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应试技巧.docx
《CPA应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应试技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A应试技巧
总结命题特点、介绍各种题型的应试技巧
一、命题特点总结
1.命题范围严格限定在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内,基本上没有超过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
2.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
近年来,会计资格考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对操作能力的掌握和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上。
——今年这一趋势可能会有所加强。
3.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
客观题考点会涉及所有章和70%以上的节,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涉及多个考点,综合性强。
题目合计51题,平均每章6道题。
4.计算量较大。
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分值占50分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5.重复考点较多。
每年试题中已在历年考题中出现过的考点占相当大的比例。
今年由于教材变化比较大,考点重复率会有所降低。
但做一下最近几年与教材内容一致的考题仍然是会有帮助的。
6.题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多项选择题】(2008年试题)如果某投资项目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且其净现值指标大于零,则可以断定该项目的相关评价指标同时满足以下关系的有( )。
A.获利指数大于1
B.净现值率大于等于零
C.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折现率
D.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大于项目计算期的一半
[答疑编号950101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C
对于本题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净现值指标大于0”,结果误认为B也是答案。
【例·判断题】(2008年考题)根据项目投资的理论,在各类投资项目中,运营期现金流出量中都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 )
[答疑编号95010102: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如果没有注意到“运营期”三个字,很容易认为该题是正确的。
二、客观题应试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一定要做,即使不会也要“碰运气”,因为不倒扣分。
1.直接挑选法
如果考生有把握确定正确的答案,可用“直接挑选法”,直接选择正确答案或通过计算选择正确答案。
【例·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可用于计算营运资金的算式是()。
A.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B.流动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C.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D.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答疑编号95010103: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营运资金的含义选择C后,对于其他选项不必再作思考。
这样可以提高做题效率。
2.排除法
(1)在单选题中,如果能成功排除三个选项;在多选题中,如果能成功排除两个选项,则剩余的选项必然是正确的。
【例·多选题】(2009年考题)下列各项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它是一种财务预算的方法
B.它以作业为基础计算成本
C.它是一种成本控制的方法
D.它是一种准确无误的成本计算方法
[答疑编号95010104: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C
(2)在单选题中,有两个表述不同但意思相同的选项必然不是正确选项。
【例·单选题】下列各项展开式中,不等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是( )。
A.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B.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1/(1-资产负债率)]
C.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D.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答疑编号95010105: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3.指标联动分析法
【例·多选题】(2004年考题)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企业复合风险的有( )。
A.增加产品销量
B.提高产品单价
C.提高资产负债率
D.节约固定成本支出
[答疑编号95010106: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衡量企业复合风险的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A、B、D均可以导致经营杠杆系数降低,复合杠杆系数降低,从而降低企业复合风险;选项C会导致财务杠杆系数增加,复合杠杆系数变大,从而提高企业复合风险。
4.陌生面孔法
在选择题中,陌生面孔往往具有特殊的指示作用,要对其特别留意。
【例·单选题】(2007年考题)在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是( )。
A.市场价值权数
B.目标价值权数
C.账面价值权数
D.边际价值权数
[答疑编号95010107: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确定各种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时,各种资金价值的确定基础包括三种:
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和目标价值。
5.推理判断法
【例·单选题】某投资方案,当贴现率为16%时,其净现值为338元,当贴现率为18%时,其净现值为-22元。
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 )。
A.15.88%
B.16.12%
C.17.88%
D.18.14%
[答疑编号95010108: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利用插补法求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使净现值为0时的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16%+(18%-16%)×[338/(338+22)]=17.88%
(二)判断题
1.以上方法中,有些方法也是可以在判断题中应用的。
【例·判断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个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的大小与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呈反向变动。
( )
[答疑编号95010109: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从公式(剩余收益=部门利润-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可以看出,随资本成本提高,投资中心剩余收益下降,两者呈反向变化。
2.概率分析法
判断题评分标准:
