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840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9月份“两个习惯养成情况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6年9月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①(chàn)。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②(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③(shuò)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④(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⑤(chù)立在面前……像春蚕在咀嚼⑥(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⑦(yàn),像波涛在澎湃⑧(pài)。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

【答案】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呜咽应读作“yè”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子中人物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王志对不小心撞了自己一下的同学说:

“你没长眼睛呀?

B.小刚拿起电话说:

“您好!

……我爸爸不在家,等我爸回来,让他给您回个电话,好吗?

C.他举杯向客人敬酒说:

“可惜今天该来的人没来!

D.班长对被参观工厂的领导说:

“我们的光临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答案】(2分)B

【解析】

试题分析:

A说话不文明;C说话不礼貌;D“光临”敬称他人的来访,故选B。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我对不尊重母亲的任何言行深恶痛绝。

B.阔别十年之久的两位老友,今日相聚,不禁面面相觑,互相打量着对方。

C.他对音乐、体育、地理、生物等不少学科都有研究,但往往不求甚解,对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

D.对于五音不全、一心只想赚钱的人来说,在演唱会现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简直让他如坐针毡,难受之极。

【答案】(2分)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B.“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恐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知道如何是好。

考点: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你这是怎么啦?

小雯。

”李萌说,“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B.2016年贺岁档的优秀影片:

《救火英雄》《大闹天宫3D》《林海雪原》等,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C.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D.古人有诗: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

【答案】(2分)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句“你这是怎么啦?

小雯。

”,应为“你这是怎么啦,小雯?

”;B句冒号未能管到句末,应改为破折号;D句“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后面的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B.加强对禁止公款吃喝的监督,是目前做好各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C.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答案】(2分)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句语序不当,应为“认识、把握、管理”;B“目前”与“当务之急”中“当务”重复,去掉“目前”;C搭配不当,去掉“上的刻文”。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长征〉节选》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四个场景,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王愿坚的小说《草》以杨光为线索人物,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

C.《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人物通讯以时间为明线,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为暗线,记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D.《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小弗朗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

【答案】A(2分)D

【解析】

试题分析:

D.《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小弗朗士主要运用心理。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加点字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cǎi()的新天地。

“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īng()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òu()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4分)彩倾眷酬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默写。

(每空一分,共9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2),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天上闪烁的星星,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

(陆定一《老山界》)

(7)学习了长征单元后,你一定汲取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请写出任意两句古诗(课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

【答案】(9分)略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9.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1)请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4分)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

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

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

”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为弘扬长征精神,班级准备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晚会,由你担任主持人,现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

(4分)

节目一:

诗朗诵《把牢底坐穿》

节目二:

歌曲《走进新时代》

开场白:

串连词:

【答案】(4分)

(1)“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不求全面,能归纳到三点满分,语言不够通顺,酌情扣分)

(4分)

(2)紧扣主题“爱我中华”,前后连贯,表达流畅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要明白开场白的组成,一般应由自我介绍(看情况而定),活动名称、目的意义,内容简介,活动程序安排,引出活动向下进行的话等几部分组成。

这是一类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生就研究话题,进行活动设计,属开放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设统一标准和答案,学生只要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都能得分。

(2)紧扣主题“爱我中华”,前后连贯,表达流畅即可。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题。

(6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3分)

答: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分)

答:

【答案】

(1)草、木、花、鸟。

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从诗句中可以找到描写的景物有草、木、花、鸟。

考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17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

【乙】高缭仕

(1)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

“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晏子曰:

“婴仄陋

(2)之人也,四维(3)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4)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

(1)仕:

旧称做官为仕。

 

(2)仄陋:

狭窄浅薄。

 

(3)维:

维系。

引申为扶助。

  (4)弼:

纠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A.坐盗()    B.圣人非所与熙也()

  C.是以逐之也()  D.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1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其它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晏子逐之  D四维之然后能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1.(4分)

(1)犯罪

(2)同“嬉”,开玩笑(3)因此(4)侍奉

12.(3分)A

13.(3分)只是叶子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3分)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14.(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谦虚正直、不徇私情的人。

【解析】

1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此题注意“熙”的通假字形象,同“嬉”,开玩笑。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A助词,的;BCD都是代词。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几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其实”是古今异义,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4分)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

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答:

17.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答: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4分)

答:

【答案】

15.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16.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7.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8.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疗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等。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

解题套路为: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

通过xx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按照套路解答此题即可。

考点: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

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

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考点: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针对“青蒿素”介绍它是疟疾治疗克星,从原理上、效果上,但还介绍不足或局限性。

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7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用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9.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20.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6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21.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

22.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4分)

(1);

(2)。

【答案】

19.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评分:

时间、行为、结果)

20.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1.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22.

(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解析】

19.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语句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当时”指的是我上学前就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主要内容,因为已经有一处给出,所以需要去相应的上文或下文寻找,并用类似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因为位于结尾,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主旨,即父亲教我读诗,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进行分析,用两字或四字词语进行全方位的概括.“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因为这两位诗人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体现了父亲的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我”生病时父亲的担心,“我”会认字他的高兴,“我”理解诗句意思,父亲的激动流泪等都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读诗,这也是一个善于教育的父亲.据此解答即可。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表达·交流(60分+书写3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小波说:

“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

让自己美好

望着那女孩离去时活泼的倩影,我一时陷入沉思当中。

那女孩教会我如何为心灵打开一扇窗。

夏天被一声声蝉呜迎了过来(表达生动),不过打心底我恨透了夏天,汗流浃背,炎热不给你一丝逃跑的机会。

所以一到夏天我的心也跟着浮躁了起来。

一天,我从补习班出来,到了车站,太阳如一个油淋淋的鸡蛋黄淋了下来,天空似乎发出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车站牌似乎要被烤焦,我望着远远的赁笛湖水似乎也要沸腾起来。

“什么鬼天气!

”我嘟嚷着。

不过我的救星来了,一辆公车开了过来,我不顾一切跳了上去,找了一个位置一屁股坐下。

不知何时旁边又坐了个比我小两三岁的女孩子,手中和我一样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天气太热了,我早早就将水一饮而尽。

“哥哥,你能帮我打开一下窗户吗?

”一声甜如蜜糖的话(确实很“甜”)从旁边传了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