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844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出题人:

胡春萍审题人:

辛艳

一、基础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船艉(wěi)不逊(xùn)窒息(shì)锐不可当(dāng)

B.颁发(bēn)绰号(chuò)镌刻(juān)杳无消息(yǎo)

C.泄气(xiè)周济(jì)黝黑(yòu)屏息敛声(liǎn)

D.巨额(é)翘首(qiáo)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

【答案】D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D项读音全部正确。

A项,“窒”应读zhì;B项,“颁”应读bān;C项,“黝”应读y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溃退凌空惮精竭虑深恶痛疾

B.匿名横蛮正襟危座和颜悦色

C.娴熟酷似惊心动魄白手起家

D.愚钝荧光摧枯拉朽眼花瞭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A.惮精竭虑——殚精竭虑。

B.正襟危座——正襟危坐。

D.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故选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成语使用有误,“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与此处语境不符。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排水量将更大,达到大约8.5万吨左右。

B.静下心来教书,精心打磨每一堂课,拒绝概念的跟风与炒作,祛除浮躁之风,岂是教育之福,学生之福?

C.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同季节。

D.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前后矛盾,删去“大约”或“左右”。

B.表意不明,“岂是”改为“岂不是”。

C.搭配不当,把“不同季节”改为“礼物”。

故选D。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必须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C.《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苏轼贬官黄州期间。

文章仅80余字,却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A.“必须包含……五个部分”有误。

新闻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故选A。

6.请你仿照例句,续写一句。

要求:

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句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首悠扬的小曲

(2).温暖父母的情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分析其句度,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

结合空格前后分析,仿句要写一句比喻句,采用“孝心是……,(动词)父母的……”形式。

如:

孝心是一刻耐心的聆听,体会着父母的叮咛。

7.古诗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

(《赠从弟》)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4)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

(5)《使至塞上》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6)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7)《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描写黄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答案】

(1).冰霜正凄惨

(2).绿叶发华滋(3).老骥伏枥(4).则素湍绿潭,(5).回清倒影(6).大漠孤烟直(7).长河落日圆(8).庭下如积水空明(9).晓雾将歇(10).夕日欲颓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要注意“滋味”“老骥伏枥”“晓雾将歇”“颓”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共43分)

(一)

文言文阅读,完成第各小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

“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

”俟其来,款之,曰:

“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

”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

“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

“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

人名。

②直指使:

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

③开谕:

启发,使明白。

④盈:

满。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饮食/苛求属吏B.家常饭/能对食乎

C.可见饮食/原无精细D.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9.解释文中词的意思。

(1)比()

(2)然()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11.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8.C9.

(1).

(1)等到

(2).

(2)这样

10.

(1)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2)不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在(直指使)面前,(直指使)却无法下筷。

11.对饮食挑剔,但能听从他人劝说,知错能改的人。

【解析】

【8题详解】

C.错误;选项为动宾结构,应在“可见”后停顿。

改为:

可见/饮馔原无精粗。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句意为:

等到饭菜端出。

比:

等到。

(2)句意为:

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然:

这样。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

“甚”,很。

“少顷”,一会儿。

“罗列”,摆放。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

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

直指使原本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在经过他的老师刘南垣公的一番教育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说明他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说:

“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

“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

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

”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

“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公笑着说:

“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33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

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

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

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

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

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

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

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

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

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

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

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

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

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

“娘,那玉心佩呢?

”奶奶不言语。

母亲说:

“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

“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

”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2.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教“我”磨面作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语境,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14.联系上下文,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这句话的妙处。

1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17.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12.给“我”压岁钱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13.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14.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15.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16.C

17.“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

”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

概括。

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

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的第①段是总起,第②段开始回忆奶奶的故事。

第②)段的主要故事是“我”跟着奶奶去摘艾叶;第③段是讲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第⑤段讲奶奶给“我”压岁钱;第⑥段讲在灾荒年的时候,奶奶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第⑦段讲的是奶奶在生病的时候思念爷爷;第⑧段讲奶奶始终都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据此可概括作答。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品析文章重要字词

