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777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docx

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

距今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得生活和体质特征:

1..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直立行走2.  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3.已经使用天然火 4.过着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另外: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

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的代表;房屋特点:

半地穴式;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河姆渡聚落: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房屋特点:

干栏式;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生活用具:

黑陶(已经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另外: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2.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创造的文化被称为“农耕文化”(三大特点:

农业畜牧业定居)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

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禅让制: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它产生了三位首领:

尧舜禹

4.大禹治水:

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是站在文明门槛的一位伟人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夏商周时期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青铜文明。

 

第5课 夏商周的更迭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的历史。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所以商朝也称为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

另外:

西周的土地归周王所有(国有制),已有人工灌溉,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分封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

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还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分封制的依据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

周初共封70国。

作用: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历史材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夏商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贵族(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

平民是农业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暴力镇压(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东周分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两个阶段。

诸侯争霸的原因: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首现称霸的是齐桓公。

原因:

1.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富兵强;2.齐国是东方大国,有山海鱼盐之利;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策略正确。

称霸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打败楚军,称为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

问鼎中原,在邲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遭到彻底失败的是宋襄公,称霸西部的是秦穆公。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他们之间采取的外交攻势:

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国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涌现出一批纵横家,如秦国的张仪,魏国的苏秦。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出现牛耕和铁犁铧,从而出现个体农耕,新兴地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战国时期,这些新兴地主为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各诸侯国又为富国强兵,不被别国兼并,掀起了一场改革风潮: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

而影响最大的当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背景:

秦国比较落后秦孝公积极引进人才各国竞相改革

 时间:

公元前356年当时的国君:

秦孝公

目的:

变法图强

主要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富国)3、奖励军功(强兵)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 6、统一度量衡(156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影响: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立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验证码:

换一张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2. 经过和结果: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

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秦的统一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14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采取“皇帝”称号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影响:

历代王朝基本都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 治方面 :

“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 :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车辆形制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统一度量衡

思 想 方面  :

焚书坑儒( 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事方面  :

御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1.思想上:

为统一思想,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内容:

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影响:

使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政治上—为削弱封国势力,采取主父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设置司隶校尉 地方派刺史

二.影响: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6课张骞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形成

一.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前119年

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作用: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7課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人们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东汉后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2、医学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和针灸,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被后世誉为”神医”

3、数学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负数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佣反映秦朝时期开拓进取的社会风貌

18课昌盛的文化

1佛教是.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形成的

东汉以后,思 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记》

 体裁:

纪传体通史

作者:

司马迁

内容:

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影响: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3.史记的组成: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10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8 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实行屯田,发展实力;200年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2.官渡之战的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3.20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础。

4.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三国局面正式形成。

5.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21課江南经济的发展

1、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西晋后期,由于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大量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南北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开辟大量湖田;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兴修很多水利设施

     手工业:

丝织技术提高;冶铸业发明灌钢法,青瓷技术高超,造船技术发达

     城镇繁荣:

出现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如建康(今南京)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2.目的:

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措施:

(1)(从平城)迁都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

4、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二、你怎么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

各民族间的了解。

三、评价孝文帝

孝文帝是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开明的一个帝王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比欧洲早了约一千年;

2.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

3、郦道元著的《水经注》,记述1252条河流及河流沿途情况,是一部优秀的地理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4、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

 社会因素:

经济的发展对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绘画艺术:

顾恺之代表作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