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812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docx

开封三化协调机制和途径研究

开封“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和途径研究

简介:

中原经济区的成立,为开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一级,我们开封要以“开”为先,加快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先行先试”这一政策,强抢抓世界和东部产业转移的这一机遇,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助力开封伟大复兴,实现开封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国务院批准中原经济区成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原经济区将是我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为我国经济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这既是我们河南对全国的重要责任,更是我们河南跨越式发展的绝好机遇。

开封作为河南的一份子,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也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发展良机,可谓机遇之好,任务之重,责任之大。

1、“三化”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三化”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三化”是指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

在这其中,“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工业化。

如果没有工业支撑,农业只能是传统农业;如果没有工业支撑,不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农民怎么也富不起来。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把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出来,通过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城镇化进程也才能加快推进;只有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才能有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进入城镇,才能扩大消费,也才能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要协调工业和城镇布局,把城市作为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镇对产业的服务功能;要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的加快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的加快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协调发展之基。

现代农业既姓农、又姓工、还姓城,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科技化。

要坚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城镇化提升对农村的社会化进而破除社会二元结构的分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市场经营形式营销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河南及开封“三化”的相互关系

由于河南特殊的省情和开封特殊的市情,其经济在全国较为落后,工业和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大但生产力的水平比较低,而且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同保护农业耕地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了我省及开封“三化”发展的特殊方式。

‘三化”协调发展必须以城镇化为引领。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空间集中程度与发展速度、效益正相关,即越是集中集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就越高;反之,越是均匀分散,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就越低。

一般来说,城市越大,效率越高,发展越快;城市越小,效率越低,发展越慢,农村发展最慢。

大城市作为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城市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三化”协调发展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

工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河南和开封人均经济水平低,说到底是工业发展水平低。

加快中原和开封的崛起,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化”协调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的相应发展为基础。

农业又是一些非农产业的前向产业,后向关联很大,被形象地称为“母亲产业”,如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农业歉收将直接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是河南与开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对河南和开封的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大局看,河南每年调出200亿公斤粮食和粮食制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河南与开封的重大政治责任。

所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不断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

2、开封“三化”发展的现状及机遇

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古都”。

(一)开封“三化”发展的现状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打好“五大攻坚战”、确保实现“五个翻番”、推动开封快速崛起的目标任务,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凝心聚力抓发展,金石开封谋跨越,全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1、新型城镇化

     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中心城市、县城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各种要素和优势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县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市区规划建设全面加强。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开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完成了停车场、加油站、公厕、公交场站等布点规划及电力设施、新区铁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成了古城区、东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开封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认真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全面展开古城区和开封新区城市设计,郑开大道两侧17.6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深化正在实施,古城区1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书店街街道景观设计获2011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优秀设计一等奖。

2011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8%。

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准确把握市情、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时间大规模实施和大力度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12年要完成改造总面积303万平方米,目的就是要把文化要素做成环境,把人文资源融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用全新的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把开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宜游更宜居,宜居更宜心。

     开封新区发展持续加快。

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呼应郑州,借力省会,保持好势头,实现新跨越”的思路,加快开封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运粮河组团城市设计,完善了启动区控制性详规、铁南基础设施规划以及新区道路管网修建性详细规划。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6亿元,总建设道路里程110公里,形成了“四横五纵”及启动区1—12大街的区间交通网络。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74个,总投资434亿元。

着力引进和培育主导产业,深化专业园区建设,入驻新区各类企业达到486家,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2011年度河南省10强产业集聚区”称号。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

以各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迁村并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重要手段,促进产城融合,拉大县城框架,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集聚。

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朱仙镇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尉氏县洧川镇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制镇发展到35个,占乡镇总数的38%。

2、新型工业化

     开封是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但是自省会迁往郑州以后,我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淡薄,观念保守,使开封的工业跟兄弟市相比起来显得有些滞后。

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工业不强,开封难富。

围绕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中原特色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53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亿元,增长23.6%,增幅居全省第3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5.5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利税总额208.9亿元,同比增长29.6%。

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

全市十大产业集群重点工业项目2011年计划投资21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15.2亿元。

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集团光气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成为开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

2011年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2亿元,增长69.4%。

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支撑能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十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40.4%。

装备、化工、食品、纺织、木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其中装备、纺织、食品成长为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光伏、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均在50%以上,十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担保(再担保)业务补助等服务体系建设,我市45家中小企业纳入全省千家“小巨人”企业贷款培育计划。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运输、建筑、服务等六大领域,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和特色主导产业。

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非公工业增加值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16%;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完成582亿元,同比增长31%。

3、新型农业现代化

     开封是农业大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主产区。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的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59万吨,同比增长1.33%,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棉花、油料总产分别为5.1万吨、40.3万吨,水产品总产5万吨。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在全市开展14个万亩示范高产创建,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发展到79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9%,农产品优质率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业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118个。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科研项目189项,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品种44个,获科技成果奖23项。

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通过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32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91家。

     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

2011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44.2亿元,在河南省畜牧业综合排名中,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4位,人均畜牧业产值升至全省第3位。

目前,开封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鱼鸭混养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基地,4个国家级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两个国家级秸杆养畜示范县。

在生产布局上形成了尉氏肉牛、杞县通许瘦肉型猪、开封肉鸡、黄河滩区奶牛等四大优势产业区域。

目前,开封市畜产品供给占河南省的比重接近十分之一,在河南省实现“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三级共建”的原则,2011年我市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重点启动了3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池6899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新解决22.3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亿元,补贴面积537万亩,补贴农户94万户。

