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314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_精品文档.doc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9)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熟悉)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

  货物贸易(有形贸易)和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主要区别是:

货物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需要经过海关手续,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后者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

二者都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熟悉)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掌握)

  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英国劳动投入

葡萄牙劳动投入

100

90

呢绒

100

60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都处于劣势地位,而葡萄牙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发生。

但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英国在酒和呢绒的生产技术上都处于劣势,但在酒生产上的差距小一些,即在酒上具有相对优势,英国可以生产酒,而由葡萄牙生产呢绒,并进行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如中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这样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题:

  1.(2007、2008年)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外贸依存理论

  『正确答案』ABCD

  2.(2008年)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这一结论依据的是( )理论。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正确答案』C

(三)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熟悉)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1)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则进口贸易额就越大。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3)汇率水平

  对外贬值,将增加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反之则相反。

(注意书中关于汇率的说法比较混乱,有时是按直接标价法说,有时是按间接标价法说,关键注意本币是对外贬值还是升值)

  

(2)汇率水平

  货币升值(购买力增强),则进口将增加,反之则相反。

  (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例题:

  1.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B.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C.汇率水平

  D.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E.经济总量和产出水平

  『正确答案』ABCD

  2.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B.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C.汇率水平

  D.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

  E.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

  『正确答案』ACDE

  3.(2004年)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正确答案』B

  4.(2005年)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就可能会导致( )。

  A.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B.本国旅游收入不变

  C.本国出口增加

  D.本国进口增加

  『正确答案』D

  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四)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熟悉)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

关税限制(壁垒)

直接补贴

  非关税限制(壁垒)

  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公共卫生检疫标准

间接补贴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注意外贸依存度的概念: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

  例题:

  1.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是( )。

  A.保护国内产业

  B.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C.实现国内充分就业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E.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正确答案』ABD

  2.(2006年)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

  A.财务核算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E.出口补贴

  『正确答案』BCDE

  3.(2009年)非关税壁垒包括( )。

  A.进口配额

  B.直接补贴

  C.自愿出口限制

  D.歧视性公共采购

  E.歧视性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正确答案』ACDE

  4.(2007年)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退税属于( )。

  A.直接出口补贴

  B.间接出口补贴

  C.直接进口限制

  D.间接范围限制

  『正确答案』B

  5.(2009年)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

  A.出口退税

  B.关税壁垒

  C.出口配额

  D.非关税壁垒

  『正确答案』A。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间接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二、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和类型(熟悉)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流动给流出国与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从时期的长短来分

  长期资本流动:

期限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家贷款等;

  短期资本流动:

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资本流动,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

  从资本流动方式来分

  外国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总是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应该拥有国外企业股权的25%以上,而美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规定的标准为控制股权10%以上。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贷款

  例题:

  1.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是( )。

  A.资本过剩

  B.资本不足

  C.给流入国和流出国都能带来收益

  D.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C

  2.国际资本流动从资本流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 )。

  A.国际贷款

  B.外国直接投资

  C.国际证券投资

  D.长期资本流动

  E.短期资本流动

  『正确答案』ABC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一般来说,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追求利润。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熟悉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和资本流出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资本输入国

资本输出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资本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①短期的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的混乱,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①资本的流出,可以为相对过剩的资本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利润。

  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②资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②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并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②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

  ③资本流入还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了解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①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例题:

  1.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

  A.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B.加重外债负担

  C.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D.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E.导致经济停滞,减少就业机会

  『正确答案』ABCD

  2.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因此,世界各国的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之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涉及( )。

  A.实行外汇管制

  B.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C.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D.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E.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流动加以控制

  『正确答案』A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