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docx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同志传达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精神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出重要批示:
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白恩培
2010年9月27日
白恩培:
结合创先争优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新华网云南频道(2010-09-28) 来源: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讯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宣传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先进事迹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云南日报记者
把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2010-09-2807:
02:
00 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
本报讯(本报记者)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20多年来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
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李源潮要求,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2010-09-2807:
02:
00 来源:
云南日报
本报讯(本报记者)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宣传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先进事迹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杨善洲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
2010-09-26 云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程三娟)19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在保山市调研期间,到医院看望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对杨善洲同志的亲切慰问。
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我省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20多年来情系大山、开荒种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
全省党员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辛桂梓还先后深入到保山市隆阳区黉学社区、杏花社区杏花小区、云南烟草保山香料烟有限公司,与社区党员干部、居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情况,对保山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实际开展“三查三看”活动,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做法给予肯定。
辛桂梓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全省离退休干部、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加强党性修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保山市各级党组织要率先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开展起来,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奋发进取的局面。
辛桂梓强调,当前全省创先争优活动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和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营造活动氛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受李源潮委托省委组织部看望杨善洲
2010-09-2807:
02:
00 来源:
云南日报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
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
辛桂梓还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的亲切问候。
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白恩培同志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
他强调,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努力做桥头堡建设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云南日报记者
李源潮要求把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20多年来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
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李源潮要求,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
《人民日报》(19971021四版)殷红
(附图片)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他曾担任过8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万多亩。
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
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
70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
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年石匠。
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
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
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
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吃食堂。
谈起往事,杨善洲说:
“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
“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
他妻子也不赞成:
“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
在家里动动嘴吧。
”杨善洲不为所动:
“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
施甸县的干部群众听说老书记要回乡植树造林,非常高兴。
县里决定组建施甸大亮山林场,将姚关、酒房和旧城三个乡的8万亩荒山和杂木林划归林场。
云南省林业厅闻讯拨款50万元以示支持,省财政厅给了5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1988年6月,杨善洲带着30多名林场职工进驻大亮山,清理荒山,育苗,打塘,修林区简易公路,架高压电线路。
第二年,他又发动六七百名农民上山植树。
“满山都是人,那个轰轰烈烈哟!
”杨善洲谈起当年的情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亮山植树9年,施甸县林业局每月补贴杨善洲70元生活费。
这点钱还不够他的伙食费。
杨善洲和林场工人一起,大部分时间没肉吃,咸菜倒是腌了一二十缸。
2.5万亩挺拔的华山松慢慢长高了,杨善洲的头发也都变白了。
松树从栽种到成熟起码要20年。
杨善洲相信他能看到一些松树长成材。
清晨6时,山岚弥漫的时候,杨善洲又上山了。
他在林子里仔细查看,修剪树枝,检查病虫害,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照顾着林子。
望着满山的绿色,人们说:
“老书记,您真的可以歇一歇了。
”他却指着更远的山坡说:
“还有3万亩荒山呢!
再造3万亩人工林,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
杨善洲:
献给家乡满山绿
2003年08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钱江 附图片杨善洲在眺望森林
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
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
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
“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
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却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
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
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
“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
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
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惊动了滇西南,那年初秋,我也千里迢迢赶去,爬上大亮山,和杨善洲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带领七八条汉子在荒山上挥汗种树。
那时,窝棚附近山头上栽下的小树苗高不过膝盖。
杨善洲送我下山时相约:
“再过10年你来看看,那时候,整个大亮山都绿了!
”
从此一别将近15年。
这些年,杨善洲都是在大亮山度过的。
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杨善洲76岁,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
他对我说:
“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
杨善洲一手创建的林场现有职工35人,发展成施甸县最大的林场。
他们造林5.5万亩,现在成林3万亩,幼树也长得郁郁葱葱。
杨善洲种树种到第十年,在大亮山消灭了宜林荒山,整个施甸全县都消灭了宜林荒山。
大山里的瓦窑村等村民看到林场干得好,自愿将他们拥有的山林入股。
如今的大亮山林场成林和幼林面积7.2万亩,延绵南北30公里,大森林一天天长高。
“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栽树10年,山林起来了:
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山林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烧柴问题;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拉上的电线通进了8个山村……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大亮山全都绿了,近几年杨善洲主要抓成、幼林抚育,一年中大半年住在山上。
杨善洲说:
“这些年苦是苦累是累,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几十年乱砍滥伐、山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山民生活贫苦。
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50年代当区领导时,指挥“大炼钢铁”砍去的山林,一想就心里不安。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栽树10年,山林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
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自来水”。
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山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山民家买了电视机。
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
10年来,大亮山地区的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
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杨善洲拉住我的手说:
“你说,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
”
杨善洲说,15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
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紫荆泽兰”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
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
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种树10年,把大亮山种满了,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
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70岁了?
