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723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docx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价值链体系下,受到下游企业开工率不高,用电水平持续低迷的境况,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遭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在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的产业环境下,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考察“营改增”对电力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应是具有积极建设意义的。

通过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可得,电力企业的对策可从:

联系供给侧改革来认识“营改增”、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厘清企业技术改造的着力环节、形成培训与利益补偿双重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改增;供给侧改革;影响;对策

  “营改增”作为一类重大的税制改革将在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这也意味着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能源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深受“营改增”的影响,并在这一影响来实施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众所周之,“营改增”的提出与落地,直接指向了原有税制所带来的重复征税问题,即在向企业征收了营业税的同时,还向企业征收增值税,那么就对企业的利润进行了二次征税。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在经营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价值链体系下,受到下游企业开工率不高,用电水平持续低迷的境况,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遭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在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的产业环境下,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考察“营改增”对电力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应是具有积极建设意义的。

  一、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分析

  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和笔者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对电力企业资产重置的影响

  资产重置在电力企业中具体体现为:

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

作为传统的高耗能企业,电力企业成为了现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象,目前继续解决的便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以及对市场多样性需求的适应问题。

由于电力企业的组织技术规模较大,从而也就为资产重置提供了空间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营改增”制度的全面推开,电力企业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生产设备的费用也将降低,这直接归因于税制改革减轻了上游供应商的纳税负担,从而也就让利于电力企业。

  

(二)对电力企业技术改造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从供给一方来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数量的物质基础。

这就比传统的一味拓展市场需求,更能高效的配置市场资源。

为此,电力企业的技改活动也在于优化自身的产能结构,以更好的电力服务品质对接市场的需求结构和数量。

同理,电力企业在技术改造中需要大量的电力设备物资做支撑,从而“营改增”制度就能降低电力企业采购这些中间产品的费用支出,进而能使企业稀缺的资金资源更加聚焦于技术改造本身。

  (三)对电力企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电力企业本身也是纳税大户,而且作为企业也含有大型国企的诸多通病,如企业内耗较大。

企业内耗较大具体表现在,一线生产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不够协调。

随着营改增制度的落地和推开,将从税制创新中衍生出一线生产人员的企业价值,进而促使企业管理层在供给侧改革范畴下,优化内部的人员岗位结构问题。

  不难看出,以上都是围绕着“营改增”内涵而做出的逻辑推理。

至于该项税制改革全面推开后是否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仅有赖于实践来检验,也有赖于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努力。

为此,在下文中将对“适应税制改革的内控模式”展开讨论。

当前讨论内控模式的视角大多从财务管理的范畴展开,所以笔者也遵循这一点,在财务管理(具体为:

预算管理)的范畴下来思考电力企业的内控模式。

  二、适应税制改革的内控模式思考

  具体而言,适应税制改革内控模式的思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关于资产重置项目内控的思考

  “营改增”税制改革具有制度中性的特点,这就更能客观、合理的促进企业有效配置自己的利润。

同时,上游供应商也受到“营改增”制度的影响,从而使得电力企业更以更低的价格采购急需的生产设备。

从这一逻辑中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获得了双重利好。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关注财务内控问题,具体便是预算管理问题。

尽管电力企业能够获得双重利好,但面对下游企业仍然持续的开工不足现象,其自身就需要强化资金节约意识。

可见,在预算管理范畴下来强化内控管理便成为了必然。

基于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理念,需要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方位模式。

从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短板来看,现阶段将突出事前资产采购立项管理,和事后资产使用绩效管理。

  

(二)关于技术改造环节内控的思考

  技术改造应成为电力企业优化产能结构的常态,也是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出发点。

技术改造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还体现在,其可以基本维系企业现有的技术组织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不会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大的组织变革。

但在实施技术改造时也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营改增”制度下企业利润与税收比例形成了动态平衡,那么如何在税制改革下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便成为摆在技术改造面前的重要问题。

因此,电力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时,需要从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下,依照“先核心、再外围”的技术改造逻辑,这样才能更大化的“消费”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而且也能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可见,技术改造需要从企业产品供给的视角来看待。

  (三)关于岗位结构调整内控的思考

  从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知晓,许多能源型企业在应对市场需求疲软,和压缩产能水平的要求,已经在着手调整企业内部的岗位结构,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对部分员工进行分流。

中央对于外界所担心的“下岗潮再次出现”做出了明确回复,但这些依托于企业的人性化岗位结构调整策略的实施。

随着“营改增”制度的全面推开,电力企业将能有更多的利润积累来开展岗位结构调整工作,在配合固定资产重置、技术改造工作,岗位培训、能力再造活动都能在税制改革的制度红利下得到推行。

  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思考,基于电力企业需要积极获取“营改增”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也基于电力企业需要积极适应供给侧改革对自身所带来的要求。

只有在完善了预算管理工作下,电力企业才能有效达成第一部分所提到了三大目标。

  三、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联系供给侧改革来认识“营改增”

  从目前各种舆论途径对“营改增”制度的宣传可知,大都聚焦在了税制改革对重复征税问题的破解。

特别在试点阶段,针对流通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突出强调了该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