正确得1分,错误扣0.5分。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随便选的期望值大于0。
从2000年——2009年试题情况看,判断基本上是对错各半,只有两年比较特殊。
一是2005年,对6错4;二是2009年,对4错6。
根据这一规律,应试对策如下(假设有把握作对的为5题):
对错情况
对策
效果
全错
全选“对”
増分
1错4对
全选“错”
増分
2错3对
全选“对”或“错”
増分
3错2对
全选“对”或“错”
増分
4错1对
全选“对”
増分
全对
全选“错”
増分
【注】只要保证有两个对的,就能增加分数。
三、主观题应试技巧
(一)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题目中的用语“指出”或“确定”某个指标。
这往往是不需要计算的。
(2005)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完整工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资金成本率)为10%,分别有A、B、C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1)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金额单位:
元
0
1
2
3
4
5
6
合计
净现金流量
-60000
0
30000
30000
20000
20000
30000
―
折现的净现金流量
-60000
0
24792
22539
13660
12418
16935
30344
……
(1)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紧扣题目要求,回答问题,不需要展开的,一定不要展开。
某些题目要求说明理由的,也要尽可能使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说明。
3.对于文字内容较多的综合题,第一遍阅读不要过于详细,只需要大致了解题意即可,然后再根据要求,去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计算。
4.关于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判断。
近年来财务可行性判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2005年试题给出或计算出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净现值后,要求评价有关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两个指标均可行就得出结论“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从理论上说是不严谨的。
2007年命题方法发生了变化,“请按净现值和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指标,对AB方案做出是否具备财务可行性的评价”,两者均可行,即认为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二)几个计算技巧
1.逐步测试法
应用该方法的内容:
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折现模式)、内部收益率的计算。
测试时,注意现值与折现率反向变动。
【例】某公司拟发行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按溢价10%发行,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假设用折现模式计算,则该债券的资本成本为()。
A.5.8%
B.6.29%
C.4.58%%
D.8.5%
[答疑编号950102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用折现模式计算资本成本,有:
1000×8%×(1-30%)×(P/A,Kb,5)+1000×(P/F,Kb,5)=1000×(1+10%)×(1-5%)=1045,
当Kb为4%时,1000×8%×(1-30%)×(P/A,4%,5)+1000×(P/F,4%,5)=1071.20
当Kb为5%时,1000×8%×(1-30%)×(P/A,5%,5)+1000×(P/F,5%,5)=1025.95
折现率
现金流出现值
4%
1071.20
Kb
1045
5%
1025.95
解之得Kb=4.58%。
【提示】计算个别资本成本,给出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平均资本成本,这是必须掌握的题目。
融资租赁资本成本以及相关的租金计算(重点关注残值不同情况的处理),参见串讲班。
2.每股收益分析法
采用组合融资时,需要画图进行方案的选择。
例如:
解之得:
EBIT=300(万元)
代表每个方案的直线,一个点已经知道(无差别点),另一个点为EPS=0时的EBIT。
3.加速折旧方法
税务管理中涉及该知识点。
项目投资中偶尔会涉及。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计算题】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年折旧率及各年折旧额计算详见下表。
折旧计算表(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 份
期初净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期末净值
1
60000
2/5
24000
24000
36000
2
36000
2/5
14400
38400
21600
3
21600
2/5
8640
47040
12960
4
12960
-
5480
52520
7480
5
7480
-
5480
58000
2000
(12960-2000)/2=5480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例·计算题】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年数总和=5+4+3+2+1=15
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下表。
折旧计算表(年数总和法)
年 份
应计提折旧总额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1
57000(60000-3000)
5/15
19000
19000
2
57000
4/15
15200
34200
3
57000
3/15
11400
45600
4
57000
2/15
7600
53200
5
57000
1/15
3800
57000
4.杠杆系数的计算
【注意】采用简化计算公式时,公式中的数据为基期数据。
5.标准成本差异计算
【注意】标志性数据“预算产量”——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6.财务可行性要素估算
(1)建设投资的估算(例4-3,4-4,4-5,4-6,4-7,4-8必须掌握)
(2)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该年流动资金需用额-该年流动负债需用额
(3)经营成本的估算
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某年经营成本=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额
(4)相关税金的估算
【注意】息税前利润的计算
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折旧摊销-营业税金及附加
7.净现金流量计算
分初始现金流量、运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点现金流量分别确定。
【新建项目】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原始投资额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流动资金投资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
【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期为0.债务资金为0.
ΔNCF0=-(该年发生的新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
ΔNCF1=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ΔNCF2-n=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按照教材的修改思路,以上公式中第一项应该改为:
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率。
不过没有利息的情况下,上述公式也是成立的。
【提示】教材第四章最后新增的内容必须掌握。
例4-41,4-42.
