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docx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
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
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
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
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
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地面气温的因素:
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
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风洞效应在楼宇密集的城市出现,因强风不能顺利通过楼宇之后的空位而形成风洞。
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
城市气候主要特点:
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
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
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地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如果绘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热岛现象产生原因:
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微气候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的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我国一般民用住宅中,部分地区要求大寒日的满窗日照不低于2小时,部分地区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为五个区,其目的就在于使用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
因此用累年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摄氏度》=25摄氏度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我国气候分为五个区: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
建筑队日照的要求主要根据它的使用性质和当地气候情况而定。
对于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是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最常用的较简单的平面形体,其最大的优点都是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
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赤纬(δ),它表明季节的变化;时角(h),它表明时间的变化。
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I0=1353W/m2
遮阳的方式:
内遮阳、外遮阳、窗口中置式遮阳、绿化遮阳、玻璃自遮阳、
气温日较差气温在一昼夜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称为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二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局地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第二章建筑热湿环境
通过墙体,屋顶等非透光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来源于两部分:
1)室外空气与围护结构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2)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热传入的热量。
负荷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同样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瞬时冷负荷:
直接进到空气;滞后冷负荷——辐射到家具表面,提高表面温度,再对流换热到空气。
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
影响人体于外界显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
平均辐射温度;操作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对流质交换系数
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流动值。
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法带来的误差比较小。
夏季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
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又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的幅度却相对比较大,如果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算法,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另一方面,如果使用逐时室内外温差,忽略围护结构的衰减延迟作用。
则会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大。
冻结现象导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增大,加大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加速围护结构的损坏。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M–W–C–R–E–S=0W/㎡;
M——人体能量代谢率,取决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
S——人体蓄热率
皮肤温度身体表层的温度。
核心温度身体深部组织的温度。
平均皮肤温度——通过测试人体胸部,上臂,大腿以及小腿的皮肤温度,按照权系数0.3,0.3,0.2,和0.2进行加权平均。
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形式:
对流、辐射、蒸发。
空气湿度对人体冷热感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空气湿度偏高会增加人体的热感。
但在低温环境下如果空气湿度过高,就会使衣物变的潮湿,从而降低衣物的热阻,强化了衣物与人体的传热,反而会增加人的冷感。
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
1.平均辐射温度2.操作温度3.对流换热系数4.对流质交换系数
服装热阻1clo的定义——在21°C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5clo,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的热阻。
基础代谢率——人体的代谢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
临床上规定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之间测定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人体的机械效率——=W/M效率值比较低。
对于大多数活动来说,人体的机械效率几乎为0,很少超过20%。
冷感受器与热感受器在皮肤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冷感受器的数目要明显多于热感受器。
冷感受器更靠近皮肤表层。
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热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
热感觉最初取决于皮肤温度,而后则取决于核心温度。
引起热不舒适感觉的原因:
1)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
2)空气湿度
3)垂直温差——由于空气自然对流作用,很多空间均存在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的状况。
下部温度不应低于上部温度15%,但也不该过高。
4)吹风感——人体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温。
导致不舒适的最低风速0.25m/s。
5)辐射不均匀
6)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人种。
人体热负荷TL——人体产热量与人体向外界散出的热量之间的差值。
PMV——热感觉标尺,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人体热舒适评价。
适中为0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PMV-PPD——推荐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
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标准有效温度SET*——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为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SET*。
相对热指标RWI——适用较热环境
热损失率HDR——较冷环境
热应力指数HIS——高热湿环境
风冷却指数WCI——寒冷环境在寒冷的气候中,影响人体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
拿着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称为风冷却指数。
热应力——人体的适应机能提供了强有力的防护能力以对付热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但具有潜在危险的,不舒适的热环境会形成强烈的刺激,即热应力。
当热应力超过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出现危险的热失调。
国内外常用的负荷求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稳态计算②动态计算③利用各种专业软件,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计算。
动态热环境与稳态热环境对人的热感觉影响有何差别,原理是什么?
在动态热环境中,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和热舒适也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不能由此时人体的热状态单独决定,与上一时刻人体的热状态也有关系。
而在稳态热环境下,人体与外界环境达到热平衡,人的热感觉就取决于此时人体的热状态。
在动态热环境中,由于环境参数的改变,导致了人体皮肤温度的改变,由皮肤温度的变化率产生附加的热感觉,与人体此时的皮肤温度及核心温度产生的热感觉综合整合后,决定了此时整体的热感觉。
因此与稳态热环境下人体热感觉有所不同。
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人体的代谢率主要是由肌肉活动强度决定的。
其他因素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之下可以忽略不计。
人体发热量主要由肌肉活动强度即代谢率决定的,与环境空气温度无关。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出汗率。
当环境温度较高,处于偏热环境时,人体表面出汗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
而当环境温度较低,处于偏冷环境时,人体表面没有汗液,人体的一部分水分通过皮肤表层直接蒸发到空气中去,此时出汗率很低,并且几乎不随空气温度变化而变化。
“冷”与“热”是什么概念?
