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060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试题.docx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试题.docx

测试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2.小亮发现简易车棚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水平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班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光发生漫反射有时不遵守反射定律,有时遵守反射定律

B.光速可能是2.8×105km/s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为3×105km/s

D.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4.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5.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6.(2014,丽水)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C)

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7.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D)

8.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右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白光是七色光中的一种

B.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复合而成

C.紫外线照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热,因而常用紫外线烘干物体

D.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用于鉴别钞票

10.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D)

A.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B.不可见光也可以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反射

D.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其实并不存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下图所示。

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填“改变”或“不变”)。

12.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3.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

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虚(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0.7m,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013,凉山)邛海,古称邛池,经凉山州、西昌市两级政府着力打造、恢复的邛海湿地,充分诠释了自然、生态、亲水、和谐的内涵。

游人在湖边漫步,常看到清澈平静水面下的鱼虾,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小桥、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树荫下常有游人乘凉小憩,“树影”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15.下面列出了一些物理现象:

①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②阳光下树木的影子;③小孔成像;④平面镜中的像;⑤海市蜃楼。

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有②③,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有①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有⑤。

16.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

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复色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17.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作战中,军人佩戴红外线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和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18.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太阳光。

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三、作图题(8分×2分=16分)

19.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

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解:

20.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解:

四、实验探究题(9分+12分+8分=29分)

21.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

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解:

保证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s,观察影子长度L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2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15°

30°

45°

反射角

75°

60°

45°

2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BD(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显示光斑的确切位置,从而比较它们对光的偏折本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班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五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2013,黑龙江)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成的是放大的像

3.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4.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等,得到的像分别为:

A镜成倒立放大的像;B镜成倒立缩小的像;C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B)

A.fA>fb>fcB.fc>fA>fBC.fA<fB<fCD.fB>fC>fA

5.(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C)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6.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7.端午节,小玲在爷爷家看到伯父的眼镜很漂亮,于是她拿着伯父的眼镜靠近“早餐饼干”的包装盒,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该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B.该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伯父是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

D.伯父是远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

8.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D)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9.如图所示,小芳向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在不断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因为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这是小芳的一种错误感觉

C.因为走近时,像相对于眼睛的视角变大了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B.宇宙是地球和银河系组成的

C.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D.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凸透镜(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

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则蜡烛是放在C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f<u<2f。

12.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先变细再变粗。

13.(2013,黄冈)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

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

此装置的使用不会(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14.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15.在较暗的环境中我们看物体总是瞪大眼睛,主要是为了增大眼睛的进光量,以便更容易看清物体,照相机在较暗的光线下拍摄时,应增大光圈(填“增大”或“减小”),增加曝光量,使成像更清晰;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进入更多的光,使得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

16.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凹透镜,其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7.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

张老师的眼睛属于远视眼(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

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A区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18.(2013,常州)2013年3月17日,一块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借助望远镜(填“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到了明亮的闪光。

当时地月间相距3.84×108m,撞击产生的闪光需经过1.28才能传到地球。

天文学家们听不到撞击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v光=3×108m/s)

三、作图题(7分+8分=15分)

19.画出图中光的大致传播方向。

(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

解:

20.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解:

四、实验探究题(10分+12分+10分=32分)

21.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变小(填“变大”或“变小”);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

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距离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

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环内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2.(2014,遂宁)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B;

A.凸透镜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D。

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2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决定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1)下列四种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C)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0×,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2)如图是在做“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用显微镜的镜头组分别为物镜10×、目镜5×和物镜10×、目镜10×所观察到的两个视野,那么观察甲图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

  

显微镜编号

目镜

物镜

1

2

10×

40×

3

16×

10×

(3)若用上表中三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哪一台?

为什么?

解:

第一台,因为其放大倍数最小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六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D)

A.20kg=20kg×1000g=20000g

B.20kg=20×1000=20000kg

C.1.5×103kg/m3=1.5×103g/106cm3=1.5×10-3g/cm3

D.1.0g/cm3=1.0×10-3kg/10-6m3=1.0×103kg/m3

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D)

A.将游码向左移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3.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少了一个20克的砝码,于是他找来一个标有20克但已磨损的旧砝码,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2013,岳阳)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B)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小

6.体积为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0.9×103kg/m3)(A)

A.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cm3B.质量不变,水的质量为100g

C.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cm3D.质量变小,水的密度为1.0g/cm3

7.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C)

A.2.5kgB.25kgC.250kgD.2500kg

8.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9.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

则可知(C)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B.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10.在每吨汽油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决定对6~8月份每升汽油的价格进行微小调整。

这是因为(B)

A.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大,故每升汽油的价格需上调

B.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小,故每升汽油的价格需下调

C.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大,故每升汽油的价格需下调

D.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小,故每升汽油的价格需上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1.单位及单位换算:

海洋中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20t=1.2×105kg;某位九年级男同学的质量约为6×104g;我们教室中地板所用的大理石密度约为2.7×103kg/m3。

12.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

有一种精品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0.45kg,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酒时多0.05kg。

13.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2.5kg/m3;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8kg,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14.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其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则这块岩石的体积为10cm3,岩石的密度是2.7×103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15.我们国家已经实现“嫦娥”登月计划,如图所示为登月计划中有“玉兔”之称的探月车,制造探月车时应该选用强度高、密度较小的材料制造,以提高性能、减轻质量。

如果探月车从月球采集一块矿石带回地球,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质量。

16.(2014,烟台)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下方(填“上”或“下”),这样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室内空气对流加快,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供暖介质且在标准气压下温度不会超过100℃。

17.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各个砝码的质量总和加上游码的读数;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水平地对准凹液面的底部。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已记录下来,请将表中空缺的数据栏目补充完整。

玻璃杯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170

220

50

47

1.06

18.某同学家水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332(或332.0046)t,写出两种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措施:

①随手关好水龙头; ②用生活废水浇花草。

三、实验探究题(12分+10分+11分=33分)

19.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忧,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20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游码。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