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也在捶打年事渐高的杨善洲。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
这曾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
“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
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
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女儿说:
我们深深地敬爱父亲
杨善洲有3个女儿:
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
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
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
“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
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
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
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
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
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
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
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
小时候父亲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
我在保山上中学,也很少见到他。
有一次我从姚关老家回保山,父亲明明一个人坐小车,也不让我搭公家的车,而是给钱让我坐公交车。
那时我不理解父亲,现在也不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退休后决心上山造林,开始全家都反对,说他辛苦一辈子了,该休息了。
但是见到他决心已定,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全家都认定父亲在做一桩高尚的事。
倒是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骨折,引发了全家争论,从母亲到女儿都劝杨善洲,骨头都摔断了,还不下山?
何况山上已经栽满树了!
杨善洲退休当林场“顾问”,林场每月发给他70元“顾问费”。
摔成骨折了,发给他每月100元。
杨惠琴说,这100元我来给你,你别上山了。
结果被父亲教训了一顿:
“我要钱做什么?
我种树十几年,是为了每月100元钱吗?
”
杨善洲本来没有手机,骨折住院治疗,才买了一个手机,为的是每天听到来自林场的消息。
这时,妻子也到了经常要上医院的时候,杨善洲才同意用自己的小车护送,自付汽油费。
杨善洲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他告诉小女儿,还要再上大亮山。
女儿说:
“那你就去吧,下山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父亲说:
“你来大亮山吧,那里好看呀!
”
今年“五一”节,女儿、女婿一起上了大亮山。
杨惠琴说,大亮山真的很美很美。
……
15年过去了,大亮山绿了,杨善洲了却一桩心愿,但是又未全了。
他说,林场经济效益问题还没解决好。
大亮山高寒,树长得慢,大都是防护林不能砍伐。
经济效益谈不上,林场职工的工资都不能保证,人员就不稳定。
下一步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又是一个境界。
杨善洲分明感觉到时光紧迫,他坦然地说,绿化大亮山,并不是靠一个人,靠的是人民支持、上下支持,还有全家人支持。
希望再过5年……
我们相约再以5年为期,看看那时的大亮山,看看滇西南的秀丽群山。
在他脚下,滇西南群山起伏延绵,像是在舒展一个共产党员无限宽广的胸怀……
杨善洲:
老地委书记把亿元资产献家乡
中国林业新闻网(2009-06-19)段应华 杨雷 文/供图
杨善洲与他居住了9年(1988年~1997年)之久的油毛毡房
“我要回老家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
”21年过去了,杨善洲建成了7.2万亩的林场,价值过亿元。
2008年,他将林场无偿交给了施甸县。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这个职位上退休。
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以及其他领导先后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可他执意回到了施甸。
时任保山地区林业局局长史记武明白老书记的心事,但他更清楚,施甸县很贫困,老书记欲前往的地方——大亮山,土地更是贫瘠,连野樱桃都难成活。
于是他多次劝杨善洲在保山城区附近种树。
可杨善洲总是摇摇头说,“不,我就要去大亮山。
”
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的消息惊动了滇西南,《人民日报》记者闻讯前来采访,杨善洲与记者相约15年后再见。
看着眼前的穷山恶水,记者心里不免发毛。
15年后,当记者如约前来时,满头银丝的杨善洲手里已添了一根拐杖。
他笑着对记者说,你当年住的那个山头,林子已密得进不去人了。
初衷:
绿满大亮山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以供他读书和维持生计。
是大亮山养活了周边的群众,给了许多像杨善洲这样的穷孩子上学的机会。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距县城44公里,与外界的接触全靠人挑马驮。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乱砍滥伐,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劣,素有“半年雨水半年霜”之称。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
深思熟虑后,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
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大亮山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3月3日,他背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
杨善洲就这样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第一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礼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
深夜,狂风四起,他们正在抢修被风掀翻的棚子时,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
这一夜,杨善洲更坚定了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决心。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处处身先士卒。
整地、育苗、植树……为了省钱,他经常在水果上市后,到大街上拣果核。
1990年,他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
为了保证山林茁壮成长,扑火他也不甘落后。
有一次,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却依然坐在值班室……
直到1992年,大亮山林场才建成第一间砖瓦房。
可他执意不住,“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么?
”硬是把新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
9年的油毛毡房生活,关节炎和风湿痛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
奉献:
古稀的精彩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被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
还好,恢复得不错,半年后他又执意上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但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林场职工20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
如今的大亮山林场,青山秀水,道路畅通,简直就是天然氧吧,置身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
林场已修通道路25公里,8个村通了电,粮食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更可喜的是树一天天长高,山泉水也充沛了,清澈的山泉流进了百姓家,村民光是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许多家还看上了电视。
杨善洲也因此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以及市、县等多次表彰奖励。
如今,占地7.2万亩的林场,共有华山松5.8万亩,其中3万亩已郁闭成林。
有人为他算过一笔账:
1亩地种200棵树,5万亩就是1000万棵,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就是3亿元啊!
杨善洲淡淡一笑说:
“我为的不是钱。
”
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杨善洲种树,尽的是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
2008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交给施甸县,县委对他多年的付出进行酬谢时,被他婉言谢绝。
杨善洲种下的是树,生长的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他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施甸、在保山、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无数的人为播绿神州、再造秀美山川而奋力前行。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善洲独爱雪松,地委大院里种雪松、油毛毡棚前种雪松、姚关清平洞前也种雪松。
20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要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的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
他常对林场的职工说,“等你们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
这就是被人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