然而,从深层次来解读“营改增”全面推开的现实意义,其还在于构成了目前供给侧改革的制度要件之一。

作为中性的增值税税种,在合理确定其税率和征收模式的情况下,使得对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能源企业起到了激励作用,从而就利用了财政手段引导企业完成产能结构调整,以及在业务模式创新上聚焦最能形成价值增值的地方。

因此,电力企业管理层需要联系供给侧改革来认识“营改增”的现实意义,并在财务管理内控视角下来最大化的获取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二)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审批环节是防止全面预算出现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一步,但在实践中则往往存在着流于形式的趋势。

那么这里的优化对策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出:

(1)增大信息透明度。

在预算审批环节容易出现寻租现象,在寻租作用的驱使下必然会增大总的预算资金量,最终的后果便是为全面预算管理带来系统性风险。

为此,这里引入“声誉约束机制”,即将项目预算信息在电力企业内部网站进行发布,从而在内部舆论监督下来确保预算审批的合规性。

(2)强化一把手负责制。

在集团公司科层组织结构下,每个层级相关的一把手都须对预算审批承担对应责任。

因此,这里就主要围绕着事前控制问题提出了对策。

不难发现,无论是固定资产重置还是技术改造,以及当前正在着手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都需要强化事前控制机制。

  (三)厘清企业技术改造的着力环节

  厘清企业技术改造的着力环节需要从近景和远景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近景指向如何破解现阶段下游企业开工不足的问题,远景则指向电力企业在适应供给侧改革上的技改问题。

对于前者而言,应积极开展客户关系管理,通过订制化的为企业客户提供电力需求解决方案,来提升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契合度。

在节能增效要求下,下游企业普遍重视对能源的节约使用问题,以及对专线的架构和铺设问题。

那么电力企业就需要在业务模式转型上,重点满足客户的上述需求,而避免原有同质化服务所带来的经营困境。

在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技术改造问题上,应在增强对节能型和环保型电力产品的服务能力,这样才能与下游企业追求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公众对生态效益的追求相适应。

  (四)形成培训与利益补偿双重机制

  毫无疑问,“营改增”全面推开后使得生产岗位员工的存在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也为企业的岗位结构调整提供了思路。

从经济学原理中可知,岗位结构调整在于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技术系数,但这种基于工具理性的逻辑推论,却需要解决分流员工的安置问题。

特别对于电力企业的国企身份而言,不能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将分流人员交给市场一推了之。

为此,在电力企业获取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后,企业还应合理划分这些红利的用途,一部分应作为对在岗员工的培训基金,另一部分则在于对分流人员的利益补偿,而这是配合失业保障而给予的人文关怀。

  四、电力企业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财务内控中,电力企业还需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编制人员组成方面。

关于编制人员组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实则在前面的“组织结构问题”中已经提及,只是这里聚焦在预算编制环节中。

根据立项书中的构成要件来进行资金概算,这一预算编制流程并无实质问题,但关键点在于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实施项目资金约束职能。

再者,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之一便是“全员参与”,而其它职能部门只是提交项目开发申报书或立项书,而把预算管理的职责全面交由财务部门来执行,这就难以建立起其它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来。

(2)编制方法实施方面。

将项目构成要件细化为若干成本项目,再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成本加总,最后赋予弹性系数得出预算资金总量。

这一过程具有合理性,但却未能与特定的项目开发需求相适应。

项目在开发中首先存在着拆迁补偿问题,然后才是景点打造和各种关联设施的修建。

可见,上述编制方法无法将现实中诸多具体要求纳入其中。

关于项目的审批权须由董事会来执行,但项目前期是由董事会所决策的这一点出发,其所执行的预算审批事项也主要体现在履行程序而已。

  那么针对事前控制而言,在假设项目开发符合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这里的优化对策指向了如何解决项目资金投入。

笔者建议,在集团公司内部引入市场机制,采取项目小组之间的竞标形式来实现资金节约的目标。

具体的做法与现行的招投标流程相似,各项目小组根据项目开发所需的构成要件提交开发方案,方案包括造价信息、开发流程和未来的经营规划信息。

最后,由评审专家综合评定。

这样一来,就摆脱了传统的由财务部门被动参与项目资金概算的尴尬境地。

随着获胜一方的项目小组出线,集团公司管理层应与该项目小组签订协议。

事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考察项目资金投入的回报问题,这也是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此笔者建议,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设置财务人员蹲点联系制度,且联系周期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

将财务人员与项目开发联系起来,这样就厘清了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范畴,从而在绩效考核机制下必将增大财务人员对事后管理的重视。

这里笔者仍然需要指出:

即建立在激励兼容原则下的制度安排,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和全流程管理。

  五、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可得,电力企业的对策可从:

联系供给侧改革来认识“营改增”、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厘清企业技术改造的着力环节、形成培训与利益补偿双重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章桂玲,谢锦炎,徐素飞.营改增对电力公司税负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4(11):

79-79.

  [2]谭展鹏.营改增对电力企业的影响[J].投资与合作,2012(11).

  [3]梁依岚.刍议“营改增”对建安类电力企业的影响及税收筹划[J].财政监督:

财会版,2012(10):

64-65.

  [4]葛慎渊,姚大胜.“营改增”对电力企业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30(4):

365-370.

  [5]于琦.“营改增”对电力企业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5(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