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AND布局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8751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PLAND布局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EPLAND布局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EPLAND布局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EPLAND布局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EPLAND布局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PLAND布局设计.docx

《EPLAND布局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PLAND布局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PLAND布局设计.docx

EPLAND布局设计

一、建EPLAN-3D电气元件宏及部件库

1、打开EPLANElectricP82.3软件,新建一个项目

2、将“项目属性”中的“项目类型”设置为“宏项目”

3、执行“布局空间”——“导航器”,打开“布局空间”

4、执行“布局空间”——“导入(3D图形)”,选择所需要的三维模型,这里以丹佛斯2815变频器为例。

(三维模型格式为***.stp)

5、从“布局空间”可以看到,该三维模型由两个逻辑组件组成。

在图形界面中选中该三维模型所有的“逻辑组件”;执行“编辑”——“图形”——“合并”,会出现一个基准点需要放置(在图形界面中找一个位置放置);此时逻辑组件合并为一个。

6、执行“编辑”——“设备逻辑”——“放置区域”——“定义”,将变频器底面定义为放置区域()。

放置区域是和安装面(安装板)接触的面。

使用“工具栏”中的“旋转视角”,调节三维模型的视角

7、双击三维模型,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格式”标签,修改透明度。

8、执行“视图”——“连接点代号”和“连接点方向”。

9、进行“电气连接点”定义。

执行“编辑”——“设备逻辑”——“连接点排列样式”——“定义连接点”命令,在图形界面中选择(单击)电气连接点的位置,打开属性对话框。

10、在上一步中,对打开的属性对话框进行编辑,如连接点代号、连接点位置(X位置、Y位置、Z位置)、布线方向(不要选自动)、连接点方向(X向量、Y向量、Z向量)、线长裕量、最小截面积、最大截面积等进行定义。

注:

连接点位置是(X,Y,Z)的坐标。

连接点方向是(X,Y,Z)的向量方向,一般Y=1时方向向上,Y=-1时方向向下。

连接点代号必须和原理图符号或符号宏中的连接点代号一致。

通过打开“视图”中的“连接点代号”和“连接点方向”,可以看到三维模型中已经定义好的“连接点代号”和“连接点方向”。

此时三维模型编辑已基本完成

11、选中编辑好的三维模型,执行“编辑”——“创建窗口宏”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编辑,此处与创建2D窗口宏相同。

此时3D窗口宏创建完成。

12、执行“工具“——“部件”——“管理”,打开对话框。

找到“变频器2815”的部件,将“技术数据”中的“宏”路径设置为刚刚保存的3D窗口宏。

保存后同步数据,此时变频器2815的3D部件库建立完成。

此处同2D部件库的建立。

注:

如果原来设置的“技术数据”中的“宏”路径为原理图符号宏的路径,则将符号宏的路径改为“功能模板”——“符号宏”。

二、建EPLAN-3D箱柜宏及部件库

1、箱柜宏的建立前七步同电气元件宏的建立(注意不要将三维模型的组件进行合并,需要对每个组件进行定义,如门、安装板、柜体、框架等)。

2、定义“门”,双击“门”逻辑组件,打开属性对话框,执行“部件放置”——“功能定义”——“机械”——“系统附件”——“机柜”——“门”,确认。

(安装板、柜体、框架等逻辑组件的定义方法同“门”)。

3、选中一个逻辑组件,右击执行“隐藏”命令,可以将不想看到的逻辑组件隐藏掉。

4、定义安装面,执行“编辑”——“逻辑组件”——“安装面”,定义安装板上的安装面。

注:

安装面的定义不局限于安装板,像门表面、柜体侧面等都可以定义安装面;安装面是用来放置3D宏的;放置区域是和安装面接触的面。

安装面定义完成后,会在相应的位置下显示安装面,此处是将安装面定义在安装板上。

5、3D箱柜窗口宏和部件库的建立同3D电气元件窗口宏和部件库的建立,与2D窗口宏和部件库的建立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三、3D电气安装布局(以PN400钢丝或FRP放线为例)

1、打开一个已经完成的“原理图项目”,执行“布局空间”——“导航器”,新建一个布局空间。

插入所需的箱柜,双击左侧的“安装板”。

2、执行“选项”——“干涉检查”,此时EPLAN会自动对元件之间的干涉进行实时检查;相互干涉的元件默认为“红色”显示,并且无法进行放置。

3、根据设计,从“部件库”中选择需要的“线槽”、“导轨”进行布局

4、执行“项目数据”——“设备/部件”——“3D安装布局导航器”;将电气元件按照设计要求拖放至安装板导轨上。

与2D安装板布局类似。

四、3D布局转为2D安装板布局

1、生成2D安装板布局图(模型视图)。

新建一个页,“页类型”设置为“模型视图(交互式)”,确定。

2、执行“插入”——“图形”——“模型视图”,在页中选择一个区域后,会弹出“模型视图”对话框

3、在“模型视图”中,单击“基本组件”,打开“3D对象选择”,此处选择安装板作为“3D对象选择”,确认。

4、在“模型视图”中,单击“组件标签”,打开“设置:

标签”,“配置”选择“默认”,“功能定义”中的“属性”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确认。

(例如显示设备标识符、端子排号和序号等)

5、在“模型视图”中,将“视角”设为“前”,“比例设置”设为“适应”。

6、在“模型视图”中,设置完成后,确认,就会生成相应的2D安装板布置图。

7、如果3D安装设置发生变更后(如修改电气元件、安装位置变更),在对应的“模型视图”会有提示“模型视图并非最新”。

(如下图中,将3D布局中的断路器删掉,在对应的“模型视图”就会提示“模型视图并非最新”)

五、3D自动布线

1、3D布局完成后,执行“项目数据”——“连接”——“生成布线路径网络”,会自动在线槽中生成布线路径用于走线

2、对于“门”、“面板”等安装的开关、按钮等没有线槽的地方需要进行手动布线。

执行“插入”——“布线路径”,根据需要在“安装面”上绘制布线路径。

注:

布线路径必须连续,中间不能有断开的地方,否则会影响布线。

3、选中需要优化网络的区域,执行“项目数据”——“连接”——“自动优化网络”,进行布线路径(最短路径)的自动优化。

4、选中需要布线的区域,执行“项目数据”——“连接”——“布线(布局空间)”,此时EPLAN会根据“原理图”中“源”和“目标”的连接关系进行自动布线。

5、更改布线。

根据需要进行布线的修改,执行“项目数据”——“连接”——“更改布线”;选择“更改前的路径”和“更改后的路径”,按“空格”后会弹出“连接”对话框;选中需要修改的“连接”,确认后即可更改布线。

六、发现的一些问题

1、3D布局时,尺寸测量比较麻烦,尺寸不能显示,对布局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2、EPLANElectricP82.0和EPLANElectricP82.3不兼容:

(1)、表现在2.3版本可以使用2.0版本的宏,而2.0版本不能使用2.3版本的宏。

(2)、表现在用2.3版本打开2.0版本的原理图后,当进行3D自动不布线时会出现布线不全(有些连接不会进行布线)的情况

3、3D布局转2D布局后需要手动添加尺寸等。

4、由于是3D布局,对电脑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