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465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docx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和《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工作,制订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课标》是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在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二)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既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必修课程,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构建了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让学生学会人生规划,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突出基础性,体现时代性

在课程内容上,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同时,还应注重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实施物理课程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强调更新观念,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课程评价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倡导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发现个体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潜能,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知道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课程评价还应突出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发展。

同时,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衔接初中物理或初中科学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标》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课程具体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三维目标的实施原则

1.融合原则。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协同达成三维目标。

2.渐进原则。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都是有层次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3.差异原则。

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一)国家课程

《课标》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共12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课程结构框图如下:

 

每个模块的内容及说明如下表:

必修与选修

模块

内容

说明

物理1

运动的描述

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后续选修模块的学习做准备。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2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

选修1-1

电磁现象与规律

本系列模块为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设计,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选修1-2

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2

选修2-1

电路与电工

本系列模块为向技术方向发展的学生设计,侧重于物理在技术方面的应用,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

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

选修2-3

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3

选修3-1

电场

本系列模块为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设计,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较全面的物理学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着重体现物理学的科学性、系统性。

电路

磁场

选修3-2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传感器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相对论

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二)校本课程

除了国家课程,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如下表的“物理实验专题”、“物理专题研修”等,以便满足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校本课程

说明

物理实验专题

本模块让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方法和技能。

目的在于提高实验素养、激发实验探究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专题研修

本模块是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专题,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

如独立阅读教科书和研修其他学习资料;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探究的相关信息;独立操作实验;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等。

二、模块开设及教学安排建议

(一)模块开设

物理1与物理2为所有学生在高一必须学习的共同必修模块。

完成必修模块学习后,可获得4学分;接着在高二从选修1-1、选修2-1或选修3-1中选择学习一个模块,获得2学分。

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及学校实际情况,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建议按照下表的选修模块顺序进行继续学习。

选修系列1(人文系列)

选修模块:

1-1、1-2

选修系列2(技术系列)

选修模块:

2-1、2-2、2-3

选修系列3(理工系列)

选修模块:

3-1、3-2、3-3、3-4、3-5

注:

除了上表国家课程的选修模块外,学校应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生选修完成学校规定的校本课程,可以获得2学分。

 

学年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段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1

模块

(周课时)

物理1

(2)

物理2

(2)

选修1-1

(2)

选修1-2

(2)

2

模块

(周课时)

物理1

(2)

物理2

(2)

选修2-1

(4)

选修2-2

(4)

选修2-3

(2)

高中物理总复习

(4)

3

模块

(周课时)

物理1

(2)

物理2

(2)

选修3-1

(4)

选修3-2

(4)

选修3-3

(4)

选修3-4

(4)

选修3-5

(4)

高中物理总复习

(4)

校本课程

系列1可设置2-3个“物理实验专题”和2-3个“物理专题研修”;系列2可设置4-5个“物理实验专题”和4-5个“物理专题研修”;系列3可设置6-8个“物理实验专题”和6-8个“物理专题研修”,供学生选修。

(二)教学安排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一、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因此,物理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是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在实施时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应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协同达成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有层次的,达成三维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二、注重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都有其适用性问题,因此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但是,由于过去过于偏重接受学习,而忽视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新课程强调这些新学习方式,要求将学习重心从知识接受向知识探究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教师要充分认识每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及思维特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而且比初中阶段的探究范围更广泛。

在课堂上,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以有所侧重,选择性地经历局部的探究过程。

例如,如果只有一两套器材,无法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教师不妨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其他同学观察,并出主意如何才能收集到可靠数据,收集到数据后,全班学生参与分析数据、概括结论、评估反思等。

在探究学习中,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

三、突出物理学科特点,重视实验,联系技术、社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实验对实现三维目标具有独到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对一些实验的类别不作硬性规定,较为弹性、灵活,如采用“通过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等表述,前两个表述没有规定实验类别,给老师留下了灵活处理的空间,可以是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实验,或探究实验。

