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9163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docx

专题06古诗文阅读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

专题06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

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

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

于是盎然的春意,秾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2.

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

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

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最爱”二字直抒胸臆。

(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3.C

4.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分析】

3.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

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

故选C。

4.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

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了。

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

这棵树真高!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

①征铎: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②杜陵: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③凫:

野鸭。

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5.C

6.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析】

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看到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景象,怀乡的情思油然而生;

故选C。

6.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点睛】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二、对比阅读

(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

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

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

高大的样子。

②公辅:

三公首辅。

③徇:

追求。

④假:

看待、对待。

③人主:

君主。

⑥毁誉:

毀谤和称赞。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9.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10.(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7.

(1)参与

(2)案件(3)广博(4)声望

8.

(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9.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0.

(1)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

(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又何间焉”句意为:

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

参与。

(2)“小大之狱”句意为:

大大小小的案件。

狱:

案件。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句意为:

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

博:

广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句意为:

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

望:

声望。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得分点为:

“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

(2)句得分点为:

“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

9.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1)根据“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

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

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曹刿论战》开头就说“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揭示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头“十年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

张公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

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还没有回来,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

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

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

“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油盎:

油瓶。

②罅:

裂缝。

③滟滪堆:

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沿:

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疾:

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发:

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

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

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1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

(1)顺流而下

(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

12.

(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

1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分析】

1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如……然”是“好像……的样子”;“疾”是古今异义词,“迅速,快”的意思。

1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呼(呼喊)、于(在)、则(就)、屡(多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3.

老相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本题可依据“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和“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来概括填写作答。

1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

[乙]文画线句子“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

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

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

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

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

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

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

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

杜甫有诗言道:

“白帝城和夔州各有各的特点。

”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

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当地人说:

"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

(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肉食者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又何间焉(参与)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1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醉翁之意不在酒

B.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登轼而望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乡人曰必先苦其心志

17.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19.《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5.A

16.D

17.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18.C

19.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分析】

15.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壁:

营垒。

故选A。

16.

A.之:

到,往,动词/的,结构助词;

B.以:

凭借,介词/因为,连词;

C.而: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D.其:

都是“他的,代词”;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惠:

恩惠。

徧:

同“遍”,遍及。

从:

顺从。

(2)乃:

于是,就。

使:

派。

使:

使者。

节:

符节。

诏:

诏令。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是略写,一笔带过;战前、战后却写得极为详尽,突出“论”这个重点,故选C。

19.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远大的谋略;

从“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可以看出,曹刿深谙取信于民的道理;

从“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可以看出,曹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点睛】

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乙: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

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

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

先导说:

“天子就快到了!

”把守军门的都尉说:

“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

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

“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

“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

”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

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

“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

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

文帝说:

“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

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

”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