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docx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
(编号:
)
起草人:
部门:
起草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
(验证领导小组)
部门:
、、
审核日期:
年月日
批准人:
部门: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公司
2012年03月
验证目录
01.验证项目
02.概述
03.验证目的
04.验证条件
05.验证合格标准
06.验证范围
07.验证人员
08.验证内容与方法
09.验证数据分析
10.验证结论与偏差说明
11.再验证
12.验证时间安排
13.附件
1.验证项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方案
2.概述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设备编号:
QC-0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其测量原理是基于光吸收定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质量控制的目的和要求购置的精密仪器,其生产厂为**公司,主要用于样品的铜,铝的分析测试。
该仪器由主机、GFA加热系统、ASC自动进样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空压机组成。
应用软件为WizAArdVer,版号4.10。
2.3技术参数:
型号:
AA-6300C
电源电压:
220V,50HZ
工作时间:
连续
工作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10~35℃
相对温度:
20%~80%
电压波动:
220V±10%
无影响仪器使用的振动和电磁干扰
生产厂家:
**公司。
3.验证目的
按照GMP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该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是否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验证可接受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4.验证条件
4.1验证前必须对设备所用仪表进行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4.2验证试验过程中所用的去离子水、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在使用前必须符合规定。
4.3验证试验所用的清洁器具和玻璃容器应按SOP程序清洁并符合要求。
5验证合格标准
5.1仪器外观及工作环境满足要求
5.2波长准确度与波长重复性
5.2.1波长准确度不应超过±0.5nm;
5.2.2波长重复性不应大于0.3nm
5.3分辨率
0.2nm光谱带宽时测量谱线半宽度不应超过0.2nm±0.02nm。
5.4基线稳定性
基线漂移在30min内不应大于0.005Abs
5.5灵敏度
5.5.1火焰法
铜质量浓度2.0µg/ml标准溶液测量的吸光度不应小于0.2000Abs。
5.5.2石墨炉法
铜质量浓度20ng/ml,20µL进样量,标准溶液测量的吸光度不应小于0.08Abs。
5.6检出限
5.6.1火焰法
铜元素检出限不大于质量浓度0.008µg/ml
5.6.2石墨炉法
铜元素检出限不应大于25pg
5.7重复性
5.7.1火焰法
铜元素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1%
5.7.2石墨炉法
铜元素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4%
6.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验证
7.验证人员
7.1验证人员职责、分工
7.1.1确认与验证委员会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批;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7.1.2验证工作小组组长
·负责验证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负责收集验证、试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起草验证报告,上报确认与验证委员会。
7.1.3工程设备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校正;
·负责量具的检验及校正。
7.1.4质量管理部
·负责监督验证的具体实施。
7.1.5质量控制实验室
·负责验证的准备工作;
·负责根据本验证方案的具体实施。
7.2验证方案实施单位责任人
实施部门
责任人
签名
确认与验证委员会
验证工作小组组长
工程设备部
质量保证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
7.3验证工作小组人员
部门
姓名
部门
姓名
质量控制实验室
质量保证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
工程设备部
质量控制实验室
8.验证内容与方法
8.1安装确认
8.1.1文件资料的确认
下列文件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
序号
文件资料
存放地
1
仪器采购订单
2
原版操作说明书
3
仪器操作SOP
4
仪器维护保养SOP
5
仪器使用记录
6
仪器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1.2售后服务
维修单位:
联系电话:
地址:
传真:
联系人: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1.3关键设备及消耗备品
仪器名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型号
制造厂商
仪器编号
使用科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
放置地点
关键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备品
名称
生产厂家和型号
数量
存放处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1.4安装检查
对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确认环境、电源等符合要求。
检查内容
要求
方法
结果
外观
所有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现象;喷漆表面色泽应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擦伤、露底,裂纹、气泡等现象。
目测
环境
室内不得存放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和强腐蚀的物质,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目测
