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468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

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2016年4月满分:

120分考试时长:

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对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特点

2.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

C.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D.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促进井田制瓦解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提倡

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由自己生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B.歧视商人政策C.禁止经商政策D.奉行黄老之学

7.天宝二年(713年)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8.明代商人王现曾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

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主张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认为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奉劝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建议经商成功后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9.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

“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

这反映了朱元璋

A.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B.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10.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B.台商和港商C.闽商和粤商D.徽商和晋商

11.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说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因为

A.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D.农产品商品化

12.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有统一的市场。

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B.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13.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下图中的告谕。

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

C.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14.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机器生产B.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C.由私人投资兴办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6.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B.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17.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

A.咖啡和可可 B.洋纱和洋布C.产于印度的茶叶D.产于泰国的香米

18.《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

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

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19.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A.重工业B.农业C.高科技产业D.轻工业

20.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1.1902年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①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有历史洞察力的是

A.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B.回光返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D.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23.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书中写道:

“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24.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企业类型

资本总额

备注

1862-1894年

军用工业

5000万余两白银

出现企业19家

民用企业

2964万银元

出现企业27家

1899-1911年

私人资本

9350万银元

新增厂矿企业410家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2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D.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26.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27.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28.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

A.春 

B.夏 

C.秋 

D.冬

29.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于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0.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31.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农业产值

粮食

棉花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7万担

实际达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33.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34.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5.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一幅漫画《跃!

跃!

跃!

》。

下列四句民谣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

一致的是

A.“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B.“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C.“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D.“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36.1956年底,毛泽东说: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在毛泽东看来,发展私营经济可

①培养企业竞争意识 ②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③增加社会财富 ④配合三大改造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7.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38.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

“包产到户”能带给农民温

饱,是因为“包产到户”

A.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B.保证了农村劳动力投入

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9.邓小平说:

“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40.“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本质内涵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改革开放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际竞争D.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41.(14分)工业化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

……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

”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

因此,有评论称:

“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1)材料一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3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

(3分)

42.(12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

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因素。

(4分)

(3)材料三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

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

43.(14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2分)

 

月考答案

选择题:

1—5CDAAD6—10BCABD11—15CADBA16—20BBCDC

21—25DABBC26—30ACCBD31—35BBCDA36—40DCABA

非选择题:

41.

(1)信息: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4分)

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分)

原因:

沿海较早受到外国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沿海一带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

(任答两点,2分)

(2)原因:

抗战时期,日本的侵略,沿海一带工矿业遭到大量破坏;国民政府为改变西南现代工矿企业落后的现状,确立了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持久抗战需要。

(任答两点,3分)

影响:

一定程度上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川渝等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改变了工业相对落后的状态;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任答两点,3分)

42.

(1)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2分)特点:

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2分)

(2)现象:

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2分)原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2分)

(3)关系: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分)

影响:

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分)

43.

(1)特点:

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2分)

原因:

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3分)

(2)问题:

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分)

优势:

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1分)

(3)战略:

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

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分)

(4)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