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
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冷”和“热”是人对周围环境的热感觉主观描述。
通过人的皮肤表面下神经末梢的温度感受器(感受皮肤温度)和粘膜、腹腔内脏、中枢神经处的温度感受器(感受核心温度)发送的神经脉冲信号整合后产生。
热感觉受皮肤温度、核心温度、温度变化率和变化量影响。
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
环境温度(包括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风速、相对湿度、人体服装状态、活动量和人体上一时刻的热状态均会影响人体热感觉。
潮湿的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增加会导致皮肤的湿润度增加,使皮肤“黏着性”的增加从而导致了热不舒适感
影响人体散热量的因素:
①服装的保温性②对流换热系数③热辐射系数④平均辐射温度⑤作用温度⑥服装的传热效率。
影响皮肤表面汗液蒸发的因素:
①湿度②对流质交换系数③蒸发带走的热量④服装的透湿效率。
预测平均投票值PMV是一种热环境指标,是以热感觉七分级法确定的人群对热环境的平均投票值。
+3~‐3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惹事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
1.降低生活舒适度2.危害人体健康3.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受到重视的原因:
1)强调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
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大量应用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使用
4)传统集中空调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
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
6)室外空气污染
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污染物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征:
①累积性②长期性③多样性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
1)化学污染——有害燃烧产物——COCONOxSOx
有机挥发物VOC——甲苯,醛类,烯
2)物理污染——灰尘,重金属,纤维尘,烟尘,放射性氡(Rn)
生物污染——细菌,真菌,病毒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
①源头治理(1消除室内污染物2减小室内污染源散发强度3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②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③空气净化
空气净化的方法——过滤器过滤,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臭氧法,紫外线照射法,等离子体净化,植物净化——芦荟,醛。
龙舌兰,苯甲醛三氯乙烯。
吊兰,一氧化碳甲醛。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的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影响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造的建筑物。
第六章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
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送上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
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是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通风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到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负荷卫生标准。
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机械通风:
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机械通风从实现方法上分为三类:
稀释法,置换法,局域保障法。
通风效率E为排风口处污染浓度Cp与室内平均浓度C之比,其物理意义是指移出室内污染物的迅速程度
热压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两窗孔的高度差h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ρ=(ρw-ρn)有关,把gh(ρw-ρn)称为热压
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
空气龄表面意义是讲空气在室内被测点上的停留时间,实际意义是指旧空气被新空气所代替的速度。
残留时间:
空气从当前位置到离开出口的时间。
逆风可及性反映了在给定的时间内从一个送风口送入的空气到达考察点的程度,它是一个不大于1的正数。
污染源可及性反映了污染物源在任意时段内对室内各点的影响程度。
换气次数:
通风量与通风房间体积的比值
换气效率:
理论上最短的换气时间与实际换气时间之比定义为唤起效率。
空气通过房间所需最短时间是房间体积与单位时间换气量之比为理论上最短的换气时间;实际换气时间是指置换室内全部现存空气的时间。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三个基本因素:
声源,传声途径和接收者。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
音量大小,音调高低与音色的不同。
声功率W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W或μW
声强I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声场中某点处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能,W/m2
声压p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改变量,Pa两个数值相同的声压级叠加时,声压级会比原来增加3dB。
吸声量是用来表征具体吸声材料和构件实际吸声效果的物理量,对于建筑空间的围护结构,吸声量定义式A=αS
响度级就是以1000Hz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记作LN,单位为方(phon)
传递损失:
是指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消声器出口端投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微生物污染”:
是指在预定的环境或物质中存在着不希望存在的微生物。
双耳听闻效应现象:
声波传到两只耳朵有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根据这些差别,使听者能够辨别声音的方向。
双耳辨别方向的能力称~。
NR数与A声级LA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近似为LA=NR+5
NR曲线和A声级有以下近似关系:
LA=NC+10,NC=NR-5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1)人耳的频率响应与等响曲线
2)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
3)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
4)听觉疲劳和听力损失
5)声染色效应——声在传播过程中变质
6)鸡尾酒会效应——声音杂多时听到感兴趣的声音
适合掩蔽背景声具有的特点:
无表达含义、响度不大、连续、无方位感。
如低响度的空调通风噪声系统、轻微的背景音乐等。
噪声的标准定义——凡是人们不愿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的评价:
1)A声级L
2)等效连续A声级——在一段时间内能量平均的等效声级方法