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到农户手中。

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落实家电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96亿元,补贴工作受到省财政厅表彰。

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8.6亿元。

(二)开封“三化”发展的机遇

1、政策方面

开封发展前景广阔,充满生机活力。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开封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前,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和加快建设郑汴新区,努力把郑汴新区打造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确立了开封在全省的战略核心地位,使开封发展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2、干群方面

当前,开封承天时、禀地利、聚人和,正处于一个风声水起的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在全市开展创先争优、学习焦裕禄的等活动,“学整树”深入开展,获得了群众和干部的好评,提升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养。

目前,全市上下正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克难攻坚、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为战略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并用好重大机遇,统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打好工业强市、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升“五大攻坚战”,全面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五年内实现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奋力推动开封快速崛起,重振汴梁雄风。

3、交通方面

开封交通便利快捷,区位优势明显。

开封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陇海铁路横贯全境,京广、京九铁路东西为邻,连霍、日南、大广、郑民四条高速公路相互交织,郑开大道、郑汴路直通郑州,沿郑民高速到新郑国际机场只需30分钟左右。

郑徐高速客运专线、郑开城际铁路和郑开物流通道等建成通车后,开封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4、产业基础方面

开封是国务院确定的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有关政策的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具有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093.64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全省第6位,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成功跃上“千亿GDP”新台阶。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363.8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7:

43.2:

33.1,调整21.7:

45.0:

33.3,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78.3%。

现在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小麦、花生、棉花重要产区,西瓜、花生产量居河南之首,大蒜产量居全国第二,目前已形成小麦、花生、无公害瓜果、菊花、畜牧等多个产业链条,是全国著名的小麦、棉花、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产和出口基地。

3、开封“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和途径

虽然我们开封经济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底子薄,我们经济的发展速虽然可观,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还存在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中央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和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抢抓机遇,闯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开封“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1、“三化”联效统筹机制

现代社会产业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各种产业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脱离别的产业得到长远的、健康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时要综合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改革探索,寻找出一条“三化”联效统筹机制,使开封经济的发展在协调中快速健康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内在联系,但目前开封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这种内在机制受到了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制度的制约。

因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分割,统筹城乡一体化、部门协调联谊化发展。

要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供水、流通、能源、信息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区域共享。

要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联谊,大力提高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做到相关信息的资源共享,使各部门制定发展计划和工作执行时做到有的放矢、有律可循。

针对开封还是个一个农业大市,在此背景下要特别关注相关人才、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问题,尤其要努力促进人才由城到乡的流动,加大城市教师、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农村的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那些已积累一定资本或经验的外出打工者到农村服务、创业,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多的人力与社会资本,以助推农业现代化。

其中,要特别的全面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统筹产业城镇融合发展之路。

只有产城融合,才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空间和就业部门的双重转变,从而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因此,促进开封“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建设产业生态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富含历史与文化的现代化新城镇。

要科学规划,同步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并与城镇规划协调衔接。

要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科学规划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外来投资的密集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要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城镇发展节奏和规模与产业聚集速度及程度有机结合。

要坚持从开封人多地少、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基本市情出发,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统筹工农协调发展机制。

首先我们必须完成自己作为中国粮仓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央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之路,提升农村的现代化之路。

坚持以农促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产业工人、足够的工业用地和丰富的工业市场。

其次,只有工业的现代化,才能为农村的现代化提供物质资料,才能为农村的产业化提供机会,才能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出路。

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

2、政策与法律完善机制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怎样改革,怎样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为之很好的服务,这是我们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开封要紧紧把握住中央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和机会,坚持以“开”为先,转变观念,大胆改革。

对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梏要勇于突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建立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体制,消除部门分割和贸易壁垒,使市场经济的各个要素在各个经济发展的实体中得到有效的、良性的流动。

在这其中,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当前,对我市来讲,改革的突破口应首先选在金融领域。

因为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

有一个合理和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能大大促进和维护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市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困境就是,一方面国家银行和民间资本充足,但是由于政策和当前金融法律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进入市场并产生价值;另一方面,我市的市场个体却由于金融政策和法律的滞后,造成我市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经营上的困境,影响了其快速发展;再次,还造成我市许多能人志士创业上的困难,空有好的好的项目而无法启动。

所以我们应首先在金融领域进行政策和法律上的改革,简化资金流入市场的限制和程序,寻找一条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合理渠道,促进我市的发展进入流畅的快车道。

其次,我们要尽快建立起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完善其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

对我市来讲,一方面要坚决的完成中央的粮食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工业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

在保持住农业耕地红线的条件下,提供工业和城镇发展的用地任务,只能进行土地改革,尽快建立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保证在基本耕地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对土地进行集中和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农业的科技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能给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产业工人。

3、政府职能转变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需要我们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由社会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我们政府的核心职能。

所以必须尽快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通过制度突破和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使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

对我市来讲,首先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改革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消除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审批设置的所有制门槛,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经济领域的各种限制。

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

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其次强化宏观管理职能。

主要是强化战略引导职能,强化平衡协调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观,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保护职能,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

同时弱化微观管理职能,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

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不“错位”,也不“越位”。

政府应促进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法制建设,明确政府与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关系,摆脱其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割断其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脐带”,实现真正的脱钩,把社会管理的有关职能真正让位于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

第三,强化政府的规划科学性,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决定着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由于我市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都古城,文物众多,特色明显,去年又被中央命名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所以我们开封的规划,既要高水平,又要有古都特色。

彰显特色就要坚持“开门”搞规划,把规划部门的专业优势和领导的思考、当地的实际、群众的意见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引入现代理念,注重融入文化元素,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