环境温度
15℃~35℃
温湿度表测
环境相对湿度
35%~75%
温湿度表测
安装位置
仪器应平稳而牢固地安置在工作台上
按要求安装
电源线
与插孔吻合
按要求安装
气体管路
气体管路应适用
按要求安装
冷却水
流量充足、稳定
目测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1.5软件安装情况检查
项目
安装情况检查
安装的软件
文件格式
安装位置
数据文件保存位置
工作站安装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1.6安装确认结论
所有物品与检查清单相符,实验室电、气设计安装合理,实验室环境良好,软件安装正确无误。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8.2运行确认
8.2.1确认所需的材料
8.2.1.1玻璃仪器
计量玻璃仪器需彻底清洗并经检定,一般玻璃仪器要保证洁净。
8.2.1.2试剂、标准溶液
·标准铜溶液:
2.0µg/ml(0.5%硝酸溶液稀释);20ng/ml(0.5%硝酸溶液稀释)
·空白溶液:
0.5%硝酸溶液(硝酸为优级纯)
·去离子水
8.2.1.2其他辅助设备
·纯度≥99%的分析用钢瓶乙炔
·纯度≥99.99%的分析用钢瓶氩气
·无油空压机,冷却水源
·空心阴极灯:
Hg、Cu
8.2.2软件系统安全性确认
打开计算机开关,待屏幕运行WindowsXP操作系统以后,由可以授权操作该仪器的检验员设定登陆用户名、密码,重新启动系统,再让不被受权人员登陆,尝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尝试能否进入计算机系统,连续尝试五次,不知用户名和密码的操作人,应无法登陆计算机系统。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2.3波长准确度与重复性
波长测量:
按照空心阴极灯规定的灯电流点亮汞灯,稳定后,在光谱带宽0.2nm条件下,从下列谱线253.7nm、365.0nm、435.8nm、546.1nm、724.5nm、871.6nm中选择三条逐一进行单向扫描,以给出最大能量的波长示值作为测量值,然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波长准确度与重复性。
波长准确度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波长的标准值;
—波长的测量值。
波长重复性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某谱线三次测量值中的最大值;
—某谱线三次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波长准确度及重复性结果
波长
次数
nm
nm
nm
结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准确度计算
=(应<±0.5nm)
重复性计算
=(应<0.3nm)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2.4分辨率
仪器光谱带宽0.2nm,用汞253.7nm谱线在能量档测量。
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谱线峰值能量为100%±1%,扫描253.5nm~253.9nm,测量谱线两侧能量为50%时所对应波长值,计算其差值。
差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谱线左侧能量为50%时所对应波长值
—谱线右侧能量为50%时所对应波长值
分辨率结果
波长值
=
=
分辨率计算
=(0.18nm~0.22nm)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2.5基线稳定性检定
选择铜324.8nm谱线,光谱带宽0.2nm,用挡光方法测量仪器的90%响应时间T90,调节T90不大于0.5s。
仪器与空心阴极灯同时预热30min。
在不点火状态,连续测量30min内的吸光度,基线中心位置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基线漂移。
基线漂移按下式计算
式中:
—基线中心位置读数的最大值
—基线中心位置读数的最小值
基线稳定性结果
吸光度(Abs)
=
=
基线漂移(Abs)
=(<0.005Abs)
结论:
检查人:
日期:
8.2.6灵敏度
8.2.6.1火焰法
选择铜324.8nm谱线,光谱带宽0.2nm,调节T90不大于3s,将仪器其他各项参数调到火焰最佳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后,对标准铜溶液2.0µg/ml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取平均值
8.2.6.2石墨炉法
选择铜324.8nm谱线,光谱带宽0.2nm,调节T90不大于1s,将仪器其他各项参数调到石墨炉最佳工作状态,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取平均值。
对标准铜溶液20ng/ml,进样量为10µL,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取平均值,两值之差即为灵敏度。
8.2.7检出限
8.2.7.1火焰法
仪器各项参数同8.2.6.1的工作状态,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按公式
(1)计算其标准偏差,根据8.2.6.1测量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按公式
(2)计算检出限。
(1)
式中:
—空白溶液7次测量标准偏差;
—单次测量的吸光度值;
—空白溶液7次测量的吸光度平均值;
—测量次数。
(2)
式中:
—检出限,单位为微克每毫升(µg/ml);
—被测标准溶液浓度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µg/ml);
—标准溶液7次测量的吸光度平均值。
8.2.7.2石墨炉法
仪器各项参数同8.2.6.2的工作状态,测量空白溶液吸光度值,按公式
(1)计算其标准偏差,对标准铜溶液20ng/ml,进样量为10µL,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计算平均值,按公式(3)计算检出限。
(3)
式中:
—进样体积,单位为微升(µL)
—被测标准溶液浓度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8.2.8重复性
8.2.8.1火焰法
根据8.2.6.1测量的标准溶液吸光度,按公式
(1)进行标准偏差计算,按公式(4)进行相对标准偏差计算。
8.2.8.2石墨炉法
根据8.2.6.2测量的标准溶液吸光度,按公式
(1)进行标准偏差计算,按公式(4)进行相对标准偏差计算。
RSD=(4)
式中:
RSD—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溶液7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8.2.9灵敏度,检出限,重复性检测结果
方法
内容
火焰法
石墨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