8.存货决策(05年应收账款、06年存货、08年现金)
(1)经济进货量相关计算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2)保险储备决策
【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使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及缺货成本之和最小
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成本+缺货成本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9.信用政策决策
首先,计算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
以上公式假定信用政策改变后,销售量的增加没有突破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如果突破了相关范围,则固定成本也将发生变化,此时,计算收益的增加时还需要减去固定成本增加额。
其次,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的增加:
第一:
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其中: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提示】存在现金折扣条件时,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教材方法;二是计算平均收现期的方法。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第二: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最后,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10.资金需要量预测
(1)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A/S1×ΔS-B/S1×ΔS-S2×P×E
(2)资金习性预测法
【提示】采用资金习性预测法确定总资金需求模型后,计算外部筹资量的方法
外部筹资量=预测的资金需求总量-上年的资金占用总量-预测的留存收益增加额
其中,上年的资金占用为非敏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再包括敏感负债。
其他
(1)与高会有关的知识点
P68【例3-2】、P164【例5-8】
习题班跨章节题目2、4
(2)税务管理——掌握教材例题。
(3)销售预测与产品定价方法
经济法有点杂,归纳的东西多,归纳完之后,还有其他零散的.
1.归纳时间,这个是第一章,诉讼期限,肯定会考。
还有比如多少日登记,多少日见报,多少日发出公告,等等,破产法,公司法合并分立会提及。
2.归纳表决方式,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3.归纳组织形式,比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的,这些合伙企业法,外商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4.归纳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独立董事,比如破产法管理人,都会有。
5.归纳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物权法有。
6.归纳其他数字,这个很重要的。
CPA学习方法集锦
http:
//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
tid=764171&page=1&fromuid=979273
我很清楚,我所做的事是一般学生和考生都能做到的,并不需要具备特别的禀赋。
我确信,只要正确地学习,绝大部分考生都能考无不胜。
一、关于应考学习方法
(一)应考的一般学习方法
1、举一反三掌握一条道理能够适当地去认识相近的几条道理,或能够去解决几个类似情形的“案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同一学科使用,而且可以跨学科使用。
例如,当我们在书上看到,我国实行实收资本制。
资产负债表上的“实收资本”金额系股东实际投入的资本,在实收资本制下,实收资本金额必须等于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金额。
但当我们看到中外合营企业关于分期出资的规定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理一定程度地偏离了“实收资本制”——在合营各方的出资全部到位之前,合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等于“注册资本”。
从这点,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推测,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理借鉴了英美法系的“注册资本制”,这样,会计便和法律产生了关系。
进一步的举一反三还有:
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方式的规定也体现了“实收资本制”的精神;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不允许有库藏股,这些都与“实收资本制”有关。
再进一步的举一反三有:
既然公司法不允许债权作为出资,那么,对公司制企业而言,所谓的“债转股”便有了公司法上的障碍;既然不允许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票也不允许有库藏股,那么,“股票期权”怎么操作?
“股票期权”操作不了,那么是否有其它的办法?
也许,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时间来养成,是一种习惯。
在穷于应付考试的那几年,我有时在有点不可思议的时间里通过了考试,举一反三的能力起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注意了举一反三,我可以少做很多题目。
我从不靠“题海战术”取胜,也从不担心会因为少做几道题目而少考几分。
随着举一反三水平的提高,题目可以越做越少。
但这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
有些“考友”,大概会觉得年纪大了,养成这个习惯会显得迟,其实即使仅在一次应考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再说。
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候都不会太迟——特别是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
学习举一反三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可能就是融汇贯通的境界了,就学习和对付考试而言,如果比较熟练(还不必达到非常熟练)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就已经足够了。
2、追求简单“举一反三”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许多道理从表面看显得不同,实际上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当把较复杂的道理与较简单的道理联系起来以后,就等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凡是真理都是简单的”。
一旦成了某一领域的大家,经常很容易就成了许多领域的大家,这应该可以叫融汇贯通了。
有意识地追求简单,碰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要想办法把它变简单。
“简单”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己觉得简单,二是指能够用简单的话把问题讲清楚。
不少考友抱怨说,看着书觉得明白,合上书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我想,这与学习时仅一知半解有关。
考题将有些条件和前提作了改变时,有的考友干脆就不会做。
我在近年的学习中,经常会在脑子里假想,假如要我向别人解释这个问题,我要如何简单地讲清楚,越简单越好。
这是高效使用时间的方式,否则对问题的理解不容易深刻。
对知识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往往意味着:
书看了白看,读了白读,所“学”的知识不但在实务中不能用,连应付考试也会显得困难。
例如,如果我们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合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