心或气压带符合上面的规律,但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面规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3.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

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

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地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具体见下表)

多雨

少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方法技巧] 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试题中经常以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为载体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思路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要能够根据材料中数据明确降水空间差异,熟练掌握安徽的地理位置,并且根据材料提示的地形空间差异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不对;从图中看,南部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B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市南部是山地,对海洋水汽抬升明显,降水多,北部为平原,降水少,D对。

故选D。

[答案] D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2019·广西桂林检测)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完成1~2题。

1.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图中乙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

1.B 2.B [第1题,甲处于高压脊不会形成降水;乙处于低压槽,易形成锋面,容易形成降水;丙处于高压中心,不会形成降水;丁处于高压脊不会形成降水,B正确。

第2题,可以根据等压线画出一地的风向,先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北半球向右偏作出风向,可知图中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

(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3~5题。

地点

项目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

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860

气温(℃)

4.8

9.2

16.1

12.2

11.1

降水(mm)

164

84

95

140

1260

3.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4.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5.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解析:

3.D 4.C 5.D [第3题,根据表格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降水量比乙丰富;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故A、B错误;乙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第4题,根据上题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该题选C。

第5题,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误;地形和季节无关,故C错误;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强弱相关,故B错,D对,所以该题选D。

]

考点三 常见天气系统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晴朗天气。

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②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a.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南半球将向其左偏,北半球将向其右偏即可。

b.风力:

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③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形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万里

低压槽上多降水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天气系统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

(气旋系统)

高压控制

锋面气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例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

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

(1)~

(2)题。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思路导引]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

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

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

甲图为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图为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图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

故本题选择C。

(2)题,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符合上述气压场的只有乙。

故本题选择B。

[答案] 

(1)C 

(2)B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2020·湖南衡阳一模)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下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

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次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往往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解析:

C [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多为冷锋过境所致,四幅图中C、D图中有冷锋,但D图所示位于南半球,不符合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特征。

]

2.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充足B.获得太阳辐射少

C.风力更大D.获得地面热量少

解析:

D [高速公路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说明桥面气温低,因而主要原因是获得地面热量少。

]

(2019·福建3月质检)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

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解析:

A [由“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可判断闪电次数多的位置就是雷暴控制区域。

图示14:

00~14:

15闪电集中在洪泽湖东部,而14:

45~15:

00闪电又集中到了洪泽湖西部,说明雷暴天气系统自东向西过境洪泽湖。

]

4.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减弱

C.水汽得到补充D.热量得到加强

解析:

B [由“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可判断雷暴强度与气流上升强度呈正相关,而夏季(7月)洪泽湖相对陆地为低温区,故雷暴经过洪泽湖时,因水温低而空气对流上升减弱,导致雷暴强度降低。

]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5.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解析:

C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涉及到风向的判断、等压线的判读、台风的影响、雾形成的条件等。

解答时特别注意②地大雾形成的条件和③地强降水的形成的差别。

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降温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

故选C。

]

考点四 气候类型的判读与特征分析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

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大于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0℃~15℃(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50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于0℃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

炎热(高温)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

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主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气象灾害等。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试题调研专辑)下图为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统计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成因相同的一组是③(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④(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广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思路导引]

第一步:

获取和解读信息——勾画关键点

图表信息

信息①:

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气温的数值及其分布。

信息②:

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降水量的数值及其分布。

题干信息

信息③:

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成因相同的一组是哪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