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第①段,感受其段意;接着联系下文,体会题中句子的句义;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出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即可。

细读第①段可知,一个“流”字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鲜艳欲滴的形态。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体味人物的感情。

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和上下文内容理解作答。

奶奶说这句话是在对爷爷长久的思念和爱的情形下的自言自语,因而神情应该是娇羞的。

据此理解作答。

【15题详解】

句子赏析一般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解析: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细读第③段,句中“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强调了老屋的古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对奶奶的怀念。

【16题详解】

C.分析不正确,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奶奶没办法的情况下玉佩卖了,有点自责的心理。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伏笔是指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阅读文本,本文中多次写到“艾叶”,写到奶奶的玉心佩,表现了奶奶的慈祥、善良,为家人着想。

根据文中的“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这一情节,就暗示了奶奶将玉佩卖了,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找不到玉佩埋下了伏笔。

同时奶奶卖掉玉佩是为了家人的生活,所以体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在上坟之后,奶奶还将艾饼分给了孩子们,表现了奶奶的善良。

火光中的生死救援

“砰……”一声巨响,划破城市宁静的夜空。

2017年3月16日20时45分左右,江西南昌西湖区一座立交桥三层发生三车相撞事故,一辆起亚小轿车突然失控,撞开中心护栏后直接驶入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的两辆小车发生碰撞,造成其中一辆小车起火燃烧爆炸。

当晚,一段现场救人视频在网络传开:

火光冲天间,一名年轻男子正从熊熊燃烧的车辆中用力拖出伤者,他大声呼喊着“救命”,身边是破碎的车体、燃烧的火焰。

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南昌的无数网友。

第一个冲上前的这位年轻男子名叫许诺,是南昌土生土长的“90后”。

“当时下班开车去和朋友聚会,经过立交桥时,正好看见车祸。

许诺曾在北京门头沟消防支队服役了5年,凭着丰富的救援经验,他看到火光冲天,就判断前方应该会有人员受伤,紧急靠边停车,准备救援。

“救救我爸,他受伤了。

”其中一辆出事汽车旁,一名男子在呼喊,一位老人躺在地上。

“经过了解,我发现老人家不是简单的撞伤。

”许诺知道,车祸受伤时如果轻易移动伤者,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许诺告诉车主和老人,千万不要随意移动,要耐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救命啊!

”就在这时,另一辆事故车上传来呼救声。

一个人趴在车窗上向外呼喊,车子已经着火了,灼热的气流腾空而起,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许诺立刻冲上前去,一边呼叫帮手,一边使劲去拉受伤人员。

此时,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应维雨、私家车司机杨国华赶来帮忙,从燃烧的车辆当中,一起救出了3名被困人员。

就在许诺他们奋力救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行列,他们一边帮助伤者脱离汽车危险范围,一边脱下自己的衣服帮伤者灭火。

“没有想那么多,就是退伍消防员的本能。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正常出警,有人身陷火海,而我要做的就是去救他。

”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许诺从自己车上拿出三角支架放到事发地后面,并一直在原地陪着安慰伤者。

在父亲许海华眼中,许诺总是让他引以为傲。

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时,许诺是第一批到达现场参与救援的消防战士,还荣获个人三等功。

直到3月19日,救人英雄杨国华才被找到。

杨国华家住青云谱区,事发当天他的妻子刚产下女儿,他前往医院给母女送衣服遇到了这起车祸,毅然第一时间下车救人。

杨国华赶回医院妻子身边时,已经满脸灰尘,身上衣服都被烧破。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21日04版)

18.这篇新闻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19.这篇新闻重点介绍了哪位英雄?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0.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1)许诺立刻冲上前去,一边呼叫帮手,一边使劲去拉受伤人员。

(2)“没有想那么多,就是退伍消防员的本能。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正常出警,有人身陷火海,而我要做的就是去救他。

21.车祸现场南昌市民英勇救人的新闻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请你也写几句赞语。

【答案】18.“砰……”一声巨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人们的震惊,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引起了读者的警醒和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救人做铺垫。

19.重点介绍了许诺,表现了他机智勇敢、无所畏惧、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

20.