3)昼夜等效声级L——夜间噪声对人的干扰约比白天大10dB
4)累积分布声级L——1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第十个数据L,为峰值,第五十个数据L,为中值,第九十个数据L,为背景噪声。
5)噪声评价曲线NRNCPNC
声音在自由场中的反应:
1)接收点的声强与点声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即距离每增加一倍衰减6dB
2)接收点的声强与线声源的距离成反比,即距离每增加一倍衰减3dB
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实际环境噪声处理)
1)声源的噪声控制——改进结构设备,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
2)在传声途径中的控制——隔声(质量大,密度大),吸声(孔隙多,孔隙相互连通)
3)在接受点的噪声控制——耳塞,头盔
多孔吸声材料包括各种纤维材料:
玻璃棉,超细玻璃棉,岩棉,矿棉等无机纤维,以及
棉,毛,麻,草质或木质纤维等有机纤维。
气流噪声由于气体被风机高速剪切、在管道出口处高速喷射,以及气流流动使管道产生振
动而形成的。
消声器一种可以使气流通过而能降低噪声的装置。
消声器分类根据消声原理,消声器可分为阻性消声器(直管式、片式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扩张室、共振消声器)、各种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三大类。
常用的隔振减噪措施是在振源与基础直接安装隔振器或隔振材料,是振源与基础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弹性连接。
隔振器主要有金属弹簧、橡胶隔振器、空气弹簧等。
隔振材料主要有橡胶、软木、酚醛树脂玻璃纤维板和毛毡等。
插入损失是指在声源预测点之间插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点所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是指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消声器出口端投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第八章建筑光环境
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在舒适性和建筑能耗方面有何差别?
舒适性方面:
天然采光-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健康,连续的单峰值光谱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人工照明-不如自然光舒适性好,但易于控制,容易创造照度均匀的环境。
建筑能耗方面:
天然采光-有效降低日间建筑照明能耗
人工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增加夏天空调负荷
光通量:
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称为辐射功率或辐射通量。
照度:
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
发光强度:
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光源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
光亮度:
发光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
视觉功效:
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视觉作业得效能。
舒适光环境要素①适当的照度和亮度水平②合理的照度分布③舒适的亮度分布④宜人的光色⑤避免眩光干扰⑥光的方向性
采光系数是室内某一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所形成的照度与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之比。
照明方式:
①一般照明②分区一般照明③局部照明④混合照明
计算题:
1、P52公式3—123—13计算室外空气综合温度(题型应该和下题差不多)
例:
有一建筑物的外墙由红砖砌筑,没有外抹灰,当太阳辐射强度为140W/m2、气温28℃时,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是多少?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多少?
又当其外表面贴上白瓷砖后,在同样情况下,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多少?
答:
查表得红砖
=0.65~0.8,取0.75,
已知
=18.6W/(m2·℃),垂直面
=0,I=140W/m2
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t=
=
=5.6℃,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33.6℃
当外表面贴上瓷砖,
=0.3~0.5,取0.4
=31℃
2、计算负荷(公式难记,可能性小)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3、P195第一题有关二氧化碳的计算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
4、P243-244例7—1P267计算综合隔声量例7—2
第八章建筑光环境
P284-296P316例8—1
《建筑与环境》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3、日照设计中所用的时间,均以当地平均太阳时为准,他与日常钟表所指的标准时之间有一差值。
5、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以用纬度、太阳赤纬、时角、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等来表示。
8、在太阳辐射的波谱中,能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
随太阳高度角越高,紫外线及可见光成分越多,红外线则相反。
9、对于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是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10、中国地处北半球,居住建筑多为行列式和组团式,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全年中最小值是冬至日,因此,冬至底层住宅内得到的日照时间作为最低的日照标准。
11、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果朝向为东南和西南时不仅场地上无永久阴影区,而且全年无终日阴影区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12、在建筑物的配置中,必须考虑日照时间南北方向相邻楼间距和纬度之间的关系,纬度越高需要的楼间距也越大。
15、在室人员形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草的烟气和气味
16、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
17、通风系统按照通风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类。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由空气处理设备、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组成。
18、
是计算全面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
19、对有大量余热和污染物产生的房间组织自然通风时除保证必需的通风量外还应保证气流的稳定性和气流线路的短捷。
20、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的影响。
21、我们在计算通过非透明的围护结构的得热时,通常将他们分成两部分,即一部分单纯由于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空气温度决定的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和通过维护结构的得热,另一部分为室内壁面长波和短波辐射内扰造成的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