例如,《课标》中有这样一个条目“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该条目并没有规定实验类别,意味着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类似这样的弹性表述,要求教师具有高度自觉性、能动性,充分利用和挖掘已有的仪器设备,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制作实验器材,切忌盲目追求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

物理学还是一门与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联系技术、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双刃性,对社会有正反两面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自然界、生活和生产中存在大量的物理课程资源。

学校和物理教师可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和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一)文字、视听课程资源

教科书并非惟一的文字课程资源,各种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等都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科技图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的各种科技信息,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及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挑战,使学生将来有应付这种挑战的勇气和本领;电视、广播和网络中也有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拓展视野和思路,拓宽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挂图、幻灯片、投影片、视频、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见的视听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境,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课程资源

实验室有各种仪器、设备和模型,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应向学生开放,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争取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和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

提倡“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培养学生动手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社会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如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鼓励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在利用这些众多的社会课程资源时,必须考虑这些社会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应选取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用的课程资源。

(四)现代技术资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和器材的不断更新,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渐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这些技术对能革新教学环境、开拓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利用传感技术和计算机,可以实时测量、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图、文、声和像并茂的生动情境,可以形象模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都是传统实验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校应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中的所有选修模块,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建设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选修模块,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

在选课指导中,学校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选好第一个选修模块。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依据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自主选择选修模块,制订物理学习计划;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以及就业状况、高校招生要求等社会因素,对学生的选课及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包办代替。

第四部分评价建议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以往过于偏重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的状况,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一、学生的学习评价

(一)评价目的

我国传统的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关注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重在评价共性,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手段过于偏重纸笔测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的技术和方法;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评价结果重定量轻定性,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难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因此,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构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物理学科特点的高中物理新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评价原则

1.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不但要对学生在模块学习之后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例如,采用提问、观察、谈话、作业和测验等多种方式,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或使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作品与资料,记录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轨迹,诊断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此调整、改进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实现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要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通过学生自评,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认识水平、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

互评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等方面作出评价。

通过学生互评,促进学生的相互关心和相互促进。

通过教师评价,及时、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

通过比较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可以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使评价更可信、更有效。

3.要坚持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各有长处和不足,要灵活选择,扬长避短,提倡两者相结合。

例如,知识的记忆、理解以纸笔测验为主,而实践技能以表现性评价(如学生操作、老师观察)为主。

4.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目的,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

如知识的掌握可以采用定量评价,而学习过程的态度和表现宜采用定性评价。

(三)评价实施

高中物理新课程以模块作为学习单元并认定相应学分,学分认定由学校自行组织,评价方式包括模块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努力实现评价多元化。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学时、态度、表现和效果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A等为优秀,B等为良好,C等为合格,D等为不及格。

具体的评价方案由学校制定,下面给出一份过程性评价表,供参考。

过程性评价表

模块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评价

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A/B/C/D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习

学时

学时数34学时以上为A级,32学时以上为B级,30学时以上为C级,低于30学时的为D级。

若有特殊原因未达到学时的,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学习

态度

上进心强,学习兴趣浓,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课堂

参与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发表意见,乐于并善于合作交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科学

探究

善于观察,发现和提出探究问题;善于思考,能够提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能够设计探究方案,收集证据;正确分析和评估证据,得出合理结论;平等交流,理性对待他人的质疑,理性评价他人的观点或结论。

实验

技能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收集和处理数据,按质完成实验报告。

突出

特长

积极参与科技活动,有小论文、小制作和小发明等创新成果。

平时

测验

80-100分评为A等,70-79分评为B等,60-69分评为C等,低于60分评为D等。

(满分100分)

注:

尽管实验从属于探究,但为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此表把实验技能单列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模块终结性评价

模块终结性评价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可以采用纸笔测验,而实验部分还需要辅以表现性评价,才能确保有效性。

例如,要有效评价探究能力(含实验),就应有机结合纸笔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