(1)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许诺急切救人的情景,表现了他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

(2)语言描写,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许诺救人的动机,表现了他将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一心只想救人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他作为退伍军人的英雄本色。

21.危急关头,不慌神、勇担当,科学决断,冲向车祸现场。

在大火中勇救被困人员的南昌好市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了新闻开头的作用。

做本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砰……”一声巨响,划破城市宁静的夜空。

此句话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砰……”一声巨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人们的震惊,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引起了读者的警醒和思考,引出下文车祸的发生,为火光中的生死救援做铺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

做本题需先通读全文,了解新闻所写内容,结合重点句子,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从文中“第一个冲上前的这位年轻男子名叫许诺”和“此时,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应维雨、私家车司机杨国华赶来帮忙”可以提取出这篇新闻重点介绍的英雄是许诺,从文中“他看到火光冲天,就判断前方应该会有人员受伤,紧急靠边停车,准备救援。

许诺知道,车祸受伤时如果轻易移动伤者,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许诺告诉车主和老人,千万不要随意移动,要耐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可以看出许诺机智勇敢;从文中“许诺立刻冲上前去,一边呼叫帮手,一边使劲去拉受伤人员。

”表现了他无所畏惧、舍己救人的精神。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1)“许诺立刻冲上前去,一边呼叫帮手,一边使劲去拉受伤人员。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冲”、“呼叫”、“拉”生动地写出了许诺英勇救人的场面,表现了他勇敢、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2)句是语言描写,“没有想那么多,就是退伍消防员的本能。

”体现了他作为退伍军人的英雄本色。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正常出警,有人身陷火海,而我要做的就是去救他。

”突出许诺退伍消防员的本能,救人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只想着去救人。

赞美了他这种无私伟大的高尚品质。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方面要求:

要认真阅读新闻了解事情前因后果;赞语内容要具体,能起到赞扬的作用;语句要通顺。

新闻中主要写许诺机智勇敢、无所畏惧、舍己救人的事迹,可围绕“舍己救人”的品质赞扬。

答案不唯一。

三、写作(50分)

22.请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答案】范文

我最牵挂的人

很多人说起自己的父母,可能有两个字会反复出现,那就是——代沟:

他们比我大了那么多,经历与我们全然不同,观念差距很大,所以很多人和父母沟通并不多。

但,我的妈妈却卓然不同。

平日里,我们会切换成“朋友”模式。

妈妈是老了,但心态反而变得更年轻。

我们会手牵手一起去逛街,也会一起抽出那些碎片时间去看书,在对方不知情的时候悄悄准备好惊喜送给对方,一起分享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形影不离,了解对方,也爱对方,形同姐妹。

偶尔,我们会转换成亲人模式,每当爸爸出差时,我们就开始劳作起来,我偶尔会帮妈妈切切菜,扫扫地,有时心情很好,就把整个家都整理一遍,而这个时候的妈妈则担当起父母两个角色,为我提供温暖的港湾。

但偶尔,我和妈妈也会吵嘴,往往由头却是一些没有必要的小事。

一到这时,我就会一个人跑进房间,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但过不了多久,敲门声肯定会响起时,这个时候,我也会忘记不快,笑着去开门,妈妈和我互相拥抱,仿佛之前的事情从未发生。

有些人,你得等到不在身边时才会发现她的好。

妈妈就是这样。

她外出出差了几天,让我在奶奶家住一个星期,那时我七岁。

白天和往常一样生龙活虎,和平日没什么差别,但不知怎的,一到晚上,我就想起妈妈来。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泪珠从眼角滑落,将枕头都浸湿了。

那几天,心中总会想起妈妈,她的身影在眼前若隐若现,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对她有着深深的牵挂,而她,想必也一样每天想着我吧。

母爱无边,妈妈就是那个用青春陪我慢慢长大的人,就是那个愿意为我付出一切的人,她,也是我最牵挂的人!

【解析】

【详解】作文标题“我最的人”。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