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831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章 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2章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1、2章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

1,4

2.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

2,3

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6

4.通过激素的调节

5,11

5.免疫调节

9,10

6.综合

7,8,12,13,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

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与神经、体液调节都有关;佝偻病与机体缺少钙盐有关。

3.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D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解析:

变化范围并不是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而是由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酶、抗体、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上升会刺激某些激素释放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内环境由①②④组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酸碱缓冲对的作用下,pH不会发生剧烈变化;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③。

5.(2016河北衡水期中)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B )

①在兔饱食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③④

解析: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食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被STZ破坏;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测定两组家兔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家兔,说明胰岛B细胞被STZ破坏。

6.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a传至b的过程中,①膜外电流方向是a→b

C.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N的兴奋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小体,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

7.如图表示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a段表示静息电位,神经纤维膜外的K+比膜内多

B.b点时Na+内流

C.与a段相比,b点时下丘脑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接受A物质后,下丘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不变

解析:

图示为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变化,因此A物质为一种神经递质,接受A物质后,下丘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改变;a段表示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维持的;b点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下丘脑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8.(2016安徽阜阳期中)一种捕食鱼类的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

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

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芋螺毒液的加工和释放

B.低血糖可能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

C.鱼类的神经系统功能可被特化型胰岛素阻断

D.芋螺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功能

解析:

芋螺毒液中含有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所以参与其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芋螺毒液中有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具有降低鱼类血糖的生理作用,低血糖可能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鱼类的神经系统功能被阻断可能是神经毒素的作用;芋螺神经毒素可以作为抗原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功能引起免疫反应。

9.下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DNA分子数量不变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解析:

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A错误;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B正确;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C正确;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免疫,D正确。

10.(2016河北承德期中)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抗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D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解析:

由图可知,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5月份,妇女A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1.(15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

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填字母)增多,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      ,在机体内通过促进

                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 

 。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解析:

图示中,甲为垂体,乙为垂体作用的某腺体,丙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丁为胰岛A细胞,C为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支配其他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

(1)神经、体液调节 A 

(2)C 肝细胞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 (3)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抗利尿激素

12.(2015山东卷)(13分)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      释放神经递质。

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解析:

(1)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

答案:

(1)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突触间隙

(2)胰岛素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肾小管

(4)浆

13.(15分)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某人一次摄取过咸的食物,一段时间内,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刺激    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激素Z分泌量    ,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2)如果用含激素C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激素B的分泌量

    。

这种能使该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

      。

下丘脑能通过分泌A激素即        激素对垂体分泌B激素起调节作用,B激素又对C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说明C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现象。

 

(3)图中F过程是      ,物质D是    ,H是    细胞,Ⅰ的化学本质是    。

 

(4)Graves病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B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C激素所致。

Graves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      病。

与正常人相比,Graves病患者B激素的分泌量    ,由此判断,Graves病患者代谢    (填“减弱”“增强”或“不变”)。

 

解析:

(1)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就可以感受刺激,从而做出反应,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大,该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量加大。

(2)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如用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动物,会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三者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

(3)图中的E细胞应为B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G——浆细胞和H——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I——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物质D是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4)由题干信息可知,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应较正常人多,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得患者的代谢增强。

答案:

(1)下丘脑 增加 肾小管和集合管

(2)减少 反馈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

(3)增殖和分化 淋巴因子 记忆 蛋白质(球蛋白)

(4)自身免疫 减少 增强

14.(17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

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由排尿反射可以看出,该过程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又受脊髓腰骶段的控制。

这说明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存在    调节。

 

(5)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   ,刺激    (结构名称)渗透压感受器,使人产生渴感,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解析:

(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尿道内、外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等都属于效应器部分。

(2)当膀胱充盈后,产生刺激,由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尿意。

(3)由于是兴奋后,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是正反馈。

(4)由排尿反射可以看出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5)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答案: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3)正反馈

(4)分级

(5)升高 下丘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